水草亲源关系的生物学分类法
水草亲源关系的生物学分类法
可分为灌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藻类植物只有轮藻1 种;
苔藓植物含有4 科属植物;
蕨类植物含有5科属植物;
双子叶植物含有37科属植物;
单子叶植物含有25科属植物。
躁狂症测试介绍
躁狂症(Mania)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作为心境(情感)障碍(Mood disorders)中的一独立单元,与双相障碍并列。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在心境障碍病程长期观察发现,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非常少见,并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个性、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类似。因此,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和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已将其列为双相障碍的一种。
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躁狂症和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II型合并为3%,若加上环性心境则超过4%。香港特区(1993)男性1.5%、女性1.6%。因此,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双相I、II型概念见鉴别诊断)。[1-2]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5-羟色胺(5-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相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相障碍的素质标志;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多巴胺(DA) 功能活动异常;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可能存在功能活动异常,因作用于此神经递质的抗癫痫药可以作为心境稳定剂,有效治疗躁狂症和双相障碍。②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③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相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相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相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相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相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疾病分类
目前在临床上常用的精神疾病诊断分类标准: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躁狂症分类如下:
轻性躁狂症(轻躁狂): 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症。
复发性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轻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柠檬与酸橙的区别和相同
在生物学分类上,他们同样是: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芸香目·芸香亚目·芸香科·柑橘亚科·柑橘属·柑橘亚属的植物。但柠檬是柠檬种,酸橙是玳玳花亚种。毕竟是同一个亚属的,生物学共同点是:汁胞含有少量微小的油点或有时不含,但绝不含苦味油;叶柄无翼或有狭冀,如果有宽翼则其宽度也绝不及叶片宽度的3/4;花大而芳香;雄蕊结合成数束。生物学区别在于:酸橙的花期为1个月,柠檬为4个月;酸橙的果期可以连续几年,可以在一棵果树上见到连续几年的果实,而柠檬的果期只有9个月。酸橙在成熟第二年会由橙黄变青绿,而柠檬成熟后便不再变色。还有就是直观上的区别了——酸橙较圆,果皮难剥离,果肉除酸味外甚至会有些苦涩。而柠檬两端微微突出,果皮相对好剥离,果肉主要是酸味,视品种略带甜味。
水草种类大全
水草种类繁多,分类自然也多,人们所知没有一种正确而又具体的分类,而根据各种不同的情况,而进行了以下四种分类:
1、根据水草的形态特征的不同,而进行分类,水草分为有茎类水草、丛生类水草、椒草类水草、皇冠类水草、水榕类水草、根茎类水草、蕨类水草、苔藻类水草等八大类。
2、根据水草造景的情况分类。根据水草在水族箱中的种植位置或造景区域一般可分为前景草、中景草和后景草。
前景草指种植在水族箱前部的水草,一般多为小型草,较低矮。如矮珍珠、地毯草、牛毛毡、香菇草等;
中景草指种植在水族箱中部,介于前、后景草中间的草。如铁皇冠、荷根、虎耳草等;
后景草指种植在水族箱后部的草,一般为大型、较高的草。如小圆叶、金鱼草、菊花草、小罗兰等。
3、根据生长形态与水的关系分类。依水草的生长形态和水的关系分为沉水性水草、浮叶性水草、浮水性水草、挺水性水草和中间性水草。
挺水性水草指根生于水底、叶伸出水面、花开在空中之类的水草,如大柳Hygrophila corymbose;
浮叶性水草指根生于水底、叶浮在水面上之类的水草,如香蕉草Nymphoides aquadca;
浮水性水草指不在水底扎根、根部垂直于水中的水草,如槐叶萍Saivmia auriculata;
沉水性水草指整株植物体都生长在水中的水草,如金鱼草Caboma carliniana;
中间性水草指那些无固定的根、茎、叶,生于水中之类的水草,如鹿角苔Ricciafluitans。
4、根据水草亲源关系的生物学分类法可分为灌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
藻类植物只有轮藻1 种;
苔藓植物含有4 科属植物;
蕨类植物含有5科属植物;
双子叶植物含有37科属植物;
单子叶植物含有25科属植物。
更多水草、水草造景问题请到水草论坛询问。
明太鱼是淡水鱼吗
明太鱼是海鱼。
明太鱼学名黄线狭鳕,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鳕鱼的一种,在我国,一般来说,对产于俄罗斯黑海海域的称为鳕鱼,对产于朝鲜海域的称之为明太鱼。而明太鱼的主要产区则分布于我国珲春一带。此处东面的海域为日本海,北面、南面分别与与俄罗斯和朝鲜接壤,东南方向与韩国的海域相连。此外,明太鱼还主要生活在朝鲜半岛东海岸、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和北太平洋等地区。因此,可以确切地说,明太鱼是一种海鱼。
最常见前列腺癌分型
前列腺癌癌前病变分两类,及前列腺癌的上皮的内瘤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其中以前列腺上皮的内瘤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最密切。前列腺上皮的内瘤,是目前公认的前列腺癌的一个癌前病变,而非典型腺样增生,目前的证据不能证明是前列腺癌的癌前病变。 但是对它的生物学行为,目前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对于这个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应该要密切观察。前列腺癌组织学分类主要包括绝大多数的腺泡、腺癌和少量的导管腺癌,腺泡癌是侵蚀性比较强的恶性肿瘤。
甜瓜最栽培历史
根据甜瓜近缘野生种和近缘栽培种的分布,一般认为,甜瓜原产于非洲热带沙漠地区,经一占埃及传人中东、中亚(包括新疆)和印度。在中亚演化为厚皮甜瓜,大约在北魏时期传到中闲,明朝开始广泛种植。中国按常用的农业生物学分类法,把甜瓜分为厚皮和薄皮两大系统。甜瓜种的初生起源地为非洲中部,不同系统的次生起源地不同。厚皮系统起源于西亚、中亚大陆性气候下的干早草原,然后向外传播;薄皮甜瓜系统亦称中国甜瓜,起源于我国黄、淮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温暖潮湿的地区。目前,世界上约有3000多个甜瓜栽培品种,主要分布在中亚、西亚、中国、西欧、北美、北非和日本等地。
中国是世界上栽培甜瓜最早的国家之一,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有关甜瓜栽培的史实,已有许多文献和实物考证,源远流长。根据这些史料判断,最早栽培的甜瓜是薄皮甜瓜,厚皮甜瓜的栽培历史较晚。“甜瓜”一词最早见于公元前7-8世纪的(诗经)。(齐民要术》(公元534-544年)、(王祯农书)(公元1295年)、(农政全书)(公元1639年)、(本草纲目)等历代典籍中,都有十分丰富关于甜瓜具体的记载。
甜瓜在中国的传播,据史料记载,薄皮甜瓜的分布比较广。陕西、河南、辽宁、安徽、山东、四川、湖南、福建等地都曾是薄皮甜瓜的主要产地。现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薄皮甜瓜栽培,西部少雨干燥地区是厚皮甜瓜产区,驰名中外的新疆哈密瓜、兰州白兰瓜、内蒙古的河套蜜瓜都产于本区。
抑郁症的分类
传统的分类方法
1、内源性抑郁与反应性抑郁
外源性抑郁症所谓外源性,通常是指由外部环境事件所引起的抑郁症,是对挫折、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工作和学习的压力等精神刺激事件反应的结果。如反应性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等。而内源性则是由躯体"内部"因素所引起的抑郁症,带有明显的生物学特点,如遗传成分比较突出,是抑郁症的一种常见类型。
2、精神病性抑郁和神经症性抑郁
精神病抑郁症不仅有抑郁症的症状,也有精神病的症状,比如:如自责,自罪,被害等妄想,自杀企图都很明显的病人。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也往往与病人的个性偏离有关;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严重程度可起伏波动;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幻觉、妄想,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现在的分类方法
抑郁症比较常用的分类标准有以下三种,依据疾病的某些特征,按照规则将疾病分门别类,并用编码的方法来表示的系统。
1、CCMD-3,中国精神病症诊断标准(The Chinese Classification of Mental Disorders ),分类兼顾病因病理学分类和症状学分类。
2、ICD-10,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
3、DSM-IV,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躁狂症是什么病
躁狂症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都是躁狂症的诱发因素,以情感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临床相,伴随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发作时间需持续一周以上,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
在心境障碍病程长期观察发现,始终仅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者非常少见,并且这些患者的家族史、病前个性、生物学特征、治疗原则及预后等与兼有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类似。因此,精神疾病的国际分类法系统(ICD-10)和美国分类法系统(DSM-Ⅳ)已将其列为双相障碍的一种。
目前,我国尚缺乏系统的躁狂症和双相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终生患病率5.5%-7.8%(Angst,1999),Goodwind等(1990)报道双相I型患病率为1%,双相I型与II型合并为3%,若加上环性心境则超过4%。香港特区(1993)男性1.5%、女性1.6%。因此,双相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
垂体瘤的分类具体有哪些
1. 功能学分类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据瘤细胞分泌的激素将功能性垂体瘤再进一步分为PRL瘤,GH瘤,ACTH瘤,TSH瘤,LH/FSH瘤及混合瘤和未分类腺瘤等。此分类法在临床中最为常用。推荐阅读:垂体瘤都有哪些治疗方法2. 肿瘤大小分类按肿瘤直径大小分类,≤1 cm者称为微腺瘤; 1~4 cm为大腺瘤; > 4 cm为巨大腺瘤。3. 生物学行为分类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其定义为“生长突破其包膜并侵犯硬脑膜、视神经、骨质等毗邻结构的垂体腺瘤”。它是介于良性垂体腺瘤和恶性垂体癌之间的肿瘤,其组织学形态属于良性,生物学特征却似恶性。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的临床表现、预后均明显不同。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坏死、卒中、囊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有研究表明:70%的垂体卒中发生于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复发率高,原因一是很难切干净,二是增殖指数较高,肿瘤残余组织很快增长。4. 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Kovacs等通过对手术切除的8 000例垂体腺瘤研究后认为,垂体腺瘤的分类方法应包括5个方面,即临床表现和血中激素水平、神经影像学和手术中发现、肿瘤切片在光镜下表现、免疫组化分型及瘤细胞在电镜下的超微结构特征。每一条分类标准在确定诊断和分析肿瘤生物学表现方面均有重要价值,并已被推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垂体腺瘤分类标准。但该分类复杂,还未能在临床工作中广泛推广。5. 按细胞质的染色性能分类依据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可将垂体腺瘤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嫌色性和混合性4类。过去认为,嗜酸性腺瘤表现为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嗜碱性腺瘤伴有柯兴综合征,而嫌色性腺瘤则无明显临床内分泌症状。实际上,仅依据垂体腺瘤细胞的嗜色特性进行分类,并不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内分泌特征以及临床与病理学之间的关系6. 按组织结构分类即按瘤细胞的排列方式及血管多少,分为弥漫型、窦样型、乳头型及混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