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
了解孩子的学习方式
故事一:小塞德兹和眼镜片
塞德兹博士在他的作品里,不止一次地告诫所有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游戏时会有主动性和愉悦性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掌 握东西最为轻松,也最为有效,而且,这样的学习不会让孩子感到枯燥、厌烦,可以提高孩子学生时代直至成年后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塞德兹小时候,父亲曾拿回一些旧的眼镜片,里面有近视和老花镜片,这些镜片成了小塞德兹最好的玩具,因为他对新奇的事物一向都很感兴趣。
小塞德兹拿起这些镜片,放在眼前看来看去,不一会儿,就感觉晕乎乎的!他又开始尝试把镜片放在离眼睛远一点的地方观察,结果发现透过这些镜片,物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小塞德兹又尝试将两个镜片叠在一起观察,他这么做,纯粹是因为好奇和好玩。当他一手拿着近视镜片,一手拿着老花镜片,一前一后地放在眼睛前面观察时,他突然发现远处教堂大楼上面的尖塔竟像在他的眼前!
这一发现让小塞德兹惊奇不已,他大叫起来:“爸爸,快来看哪,教堂上的尖塔!尖塔!”
就这样,小赛德兹在爸爸的引导和帮助下,开始逐步了解望远镜的原理,并亲自动手制作了一架简易望远镜。虽然小塞德兹制作的第一架望远镜相当简陋,但它远比世界上任何一台望远镜都更有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的绝不仅仅是凸透镜、凹透镜以及光的折射原理,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科学与生活!
游戏是孩子的全部生活!是他的工作,也是他的学习。
孩子喜欢动手操作事物,喜欢什么都摸一摸,看一看。通过操作,孩子了解到物品的特性,发现其中的一些原理。
别以为孩子一天到晚只会玩,孩子的“玩”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通过自主学习得来的知识,会更为丰富,更为扎实。
故事二:佐伊和他的沙堆
佐伊的家住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小时候,他就喜欢和海边的孩子一起玩,看大海的潮起潮落,喜欢捡贝壳、抓海蟹,在海边建筑沙堡。
一天,佐伊和小伙伴利萨尔一起堆沙堡,沙堡堆得很高,她们俩想给沙堡开一个大门,让螃蟹住在里面。
两个小家伙,开始用小手掏沙堡,打算抠出一个洞来。她们从最上面开始掏,没掏几下,“哗啦”,沙堡塌了,佐伊和利萨尔赶紧将沙堡补好,然后又在原来挖过的地方重新挖了起来,没几下,沙堡又塌了。这回,佐伊开始觉得哪里可能不对,她决定换一个挖的位置试一试,这次她们俩选择从沙堡的根部开始挖洞。佐伊决定这么做不是没有根据的,她有自己的理由,因为所有房子的门都是开在下面的!
就这样,佐伊和利萨尔使劲地掏啊、掏啊,终于掏出一个大洞。佐伊想把洞扩大一点儿,因为这样,即使大一点的动物也能住在里面。她小心翼翼地扩大沙洞的空间,不断地从沙堡上面的“墙壁”往下抠沙子。不幸的是,沙堡再一次坍塌了!而且这次坍塌的很厉害,她和利萨尔一个下午的杰作就这样毁于一旦。
佐伊和利萨尔并没有灰心,她们约好明天再来搭沙堡。通过今天的“劳作”,她们大概了解了给沙堡挖洞的一些小窍门:上边的沙子不能太薄;不要把洞挖的太大,这样会塌掉;也不要在沙堡的顶端挖洞,因为那里的沙子很少,不结实,容易塌。她们两人明天准备按此做新的尝试。
孩子就是这样通过亲手实践,从细微的小事中了解、学习和认识这个世界。
童年的游戏非常丰富,孩子们甚至会根据自己身边的情况,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来。这些游戏,能让他们学会不少知识,认识和感觉非常深刻的道理。
游戏中,孩子们通过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找到一种最佳的方法,了解其他方法的不足之处,通过对比、判断和分析,自己总结出为什么这种方法好,那种方法不好的原因。
故事三:一件会发光的毛衣
艾略特发现了一件宝贝——一件会发光的毛衣。
一天晚上,上床睡觉时,妈妈把灯熄了,艾略特脱毛衣脱到一半,忽然发现毛衣闪闪发光,还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怎么回事?艾略特有些奇怪,难道毛衣会发光?
他赶紧跑下床把灯打开,可毛衣还那样,没有发现哪儿有一点奇怪的地方。可能是自己看错了,艾略特熄灯后便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晚上,艾略特先将毛衣脱掉,妈妈才熄灯离去,艾略特没有发现毛衣有任何异常之处。就这样,他几乎把毛衣发光的事忘了。
几天过去了,一天晚上忽然停电,艾略特摸黑上床睡觉脱毛衣时,奇怪的事情再次发生了,毛衣闪出了亮光!
艾略特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回事?为什么毛衣总在黑灯时发光。艾略特第二天起床,将毛衣整整齐齐地叠起来,放进柜子里,生怕别人把他的宝贝偷走。到晚上妈妈熄灯离开后,艾略特赶紧把毛衣从柜子里拿出来放到床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里里外外、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遍,可结果令他懊恼,毛衣根本不会发光。
虽然艾略特最终也没有明白,为什么毛衣有时候看起来会发光,有时却不能,但艾略特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提出假设、进行尝试、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方法,这对一个只有六七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科学看起来离我们很遥远、很神秘,其实,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孩子们很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的“为什么”,想把各种“为什么”都搞清楚。对于父母而言,孩子得出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大胆地进行思考的好习惯。
我们并不希望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或者教授,但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大胆探索求证的精神,确实是今后从事每一个职业所必需的。
家长自我提高卡
请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否觉得孩子瞎玩浪费时间?
2.你是否只愿让孩子听你讲,而不愿让他自己探索?
3.如果你的孩子爱玩泥巴,你是否能真心地接受?
4.如果孩子爱玩水,你通常是否会生硬地制止?
5.你家里的绝大多数玩具是否是电动玩具?
在一次对678位幼儿家长的调查中,有19%的家长明确表示并不清楚游戏对孩子的作用;有11.4%的家长认为游戏的意义仅仅在于让孩子放松和玩;有1.3%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玩沙、玩水、过家家是在浪费时间。也就是说,在10个家长里,就有3个不了解孩子是怎样进行学习的?
孩子厌学应该如何预防
一、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
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沟通,是亲子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只有孩子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扉,父母才能及时了解孩子每种变化的原因,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
二、多欣赏和赞扬孩子自立、自主的行为
这样的称赞和鼓励可以使孩子将学习与自我成长结合在一起,形成青春期孩子的学习动力,并有助于培养孩子主动学习、自我管理的行为习惯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应避免用其他孩子来贬低自己孩子的做法,父母越是不承认孩子的努力,孩子成长得就越缓慢,其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都会因此而滞后
三、协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能力并不成熟,常常会过高估计自己,所以他们容易制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习目标,经历多次失败的打击,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对此,父母应当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协助孩子把诸如考名牌大学这样的大目标,划分为各个阶段逐步实现的小目标小目标的制定应该遵循孩子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原则,促使孩子在每个阶段目标实现的喜悦中体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提髙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
下面先看一个小故事:
安安的妈妈发现安安自从上了小学之后,背诵古诗的任务总是完不成。妈妈用“理解记忆---反复诵读--记忆”等比较科学的方法来让安安完成任务,但是一首诗总是折腾很久都背不下来。安安的妈妈就很担心,这样的记忆力怎么完成日后的学习任务呢?
意外的是,在一次双休日的抽查中,妈妈发现安安顺畅的背出了好几首诗词。询问后得知,安安是“听”会的,原来在学校的时候老师通过各种方法以及检查了学生多次。听着听着,安安就记住了诗词。这个新的发现让妈妈发现了适合安安的的独特的记忆方法。
第一:安安在背课文的时候喜欢在房间不停的走动,这并没有影响她的背诵,反而可以让他的思绪更集中、流畅。
第二:安安看、念、写的记忆力都不如听。
第三:安安不喜欢妈妈在一旁监督,更喜欢自己学习。
针对这些情况,妈妈给安安买了适合的磁带和CD,每天准时7点开始播放,不仅可以帮助安安起床,还可以让她记住一些诗词。
视觉学习型孩子如何取得好成绩
比如,要是你的孩子喜欢做游戏,那么卡片游戏是充分锻炼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好选择。你还要尽量多准备一些书,这样孩子就能看书里的图画或学习认字。费舍尔说:“孩子将来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从他们在家能看到的书的数量和父母与他们一起读书所用的时间就能看得出来。”此外,虽然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但视觉学习型的孩子可能会从观看教育性电视节目中受益,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学习。
无论你怎么做,都要确保这些活动适合孩子的发育阶段。有些上幼儿园的孩子还在学习类似汉语拼音和数数这样的基础知识,而另一些孩子则已经开始学习阅读和基本的加减法了。所以,如果你的孩子对图画的反应比对文字的反应好,你可以准备有大量有趣插图并配文字的图书,来鼓励孩子阅读。如果你的孩子喜欢认字,你就多花时间帮孩子学习拼音和简单的字。在学习数学和其他科目时,你也可以采取同样的方法,如果孩子更喜欢看图,就利用插图和图表,如果孩子更喜欢文字信息,就多给孩子看数字。
怎样弥补视觉学习型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弱点?
首先,不要把孩子擅长一种学习类型看作一种弱点。孩子不擅长通过动觉触觉或听觉来学习,并不意味着他的学习就会有问题。孩子的学习类型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他会采用其他的学习类型。专家指出,学习是件很复杂的事,了解孩子的学习类型只是看到冰山的一角。更重要的是你怎样利用这点来帮助孩子学习新知识。
专家认为,如果孩子是视觉学习型,虽然给孩子多提供发展视觉能力的活动机会很重要,但也要注意其他学习类型。父母要注意开发孩子的多种感官能力,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样孩子才能全面发展,利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新知识。所以,你也要鼓励孩子参与动手活动,以促进动觉触觉学习,并让孩子多听音乐,锻炼听觉学习能力。
你还要教会孩子怎样弥补在听觉和动觉触觉学习方面的弱点。例如,在幼儿园听老师讲故事时,如果老师没有利用图片或视觉方面的提示来辅助讲解,那么你的孩子也许就很难理解或接受老师所讲的内容。要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你可以让孩子坐得离老师近一些,这样孩子可以在老师讲故事的时候观察老师的脸。同时,你要尽可能用视觉动作来辅助你的语言指令,比如,指着你希望孩子去的方向说:“先左转,再右转。”
归根结底,无论你的孩子属于哪个学习类型,你都要尽量鼓励并支持孩子的学习。你要顺应孩子的发展方向,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在某些具体科目上成绩如何,而是应该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情况。专家指出,家长的适当辅导会起到很大作用,这对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开发至关重要。
学习障碍的教养与相处
家长篇
1、 了解孩子真正的学习困难所在,并不是孩子故意不专心、不听话或不守规矩,父母不可以太过于严厉苛责,但也不能过于宠爱,适当的教导是很重要的。
2、 父母与老师要密切配合,或是寻求特殊教育相关专业人员的协助(如职能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等),共同找出协助孩子学习的最佳方式。如此对于学习困难较能持正面的因应态度与方法,可一起努力而累积成功的学习经验。
3、 家长可多提供孩子知觉动作的训练,例如平衡训练、丢接球、手部精细动作训练等,来提升孩子的学习经验。
教师篇
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教学,因其不同学习管道及行为特质,以下提供相关的教学技巧,希望能够对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 教孩子学习的时候,尽量安排有趣和富变化的活动,以引起学习的兴趣及动机。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例如:外在环境太过吵杂或是身旁有其他玩具会吸引他的注意等),以免孩子分心。
2、 教导孩子运用策略学习的方法。例如教他背诵的时候可以用联想的方式,或是想成谐音、记住第一个字…等。可多利用不同感官来学习,例如:用看的学、用听的学、动手做做看…等,或是利用不同的玩具引导,都有助于学习。
3、 多发掘学习障碍学生的特长,多鼓励他参加学校活动,让他建立自信。
4、 普通班老师对于学习障碍儿的学习困难,可跟学校辅导室或资源班的特教专任教师咨询,针对障碍生困难的学科提出补救教学,也可以多利用资源教室的教材,为学障儿提供最合适的教学环境。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当发现孩子不爱学习的时候,家长又该如何应对呢?
1.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学习方法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两大重要因素,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小朋友的学习效果可能就不明显,进而会打击他的自信心,对学习感到厌倦。建议各位先跟老师沟通,找到孩子为何不爱学习,继而针对性地找到方法,为小朋友调整。
2.让孩子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当孩子不断失败,无法成功的时候,他就会丧失继续奋斗的动力。家长这时候就需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有成就感,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一开始,家长可以找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孩子做,当孩子答对的时候,家长要毫不吝惜地夸奖孩子,给孩子一些实质性的奖励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以后,便可以渐渐提升问题的难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并给予帮助。
3.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孩子的自我鼓励可以帮助他时刻充满学习的动力,而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把握一切适当的时机,暗示孩子他是最棒的,告诉他只要他动手去做,他可以做得比任何一个人都好。还可以引导孩子给自己定一个目标以及完成这个目标所需要的时间,当孩子圆满完成时,家长就可以赞美孩子,并可以给他一些实质性的奖励。
4.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默默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家长对于孩子的言行举止要了然于心,然后对症下药,根据孩子的举动,正确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家长要让孩子完全敞开心扉,与自己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对症下药,对孩子真正起到指导的作用。
5.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
适当引导孩子参加多种文化活动。学校里单调枯燥的文化学习会逐渐消磨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家长要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引导他参加多种文化活动,一方面可以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孩子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如何丧失的
那就是父母因为对孩子的担心或不安而采取过分保护、包办代替以及控制孩子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方式。
过度保护有三种表现方式
一、父母常常为孩子过分地担心与不安。表现在学习方面,就是父母唯恐孩子学不会,考试考不好,老师会批评。二、时时处处包办代替。父母对孩子的日常生活,包括学业、健康、交友甚至前途有太多的担心和不安。这种不安导致父母对孩子过分地负责,给予过度的帮助和保护。三、对孩子严加控制。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忽视孩子的能力和倾向,希望孩子完全听从父母的要求和标准去做,以父母的意志为意志。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观点,如果父母对孩子时时过度保护,孩子没有了自己的需要,就不会有追求和目标。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一、使孩子丧失学习责任感。二、剥夺孩子能力增长的机会。三、造成孩子依赖性强,缺乏自信。四、导致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责任感的丧失使孩子经常不能独立品尝成功的果实。“你看怎么样,我给你讲对了吧,让你背这个对了吧。”父母经常这样对孩子说。尽管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但是他会有独立品尝成功果实的体会吗?如果是孩子独立完成考了好成绩,他会特别开心,也会形成他日后学习的一个推力。
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应该让孩子做学习全过程的主人
一、培养孩子学习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的后果。很多父母不愿意让孩子的作业、考试错得很多,在班里很没有面子,被老师批评,就情不自禁地包办代替。父母要丢开这个面子,让孩子学会自己负责任,他上课没注意听,写作业不认真,知识没掌握,测验没有好成绩,哪个地方错了,孩子下次就会警醒,而父母的包办代替会让孩子失去这种责任心,过后还会错。
二、要让孩子自己成为学习全过程的主人。学习全过程从预习开始,上课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并检查,有错误要及时改正,之后是复习,迎接考试,考试后要总结,改正错题。而很多父母除了上课不能跟着听,其他过程几乎都在参与。这样的方式不仅不会让孩子主动学习,还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
三、如果孩子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题,父母不要立即上前告诉孩子答案,要启发孩子独立思考。要让孩子养成主动找错、改错,不懂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的习惯。这是很多孩子学习成绩下降的关键因素。现实情况是父母给孩子找错,错题本也是父母抄,然后再讲解,督促孩子改正。
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可是学习却这么费劲,学习对他们来说成了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这是因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以及父母在学习上过多地参与和关注。孩子抱怨没有时间玩儿,情绪不高,学习热情衰减,学习上肯定不能积极面对,只剩消极抵抗了。
怎么培养孩子爱学习
1.前提:了解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征
孩子与成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相比具有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孩子独特的学习方式。成人的学习更多着眼于书本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而幼儿阶段孩子的学习更多从物体的色彩、图画的线条等表象来进行认知。
孩子对事物有独特的视角和解读方式,将成人的想法和感情强加于孩子,是件愚蠢的事情。家长应该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他,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保持孩子学习的兴趣,并且养成良好习惯。
2.基础:珍视孩子的每一次尝试
对于孩子的每一次尝试,不管他做得如何,家长都要给予适当的赞扬,这有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例如,儿子嚷着买玩具飞机,我说,不如爸爸教你折个纸飞机吧?儿子欣然同意。我边折边给他讲解,折好后儿子非常高兴,自己也想尝试折纸飞机。第一次折出的根本不像飞机,但我还是鼓励他,说:“比爸爸第一次折的好多了。”听到我的表扬,他的兴趣更浓了,一连折了好几个飞机,慢慢地越折越好。
3.途径:和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年龄小,很难安分下来独自看书,这就需要家长抽出时间来进行亲子共读,逐步引导孩子对书本感兴趣。儿子原本也不爱看书,每次买了新书给他,他都只看几眼就扔到旁边。后来我改变了策略,和他一起阅读,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描绘书中故事,有时还编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来复述。坚持一段时间后,儿子慢慢地对书本阅读有了兴趣,喜欢找我一起看书,劲头也越来越大。
亲子共读时,建议家长对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先示范复述,然后再让孩子尝试复述,即使孩子复述的内容并不完整,也别忘了鼓励和表扬,给孩子以满足感,从中培养学习的兴趣。
4.方法:使用游戏和情景模拟形式
游戏是父母与孩子进行直接情感交流的过程,也是发现孩子兴奋点和不足之处的方法,这种亲子教育能寓教于乐,寓教于玩,非常直观形象。游戏的素材可以是身边小事,也可以是寓言或童话,通过游戏和情景模拟的方式使孩子熟悉内容,培养学习兴趣。在家里,我们对《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进行了情景模拟,孩子演老太婆,我演老渔夫,孩子妈妈演小金鱼。通过几次这样的游戏模拟,孩子不但牢记了故事内容,还能自编自导发展成其他结局,大大开动了思维,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5.巩固:创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并非是培养学习书本知识的阶段,而是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关键阶段。孩子的各种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健康等情商元素,都是以后学习、为人处事的基础,决定了日后发展的持续力和可塑性。因此,这个阶段不能以认识多少字、会背多少诗等量化的东西为衡量学习程度的标准。家长不妨多带孩子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孩子创造更多学习的空间。譬如,到外面碰到熟人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到别人家做客时,学习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在超市购物后,可让孩子自己排队付钱,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从日常身边的小事开始,多角度、多层面地拓展孩子学习的宽度与广度。小卡尔威特所著的《后天神童》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都喜欢做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有兴趣,多大的困难都能克服;如果不喜欢,不论怎样强迫都产生不了作用。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一样,学习不是负担、更不是烦恼,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兴趣爱好,才是最好的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