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的筋缩穴有哪些重要特征
督脉的筋缩穴有哪些重要特征
督脉的筋缩穴定位: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主治:癫狂、惊痫、抽搐、脊强、 背痛、胃痛、黄疽、筋挛拘急。
任脉的中庭穴有哪些重要特征
任脉的中庭穴定位:在膻中穴下.6寸,胸骨中线 上,平第五肋间,胸剑联合的中点处。主治:胸腹胀痛、噎膈、呕吐、心 痛、梅核气。
筋缩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筋缩的配伍疗法
1.筋缩穴配通里穴:缓解治疗癫痫;
2.筋缩穴配角孙穴、瘛脉穴:缓解治疗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
3.筋缩穴配水道穴:缓解治疗脊强;
4.筋缩穴配阳陵泉、行间:可熄风止痉、通络止痛,主治筋挛拘急、四肢不收;
5.筋缩穴配大敦、足三里,可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胃痛;
6.筋缩穴配曲骨、阴谷、行间:可化痰熄风,主治癫癎。
筋缩的准确位置怎么找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7胸椎棘突,向下数2个椎体,即第9胸椎棘突,它的下缘凹陷处即是穴。
筋缩穴属督脉经腧穴,本穴具有舒筋活络,缓解止痛,平肝熄风的作用,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肝风内动之癫痫,小儿惊痫,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诸症;肝气犯胃,肝胆湿热之胃痛,黄疸诸症。
筋缩穴常用配伍
1.配风府,大椎,阳陵泉,行间,针刺泻法,熄风止痉,通络止痛,治疗肝风内动之脊强,筋挛拘急,四肢不收等症。
2.配印堂,大陵,膻中,丰隆,三阴交,针刺泻法,化痰降浊,治疗痰浊蒙心之癫证。
3.配通里,丰隆,三阴交,行间,针刺泻法,化痰熄风,开窍醒神,治疗痰蒙心窍之惊痫。
4.配大椎,瘛脉,腕骨,行间,针刺泻法,清热熄风,治疗温邪热极生风之小儿急惊风。
5.配至阳,腕骨,阳陵泉,太冲,针刺泻法,利胆退黄,治疗肝胆湿热之阳黄。
6.配悬枢,期门,上脘,足三里,行间,针刺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治疗肝气犯胃之胃痛。
筋缩是什么意思
筋缩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督脉。
筋缩穴:筋泛指筋肉,缩有抽搐之意。穴当肝俞中央,考肝属木,在体主筋,该穴主治狂痫瘈疭,痉挛抽搐诸疾,因名筋缩。
拉筋对身体有哪些好处
十二筋经的走向与十二经络相同,故筋缩处经络也不通,不通则痛。拉筋过程中,胯部、大腿内侧、腘窝等处会有疼痛感,说明这些部位筋缩,则相应的经络不畅。拉筋可以有复位的作用,可以有缓解四肢酸痛的问题,而且也可以有排毒的功效,对于去痛有好处,而且也能强身健体。
拉筋可打通背部的督脉和膀胱经,这对健康具有重大意义,因为督脉是诸阳之会,元气的通道,此脉通则肾功加强,而肾乃先天之本,精气源泉,拉筋可以有打通督脉的作用,对于增强肾脏功能有一定的好处和功效。
长强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艾灸长强的作用
长强属于督脉,督脉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艾灸该穴位能祛风止痉,舒筋活络,通络止痛,强健腰膝筋骨的作用,对于腰背,骶骨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通过艾灸刺激长强穴, 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通畅,长期坚持,能有效调理便秘,腹泻等病症。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和肛门之间的中心点,穴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总纲,而长强为全身诸穴之首,艾灸刺激长强可以疏通经络,改善肛门血液循环,达到止痒的效果。
艾灸减肥方法图解 艾灸至阳穴纤细四肢
至阳为督脉阳气隆盛之处,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天部阳气,筋缩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受督脉络脉所传之热而化为天部阳气,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性,故名至阳。艾灸该穴位能祛湿散热,从而让阳气更好的推动气血运行,使身体四肢都能纤细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