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行推拿时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小儿消化不良的推拿图解 第七步:揉足三里穴
足三里位为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膝眼下三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处。按摩出处可以健脾化湿,生发胃气。按摩是以拇指螺纹面着力,按揉小儿双侧足三里穴左右各50次。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揉按足三里
定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足三里1-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足三里具有健脾和胃,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腹泻,腹胀,便秘,消化不良,腹痛等症。
推拿如何治湿热型婴儿腹泻
清大肠经:大肠经位置位于食指桡侧缘,食指根部至食指尖之间。
推拿的时候用拇指指腹从患儿虎口直线推向食指之间,推100-500次。
清大肠经具有清利肠俯,消食导滞的作用,主治腹泻,脱肛,便秘等病症。
补脾经:脾经位置位于拇指末节螺纹面。
推拿的时候用拇指侧面或指肚从指尖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补脾经具有健脾养胃,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疳积,腹泻,咳嗽,消瘦等病症。
推胃经:胃经位置位于拇指掌侧第一节。
推拿的时候一手托住患儿手掌,用另一手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旋转推动小儿近掌端第一节。
推胃经具有和胃降逆,清热泻火作用,主治腹泻,嗳气,烦渴善饥,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病症。
教你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
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小儿消化不良随证推拿
症状诊断:面色少华,食欲减退,腹胀痛,恶心呕吐,舌苔黄,指纹发紫。
随证加疗法:掐四横纹,补脾经。
症状诊断:腹胀,口气重,大便酸臭。
随证加疗法:运内八卦,摩腹。
推拿分析:推拿上述穴位,有健脾和胃,化湿,去积食的作用。
穴位按摩助宝宝消化不良
第一步:补脾经
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进行推拿时
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第二步:推大肠
大肠穴位于小儿食指的桡侧缘,从指尖开始到指根所形成的一条直线上。推大肠可以刺激相应的反射区调理小儿肠道功能。在进行推拿时可将小儿的食指固定,用右手的拇指外侧端沿着穴位推,注意推的时候应当向从指尖推向指根部100次,然后再从指根部推向指尖处100次。
第三步:运水入土
运土入水为小儿推拿中的特殊手法,进行推拿的时候需要用左手拿住小儿的四指,将其手心向上,然后再用右手的拇指指端由小儿的拇指指根推运起,经过小天心穴、掌小横纹到达小手指根为一次。连续推拿50次即可。
第四步:揉板门
板门穴位于小儿拇指掌侧的大鱼际处,按摩板门穴具可以宽胸利膈、消食化痰,对小儿消化不良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具体推拿方法为:将小儿的手掌握住,掌心向上,使大鱼际处暴露,按摩时用右手拇指腹着力,按揉大鱼际处50次。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图解 揉按天枢
定位:位于腹中部,距脐中2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天枢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发热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天枢具有消食导滞,调理肠道的作用,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腹痛,便秘,痢疾,食积不化,急慢性肠胃炎等病症。
小儿脾虚推拿手法图解 推脾经
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指纹面的穴位,即脾经,自指根推向指尖200-500次。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手法 揉按中脘
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推拿手法:用拇指指腹揉按中脘1-2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功效主治:揉按中脘具有健脾养胃,降逆利水的作用,主治小儿消化不良,腹胀,腹痛,食欲不振,嗳气,食积,泄泻,呕吐等病症。
小儿推拿治消化不良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也可推四横纹穴,将小儿四指并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自小儿的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推50~100次。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按揉2~3分钟,推50~100次。
3、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按摩掌心
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摩小儿掌心50~100次,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
5、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操作者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时,手法不宜过重,应轻重适宜;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6、足底按摩(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脚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按揉2~3分钟。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
小儿厌食的推拿治疗 第一步:补脾经
位置:小儿推拿中脾经位于小儿大拇指的指腹螺纹面上。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转向指根方向推300次。
功效作用:通过补脾经能够健脾胃、补气血,适用于脾胃虚弱和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宝宝消化不良推拿哪里
按百会穴
定位: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会处。
推拿功能主治:有提升功能。治脾虚泻,慢性消化不良等,尤其对脾虚泻,脱肛疗效显著,但患儿有恶心吐时应用此方法容易使病情加重,故须注意。
推拿方法:按或揉法,固定患儿头部以拇指端适当用力按之,稍停后抬起拇指(抬时宜缓慢),反复操作,约30-50次。
推脾经
定位:拇指罗纹面,外(桡侧)侧缘。
推拿功能主治:健脾,温中,和胃,治消化不良,泄泻,呕吐,疳积。
推拿方法: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 沿拇指外缘推向里直推为补,将小儿拇指伸直,向里向外来回推为平补平泻,又称清法,均匀做300次。实热证用清法,虚寒证用补法。
推运胃经
定位:位于大指掌面第二节。
推拿功能主治:健脾和胃。主治泄泻呕吐。
推拿方法:推或运法,直推或向肾水方向运约100次,向里推为补,向里向外推为清法。
小儿消化不良推拿的正确做法
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虽然推拿对于治疗消化不良效果好,但是家长平时还是要注意照顾好孩子,避免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比如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天按时按量吃饭,切忌过饥过饱,这样才能有效预防消化不良。
新生儿消化不良推拿
新生儿他的胃肠功能发育不完善,如果是喂养不当,像过度喂养或者喂养姿势不当,这时候也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家长可以让宝宝适当的运动,注意喂养,运动一般建议在宝宝吃完奶后1-2小时,在宝宝比较安静的状态下,给宝宝做一下婴儿操、婴儿抚触,这个可以上网搜一些相关的视频,根据视频,家长学习以后给宝宝做一些抚触和按摩。
还可以要宝宝平躺着,家长用温热的手顺时针揉揉肚子,这样也可以缓解他消化不良、胀气。
还有就是可以去小儿推拿科,由推拿科医生,给宝宝做一些专业的小儿推拿按摩的治疗,家长还是不建议去那种私人的,或者是自己给他做一些小儿推拿的治疗,还是建议去专业的医院由专科医生根据宝宝情况给宝宝做一些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