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慎用
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慎用
冬季鼻炎爱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鼻黏膜敏感,鼻腔的免疫能力降低。因此,增强鼻黏膜的免疫能力,是治疗鼻炎的根本。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效果较好的方法——冷水蒙鼻。
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晚用冷水洗脸洗鼻。打一盆冷水,深憋住气把头伸进去,将鼻子浸入冷水中,大约过两秒钟后离开水面,连续3~5次,早上可以适当多洗几次。另外,也可以直接用手捧水灌入鼻腔,即使灌到嘴里也没关系,连续进行5~8次即可。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掐住鼻梁,上下依次揉搓20~30次。用冷水洗鼻,可增强鼻腔的耐寒能力,同时滋润鼻腔黏膜,清洁鼻腔。此外,揉搓鼻梁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腔对天气变化的抵抗能力。
用冷水洗鼻,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才会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有人有时洗冷水,有时洗热水,这样不但不能起到防治鼻炎的作用,反而会使鼻炎进一步加重。如果实在适应不了冷水的刺激,可以先用温水冲洗鼻子,再慢慢用冷水冲洗,直至完全适应。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的老年人,不要用这种方法。
老人心脑血管病怎么办
具体而言,吃饭时不要狼吞虎咽,而是每吃一口都要仔细品尝,多咀嚼,这样有利肠道的吸收和消化,说话或开会发言时要想一想再说,这样能够平稳心神,要组织好、思维周到、连贯性好,有伦理。走路时最好缓慢,稳当步行,因为走的太快可能失去左右平衡易跌伤,还可能加大心脏的负担引起心慌、气短、甚至心衰发生,睡觉时要慢慢脱下衣服,慢慢的躺下,逐渐调整呼吸频率到平稳状态,不能一下子就倒在床上睡觉了,入厕所时尽量选用坐式马桶,尽量不用或少用蹲式便池,便后要慢慢站起,起床时要慢慢而穿衣,以免发生体位性脑缺血而跌倒,发生意外。
以上就是关于老人心脑血管病的资料,大家知道怎么让老人预防心脑血管病了吗?总的来说,首先要注意饮食习惯,老年人身体不能接受刺激,所以不宜食刺激辛辣的食物。饮食最好衣清淡为主哦。此外,还要多家运动,增加自身体质。
避孕药祛痘靠谱吗
激素失衡、雄激素水平过高引起的痤疮可遵医嘱口服避孕药改善。其他人应慎用,否则可能出现头痛、月经量改变、乳房疼痛,甚至可能增大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吉布森教授不建议以下女性用避孕药祛痘:
1、产后不足1个月者;
2、孕妇或备孕者;
3、未到青春期者;
4、年龄在35岁以上并伴有肥胖、吸烟、心脑血管疾病者;
5、有偏头痛病史者;
6、有高血压或血管病者;
7、有心脏病史者;
8、有乳腺、尿道或肝脏肿瘤病史者;
9、有凝血疾病者。
口服避孕药期间,还应注意观察症状,发现异常及时就诊,调整用药方案。
老人患心血管疾病拔牙需注意
据专家介绍,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症的老人,由于心理因素和病痛刺激,有可能导致血压骤然升高,可发生脑血管意外;同时也可能因为血压骤然下降,致心脑供血不足、出现相应症状,严重可致猝死(严重的并发症是心脏猝死和脑血管意外)。
患心血管疾病老年人拔牙应注意
1、高龄老人更应谨慎:70岁以上有心血管病的人对拔牙的耐受力更差,出现危险的机会更多,是否需要拔牙,应充分考虑后再定。
2、避免精神紧张:紧张可使36%的人血压升高,63%的人心律失常,12%的人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所以,拔牙前应打消顾虑,不要过度紧张。服用安定、鲁米那等镇静剂和心得安等心脏的药物,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3、缩短拔牙时间:拔牙时间超过5分钟时,有17%的人心率明显加快,37%的人血压升高,65%的人心律失常,14%的人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这就要求由技术熟练的医生操作,病人做好配合,力争在5分钟内完成。
心脑血管病老人一定别吃太饱
老人有心脑血管病一定不要吃太饱,而是要要养成膳食养生的好习惯,不要吃得过量,八分饱即可。
第一,要养成膳食养生的好习惯,不要等饿了再吃饭,在感觉饿了之前就要吃饭。因为在我们人体内,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规律的,食物从口腔进入到消化吸收的过程是4~5个小时,然后再进入下一个进食、消化、吸收过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一日三餐周而复始的原因,它是维系我们的生命、保证我们身体健康的源泉。
第二,在吃饭的时候,不要吃得过量,八分饱即可。按食物的消化规律,每日三餐,两餐之间适当加一些零食、水果即可。如果吃得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使血液集中到肠胃,使心、脑等重要器官相对呈缺血状态。
第三,如果实在掌握不了吃八分饱的准确量,我介绍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吃饭的时候,吃到还没有饱,还有一点饿的感觉时,就离开饭桌。这就叫做 “饱中饥,饥中饱”。因为我们在吃饭的时候达不到细嚼慢咽的程度,每口饭在口腔里也达不到咀嚼20-30次,我们的大脑收到吃饱信息总要比胃发出的信息迟缓。如果进食的速度过快,胃部的信息没有发给大脑,食物又进来了,等大脑感觉到有饱腹感的时候,胃就已经吃撑了。
第四,“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如果吃得过饱,部分血液都集中到肠胃,其他重要器官会相应地出现缺血状况,肺也会由于缺血影响正常工作,有损于肺功能;如果饿了不及时补充食物,机体就会缺少能量,为了不影响机体的正常运转,大脑就会下令动用我们体内的储备能量,来维持身体正常运转,这样就会有损我们的元气。
第五,“若食饱,不得便卧,即生百病”。如果吃饱了,不要立即睡觉,这样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俗话说,饿了发晕,饱了发困。我们很多人都会有吃饱饭发困的感觉。如果饭后马上睡觉,所吃食物产生的能量消化不了就会转化成脂肪,堆积在体内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发病的根本原因。
知道了老人有心脑血管病一定不要吃太饱,如果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或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的几率就会增加。
风干牛肉起白还能吃吗 吃牛肉干的注意事项
1、老人小孩不宜多吃。牛肉干高胆固醇、而且是一种高脂肪的食品,所以老年人、儿童、消化力弱的人不宜多吃。
2、久病体虚人群不宜食用。消化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五官疾病,神经性疾病患者都不宜吃牛肉干。感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的人慎食。
3、患痘痧、瘙痒者疮疥、湿疹者慎用,因为牛肉相对燥热,而且是发物,食者不利。
春季心脑血管应注意什么
一、春季要做到“两保”
保持情绪稳定和保暖。俗语也有“春捂秋冻”说法,减衣服不能太勤,即使要减衣服也要最后减裤子,因为“寒从脚下起”,脚底离我们的心脏最远,心脏的血液“千里迢迢”输送到脚底,热量已经不是那么强劲了,所以脚部很难保暖。如果脚部受凉,同样会增加心脏的供血负担。
二、注意饮食禁忌
心脑血管病人要忌食一些“发物”食品,例如羊肉、海鲜、韭菜等。同时,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盐的用量,一般每天5-10克就足够了,千万不要超标。这一点没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也要注意,否则也有可能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北方人口味较重,如果觉得味道淡会影响食欲。我建议可以多搁一些大蒜、醋、辣椒、胡椒等调味品,即使是放酱油也行,因为酱油属于钾盐,而食盐属于钠盐,钠会严重增加心脏的负担。
不提倡老年人春季早晨锻炼,而是建议老年人到下午三四点钟再锻炼,因为早上气温低,反而容易刺激血管,对患者健康不利。锻炼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不要强求,以不感到疲劳为度,最好心率不超过每分钟110-120次为宜。推荐锻炼项目为快走、太极拳、游泳。快走简便易行,不受场地限制;太极拳被称为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锻炼项目;游泳适宜于膝关节有病的人群。
通过上面的介绍让大家对春季心脑血管应做到的有哪些事情有了大致的了解了,在现在生活中心脑血管已经成为了老年人的常见病,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在减弱,天气刚开始有些回暖的时候,也不要一下子就减去太多的衣服,这样容易感冒生病,一生病心脑血管病就会犯,注意保暖是相当重要的啊。
老年人睡前能不能喝水
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夜间起床排尿。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黏稠,心脑血流阻力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因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血液黏滞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夜间缺水更加大了这种危险性。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患发生的作用。
心脑血管病老人常吃点烤麸
烤麸是介于豆类和动物性食物之间的一种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碳水化物的健康食物,每100克烤麸中蛋白质含量为22克,仅低于黄豆,而明显高于谷类及猪、牛、羊肉,但脂肪、碳水化合物又明显低于黄豆和其它面食。此外,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烤麸不但容易消化吸收,还有助于减少动物性蛋白质的摄入。肥胖、血脂高、胆固醇高以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常吃点,既保证了蛋白质的供给,又限制了热量的摄入。
从中医角度来看,烤麸味甘、性凉,有和中、解热、益气、养血、止烦渴等功效,体虚劳倦、内热烦渴的老人常吃也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在外面餐馆常吃到的烤麸一般都是先用油炸过的,这样可以去除发酵的酸味,而且也比较紧实,吃起来有韧劲。此外,烤麸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凉拌,与肉类一起炒或炖,煮粥时也可以放一点,非常爽口。
自己在家做四喜烤麸比较健康,方法也简单。先将烤麸切成小块,用水反复冲洗挤干水分,入蒸锅大火蒸10分钟,再用水洗净挤干;香菇、腐竹、花生米、木耳分别用水泡好备用;炒锅里面倒一点油,把烤麸倒进去用大火煸炒一下,然后加入生姜两片,发好的香菇、腐竹、花生米、木耳,还有少量水、少许老抽、盐和白糖,再放一些五香粉,大火煮开之后,用小火煨煮;等到水差不多煨干时,翻动几下,稍许淋几滴麻油就可以起锅了。烤麸和所有材料可以充分吸收卤汁,味道非常浓郁。
小心脑血管病
老年人大多有脑动脉硬化。由于脂质代谢障碍、脂肪堆积在血管壁,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阻塞,形成脑梗塞,以致局部脑供血不足,造成血管周围的脑细胞变性坏死,脑组织软化、萎缩,脑功能衰退。久而久之,出现老年性痴呆。
发病前,大多数病人有“小中风”史。本病起病缓慢,在病的早期有情绪易波动、好发怒、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以后出现记忆减退。这种记忆减退的特点是近时记忆减退,远时记忆保存。
血管性痴呆的记忆减退,在病的初期阶段有明显的波动性,可出人意外地记忆“恢复”,但好景不长,没多久,记忆又减退,而且减退程度较前更严重。几次波动后,终成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一旦得了血管性痴呆后,要想恢复到病前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发觉家人朋友有性格反常或记忆异常减退的现象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老人睡前能不能喝水
据专家研究,老年人晚间睡前不饮水,可导致血浆浓缩、血液黏稠度升高和血小板凝聚能力亢进,从而可促进体内血栓形成。对老年人或患心脑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人,晚间睡前饮杯水,可以预防致死性梗死。
不少老年人不习惯睡前饮水,怕夜间起床排尿。其实老年人膀胱萎缩,容量减少,不饮水照样要起夜。老年人由于肾脏收缩功能减退,夜间尿多,这就导致体内缺水,易使血液黏稠,心脑血流阻力加大,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变。对患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来说,因血管内膜发生变化,血液黏滞性偏高,易形成缺血性脑中风,夜间缺水更加大了这种危险性。因而,半夜饮水很重要。
起床后饮杯水,可使血液正常循环,有预防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死等疾患发生的作用。
饮水后跑跑步更有益处,水分可使胃肠道保持清洁,还有助于肝脏的解毒以及肾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的改善,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冒、咽喉炎、关节炎和某些皮肤病。
通过上面的介绍,不难看出,老人睡前喝水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补充流失掉的水分,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所以老年朋友们睡前要喝点水。
心律失常如何鉴别诊断
本病通过心电图检查一般可以确诊,临床上最主要的是对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鉴别,颈动脉窦按摩对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有助于鉴别诊断心律失常的性质。
为避免发生低血压、心脏停搏等意外,应使患者在平卧位有心电图监测下进行,老年人慎用,有脑血管病变者禁用。
每次按摩一侧颈动脉窦,一次按摩持续时间不超过5秒,可使心房扑动的室率成倍下降,还可使室上性心动过速立即转为窦性心律。
性生活后喝冷水好不好 引起血压变化
性生活后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再受到冷水刺激,血管扩充更厉害,会引起血压变化,如果是本来就有心脑血管病的人,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病老人要备急救药
要点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遵循少糖、少盐和低脂三大原则,很多人对控制糖和盐还可以,但对油的控制就较差了,猪油、牛油、肥猪肉、煎炸食物等就千万要少吃。在食用油的使用上要节制,每天的用油量最好不要超过两汤匙。在菜品应当多吃大豆类食品,大豆里面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磷脂。常吃豆腐、豆芽、豆腐干等豆制品,在米面的选择上以选择高纤维淀粉质食品如全麦面包、全麦饼干、糙米为主。
要点二:注意并发疾病的治疗。很多心脑血管病人都伴有其他疾病,这时要对其他疾病进行控制才会更好的达到治疗效果,如高血压患者应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患有高血脂则要服用降脂药。
要点三:常规用药要安全有效。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治,由于防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所以对药物的安全性、副作用一定要了解,安全、有效的中药是心脑血管预防药物的首选。
要点四:家中急救药要常备。心脑血管病人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急症,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朋友们要在家中备用急救药品,在服药控制了症状后,还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以防发生意外。如果是脑血管病患者,医学专家提醒,最好在三小时内送往医院,以便及时进行治疗,越早治疗,愈后效果就会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