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贫血如何防治

小儿贫血如何防治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6个月〜6岁小儿血红蛋白低限为110克/升,6岁〜14岁为120克/升,新生儿则为145克/升,低于此限,即可诊断为贫血。小儿贫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者4度。小儿贫血主要有三种。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皮肤黏膜渐显苍白,以唇、口黏膜和甲床为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常有头晕、耳鸣、眼前发黑,胃肠道、心血管、神经等系统可出现相关症状。此外,铁低于12微克,综合以上症状即可确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对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合理喂养,防治腹泻、呕吐等胃肠疾病,并应用铁剂治疗为防治关键。 (2)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小儿多呈虚胖形态,常有颜面轻度水肿、毛发稀疏发黄、皮肤可有出血点或淤斑等。此外,皮肤多呈蜡黄色,睑结膜、口唇、甲床苍白、疲乏无力,小儿常出现烦躁不安、易怒,表情呆滞、嗜睡、反应迟钝、少哭等症状。 对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加强营养和护理,并应用镇静剂,以及使用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C是防治的关键。 营养性感染性贫血。除感染和贫血症状外,肝、脾肿大为突出特点,并有...

小儿贫血的原因

贫血的种类繁多,许多疾病都可表现为贫血症状、如溃疡病出血后、严重的钩虫病白血病等,这些都是病理性贫血。还有一种生理性贫血,也就是说这种贫血是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主要表现在婴儿出生后1-8周以内,所以又称为"婴儿生理性贫血"。

初生的婴儿血红蛋白可高达150-230克/升,红细胞计数可达5-7×1012 /升。生后1周至8周内血红蛋白可逐渐下降到低于正常值,直至8周后停止,一般称这种贫血为生理性贫血。足月儿血红蛋白生理性下降极少低于100克/升;未成熟儿由于代谢及呼吸功能较低,体重增长快,所以生理性贫血出现时间早,贫血表现更为严重,生后3-6周内可下降至70-90克/升。 为什么会发生婴儿生理性贫血呢?主要原因为:

(1)小儿出生后即建立了肺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由45%增至95%,骨髓造红细胞的功能明显下降,红细胞生成素由胎内的高水平降低到极低水平,红细胞增生明显减少。

(2)含胎儿血红蛋白的红细胞寿命短,小儿出生后被大量破坏。

(3)生后3个月内是小儿体重增长最快的阶段,血容量迅速扩充,红细胞被稀释。 婴儿发生生理性贫血后,一般无需治疗,家长亦不必过于紧张,正常婴儿8周以后,血红蛋白下降至100-110克/升时,血中红细胞生成素的浓度再一次增高剌激骨髓,使骨髓造血开始恢复其正常的功能,因生理性贫血而下降的血红蛋白又可恢复正常。 引起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 缺铁性贫血是小儿的常见病,由于缺乏造血所必需的铁以致出现贫血,多发生在6个月-3岁婴幼儿,发病率为20%-40%。为什么婴幼儿会出现缺铁性贫血呢?

1、摄入不足 胎儿最后三个月从母体获得的铁最多。正常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约为每千克体重70毫克,可供生后4个月内之用。一旦贮存的铁用尽,就必须从饮食中得到, 此时小儿仍吃母乳或牛乳,则其中铁的含量较低,100克母乳或牛乳中含铁率仅10%,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所以从4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尤其是那些含铁较高的食如蛋黄、猪肝泥等。

2、生长过快 婴幼儿生发肓快,铁的生理需要量也增加,足月儿长至1周刚时,体重已增至初生时的3倍,血循坏吸携力的血红蛋白增加2倍。由于生长发肓过快,血深量增加,铁的需要量也增加。

3、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失血,如钩病、肠息肉、肛裂出血等,虽然这些疾病每天失血量水多,但长年累月,铁的丢失就就当可观。

4、其他原因 如有的婴幼儿长期腹 泻等,这些慢性疾病亦可引起铁吸收不良;经常慢性感染,引起食欲不振,使铁供给不足和吸收障碍,也可赞成缺铁性贫血。

小儿贫血的饮食

小儿贫血是很常见的营养性疾病,多数都是缺铁性贫血。如果是轻度贫血(血色素在10—11.5克/升),可以通过饮食改善,应该多吃含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肝泥,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豆浆和酸奶作用不大;如果贫血较重,血色素在10克/升以下,就需要服用药物治疗。

根据研究,动物性食物其含铁量及被吸收的百分比,较一般植物性的食物为高,以下提供的食物,含铁量丰富,可供孩子食用:

(1)动物血液:猪血、鸡血含铁质丰富又适合婴幼儿,这类动物血液可供利用的铁质高达12%。

(2)动物肝脏:猪、牛、羊等动物肝脏含铁量非常高,以猪肝为例.每100克含铁量为15毫克,对预防缺铁性贫血极有功效。

(3)鸡蛋黄:鸡蛋黄是婴幼儿时期主要的辅食品,每100克蛋黄中含铁量可达7毫克,虽然吸收率只有3%,但价钱便宜并富含各种营养素,制法亦可多样化,是最受孩子欢迎的食品之一。

(4)黄豆及其制品:由黄豆制造的豆腐、豆汁等辅助食品,既价廉物美又容易消化,且每100克中含铁量可达1毫克,是最适合婴儿的植物性食品。

除以上食物外,木耳、蘑菇、海带、紫菜、米面、芝麻及绿色蔬菜,都是富含铁质及多种营养的食物,对于有贫血症的孩子最为适合。

小儿贫血的症状

一、 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为突出表现。由于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减低,使皮肤(面,耳轮、手掌等)、粘膜(睑结膜、口腔粘膜)及甲床呈苍白色。重度贫血时皮肤往往呈蜡黄色,每易误诊为合并轻度黄疸,相反,伴有黄疸,青紫或其他皮肤色素改变时可掩盖贫血的表现。此外,病程较长的还常有易疲倦,毛发干枯,营养低下,体格发育迟缓等症状。

二、 造血器官反应

婴儿期由于造血器官的功能尚未稳定,当造血需要增加时,往往骨髓外造血器官和组织呈增生性反应,回复到胎儿时期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和淋巴结不同程度增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外造血一般不增强),末梢血液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粒细胞。

三、 各系统症状

(一)循环和呼吸系统 这两个系统的症状是互相联系的,贫血时,由于组织缺氧,可出现一系列代偿功能改变,如通过心率加快和呼吸加速来达到增加运输氧气的能力(活动后更明显)。体格检查可发现心率加快,脉搏加强,动脉压增高,有时可见毛细血管搏动。到重度贫血代偿功能失调时,出现心脏扩大,心前区收缩期杂音,甚至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

(二)消化系统 胃肠蠕动及消化酶的分泌功能均受到影响,出现食欲减退、恶心、腹胀或便秘等。偶有舌炎,舌乳头萎缩等。

(三)神经系统 常表现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易激动等,脑组织严重缺氧可出现昏厥。年长儿可有头痛、昏眩、眼前有黑点或耳鸣等。

宝宝贫血吃什么米粉呢

八、九个月到两周岁左右的小儿贫血,多因食物中缺乏足够的铁质引起,多见于从母体中未获得足够铁量的早产儿,以下是常见易致小儿贫血的原因。有时婴儿会在无意之中接触到用做涂料的铅,因铅中毒而发生贫血。玩具、铁栏杆上面涂料中的铅,也会导致中毒而引起贫血,如果孩子身边有上述致毒物品,可送到医院进行检查。患有钩虫病的小儿,可引起严重贫血,在食用不施化肥的蔬菜时,一定要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患慢性肾炎的小儿也能引起贫血,如怀疑贫血时,一定不要忘记查尿常规。学龄前儿童,有的因为爱吃精白米,不喜欢吃鱼、蛋以及绿叶蔬菜,使铁质不足而引起贫血。虽然叶酸不足也可引起贫血,但常和坏血病同时发生,这是不吃蔬菜和水果的缘故。

小儿贫血的分类

由于贫血的病因和发病原理多种多样,因此,迄今尚无一个既能阐明病因与发病原理,又能指导临床的统一分类法。目前一般采用形态分类和病因分类。

一、形态分类

这种分类的基础是根据红细胞平均容积(MCV,正常值80~94立方微米),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正常值27~32微微克)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正常值32~38克/分升红细胞)的测定结果而将贫血分为四类:

(一)大细胞性贫血 MCV>94立方微米,MCH为>32微微克,MCHC正常。属于此类贫血者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二)正细胞性贫血MCV、MCH和MCHC均正常。此类贫血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三)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MCV为<80立方微米,MCH小于正常,MCHC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肾脏疾病所致的贫血属于此类。

(四)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MCV<80立方微米,MCH为12~20微微克,MCHC<30克/分升。此类贫血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

二、病因分类法

这种分类法是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故对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造成贫血的原因是由于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二者不平衡所致,据此将贫血分为失血性,溶血性和造血不良三类:

(一)失血性

1.急性失血 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疾病等。

2.慢性失血 如溃疡病、钩虫病、肠息肉等。

(二)溶血性

1.红细胞内的异常(内因性)

(1)红细胞膜缺陷 如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酶缺陷 如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症、丙酮酸激酶缺陷症等。

(3)血红蛋白合成与结构异常 如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2、红细胞外异常(外因性)

(1)免疫因素 存在有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2)感染因素 因细菌的溶血素或疟原虫等对红细胞的破坏。

(3)化学物理因素 如苯、铅、砷、蛇毒、烧伤等可直接破坏红细胞。

(4)其他 如脾功能亢进。

(三)造血不良

1.缺乏造血物质 缺铁性贫血,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2.骨髓抑制 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恶性肿瘤,血液病等。

小儿贫血可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贫血多见于1岁组内婴幼儿,此期消化器官发育尚不完善,之饮食单调,营养不足,故而婴幼期贫血发生率高。在我国约有30%以上的婴幼儿存在不同程度贫血,农村地区更高,可达50%左右。

贫血时对小儿的不利影响,除引起患儿面色、牙床、口腔粘膜苍白、厌食、腹泻、哭闹和易受病原微生物侵袭感染外;调查资料表明,患儿的体重、身高测量值在均值上减1~2个标准差的人数显着增多,尤以婴幼儿期影响更显着。

婴幼儿处于生长最快时期,一旦出现贫血,肌体供氧能力差,胃肠道粘膜细胞分泌和转运动能减退,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将加重肌体营养不良。此外,贫血时婴幼儿脑部供氧不足,必定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这样,营养不良及神经内分泌功能障碍的加重,就会对小儿体重及身高的正常发育构成不利影响。

小儿贫血的防治重点放在1岁组婴幼儿身上。主要措施包括:生后第4个月开始中蛋黄类以补充造血原料铁的不足,以后逐月添加肉、鱼、蔬菜及水果等含丰富蛋白质、 脂肪、糖、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的食物。6~7个月中应适量增加些粥、面类食品,以逐渐过渡到以米、面食品为主食的饮食,防止因突然改变饮食而产生胃肠功能不适应。如果婴幼儿已有贫血,轻度者无需特殊治疗,注意饮食合理、多样和平衡性,大多可调理至正常。中度以上者可适当补充铁剂,如补血露、硫酸亚铁、维生素c、叶酸及维生素b12口服或注射。严重贫血者可小量多次输血,以尽快纠正贫血,促进儿童正常生长发育。

小儿贫血吃什么好

小儿贫血吃什么好

小儿贫血妈妈们可以多给宝宝吃一些补血食品来补充营养。补血最主要的是补铁,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很多是富含铁元素的,小儿贫血食谱中可以多吃些这类食物。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黑木耳和海带含有铁元素是最高的,含铁元素的量是其他食物的几倍。紫菜、香菇和猪肝中的含铁量也比较多,妈妈们平时可以给宝宝参杂吃一些。黄豆和芹菜的铁元素含量也很高,其次蛋黄、蚕豆、牛肉、羊肉、油菜、菠菜。妈妈们给宝宝补充铁元素可以选择这些菜做给宝宝吃。

小儿贫血食谱

小儿贫血食谱中给妈妈们推荐一道粥,对于补气养血非常有效。将龙眼15克,红枣5颗,和粳米100克同煮,熬到粳米软烂即可。每天喂宝宝吃一点这道粥,容易消化营养丰富,对于宝宝身体健康非常有利。

小儿贫血食谱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儿贫血多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3到4个月以后,这时期的宝宝由于母乳喂养不及时,或者辅食的添加不当,宝宝出现偏食、厌食现象,很容易产生小儿贫血。所以宝宝从三个月开始妈妈们就要根据小儿贫血食谱来给宝宝补充铁元素了。像动物肝脏、鱼类、豆类这些富含铁的食物,妈妈们在给宝宝的辅食中都应该添加一些。另外,如果宝宝缺铁严重的话,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补充铁,在服药期间不应该给宝宝喝浓茶、咖啡等饮品,以免妨碍药效发挥。

如何预防孩子缺铁性贫血

1、先天储铁不足。如早产、双胎、母亲贫血,都会使新生儿储铁减少。

2、生长发育快。婴儿从出生到1岁,生长发育最快,血容量增加迅速,铁的需要量多,因而生长发育过快的孩子容易缺铁。

3、饮食中铁缺乏。婴儿出生6个月后,从母体得来的造血物质基本用完,而人奶、牛奶含铁很少,所以,不及时添加辅食,单纯喂奶很易缺铁。

4、患病如慢性腹泻等,铁不能很好地吸收,而造成缺铁。发现贫血的症状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因此,症状轻微的常常被忽视,一般发现时常常已经是中度贫血。常见的症状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并以口唇、指甲、手掌最为明显。大孩子可以说明有头晕、眼前发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贫血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包括智能发育)、胃肠道功能、免疫功能。因此,防治小儿贫血十分重要。防止小儿贫血首先要提倡母乳喂养。尽管母乳含铁量低,但母乳中铁的利用率比牛奶高得多。还要及时添加辅食,注意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猪肝、动物血、豆类、蛋类、绿叶蔬菜等。此外,还要注意影响铁吸收的因素,如茶水、碱性物质及饮料等,都能阻止铁的吸收,而维生素c则有利于铁的吸收。对于贫血的治疗,除了营养、饮食上注意外,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如补血剂、铁剂等治疗。

贫血怎么按摩 小儿贫血按摩足三里穴

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上的合穴,也是胃经上最重要的穴位,具有理脾胃,调气血,助消化,补虚弱之功效,此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保健穴位,不但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的功效,还是治疗小儿贫血的特效穴位。

按摩方法:用手指点揉患儿的足三里穴,反复点揉约3分钟,每日2次,每次2遍,此法可治疗小儿贫血。

什么是小儿贫血

小儿营养性贫血,一是饮食中缺乏铁质引起的小细胞性贫血,二是机体内因缺乏叶酸、维生素B1:引起的大细胞性贫血。哺乳期 4~6个月前能利用从母体内来的铁质造血,在4~6个月后即出现铁质的不足,所以在3~4个月时就应注意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蛋黄中含铁质较丰富,应注意添加。

动物肝脏含铁也较高,其他尚有鱼、豆类、豆制品均可逐步让小儿食用。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含铁质也较多亦可同时食用。当然在贫血严重时,尚须在医生指导不服用铁剂及维生素C、E等。服用这些药品,须注意不应与茶叶、咖啡等同时服用。

当小儿单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或偏食喂养、长期腹泻时,可发生大细胞性贫血。常表现为面色蜡黄、虚胖,表情呆滞,不哭不笑。并常有厌食、恶心、腹泻、舌炎及光滑舌等。此时可给予含维生素B12和叶酸较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牛肝、黄豆等。重者在医生指导下可直接补给叶酸、维生素B12及维生素C等药品。

宝宝轻度贫血吃什么呢

小儿贫血是经常发生在儿童有小时期的一种常见综合症,对于贫血的宝宝,家长不必太过担心。小儿贫血是因为儿童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以及血红蛋白血量低于正常值。小儿贫血的分度也分为四个程度,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把贫血的原因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两种,分别为:失血性贫血和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就是指一般的外伤引起的出血。溶血性贫血指身体里内在的红细胞的缺陷。一般来说,体内缺少铁元素会导致红细胞生成不足。一般来说,小儿中最常见的一种贫血类型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这种病因一般容易发生在六个月-2岁的婴幼儿身上

胎儿从母体大量吸收铁元素的时期为出产前的三个月。胎儿贫血很有可能是因为母亲先天就贫血,所以无法及时为胎儿输送大量的铁元素导致胎儿也贫血。铁摄入量不足会导致小儿贫血:在为小儿准备的饮食中铁元素供给不足也会造成小儿贫血,人的乳汁喝牛奶中铁物质都相对比别的食物要低,而小儿的主要食物就是母乳和牛乳,所以小儿贫血是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小儿长期腹泻或者肠道吸收功能不好的也会导致贫血。一般情况下,贫血的小儿的皮肤经常发黄或者呈现出一种苍白的面庞。小儿容易感到疲惫不堪,爱哭闹或者精神提不起来。还有的小二的口腔内会出现口腔黏膜。消化系统也会随之有所改变,小儿的食欲不如以前那样好,并且经常呕吐腹泻等。这一系列的现象都是小儿贫血的表现。建议家长给贫血的小儿进行一些适当的食补,在平时的饮食中多为孩子准备一些含有大量铁物质的食物,比如血豆腐红枣和牛肉等食物。虽然蔬菜中的铁物质不多,但是蔬菜中的叶酸也是人体制造铁元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一般经过一个半月左右的护理后,贫血的现象会治愈。

相关推荐

小儿贫血吃什么好

1、动物性以动物肝脏:猪肝、鸡肝、鹅肝为代表,蛋黄,鸭血、牛肉等也富含铁质。 动物肝脏:肝脏富含多种营养素,是预防缺铁性贫血的首选食物。 各种瘦肉:虽然瘦肉里含铁量不太高,但铁的利用率高。 2、植物性的,以油菜为代表。红枣、红豆、银耳、芹菜、荠菜、黑木耳、紫菜、大豆及其制品、芝麻等均为含铁丰富的食物。 黄豆及其制品:黄豆含铁量和吸收率均较高。比米、面中的铁吸收率高。 绿叶蔬菜:植物性食物的铁吸收率虽然不高,但孩子每天都要吃补充全面的营养芝麻酱:芝麻酱富含多种营养素,是一种极好的婴幼儿营养食品。 木耳和磨菇

治疗小儿贫血的方法

第一、根据病情轻重,合理选用铁剂 1.轻症贫血病人,选用硫酸亚铁,但如果病人同时患有消化道疾病,则不宜选用硫酸亚铁,而应选用右旋糖酐铁,因为硫酸亚铁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性。 2.重症贫血病人,选用右旋糖酐铁,能很快缓解造血所需铁的不足和防止心脏病等并发症。 3.婴幼儿贫血,可选用枸橼酸铁铵糖浆。 第二、掌握好有效的服药时间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被吸收,由于食物能减慢胃肠蠕动,延长铁剂在十二指肠段的停留时间,铁剂在饭后30分钟服为最好。这样不仅可使铁吸收量增加,而且可以大大减少铁剂对胃肠道的刺激。饭后30分钟,

宝宝贫血的原因 造血原料不足

儿童营养不良,身体中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缺乏,导致制造红细胞的原料不足,同样也可引起红细胞生成不足而发生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是小儿贫血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宝宝贫血指标是多少

婴儿贫血指标主要是从血红蛋白值来判断,一般低于110g/l就患有缺铁性贫血了,我家宝宝血常规化验检查,血红蛋白偏低,每100毫升少于11克,那时宝宝贫血时食欲下降,饭量比较少, 医生建议给宝宝服用铁之缘片,每天吃两片来补充微量元素铁,第二月开始贫血有好转了,你家宝宝也可以吃点铁之缘片,如果宝宝很小可以碾碎放到辅食,大点的宝宝可以直接口嚼,吃起来香香的宝宝很喜欢吃,安全补铁效果快,两个月左右宝宝贫血基本康复了。同时宝宝制定合理的饮食安排进行食补,如是缺铁性贫血的话,动物肝脏食补效果最好,一周两次,其次是多吃

小儿贫血吃什么食物

贫血婴儿的饮食,营养搭配要合理,做到食物必须多样化,食谱要广,不应偏食。妈妈们要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对他进行喂养。正确理解母乳喂养的需要,切勿过犹而不及。在宝宝得了贫血时,要认真听取医生的喂养建议,以降低治疗用药。一般营养性贫血不主张输血治疗。 当然那些辅食吃得很好,没有出现营养问题的小孩,仍然可以坚持母乳喂养。只要能让宝宝体重持续增长,保健指标维持正常的喂养方式就是符合自己的最好的方式。 小儿缺铁性贫血吃哪些食物好:谷类:小米、糯米、高粱、标准面粉。肉食蛋类:羊肝、羊肾、牛肾、猪肝、鸡肝、鸡肫、鸭蛋、鸡蛋

婴儿贫血判断指标

判断婴儿贫血的指标 单位容积血液内血红蛋白量或红细胞数低于正常值称为贫血。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关于小儿贫血的国内诊断标准是:出生后10天内的新生儿血红蛋白(Hb)《145g/L;10天~3月的婴儿因“生理性贫血”等因素影响,贫血的标准很难确定,建议暂以Hb 《100g/L;3月~不足6岁Hb《110og/L;6~14岁Hb《120g/L为贫血。小儿各种贫血疾病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常见。 面色苍白,嘴唇、指甲颜色变淡等;呼吸、心率增快;食欲下降、恶心、腹胀、便秘;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激动等,

九个月小孩贫血的原因是什么

九个月的小儿贫血,多因食物中缺乏足够的铁质引起。 有时婴儿会在无意之中接触到用做涂料的铅,因铅中毒而发生贫血。玩具、铁栏杆上面涂料中的铅,也会导致中毒而引起贫血,如果孩子身边有上述致毒物品,可送到医院进行检查。 患有钩虫病的小儿,可引起严重贫血,在食用不施化肥的蔬菜时,一定要检查粪便中的虫卵。 患慢性肾炎的小儿也能引起贫血,如怀疑贫血时,一定不要忘记查尿常规。 许多婴幼儿因过分依赖牛奶而造成体内缺铁和缺少维生素,铁是造血的基础元素,而某些维生素又是促进铁吸收的物质,铁不足可导致小儿身体虚弱,易困易倦,发生

关于宝宝贫血正常吗

说到贫血,我们都很熟悉,任何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会出现贫血的情况,小儿也是贫血的高发人群。幼儿贫血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发育,幼儿贫血我们就要注意给孩子补小儿贫血原因 一、铁的丢失过多。正常婴儿每天排泄铣比成人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若出现对蛋白过敏而发生小肠出血,则失铁更多。此外,一些疾病如慢性腹泻、肠套叠、肠、息肉等都可增加铁的消耗而引起贫血。 二、小儿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足月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足够其生后3~4个月的造血需要。但早产、双胎、胎儿失血以及母体患有缺铁性贫血等,均可使小儿储铁不足。胎儿期从

木耳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补血

黑木耳常吃可补血、防治贫血。黑木耳营养丰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铁的含量也高,是治疗贫血的补品。

什么是营养性贫血?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营养性贫血危害很大,但完全可以预防。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合理搭配宝宝饮食,按时添加辅食等等。这一期我们就来介绍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宝宝贫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