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的主要变种
葫芦的主要变种
瓠子(变种)扁蒲
与葫芦(原变种)不同之处在于:子房圆柱状;果实粗细匀称而呈圆柱状,直或稍弓曲,长可达60-80厘米,绿白色,果肉白色。全国各地有栽培,长江流域一带广泛栽培。果实嫩时柔软多汁,可作蔬菜。[1]
小葫芦(变种)
与葫芦(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植株结实较多,果实形状虽似葫芦,但较小,长仅约10厘米。我国多栽培。
本变种果实药用,成熟后外壳木质化,可作儿童玩具。种子油可制肥皂。[1]
瓠瓜(变种)
本变种与葫芦(原变种)的主要区别在于:瓠果扁球形,直径约30厘米。各地栽培。
本变种的果实可制作水瓢和容器;古代和近代许多少数民族也供作乐器,为“八音”的一种,西南少数民族用作葫芦笙或葫芦丝,音调优美。
大头菜的主要变种
中国最广泛栽培的7个变种
雪里蕻(通称)雪里红、雪菜(江苏)
基生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披针形,不裂或稍有缺刻,有不整齐锯齿或重锯齿,上部及顶部茎生叶小,长圆形,全缘,皱缩。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栽培。模式标本采自浙江宁波。盐腌作蔬菜食用。
榨菜(通称)菱角菜、羊角儿菜(四川)下部叶的叶柄基部肉质,膨大,形成高低不平的拳状;基生叶倒卵形或长圆形,长40-80厘米,平坦或皱缩,基部大头羽状深裂,成为具沟的粗叶柄。
分布于中国四川省各县栽培,尤以涪陵栽培最多;云南也有栽培。榨菜的品种很多,因其形态不同各有名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涪陵。盐腌加工制造后供食用。
大头菜(云南通称)根用芥(内蒙古植物志)
块根肉质,粗大,坚实,长圆球形,顶部不缩小,外皮及根肉均为黄棕色,下面生多数须根;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长圆状卵形,长20-30厘米,有粗齿,稍具粉霜。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江苏、云南等省区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重庆。块根酱渍供食用;又可作饲料。
油芥菜(内蒙古植物志)高油菜(华北地区通称)
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重锯齿或缺刻。
原产亚洲,中国南北各地栽培。模式标本采自四川重庆。种子可榨油,供食用;磨粉可作调味品,又可入药。
芥菜(5张)
大叶芥菜
基生叶及茎生叶大,仅下部具裂片,边缘具波状钝齿。
中国有栽培,但未见标本。
多裂叶芥(广州植物志)银丝菜,金丝菜,千筋菜
全部叶多裂,分裂成多数线形或丝状裂片。
分布于中国上海、广州一带栽培。作蔬菜炒食,稍具辛辣味。
大头菜
皱叶芥菜(广州植物志)皱叶芥菜
基生叶及茎生叶具大裂片或狭长裂片,边缘具尖齿或缺刻成皱缩。
中国广州有栽培。
水东芥菜
产于中国广东省电白县水东镇,水东芥菜具有爽脆可口、质嫩无渣、鲜甜味美、生产量小的特点。口感上,水东芥菜爽脆可口、质嫩无渣、鲜甜味美,没有寻常芥菜的那种苦涩之味。水东芥菜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鲜香气味,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肿,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西葫芦皮能吃吗
一网友说:“一般我们在吃西葫芦的时候都是不去皮的,这也是吃西葫芦的一种特点,不需要去皮就能够做出很好吃的味道来。”
另一网友:“由于现在,菜地打农药,所以,还是削皮吃,比较安全。”
医生说:“西葫芦的皮是可以吃的,不过营养价值不太高,但完全可以食用的。”
所以,西葫芦皮是可以吃的,但吃之前要清洗干净哦。不喜欢吃皮的削皮也不会损失太多营养。
西葫芦的营养价值,主要在果肉上。
常吃西葫芦的好处:
1、润泽肌肤
西葫芦富含水分,有润泽肌肤的作用。
2、减肥功效
西葫芦调节人体代谢,具有减肥、抗癌防癌的功效。
3、提高免疫力
西葫芦含有一种干扰素的诱生剂,可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提高免疫力,发挥抗病毒和肿瘤的作用。
4、对肝脏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西葫芦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的功能。可用于辅助治疗水肿腹胀、烦渴,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
5、预防糖尿病
促进人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预防肝肾病变,有助于增强肝肾细胞的再生能力。
西葫芦是不是茭瓜 西葫芦是茭瓜吗
西葫芦不是茭瓜。
西葫芦是生长在地面上,贴面生长,其实它是由南瓜变异而来的。西葫芦喜暖,处于生长期的时候,生长速度极快。它的藤蔓可达数米,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叶子较大,并且表面有刺。
茭瓜也是贴于地面生长的,不过由于品种的不一样,所以果实的样貌也是不一样的,这种植物的产量主要依靠主藤蔓。它与西葫芦品种不一样,所以也就是不一样的了。
高血压能吃葫芦吗
葫芦的功效,葫芦科葫芦属植物葫芦,以果皮及种子入药。葫芦花味甘,性平,无毒,可做解毒之药,对各种瘘疮尤为有效。蔓、须药性与花相同,可治麻疮。葫芦瓤及子,味苦,性寒,有毒,可治牙病,牙龈或肿或露,牙齿松动。又可治面目、四肢肿,小便不通,鼻塞,及一切痈疽恶疮。尤以葫芦壳的药用价值最高,其味甘,性平,无毒,用于消热解毒,润肺利便。愈是陈年的葫芦壳,疗效愈高。
别名:葫芦壳、抽葫芦、壶芦、蒲芦
葫芦的功效与作用
来源:葫芦科葫芦属植物葫芦,以果皮及种子入药。
性味:甘,平。功能主治:利尿,消肿,散结。用于水肿,腹水,颈淋巴结结核。
用于面目浮肿、大腹水肿等症,常与猪苓、茯苓、泽泻等药同用。还可以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腹水的病症。
葫芦的作用:
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从瓠瓜中能分离出两种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从而起到降糖的效果。胡萝卜素在瓠瓜中含量较多,食后可阻止人体致癌物质的合成,从而减少癌细胞的形成,降低人体癌症的发病率,从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食疗作用
葫芦瓜性寒、味甘,入肺、胃、肾经。具有清热利尿,除烦止渴,润肺止咳,消肿散结的功能。主治水肿腹水、烦热口喝、疮毒、黄疸、淋病、痈肿等病症。
可用于辅助治疗水肿腹胀、烦热、口渴、黄疸、疮毒以及肾炎、肝硬化腹水等症。另有润肌肤的优点,能抗病毒并防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葫芦食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不宜服食葫芦。据有的报道指出,葫芦有毒,含葫芦素B,某些变种的果肉有致泻作用。
大葫芦品种
(一)大葫芦
果实下部圆大,直径25—30厘米左右,上有一粗短的柄,皮厚1—1.5厘米。这种葫芦个头很大,嫩时皮质白嫩,是农家的佳蔬,有多种吃法。成熟后皮质坚实,锯成两半,作舀水的“瓢”。
(二)亚腰葫芦
它的形状长得很可爱,象两个摞起来的球体,上小下大,中间有一个纤细的“蜂腰”。亚腰葫芦大小差别很大,据说大者有一米高,小者只有豌豆大小《明宫史。火集》载:“仍有真正小葫芦如豌豆大者,名日‘草里金’,二枚可植二三十两不等,皆贵尚焉。”最经常见到的亚腰葫芦大者高20—25厘米,小者10厘米左右,主要用以观赏。
(三)扁圆葫芦
其形圆而扁,直径7—9厘米,因形状象个大个柿子,所以京津一带称甚为“柿子葫芦”;山东、苏北一带则叫做“油葫芦”。
(四)长柄葫芦
下部浑圆,大小如扁葫芦,上面有一个细长的柄,长尺余。这种葫芦嫩时亦可食用,老熟后古代主要用来做葫芦笙,现在则锯开作勺或瓢。
(五)瓠子
其形呈圆筒形,粗细长短不一,象条大丝瓜。嫩时外皮呈绿白色,柔嫩多汁,可以食用。成熟皮色偏白,质地不太坚硬。除食用外,可以用来范制长形葫芦器。
巴戟天的主要变种
毛巴戟天(变种)
与原变种的不同处为嫩枝和叶两面均密被透明长柔毛。产海南西部和中部。生于山地林下。模式标本采自海南东方县。
密梗巴戟天(栽培变种)
与原变种不同处为花序密集排于枝顶,花序梗超过15,极短,长约2毫米,多数花序具花1朵,少数具花2~3朵;花柱外伸;花萼裂片较大,常变白色。广东五华,高要和化州等地有栽培。[
花椒的主要变种
油叶花椒(变种)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 var.punctatumHuang
小叶有肉眼可见的油点,油点干后稍凸起,叶轴、果序及分果瓣干后红棕色。果期7-8月。
小叶背面中脉的基部两侧有丛毛外其余无毛,又小叶除叶缘有油点外其余无油点。模式标本采自北京市郊。分布四川西部(天全、峨山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峨山。见于海拔2000-2500米的山地疏林中。[2]
油叶花椒
毛叶花椒(变种)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 var.pubescensHuang
新生嫩枝、叶轴及花序轴、小叶片两而均被柔毛,有时果梗及小叶腹面无毛。本变种分为二类,一类的小叶薄纸质,干后两而颜色明显不同,叶背淡灰白色,果梗纤细而延长;另一类的小叶厚纸质,叶面及果梗无毛,侧脉在叶面凹陷呈细裂沟状,小叶两面近于同色,干后红棕色,果梗较粗。花期5-6月,果期10-11月。产青海(循化)、甘肃、陕西南部、四川西部及西北部(理县、黑水、茂县、宝兴等县)。见于海拔2500-3200米山地。
西葫芦发苦千万别吃
正常的角瓜是不会发苦的,一旦发苦,就证明角瓜里的葫芦素增加,可以引发人的中毒,一般情况下这种葫芦素的产生会因为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如挂西葫芦与一些其他植物杂交种植,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西葫芦的自我保护作用,在天气炎热气温高的情况下,就会散发葫芦素变苦。避免被人们吃掉。这属于植物的本能保护,也是对人健康的一种提醒,大千世界真是非常的奇妙。
其实,不仅是西葫芦含有葫芦素,只要是一些变质的瓜果都有可能产生,专家告诉我们: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当然这种特定的条件现在也是很难去把握的,可能发生在种植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运输过程中,或者可能跟季节有关,只要条件适宜,黄瓜、南瓜等属于葫芦科植物的果实内均可能出现葫芦素。不过,出现葫芦素就会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瓜类变苦,这是瓜类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人类健康的一种保护,就是提示人们:不要再吃我了,你会中毒的。所以,当你发现食用的西葫芦、黄瓜或南瓜有苦味,尽管扔掉,千万不要食用,不要为了省钱而搭上自己的健康。就像前面的那位男士,也是因为不小心吃了苦西葫芦,结果连命都赔进去。
买回来的蔬菜一定要看是否变质,如果变质千万不要吃。
刺楸的主要变种
毛叶刺楸(变种)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 var. magnificus(Zabel)Hand.-Mazz.该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枝上的刺较少,或无刺,叶片较大较宽,长18-30厘米,宽20-40厘米,裂片卵形,下面密生短柔毛,脉上更密。
深裂刺楸(变种)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 var. maximowiczi(V. Houtte)Hand.-Mazz.该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片分裂较深,长达全叶片的3/4,裂片长圆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下面密生长柔毛,脉上更密。
辣椒的主要变种
1b.菜椒(变种)灯笼椒
var. grossum (L.) Sendt. in Martius, Fl. Brasil. 10: 157. 1846——C. grossum L. , Mant. Pl. 47. 1767——C. frutescens L. var. grossum Bailey, Man. Cult. Pl. 783. 1949.
植物体粗壮而高大。叶矩圆形或卵形,长10-13厘米。果梗直立或俯垂,果实大型,近球状、圆柱状或扁球状,多纵沟,顶端截形或稍内陷,基部截形且常稍向内凹入,味不辣而略带甜或稍带椒味。
我国南北均有栽培,市场上通常出售的菜椒即为此变种。[1]
1c. 朝天椒(变种)
var. conoides (Mill.) Irish, Miss. Bot. Gard. 65. 1898——C. conoides Mill. , Gard. Dict. ed. 8, no 8. 1768——Cofrutescens L. var. conoides Bailey, Man. Cult Pl. 873. 1949.
植物体多二歧分枝。叶长4-7厘米,卵形。花常单生于二分叉间,花梗直立,花稍俯垂,花冠白色或带紫色。果梗及果实均直立,果实较小,圆锥状,长约1.5 (-3)厘米,成熟后红色或紫色,味极辣。
我国南北均栽培,群众中常作为盆景栽培。[1]
1d.簇生椒
var. fasciculatum (Sturt.) Irish, Miss. Bot. Gard. 68. 1898——C. fasciculatum Sturt. in Bull. Torr. Bot. Culb. 15: 15. 1888——C. frutescens L. var. fasciculatum Bailey, Man. Cult. Pl. 783. 1949.
植物体高可达1米。叶卵状披针形,叶柄细长。花在枝下部常单生,在枝顶端由于节间极短缩而数朵花(可达8-10朵和数个叶一起呈簇生状),花梗细瘦,直立或斜升,花稍俯垂。果梗粗壮,直立,浆果指状或圆锥状,长4-10厘米,微弓曲,在梗上直立生,成熟后成红色,味很辣。
我国南北均有栽培,通常作盆景或有少量种植作为菜蔬或调味品
蒲桃的主要变种
线叶蒲桃
少乔木,嫩枝有浅沟,圆形。叶片革质,线形,长18-26厘米,宽2-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狭窄而下延,上面略发亮,下面黄褐色,两面均有腺点,侧脉19-25对,边脉离边缘2毫米;叶柄长7-10毫米。花腋生,单独,花梗长1.5-2厘米;萼管倒圆锥形,长1厘米,萼片三角状卵形,长7-8毫米;花柱长3厘米。
产于云南河口一带。叶片较原变种狭长,单花生于叶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