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门在身体哪个部位
神门在身体哪个部位
神门穴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即:手腕横纹处,从小指延伸下来,到手掌根部末端的凹陷处)
神门在身体哪个部位 神门配伍治疗
神门穴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痛。神门穴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绞痛。神门穴配大椎穴、丰隆穴主治癫狂,痫证,还有醒脑安神,豁痰开窍的作用。神门穴配内关穴、三阴交穴治神经衰弱、失眠。神门穴配少商穴、涌泉穴、心俞治呆痴。神门穴配支正穴为原络配穴法,治心神失养,健忘失眠,无脉症。这穴位的搭配还有益气,养心安神的作用。神门穴配膈俞穴、血海穴主治呕血、吐血、便血。体现了有活血止血的作用。
常按身体部位有益于老年人养生
腋窝
对于这个特殊
的部位,一般我们在生活中是很少会触碰的,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经常性的坚持按压腋窝对于身体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而且站在中医的角度上来看,腋窝的部位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 穴,是手少阴心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起到预防或减轻冠心病、心绞痛、肋间神经痛以及肩周炎等疾病的作用。 而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按摩腋窝的时候,用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可以 把拇指指肚放在极泉穴上,反复揉压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即可,每天早晚各三分钟。
腘窝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另外,腘窝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在《四穴总歌》里有名话叫“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 求”,“腰背委中求”的意思是说,如果您有腰疼、背疼,就可以来按摩委中穴。事实上,委中穴的作用要更大一些,它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对 于中老年朋友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肚子疼痛、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劳、臀部疼痛、膝盖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按摩腘窝的方法也很 简单,每天晚上用热水泡晚脚后,把中指指肚放在委中穴上按揉三分钟即可。
肘窝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我们身体的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都经过于此,经常按揉这个部位,可以起到行气活血、散瘀祛毒的作用,如果您最近感觉咽喉
肚脐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肚脐、肚脐眼,只不过叫法不一样而已。肚脐窝是中医上“神阙穴”的所在,神,神气;阙,原意为门楼、牌楼。神阙意指神气通行 的门户。《厘正按摩要术》:“脐通五脏,真气往来之门也,故曰神阙。”所以,经常“照顾”肚脐窝的好处也是非常多,它可以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 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您可以用热敷、按揉、拍打等多种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进行肚脐窝的保健。
腰骶窝
腰骶窝也就是人体腰骶部形成的一个凹陷,一般胖人会明显一些。人的腰骶部承受着全整个上身的重量,进入中老年以后,很多人会出现腰骶部的劳损,而出 现腰疼等疾病。门诊上经常有病人反映自己有腰疼的毛病,一干体力活儿或者一受凉就腰疼,休息的时候就会缓解、减轻。这与腰骶部的劳损有很大关系。这时候, 每天早晚花上三分钟左右,拍一拍腰骶窝,就可以起到活血通经、强腰活络、消除疲劳的作用。
云门在身体哪个部位
云门穴位于人体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1)、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凹陷处。距前正中线(璇玑)6寸,当锁骨外1/3折点下方一横指,中府上1寸。
(2)、两手叉腰直立,胸廓上部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形凹窝正中处即是本穴。
八个身体部位越丑越长寿
多项研究显示,臀部大的人体内“坏胆固醇”水平更低,“好胆固醇”水平更高,因而心脑血管硬化的几率较小。英国牛津大学研究还发现,大屁股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很低。
身上痣多不仅难看,而且会使皮肤癌危险增加10倍。但另一方面,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科学家最新完成的研究表明,与无痣者相比,多痣的人一般比实际年龄年轻6—7岁,而且患心脏病及骨质疏松症等衰老性疾病的几率比较低。
土耳其研究人员发现,乳房越大,尤其是D罩杯以上的人,越容易出现上背痛及脊柱弯曲,乳房小的人则不会。从性爱角度来说,小乳房对爱抚的敏感度比大乳房更强。
美国爱荷华大学研究发现,鼻子越大,吸入灰尘等污染物的几率反而会减少,其抵御有害病菌的能力也更强,因此鼻子大的人很少得感冒或流感。
丹麦一项为期12年、涉及3000名男子的研究显示,大腿周长60厘米以上、腿部肌肉强壮者,早亡和患心脏病风险大大降低。
英国最新研究指出,人类进化过程中脚趾变短是为了跑得更快。 长脚趾牵涉肌肉及骨骼更多,因而跑步费劲,减振效果也差。
生物医学专家拉尔夫·霍尔姆博士表示,人的外耳越大,耳道获得声音就越清晰,因此大耳朵的人很少因衰老而失聪。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平足的人脚和腿部受伤少,20%足弓高的人受伤危险比平足者高6倍。
跑步时如何协调身体部位
1、脚中着地
正确的上体姿势是正直或稍前倾,头部自然,眼平视,面部和颈部的肌肉要放松。好的长距离跑者通常是以足中着地的,所以一般跑步以用中间部分接触地面会比较好。慢跑者以足中和脚跟着地,快跑者的着地点比慢跑者靠前。以足中着地对初中级跑步者是个好的方式,可以减少震动,缓解对小腿肌肉和足腱的压力,同时为下一个迈步做好准备。
2、步长适中
跑的速度大小决定于步长和步频。步长过大将导致很多伤害,包括足腱、髂腰肌疼痛。疼痛来自韧带,是从臀部外侧往下一直到胫骨的一条韧带。这条韧带靠近膝盖的地方变窄,并在运膝盖弯曲时会与摩擦胫骨靠近膝盖的最上端。长期的摩擦会导致发炎。40%的跑步者会在开始跑步5年或更多时间后遭遇髂胫束综合症。所以跑步时步子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
3、三点一线
当你的脚着地时,你的脚应该在你的重心线的末端,也就是头臀脚三点成一线。头部保持正和直,目光看向正前方。转头的时候需要特别小心,通常是从脖子以上部分转动,避免身体的扭转,避免在行进时产生不稳定。
在一个跑的周期中,当身体重心移过支撑点后,开始后蹬与前摆的动作。当摆动腿通过身体垂直部位向前摆动时,支撑腿的各个关节要迅速蹬伸,首先伸展髋关节,再迅速有力地伸展膝关节和踝关节。后蹬结束时,腿几乎伸直或伸直。蹬伸的时间应短促,这样才能在蹬伸后及时向前摆腿。
4、摆动胳膊
不要僵直手臂,紧握拳头,完全弯曲肘部。保持放松,将手臂自然弯曲在腰线以上,不要太高或太低。两个手臂前后交替摆动,使腿部相应反方向运动。短跑选手在跑道上奔跑时手臂是完全前后摆动的,很多长距离跑步者略带弧度地摆动,但优秀的跑者不会把力气用在摆动胳膊上,不要激烈地摆动手臂。
5、膝盖放低
长距离跑步时膝盖不要抬得太高。只有短跑选手或我们在上坡时才需要太高膝盖。
6、鼻子吸气
跑步时采用鼻子吸气。跑步时采用鼻子呼吸并与跑步节奏相协调,能满足体内氧气要求。随着跑步距离和强度加大,氧气需要量增加,改用口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在吸气和呼气时要做到慢、细、长,嘴微张呼气,忌大口快速呼吸或者喘粗气。
跑步时如何协调身体部位?
跑步的动作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模式,只要身体各部位动作能协调、顺畅,不会造成紧张的动作,大抵就是有效的跑步动作了。标准的跑步姿势是,头部与躯干保持正直,身体相当放松,抬头,眼睛正视前方,手臂自然下垂,手指轻握微向身体中线。脚跨步向前踩时刚好是在身体重心的正下方。
1、头和肩
保持头与肩的稳定。头要正对前方,除非道路不平,不要前探,两眼注视前方。肩部适当放松,避免含胸。
动力伸拉--放松下垂,然后尽可能上耸,停留一下,还原后重复。
2、躯干与髋
从颈倒腹保持直立,而非前倾(除非加速或上坡)或后仰,这样有利于呼吸、保持平衡和步幅。躯干不要左右摇晃或上下起伏太大。腿前摆时积极送髋,跑步时要注意髋部的转动和放松。
动力伸拉--弓步压腿。两腿前后开立,与肩同宽,身体中心缓慢下压至肌肉紧张,然后放松还原。躯干始终保持直立。
3、臂与手
摆臂应是以肩为轴的前后动作,左右动作幅度不超过身体正中线。手指、腕与臂应是放松的,肘关节角度约为90度。
动力伸拉--抬肘摆臂。两臂一前一后成预备起跑姿势,后摆臂肘关节尽量抬高,然后放松前摆。随着动作加快时越抬越高。
4、脚跟与脚趾
如果步幅过大,小腿前伸过远,会以脚跟着地,产生制动刹车反作用力,对骨和关节损伤很大。正确的落地时用脚的中部着地,并让冲击力迅速分散到全脚掌。
动力伸拉--坐式伸踝。跪在地上,臀部靠近脚跟,上体保持直立。慢慢向下给踝关节压力直到趾伸肌与脚前掌感到足够拉力。然后抬臀后重复。动作要有节奏,缓慢。
5、腰
腰部保持自然直立,不宜过于挺直。肌肉稍微紧张,维持躯干姿势,同时注意缓冲脚着地的冲击。
动力伸拉--体前屈伸。自然站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躯干缓慢前屈至两手下垂至脚尖,保持一会儿,然后复原。
6、大腿与膝
大腿和膝用力前摆,而不是上抬。腿的任何侧向动作都是多余的,而且容易引起膝关节受伤,因此大腿的前摆要正。
动力拉伸--前弓身,两脚站距同髋宽。双手放在头后。从髋关节屈体向前。保持腰背挺直,直到股二头肌感到紧张。
7、小腿与跟腱
脚应落在身体前约一尺的位置,靠近正中线。小腿不宜跨得太远,避免跟腱因受力过大而劳损。同时要注意小腿肌肉和跟腱在着地时的缓冲,落地时小腿应积极向后扒地,使身体积极向前。另外,小腿前摆方向要正,脚应该尽量朝前,不要外翻或后翻,否则膝关节和踝关节容易受伤。可在沙滩上跑步时检查脚印以作参考。
动力伸拉--撑壁提踵。面向墙壁约1米左右站立,两臂前伸与肩同宽,手撑壁。提踵,再放下,感觉小腿和跟腱紧张。
春季老年人要注意的身体部位
1、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即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脏腑元气,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2、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精神容易困倦疲乏等症状。因而经常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除。(推荐:老年人穿衣注意事项)
3、小腿
有些人在寒冷天气容易出现偏头痛或小腹痛,甚至有恶心呕吐、眼睛痛等表现。中医认为,这些表现多因肝阳虚所致,需要重点保护好小腿,可以多热敷足临泣穴(第四脚趾和小脚趾之间缝的终点)和阳辅穴(小腿外侧,脚外踝关节上方四寸处)。>>>老人如何预防小腿抽筋?老人小腿抽筋怎么办?
4、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穴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胃部怕冷、经常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的保暖,可经常热敷此部位。
云门在身体哪个部位 云门的治疗用法
1、云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2、针刺方法:云门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放散。(针刺时不可向内深刺,以防刺破肺脏,造成气胸)。《针灸甲乙经》:“刺太深,令人逆息,不能食。
3、艾灸方法:云门穴,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4、日常保健:用一个手的三指轻轻搭在中府、云门附近,轻轻地按揉,同时这一侧的手做一个扩胸运动就可以了。注意:此穴是不能随便拍打的,容易伤到肺。
5、按摩手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揉云门穴穴位并做环状运动,每次按摩3分钟,每日2次。
老人最易衰老的几大身体部位
骨关节:膝关节几乎都有问题
骨关节是迈入50岁大关后,人身体最易出现健康问题的“环节”。膝关节,脊柱,尤其是腰、颈,髋关节,以及骨质疏松,最伤老人骨头,是导致其骨质退行性病变的元凶。几乎每个老人都有膝关节问题。
50岁以上的人群中,约7000万人患有骨质疏松症,每年近68.7万人因此发生髋部骨折。要延缓骨关节衰老、预防骨质疏松,首先提倡适量的户外运动。其次,维生素D和钙是防止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的“金盾”。50岁后要多吃含钙食物,多晒太阳。
器官:大脑、心脏最危险
步入老年后,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健忘。研究发现,许多老年性记忆力减退者不久便会发展为老年痴呆。吸烟、喝酒、压力大、长期饱食或睡眠不足,都会加速大脑衰老。规律锻炼、参加社交活动等,则可以加速大脑血流,养神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