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风寒袭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风寒袭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方法1:

取穴:大椎,肺俞,风门,曲池穴。

操作方法:刺络放血加留罐法,先用三棱针点刺大椎,出血后,用闪火法吸拔大椎穴,再用闪火法在其他穴位留罐,1日1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方法2:

取穴:取背部第7颈椎到第12胸椎两侧。

操作方法:将润滑液或温水涂抹于背部及罐口,沿夹脊穴或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1次,每次15-25分钟。

疗程: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临床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99药剂师温馨提示: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拔火罐能治咳嗽

拔火罐能治疗咳嗽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拔火罐的五种方法

1.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是用镊子夹酒精棉球一个,用火点燃后,在罐内快速绕1~3圈(注意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因罐内无火,比较安全,是最常用的拔罐方法。

2.滴酒法:是用95%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1~3滴,沿罐内壁摇匀,用火点燃后,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注意切勿滴酒过多,以免拔罐时流出,烧伤皮肤。

3.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的下1/3处,用火将酒精棉点燃后,迅速扣在应拔的部位。

4.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棉花,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附在皮肤上,此法适宜于身体侧面横拔。

5.架火法:即用不易燃烧传热的物体,如瓶盖、小酒盅等(其直径要小于罐口),置于应拔的部位,然后将95%酒精数滴或酒精棉球置于瓶盖或酒盅内,将罐迅速扣下。以上拔罐法除闪火法外,均应防止灼伤皮肤。每次一般留10~15分钟左右,待拔罐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时,将罐取下。若罐大而吸拔力强,可适当缩短留罐的时间,以免起泡。起泡时,若罐吸附过强,切不可用力猛拔,以免擦伤皮肤。一般先用左手夹住火罐,右手拇指或食指从罐口旁边按压一次,使气体进入罐内,即可将罐取下。

咳嗽拔火罐效果好吗 肝火灼肺型咳嗽拔罐位置

取穴:肺俞,肝俞,阳陵泉。

操作方法:留罐法,用闪火法在穴位留罐,1日1次,每次5-10分钟。

疗程: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拔罐的方法和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拔火罐的临床应用

1.拔罐的方法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咳嗽拔火罐的位置图片 咳嗽拔罐治疗法则

祛邪扶正,宣肺止咳;外感咳嗽治则宣通肺气,祛邪止咳;内伤咳嗽宜调理五脏,化痰止咳。取穴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针灸可以治疗咳嗽吗

针灸可以对咳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咳嗽的发病原因有外邪侵袭,肺气不得宣畅而咳嗽;也可由肺脏的病变,或其它脏腑有病,影响肺脏所致咳嗽。针灸可以扶正正气,调和身体阴阳平衡,选用肺俞,中府,列缺,尺泽,合谷等穴位施针,可以宣肺通气,止咳化痰。

咳嗽针灸部位

外感咳嗽

取穴:肺俞,列缺,合谷,天突。风热配大椎,曲池,风寒配风门,外关;咽喉肿痛配少商,尺泽。

治法功效:疏风祛邪,宁肺止咳。取手太阴,阳明与足太阳经穴为主,毫针浅刺泻法。针灸后背部腧穴可拔罐,并可加灸或放血。

内伤咳嗽

痰湿侵肺型取穴:肺俞,太渊,太白,丰隆,天突;咳嗽兼喘加定喘穴;胸脘痞闷加足三里,内关。

治法功效:健脾化痰,调补肺气。取手,足太阴经穴为主,毫针用平补平泻手法,并可加灸。

肝火朔肺型咳嗽取穴:肺俞,尺泽,阳陵泉,太冲;咽喉肝痒加照海,咳逆咯血加孔最。

治法功效:泻肝益肺。去手太阴,足足厥阴经穴为主。毫针泻足厥阴经穴,平补平泻手法太阴经穴。

感冒能不能拔罐呢

感冒是外感风邪侵袭人体的一种外感疾病,所以应选用祛风邪解表证的穴位,常用拔罐的部位是选三大穴位,一个是大椎穴,另两个分别是肺腧、风门穴,每天选穴两个,三个穴位交替选用,拔罐的时间也很重要,大火罐吸力较强,每次可以拔5-10分钟,小罐吸力相对弱,每次可以拔10-15分钟,早晚各一次,坚持3-5天。

按照中医理论,肺主肃降。清气上升,提供人体需要的氧气,浊气下降,以浊气下达小腹为顺,通过胃肠排出。肃降不利,才导致气逆而咳。胃肠有阻遏肺气肃降之嫌,所以加拔胃肠部位。吸拔华盖区可以治疗咳嗽,效果较好。对于感冒伴有咳嗽应拔华盖区。有的感冒是由于胃肠问题引起的,所以,脐中区及附近的胃肠区、气海区,应该根据需要上罐。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感冒能拔罐,只是在拔罐的时候我们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穴位来进行,这样才会对感冒有治疗的效果,另外在感冒了后也要注意饮食,尽量吃的清淡点,而且还要多喝水,情况严重者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拔火罐的实际应用

1.拔罐的方法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

气管炎可以拔罐

1、拔罐是可以,如果是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配合穴位注射效果会更快点。支气管炎多由于呼吸道炎症引起,治疗以抗生素和止咳化痰的药为主,平时多喝水,不要吃的太咸。可以继续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另外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 2、针灸拔罐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首选方法,针对小儿患有支气管炎,针灸拔罐能否治疗支气管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属于中医“痰饮”、“咳喘”范畴,其发病时多在冬春之季较广泛,亦是儿科常见病,药物治疗亦不满意。小儿体微 弱,正气未旺、易感受外邪侵袭,故采用刺络拔罐疗法治

拔火罐的治病机理是怎样的

当然拔火罐不像针灸那样对穴位定位要求十分准确,主要是点、线、面结合的问题,通过中医的寒、热、虚、实辨证,选择一些经络所过或经气聚集的部位。 “拔火罐”是我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俗称“拔罐子”、“吸筒”,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叫作“火罐气”,《外科正宗》中又叫“拔筒法”。古代多用于外科痈肿,起初并不是使罐,而是用磨有小孔的牛角筒,罩在患部排吸脓血,所以一些古籍中又取名为“角法”。关于拔火罐治疗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281~361年间,晋代葛洪著的《肘后方》。 后来,牛角筒逐渐被竹罐、陶罐、玻

肩周炎什么穴位可以拔罐

1、肩周炎什么穴位可以拔罐子 1.1、穴位一:大椎 位置: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肩背痛,腰脊强痛,风疹。 1.2、穴位二:天宗 位置: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垂臂,由肩胛冈下缘中点至肩胛下角做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为取穴部位,用力按压有明显酸痛感。 1.3、穴位三:肩贞 位置: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肘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 2、肩周炎拔罐的注意事项 2.1、肩周炎的症状如果使用拔罐治疗

拔罐和刮痧哪个去湿气些

拔罐祛湿效果更好,但是具体如何选择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判断。 拔罐是通过在罐内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将火罐或者气管吸附在身体表面,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而刮痧通过采用刮痧器具在体表及特殊穴位反复刮动、摩擦,令皮肤局部出痧,达到活血透痧、调气行血、舒经通络、驱邪排毒等作用。 通 过二者的方式及功效来看,拔罐祛湿效果更好。但二者都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对于促进新陈代谢、减少体内湿气都有一定帮助,如果湿气重的同时还伴有痛经、肩周 炎、疼痛性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时,

中医拔罐掌握时间很关键

根据中医传统经验,在背部拔火罐咳嗽、哮喘、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可能有益。那么如何掌握拔罐的时间呢,时间久了会不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呢? 受了风、落了枕、腰背疼……拿个火罐拔拔。现如今大部分家庭备着个拔火罐是常事,脖子上、腰上留着个大红印也是常见现象。可是,专家却认为,其实很多人并不会用火罐。 “多数老百姓常常想当然地使用火罐。”李主任说。最典型的现象便是在他的门诊上常会接诊因拔火罐而使皮肤受到感染的患者,拔火罐一拔就是个把小时,非得拔出水疱,流出水来才甘心,且还有个说法为“把湿和寒气拔出来了”,这种说法

什么季节拔火罐最好注意什么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

三伏天用什么泡脚去湿气 拔罐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功效的疗法,对于易感冒咳嗽、肢体麻木、寒湿体质的女性,通过拔罐能起到一定的驱寒除湿、通经活络、保健养生的效果

拔罐后多久能洗澡

拔罐对人的身体带来的好处有很多,可以通畅气血,消肿止痛,祛风拔毒,驱寒除湿,有保健作用,还可以用来治病,有很多疾病,可以用拔火罐来治疗,像感冒,咳嗽,腰酸,手脚冰凉等等,而且在平常的生活中,一般在受凉的,受风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去拔火罐,并且在拔了火罐之后最怕受风,如果受风的话,病情会更加严重,所以在拔罐之后,尽量不要外出,不要洗澡。 1可以尽量在晚上的时候拔火罐,可以在拔完之后,立即入睡,不会受到风寒,并且在第二天起来便可以洗澡,而且拔完火罐之后出现的罐印都会不同,像罐印是鲜红的,则说明阴虚,气虚,如果罐印

药罐疗法比拔罐更有效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罐法常用于治疗感冒、咳嗽、哮喘、风湿痛、溃疡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牛皮癣等。常用药罐法有何疗效新特点? 药罐法是拔罐法与中药疗法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以竹罐或木罐为工具,药液煎煮后,利用高热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竹罐吸附于施术部位,这样既可起到拔罐时的温热刺激和机械刺激作用,又可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从而提高拔罐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辨证选择不同的中草药。 具体操作方法是用特大号的陶瓷锅或一种特制的电煮药锅,先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