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风寒感冒怎么办
小儿患风寒感冒怎么办
小儿风寒感冒怎么办?
孩子患了风寒感冒时宜吃带有温性的食品,如生姜、葱白、豆豉等。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制作一些饮料给孩子喝:
1、鲜生姜(带皮)3~5片,红糖10克,煎汤一碗,热服,以见身出微汗为好。
2、糯米50克,葱白(带须)3根,生姜5片,先煮糯米到将熟时放入已经捣烂的葱白、生姜同煮片刻,趁热食之。
3、淡豆豉10克,葱白25克,同放入锅内煎汤,加少许红糖,趁热服之,汗出即可。
怎么护理?
1、让孩子呆在家里
很多父母会习惯性地每天带孩子外出遛达,但美国儿科学会提醒,如果发烧超过38、3℃,或者出现身体不适症状,最好乖乖在家休养,盲目外出只会浪费体力。
2、积极退烧最重要
3个月以下的婴儿直肠温度超过38℃,3个月以上、3岁以下的宝宝体温超过39℃,一定要去看医生,按照孩子的年龄合理用药。
3、及时预防脱水
病中的孩子尤其需要注意水分补给,不要拘泥于哪种水分,白开水、稀释的果汁、口服补液盐,甚至鱼汤等都可以。
辨别小儿感冒看舌苔
爸爸妈妈们请注意,看了这篇文章,你就是治疗小儿感冒的专家。小儿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但十个感冒有九个是风热感冒。河南省中医院儿科李玮大夫说:
周一晚上,刘女士去幼儿园接乐乐回家,当时乐乐就说她有点儿冷。回到家后,乐乐开始头晕、嗓子发干、流清水鼻涕。刘女士给乐乐一量体温,37.8℃,有些低烧。
“肯定是着凉了,发发汗就会好了。”刘女士马上给乐乐煮了一碗姜汤,让她喝下,然后给她盖上一层厚厚的被子,让她好好睡一觉。本想着第二天早上,乐乐就会“药”到病除。不想,乐乐倒是不流清水鼻涕了,改流黄脓鼻涕,而且咽喉疼痛。
刘女士赶紧带着乐乐来河南省中医院找儿科副主任医师李玮。
听完刘女士的讲述,李玮看了看乐乐的舌苔,又看了看她的咽喉,说道:“你女儿得的是风热感冒,不是风寒感冒,喝姜汤发汗非但不能除病,还会加重病情。”
“风热感冒?那不是春夏季节才容易发生的吗?秋冬季节,人不是更容易受凉患风寒感冒吗?”刘女士不解。
“对成年人而言,秋冬季节确实是风寒感冒高发的时期,多是因为风吹受凉引起的;在春夏季节也确实容易患风热感冒,那是内有热邪、外感风寒所致。然而,对婴幼儿来说,一年四季都容易患风热感冒,在感冒患儿中,90%以上都是风热感冒。”李玮解释说,这主要是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婴幼儿多是纯阳体质,体内原本就偏热,稍一外感风寒,就会患风热感冒。
“可我女儿一开始流的是清水鼻涕,这是风寒感冒的症状啊?”刘女士还是不解。
“诊断风寒、风热感冒时,不光看鼻涕、痰的颜色、性状,还要综合考虑孩子的舌苔、咽喉、指纹、脉象等。比如说,有的孩子虽然流清水鼻涕,但是咽喉发红、舌苔发黄,显然已经变成风热感冒了。”李玮说,其实,小孩子不是不患风寒感冒,只是他们内热比较大,受风寒以后,很快就会从阳化热,换句话说,小孩患风寒感冒会很快变成风热感冒。
“虽然孩子多数患风热感冒,但毕竟还是有可能患风寒感冒的,可是照你说的,光看孩子鼻涕的颜色是无法区分他患了哪种感冒,那怎么办?”刘女士询问。
“这很容易,可以看孩子的舌苔和咽喉。如果舌苔黄薄、咽喉发红,就是风热感冒;如果舌苔白薄、咽喉不红,就是风寒感冒。”李玮说,风热感冒,可以喝一些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风寒感冒,可以喝一点儿葱姜水。需要提醒的是,不能一看孩子感冒了,就让他喝姜汤、葱姜水,因为如果孩子患的是风热感冒,这样做只会加重其体内邪热,就会像乐乐那样导致病情加重。
风寒感冒怎么调理
1、生姜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3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
患风寒感冒,喝生姜红糖水可缓解,此时生姜就最好去皮,生姜皮有碍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且有止汗的作用,有悖于风寒感冒发汗的治疗法则。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2、葱白
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
患风寒感冒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
3、辣椒
辣椒大辛大热,辛能发散,热能祛寒,因此具有散寒发汗的功用,对于感冒风寒尤其适宜。《药性考》中指出:辣椒“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因此,风寒感冒食用辣椒是适宜的,而风热感冒最好不要食用。
用辣椒和生姜熬汤喝,又能治疗风寒感冒,对于兼有消化不良的病人,尤为适宜。
4、香菜
中医认为,香菜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食经》言其“调食下气”。《食疗本草》言其“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
香菜、鲜葱、生姜各适量。将三者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频频饮服,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
风寒感冒吃8种食物最有效
风寒感冒时,人们会有这样的表现,一方面明显感到怕冷,另一方面身体却还会在发热。而当伤及肺时,就会咳嗽、咯痰,风寒感冒时痰液多为清稀的白痰。针对风寒袭表的病症状态,用药以辛温解表、宣肺止咳为主,再根据主要的伴随症状选药。风寒感冒吃什么食物?下面为您介绍。
1、生姜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3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
患风寒感冒,喝生姜红糖水可缓解,此时生姜就最好去皮,生姜皮有碍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且有止汗的作用,有悖于风寒感冒发汗的治疗法则。
2、葱白
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
患风寒感冒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
3、辣椒
辣椒大辛大热,辛能发散,热能祛寒,因此具有散寒发汗的功用,对于感冒风寒尤其适宜。《药性考》中指出:辣椒“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因此,风寒感冒食用辣椒是适宜的,而风热感冒最好不要食用。
用辣椒和生姜熬汤喝,又能治疗风寒感冒,对于兼有消化不良的病人,尤为适宜。
4、香菜
中医认为,香菜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食经》言其“调食下气”。《食疗本草》言其“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
香菜、鲜葱、生姜各适量。将三者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频频饮服,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
5、大蒜
大蒜性温、味辛,有防治感冒的作用,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是适合的。
风寒感冒,用大蒜、葱白和生姜煎汤温服,出汗即可;而夏天吃大蒜可以解暑气,因此只要是感冒之人,都是可以食用的。
6、紫苏
紫苏性温,味辛,有发汗、散寒、退热作用,对风寒感冒之人宜食。若气虚之人风寒感冒时,宜用紫苏叶同大米者成稀粥食用。由于紫苏所含的特有香气是紫苏乙醛,即紫苏油精,易于挥发,发所,煮紫苏粥时宜在稀粥临熟时加入紫苏叶10克,稍沸即可,不宜久煮。
对于出现畏寒、鼻塞、咽中不适等症的风寒感冒症状比较轻的患者,单用紫苏叶煎水服用即有功效,但是由于紫苏叶发汗解表散寒的力度比较缓和,因此,对于风寒感冒症状较明显的患者则需要与生姜、藿香等其他解表药一同使用。
7、胡椒
胡椒可以防治因受风寒引起的感冒。将胡椒现磨后与红糖水煮开口服,效果很好,而且口味也不错。通常来说,白胡椒的药用价值稍高一些,调味作用稍次。它的味道相对黑胡椒来说更为辛辣,因此散寒、健胃功能更强。
风寒感冒时,可以用辣椒、胡椒、茶叶泡茶饮用;咳嗽时,可以用鸡蛋黄、白胡椒粉、核桃仁煨烤后,研磨服用;胃痛时,可用胡椒、乌梅、红枣制丸,用醋汤送服。
8、豆豉
豆豉是一味中药,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者宜食;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宜食。豆豉还以其特有的香气使人增加食欲,促进吸收。
豆豉性平,能解散表邪,民间常以豆豉与葱白同用,或煎汤饮,或煮粥食,无论对风寒感冒或风热感冒均宜,有发汗、退烧的效果。
中医解析小儿感冒的预防
中医讲的小儿感冒是现代医学所称的急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统称,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少数由细菌感染引起,并与小孩的体质强弱、营养状况有关。
普通感冒初起症状主要有连续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子堵塞、发热头痛、嗓子肿痛等。如果感受风寒则出现怕冷、全身骨节痛。中医将小儿感冒分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气虚感冒等症型。
中医认为由于小儿脏腑之气未充,抗病能力差,当气候急骤变化或护理不当时,外邪便乘虚侵入而发病。小儿患感冒后,应及时治疗,否则病程迁延,病情加重,还会引起许多疾病。所以,及时治疗感冒很有必要。小儿感冒多系风寒型、风热型。风热感冒尤为多见。
1、风寒感冒
特点是发热轻,怕冷重,流清水鼻涕、打喷嚏、咳嗽、无汗,舌苔薄白。
对这类感冒,应以辛温解表为主,选用”九宝丸”。
因为九宝丸中有麻黄、苏叶、葛根能发汗而解表邪;桔梗、前胡、枳壳能宣肺利气化痰。
所以它是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理想药。周岁以上的小儿每次服3克,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的小儿可酌情减量。
2、风热感冒
特点是发热重,怕冷轻,有微汗,咽部干红,鼻塞,舌苔微黄。
选用具有辛凉解表作用的中成药,如”小儿感冒冲剂”或”妙灵丹”。
因为小儿感冒冲剂中含有藿香、薄荷、菊花、连翘、白薇、大青叶、板蓝根、地骨皮、生地、生石膏等清热解毒及透表之品,对风热感冒、流感有很好的疗效。
风寒感冒吃几种食物
1、生姜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3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
患风寒感冒,喝生姜红糖水可缓解,此时生姜就最好去皮,生姜皮有碍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且有止汗的作用,有悖于风寒感冒发汗的治疗法则。
2、葱白
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
患风寒感冒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
风寒感冒吃什么食物最有效
1、生姜
生姜性温,味辛,具有散寒发汗、解表祛风作用,适宜风寒感冒者食用。民间常以生姜3片,红糖适量,开水冲泡,俗称生姜红糖茶,频频饮用,汗出即愈。
患风寒感冒,喝生姜红糖水可缓解,此时生姜就最好去皮,生姜皮有碍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作用,且有止汗的作用,有悖于风寒感冒发汗的治疗法则。
2、葱白
葱白性温,味辛,具有调节体温,使汗腺的排汗工作正常的作用,并可减少和预防伤风感冒的发生。适宜风寒型伤风感冒者食用。
患风寒感冒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
3、辣椒
辣椒大辛大热,辛能发散,热能祛寒,因此具有散寒发汗的功用,对于感冒风寒尤其适宜。《药性考》中指出:辣椒“温中散寒,除风发汗”。因此,风寒感冒食用辣椒是适宜的,而风热感冒最好不要食用。
用辣椒和生姜熬汤喝,又能治疗风寒感冒,对于兼有消化不良的病人,尤为适宜。
4、香菜
中医认为,香菜性味辛、温,入肺、脾经,有发汗透疹,消食下气之功,适用于感冒、小儿麻疹或风疹透发不畅、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食经》言其“调食下气”。《食疗本草》言其“利五脏,补筋脉,主消谷能食,治肠风”。
香菜、鲜葱、生姜各适量。将三者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频频饮服,每日1剂,连续2~3天。可发汗解表,适用于风寒感冒、鼻塞流涕。
5、大蒜
大蒜性温、味辛,有防治感冒的作用,无论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都是适合的。
风寒感冒,用大蒜、葱白和生姜煎汤温服,出汗即可;而夏天吃大蒜可以解暑气,因此只要是感冒之人,都是可以食用的。
三七粉怎么服用好 吃三七粉要注意什么
1、感冒期间:风寒感冒期间是不可以服用三七粉,因为三七花性微凉,会加重风寒感冒,三七粉性温,风寒感冒期间可以服用。而患风热感冒则不宜服三七粉。
2、请勿过量:对于正常体质的人,每天服用三七粉的总量在10克左右,分2次服用。
3、睡前最好不要在服用三七粉,因为服用三七粉容易口渴。
宝宝风寒感冒饮食及按摩疗法
1、豆豉葱白煲豆腐
做法:先将豆腐1-2小块,豆豉6克一起用一碗水煎至半碗,再加入葱白3段,煎沸即可。趁热服用,每天1次。
2、香菜黄豆汤
材料:新鲜香菜30克,黄豆10克,盐少许,水适量
做法:将香菜、黄豆分别洗净。先将黄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炖煮15分钟后,再加入香菜同煮15分钟。去渣取汤,可加少量食盐调味,每天给宝宝一次或分几次饮用。
小儿风寒感冒按摩手法
推按合谷、大椎、足三里。小儿患风寒感冒期间,每天推按合谷、大椎、足三里10-15分钟。
合谷:位于手虎口处,在拇指与食指靠拢时出现的缝隙的最下端,再稍后向下1寸许的区域。
大椎:低头时可于皮下触及,手指摸到骨质的隆起即是大椎,隆起的下方区域就是大椎穴。这个穴位是6条阳经经过、交汇的地方,因此平时也要注意保暖。
足三里: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踝)。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接,以此线为底边向下做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就是足三里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