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人摔倒警惕是中风

老人摔倒警惕是中风

中风是因,摔倒、骨折是果

因为中风导致一侧肢体无力,才会摔倒,此时,无论是家属,还是医生,都应该认真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看看有没有同时合并面瘫,讲话有没有不流利,跌倒侧的上肢有没有轻瘫试验阳性。如果病人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病史,做个头颅的核磁共振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及早诊断中风对于治疗非常重要。

中风后继发骨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容易摔跤。中风患者常常存有一侧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比如右脚、右手没有力气甚至不能动弹,在起坐行走过程中,由于动作不协调、身体重心偏移,病侧肢体发软,磕磕碰碰,进而摔倒。其二是骨头变松变脆。中风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人本身就存在骨质疏松。中风后,常需卧床相当长时间,进而可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可想而知,松脆的骨骼遇上频发的磕碰摔倒,骨折就在所难免了。

臀部、手掌最易受伤

患者的跌倒姿势,最常见的为屁股着地和用手撑地两种,这将引起不同部位的骨折。手掌撑地者常发生腕部骨折(桡骨远端骨折最多见)、肱骨外科颈骨折等。屁股着地者,最容易引起胸腰椎交界处椎体的压缩性骨折、骶尾椎骨折、髋部骨折(股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该类骨折需较长时间卧床,除给患者带来痛苦以外,还容易出现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褥疮、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有的会危及生命。

另外,中风后患者容易在卫生间、楼梯、起居室等场所跌倒,家属在患者去这个几个区域时应加强注意。尤其是卫生间,患者如厕前后蹲下站起过程中,常由于脚发软而摔倒,卫生间湿滑,普通人都容易摔倒,别说是中风后的患者。还有患者上下楼梯,左右腿交换过程中,坏侧腿常突然发软,使患者站立不住而摔倒。

老人走路突然摔倒原因在哪

一、 老年人常见的摔倒原因:

1.中风:因脑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2.眩晕恶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3.晕厥:因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4.心绞痛急性发作;

5.不慎摔跤骨折及癫痫发作等。

二、 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摔倒,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

1、如中风者,若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

2、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者,患者应平卧,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

3、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甚至引起瘫痪。因此,旁人遇见老人摔倒时,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先询问摔倒原因,然后给予合适的帮助。

4、如果是心绞痛患者,应让其服下急救药,然后送往医院;若昏迷或语言障碍的患者,应立即打急救电话;对于呕吐患者,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入呼吸道导致窒息。搬动患者时,应一人托头及胸部,一人托腰及臀部,一人托腿及脚部,动作宜缓慢平稳。

老人摔倒的急救措施

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若损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

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下急救药,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即打急救电话120。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回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个托头、胸部,一个托腰、臀部,一个托腿、脚,动作宜缓慢平稳。动作粗暴只会加重病情。

老人摔倒后引发的病

1、心脑血管疾病

临床观察发现,老年人骨折后伴发高血压、心脏病等较为普遍。因为骨折后剧烈疼痛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增高;骨折治疗期间,患者因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儿茶酚胺浓度增加,可直接损害心肌;加上卧床时间长,血液流动缓慢,脑缺血、缺氧加重,也可能引起心脏传导和自律性改变,导致心脏病发作。老人骨折后应密切观察监护血压、心律变化,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者更应注意,出现相关症状时要及时治疗。

2、脑血管疾病

老年人的呼吸功能已减退,肺活量减小,加上长期卧床,痰液积聚,咳出困难,易引起肺炎。故应鼓励患者在卧床期间多作深呼吸,或主动按胸、轻叩背部、咳嗽以帮助排痰,并多作上肢扩胸活动,也有助于增强肺部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3、泌尿系统感染

长期卧床,由于精神因素和老年人膀胱气化不利,常可能出现尿潴留,这易于引起泌尿系统感染,导致膀胱炎、尿路感染等。所以,护理时应注意患者尤其是患者的个人卫生,鼓励病人多喝水以增加排泄,可起到泌尿系统“自洁”作用。一旦发现有尿潴留现象,可采取药物利尿或腹部按摩等方法排

4、便秘

老年人本身胃肠功能较弱,骨折后又因少活动,加之受伤疼痛、心理焦虑等,会明显影响胃肠的消化和蠕动,使食物滞留肠道时间过长,加之进食少,在床上排便不习惯等,很容易造成便秘。而食物发酵所产生的气体及呻吟时吞入的气体使肠管膨胀,发生腹胀也很常见。预防办法是:病人要保持乐观,克服紧张、焦虑情绪,并适当给予行气、消食的食物及药物,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也可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等。

5、褥疮

卧床太久,局部组织因血流不畅或受压,很容易产生感染、坏死和溃烂,加强护理很重要。比如,褥疮好发部位的皮肤要保持清洁干燥,并经常用红花油、酒精等涂擦或按摩。做到定时翻身,在局部加棉垫或空气垫圈等,以减少压迫和增加透气性。

老人跌倒易痴呆

我们总是提醒老人走路小心,以免摔倒,多是出于老人多骨质酥松,一旦摔倒容易骨折的缘故,但近日美国旧金山退伍军人事务医学中心的临床研究员拉克尔·加德纳博士发现:65岁以上老人摔倒还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的风险。

65岁以上老人摔倒后容易得老年痴呆研究人员选取了2005~2011年间,到美国加州医院急诊室就诊的,近5.2万名55周岁以上外伤病人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脑部以外受伤的病人中,只有不到6%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脑部受到中轻度创伤的病人中,有8%以上的人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研究者分析,中重度的脑部创伤与5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存在相关性;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即使是轻度的脑部创伤也会增加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如果老人因为跌倒而导致脑部受伤,那么他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要比那些导致臂部或腿部骨折的人高出26%。对于那些存在一处以上脑部创伤的人来说,他们患上老年痴呆症的几率会增倍。

老人这么做可避免摔倒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神经病学》上的这项研究建议:老年人外出一定要小心摔倒,尤其是在下雨、下雪天;进行存在创伤性脑损伤的高风险活动,比如骑车时,最好戴上头盔,以防止跌倒后脑部受伤。

老人摔倒常见的原因

(1)中风。因高血压伴脑内小动脉硬化,使其突然破裂出血,常发生昏迷、偏瘫等。

(2)眩晕。因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颈椎病等引起,一般无意识障碍。

(3)晕厥。大脑一时性严重缺氧缺血,导致短暂性意识丧失。

(4)心绞痛。急性发作。

(5)不慎摔跤、骨折及癫痫等等。

由上述原因引起的突然摔倒,旁人不可急于搀扶,否则很可能“帮倒忙”。

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者,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若损及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

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的,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如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下急救药。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语言障碍的病人,即打急救电话,见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回,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搬动病人时,要一个托头、胸部,一个托腰、臀部,一个托腿、脚,动作宜缓慢平稳。

摔倒中风怎么急救

1、摔倒中风怎么急救

急救的目的是保住病人生命,降低失语、偏瘫等残疾率。当发现病人摔倒在地、昏迷、呕吐、偏瘫、过去有高血压史,怀疑脑中风,应按下列原则急救。

病人去枕或低枕平卧,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将呕吐物误吸入呼吸道,造成窒息。切忌用毛巾等物堵住口腔,妨碍呼吸。

摔倒在地的病人,可就近移至宽敞通风的地方便于急救。上半身稍垫高一些,保持安静,检查有无外伤,出血可给予包扎。

尽量不要移动病人的头部和上身,如须移动。应由一人托住头部,与身体保持水平的位置。

脑中风检查依靠大型的先进器械、设备,必须到正规医院才能进行,所以,一旦发生脑中风,应尽快就近送到有检查条件、治疗条件的正规医院去。

中风护理

有些子女怕“中风”的老人摔倒发生不幸,于是不让老人进行活动,这样并不妥。其实,愈是早期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愈快愈好,死亡率也就愈低。据统计,卧床不起的“中风”老人在5年内的死亡率为54.7%,而能活动的“中风”老人仅12.1%死亡。

为了防止畸形,瘫痪老人的肢体应当用绷带、沙袋或枕头固定在“功能位”。肘部应成90°,腕部要放在旋前位。老人易发生足下垂,千万别拿被子直接压在脚背上,最好用支架把被子托起来,脚下再垫个枕头,使踝关节成90°。

预防褥疮非常重要。老人瘫痪后,翻身不便,往往由于骨头突出部位和床褥相压而使皮肤发生坏死性溃疡,因而要勤翻身。一般应每两小时翻一次身,翻身后用酒精或滑石粉轻轻按摩骨头凸出部位,以利于血液流通;用气垫或泡沫塑料垫在骨凸部位,可减轻压力。另外,还要经常为老人擦洗皮肤,在皱摺处、会阴区和臀部扑些痱子粉,以保持清洁、干燥。一旦出现褥疮,可用大灯泡烤干患部,涂抹紫药水,或撒中药生肌散,并压迫疮面。

老人长期卧床,食欲不好,应吃些蛋羹、豆浆、牛奶、藕粉、米粥、水饺、鸡汤、细面条等易嚼、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喂饭要有耐心,咽下一口再喂一口,切不可过急,以免发生吸入性肺炎。

如果瘫痪老人不习惯于卧位排尿,出现排尿困难,可用手轻轻按摩下腹,或用热水袋敷下腹,会收到一定效果。

卧床的老人由于肠蠕动减慢,常有便秘,而便秘又往往是“中风”复发的原因,故不可等闲视之。如3天不解大便,就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药物治疗。

对右侧半身不遂,出现听障碍的老人,要劝其慢慢讲话,多听收音机,多让儿孙和他(她)交谈,以重建语言功能。当然,这个过程较慢,需要极大的耐心。

“中风”老人在恢复期死亡的原因约60%是肺炎。所以,注意室内通风,适时增减衣服、做好保暖,防止发生感冒。

照顾"中风"的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如果“中风”的老人能得到细心照料,多数人可在一年内恢复,其中半数人可以达到生活自理。

老人摔倒以后怎么办呢?

老年人“跌倒”危害较大,同时,跌倒后引起的卧床又是老年人发生各类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的常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人摔倒后的一些急救常识,对于在第一时间有效救助老人十分重要。

有些老人摔倒在地如果立即搀扶起来可能酿成大祸:比如中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立即扶起只会加重出血症状;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晕厥,病人本应平卧,如将其扶起,反而加重脑部缺血状况;如发生骨折或脱臼,搀扶会加剧损伤。尤其是脊柱骨折病人如损伤脊髓神经,可引起截瘫。因此,应先观察老人的表情、神态,如神志清醒,可询问摔倒的原因,然后给予帮助。

对心绞痛病人,应让其服用急救药,然后送医院。遇到昏迷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对呕吐病人,应将其头部侧向一边,以防呕吐物返流入呼吸道引起窒息。在确认无脊柱损伤时才可搬动病人,要一人托头和胸部,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腿和脚,动作应缓慢平稳。

老年人起床时,应坚持3个“半分钟”,即醒来后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等半分钟。这样可减少猝死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老人健身手腕受伤不宜立即热敷

有些老人摔倒,手腕受伤后,会自行或让家人用毛巾热敷。其实刚受伤不要热敷,因为此时局部有毛细血管出血与急性炎症发生,热敷将加重局部肿胀,导致疼痛加重。

老人摔倒后,首先要仔细检查是否有伤口、疼痛部位在哪里。如果有较大伤口,要及时到医院处理伤口,避免感染和伤口不愈。

由于老人对疼痛的敏感度较低,即使发生了手腕骨折,往往也不会觉得特别疼痛,只是手腕部有青紫肿胀、轻度疼痛。此时,可自己先捏一捏手腕,如果手腕有的地方肿胀,压迫时疼痛加重,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拍X光片,看有没有骨折。

如果只是软组织摔伤肿胀,多数情况不需石膏固定,只需在伤后3周内尽量休息,让受伤的手腕不要用力。手腕的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就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对于手法不能复位或复位后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需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一般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严重的腕关节韧带损伤或骨关节骨折、脱位,可采用腕关节镜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

老人听力异常警惕中风

中风在医学上叫突发性耳聋,目前尚不能明确病因,一般认为由于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等因素造成的内耳神经细胞损伤。诱发因素常为感冒、劳累、精神紧张和受刺激等。很多患者早晨醒来时即感到一只耳朵(偶尔也有双侧耳朵)听不见声音了,可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患者外耳道、鼓膜往往没有明显异常。突发性耳聋与情绪有关的疾病,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其发病率逐年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 该病损伤的部位在内耳,即神经的末梢部分,而神经细胞不可再生。一般发病后两天内就诊者,有50%以上能恢复听力,3周后就诊者只有5

老人警惕起床如厕等10个动作

狼吞虎咽地吃饭,兴致高时嗓门提高八度,这些对年轻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对老人“危险因子”。随着年龄增加,骨骼变“松”、关节变“硬”、肌肉变“少”、心脑血管变“脆”,一些生活中不经意的小动作可能会变成老人的安全陷阱。为此,我们采访了老年病学、康复及运动方面的专家,总结出10个老人最忌讳的动作。 起居:起床、如厕危险时段 用力排便要避免。“我见过不少脑出血、急性心梗患者,都在厕所里发病,其诱发因素就用力排便。”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说,老人用力排便时,会导致腹内压、血压升高,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偏瘫病人护理有哪些

1、事先预防 若发现老人中风征兆,家人就要保持安静,让老人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果太高应予降压治疗,过低则应立即停止降压措施。 2、紧急处理 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后,以后复发的机会更大,所以,要加强监护,一旦发生上面情况,要加紧送往医院,记住时间就生命,越早越好。请医生出诊,或到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搬动最好用担架,途中避免颠簸,病人应躺平,头偏向一侧,以免呕吐物阻塞气道或引起吸入性肺炎。 3、术后护理 不要怕中风老人摔倒发生不幸,愈早期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愈快愈好,死亡率也就愈低。据统

中风有什么先兆?6大症状预示脑中风中风的先兆症状有什么

日常生活当中,平时性格比较温和的人,若出现了性格反常,脾气变得很暴躁,沉默寡言,记忆力出现减退,反应迟钝,对很多的兴趣爱好,突然失去了兴趣,而且出现食欲不振,就应该警惕中风,这主要因为脑供血不足造成。 忽然会感觉到头晕,甚至会出现摔倒在地,经常的感觉到耳鸣,头痛,呕吐。并伴有食欲不振,而且,会感觉到头部剧烈疼痛,或者间歇性的疼痛。若再没有低血压,颈椎病的情况下,应该警惕中风,这有可能因为系统供血不足,造成了小脑平衡失调。 很多的患者,在出现中风之前,都会感觉到浑身没劲,比较贪睡,而且,不愿意运

老人摔倒不要急着站起来

女性在绝经后、男性在六七十岁后钙质流失非常快,易患骨质疏松,骨头脆性增加,摔跤后容易引起骨折。因此,老人摔倒后,首先要关注的有无骨折。 老人摔倒臀部着地,由此引发的骨折以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尤以老年女性居多。需要强调的,股骨颈骨折老人骨折中危害程度较大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有统计数据表明,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后第一年的死亡率达到20%-24%。 为防范骨折后处置不当,如果老人一屁股重重地坐到地上,这时不要急于站起来,路人或家人也不要急于扶老人起来。因为老年人一般对痛觉不敏感,如果骨折后没有发

老人沉默寡言警惕中风

老人沉默寡言警惕中风 65岁的陈大伯,这几天突然不爱说话了,总呆呆坐着。家里人还以为他心情不好,到广医三院就诊时,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伯荣建议其先做一个头部的检查,结果发现其下丘脑有一处血管堵塞,大概有一厘米长的病变。由于脑部血管堵塞,这才导致陈大伯出现突然少言寡语的症状。 与陈大伯不同的,出现小中风的李先生患上了失忆症,近期的记忆力明显下降,刚说的话转身就忘记了。结果在医院才得知李先生脑部海马区(这个部位管记忆)血管梗塞了,因而出现了类似“失忆症”的症状。

如何预防老年人跌倒

不管谁都有老人,当自己的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老了之后,身体行动就会很缓慢,在日常生活中就需要多加注意,尤其要防止老人会出现摔倒的情况,但在生活中对于老人摔倒的现象也防不胜防,那么现在就来了解一下怎样防止老人摔跤? 怎样防止老人摔跤 1、养成走路平稳的习惯,遇事不慌张,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人一上年纪,就求稳求静,不能上火,一旦上火,很容易引起并发症,发生危险,所以晚辈要多孝敬老人。 2、平时注意锻炼身体,保证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或散步,或打太极,有利于血液循环,也可以健体

老人急救常识什么

高血压危象:因血压骤然升高而出现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胸闷、视力障碍、意识模糊等神经症状。此刻家人要宽慰病人,使其心身安静,嘱其卧床休息,适当给予安定等镇静剂,并立即采取降压措施,选用复方降压片等,还可加服利尿剂,尽量将血压降到一定水平。对意识模糊的病人要给予吸氧,症状仍未缓解时,需及时护送病人到附近医院急诊治疗,同时进一步查清高血压危象的原因和诱因,防止复发。 心绞痛:高血压病人如果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可以发生心绞痛。发病多因情绪波动、劳累或过度饱餐,症状为胸前区阵发性疼痛、胸闷,可放射于颈部

发生右嘴角麻木中风后的护理

如果老年人得了“中风”,生活不能够自理。作为老人的子女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病重的老人。那么,作为子女该从何做起呢?首先要劝说老人树立信心,锻炼四肢,以免肌肉和神经发生萎缩。经常按摩各个关节和肌肉,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的好方法。等到肢体可以主动活动时,就应鼓励老人经常坐在床上或椅子上,用脚蹬床档或踩地面,或手里转动核桃(症状轻者可用健身球)。再进一步,则可搀着老人练习站立和行走了。 有些子女怕“中风”的老人摔倒发生不幸,于不让老人进行活动,这样并不妥。其实,愈早期开始活动,肢体功能的恢复就愈快愈好,死

中老年人警惕中风原因

中风发病突然,其病理逐渐形成的,与肝、肾、心、脾的关系最为密切。中风的原因与虚、风、痰、火四者密切相关。中风的原因复杂,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1.忧思悲恐,情绪紧张中风的原因,情志所伤或所老肾衰,致阴阳失调,发为本病。或因暴努伤肝,使肝阳暴动,引起心火,风火相扇,气热郁逆,气血并走于上,心神昏冒而诱发中风; 2.中风的原因还包括饮食不节制,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可致病发,尤以酗酒诱发最烈。所以,有高血压、肥胖等高危因素,应该戒烟戒酒,减少高肉类、高动物油的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