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法的五项注意事项
(1)即吹气二次(单人)或一次(双人),胸外心脏按压15次(单人)或5次(双人),吹气与按压的次数过多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2)胸外按压的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脾、胃等内脏。按压的力量要适宜,过猛过大,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按压力过轻,形成的胸腔压力过小,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可单人或双人同时进行),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单人抢救15: 2,双人抢救15:2
(4)口对口的吹气不宜过大(不应超过1200毫升),吹入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病人气道是否通畅,胸腔是否被吹起。
(5)复苏的成功与终止。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尤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突发心脏病咳嗽能自救
本期特约急救医学专家为您解读有关此说的来龙去脉,及其在急救中的实用价值。
早在2003年就有波兰学者提出了咳嗽-心肺复苏法,其道理是咳嗽能造成胸腹腔内压力骤然升高,类似于体外心脏按摩。他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证实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在115 例有心脏停搏史的病人出现365 次晕厥前驱症状时,应用咳嗽- 心肺复苏法使292 次发作症状消失。该方法需要训练病人连续咳嗽5次,每次持续时间为1~2 秒,并规律性地在早晚进行训练,直至病人能一次连续咳嗽10~30 次。同时病人需要学会识别突发心脏停搏前的症状:突感虚弱、气短、恶心、手颤、眩晕、视物模糊及不正常出汗等。
对于这一方法,有学者认为在医学原理上是可行的。但另有专家却持怀疑态度,认为咳嗽自救的方法尚缺乏严密而科学的临床实验证据,担心向公众推荐这一方法会引起混乱,因为不希望病人只顾咳嗽而忘记拨打急救电话,从而延误治疗。
由于心脏骤停可能随时随地发生,因此当患者感觉心跳不太正常,危险即将来临而又无旁人在场时,在专业救助人员到来之前进行适当有效的咳嗽,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自救方法。不过,由于这种方法要求患者既要接受咳嗽自救的专业训练,又要了解心脏停搏的前驱症状,普及起来有一定难度,其实用价值也就受到限制。因此,心脏病患者,特别是有心脏停搏史的患者,可以了解并掌握咳嗽-心肺复苏法,以备不时之需,但不要寄予太高期望。最切实可行的自救方法仍然是,平时注意对原发心脏病的治疗,当心脏病突发征兆出现时,即刻服用随身携带的急救药物,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如果心脏已经停搏,在场的人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术。
咳嗽救不了心脏病
对于咳嗽自救的说法,北京120急救中心急诊科王教授态度鲜明地予以否定。王教授认为,这一说法与心脏病急救知识背道而驰。心脏病突发时,首要的是病人要平卧,尽量减少活动,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可能的情况下迅速服药,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不要紧张,安静地等待救护车的到来。而咳嗽及深呼吸,无疑会使已经发生冠状血管阻塞的心脏增加耗氧,给不堪负重的心脏加重打击,诱使心律紊乱的发生,甚至心梗患者可能会因胸腹腔压力骤增而猝死。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心肺复苏
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事项: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口对口吹气,也就是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一次吹气后,抢救者抬头作一次深呼吸,同时松开左手。下次吹气按上一步骤继续进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注意事项:
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同时观察病人气道是否畅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厘米至5厘米(小儿为1厘米至2厘米)。
注意事项: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第二、第三步骤应同时进行,按压30次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三轮,也就是按压90次、人工呼吸6次。
注意事项:
经过30分钟的抢救,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复苏成功。
急救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示、中指并拢沿右侧肋缘触及与胸骨交界处,左手掌纵轴与胸骨体方向平行压在胸骨体下半部,右手压在左手上。
煤气中毒后遗症 煤气中毒的急救措施
1.让患者尽快远离中毒环境。当发现有人煤气中毒时,应尽快将患者抱到通风处,脱离中毒环境,主要要给患者保暖,同时也要关掉煤气。
2.给患者供氧。患者需要安静休息,尽量减少心肺负担和耗氧量,要让有自主呼吸的患者能充分吸入氧气。
3.对于呼吸心跳停止的患者,应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法,生活中一般采用人工呼吸来进行心肺复苏,并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应将患者送到有高压氧舱的医院就医检查,减少煤气中毒的后遗症。
记住这「四要四不要」能救命 第四个“不要”
心肺复苏。传说: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不是一定不能用,而是要先判断情况。这种急救方法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急性心梗患者并非都会没了呼吸和心跳。
对于没有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人来说,心肺复苏反而会增加室速室颤的发生风险。一定要先判断患者意识是不是清楚、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呼吸还有没有等,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进行心肺复苏。一旦患者发生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医护人员到达。
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比例 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最新比例
按照当前尚在使用中的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建议,徒手心肺复苏时的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压通气比)为30:2,且该按压通气比在单人和双人心肺复苏中通用。
心肺复苏三个步骤 心肺复苏法三项基本措施
心肺复苏法的三项基本措施是:1、通畅气道;2、口对口(鼻)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人工循环)。
心肺复苏法
心肺复苏:
①一拍、二按、三呼叫。抢救者将伤员仰卧,立即拍打其双肩并呼叫,也可以同时压人中穴并呼叫。
②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不能起作用,要检查嘴和咽喉是否有异物,并设法排除,继续进行。
③心脏按摩。先让患者仰卧,背部垫上一块硬木板,操作者跪在患者身旁,用手掌根部放在患者胸骨体的中、下1/3交界处,另一手重叠于前手的手背上,两肘伸直,借操作者体重,急促向下压迫胸骨,使其下陷3厘米(对于儿童所施力要适当减少)然后放松,使胸骨复位,反复进行,每分钟70-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