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滞型妊娠恶阻怎么办
痰滞型妊娠恶阻怎么办
主要证候:妊娠早期,呕吐痰涎,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口中淡腻,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之体,或脾虚停饮,孕后血壅气盛,冲气上逆,挟痰饮上泛,故呕吐痰涎;膈间有痰饮,中阳不运,故胸膈满闷,不思饮食;痰饮中阻,清阳不升,故有头晕目眩;饮邪上凌心肺,则心悸气短。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也为痰饮内停之征。
治疗法则:化痰除湿,降逆止呕。
方药举例:青竹茹汤(《济阴纲目》)。
鲜竹茹、橘皮、白茯苓、半夏、生姜
方中半夏、陈皮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竹茹除烦止呕;茯苓、生姜健脾温胃,渗湿止呕;诸药同用共收除湿化痰,降逆止呕之效。
若脾胃虚弱,痰湿内盛者,酌加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兼寒者,症见呕吐清水,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宜加丁香、白豆蔻以温中化痰,降逆止呕;若挟热者,症见呕吐黄水,头晕心烦,喜食酸冷,酌加黄芩、知母、前胡,或用芦根汤(芦根、竹茹、橘皮、麦冬、前胡)以祛痰浊,清邪热。
上述三型都可图呕吐不止,不能进食,而导致阴液亏损,精气耗散,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双目无神,四肢无力,严重者,出现呕吐带血样物,发热口渴,尿少便秘,唇舌干燥,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滑数无力等气阴两亏的严重证候(查尿酮体常呈强阳性反应)。治宜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用生脉散合增液汤(《温病条辨》方:玄参、麦冬、生地)加乌梅、竹茹,芦根。呕吐带血样物者,加藕节、乌贼骨、乌梅炭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安胎
苏梗具孕激素样作用,与孕酮一样能促进子宫内膜腺体的增长。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吃葡萄有哪些好处 利尿安胎
葡萄根、藤、叶等均有很好的利尿、消肿和安胎作用,是民间治疗妊娠恶阻、呕哕、浮肿等病的常用物。
桂枝汤治疗妊娠呕吐有效果
桂枝汤可降逆气,平冲气,乃桂枝汤之功。降逆平冲即可使胃和胎安。妊娠恶阻之人常用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服用桂枝汤后,不仅妊娠恶阻可愈,腹痛亦随之而安。
桂枝汤所治妊娠恶阻病应既无明显寒象,有无明显热象者为宜,仲景在原文中言:“无寒热”三字即寓有此意。对于有胃虚兼寒的妊娠呕吐,仲景选用“干姜人参半夏丸”,对兼有明显热象的妊娠呕吐,我则用“桂枝汤”加竹茹.黄芩而收效。对怒气伤肝引发冲气,则用“桂枝汤”加柴胡.枳实.半夏而收功。
现在很多的民间偏方虽然可以治疗妊娠不良症状,但是会对于身体也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最好不要盲目的食用。以免造成自身身体和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的伤害,女性在妊娠情况严重的时候最好是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湿气重会引起妇科病吗 妊娠病
水湿内停,气化不利,在妊娠早期常可致妊娠恶阻加重,而见头闷呕恶,胸闷纳呆,呕吐不欲食。妊娠湿盛常可引起胎水肿满,妊娠水肿,腹泻。
炒砂仁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安胎
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肾三经,具有行气和中的作用,例如对于妊娠女性所产生的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食用后能起到调理作用。同时也可益气养血安胎,可用来治疗孕期气血不足,胎动不安等症状。
妊娠恶阻怎样治疗
妊娠恶阻西医治疗
应及时上医院就诊。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镇静、止呕药物,药物的选择要考虑尽量减少对胎儿的影响。
妊娠恶阻中医治疗
也可请有经验的中医师辩证施治,以下中成药仅供参考:
(1)脾胃虚弱型。
妊娠以后,恶心呕吐不食,或呕吐清涎,腹胀便溏,食欲不振,神疲思睡,舌淡苔白、治宜健脾和胃。可服香砂六君子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2)肝胃不和型。
妊娠初期,呕吐酸水或苦水,胸满胁痛,暖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舌苔黄腻,治宜抑肝和胃。可服逍遥丸。
(3)痰滞中脘型。
呕吐胸闷,头晕而重,呕出粘稠痰涎,白带多,身困,苔厚腻。可服二陈丸.
(4)阴虚胃热型。
口干而呕,心胸烦热,尿短黄,或发热,呕出物带血,舌赤少苔。可服玉泉丸。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安胎
紫苏叶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怀孕呕吐吃什么好
1. 山药炒肉片
鲜山药100克,生姜丝5克,瘦肉50克。将山药切片与肉片一起炒至将熟,然后加入姜丝,熟后即可服食。可健脾和胃,温中止呕。适用于脾胃虚弱之妊娠恶阻。症见妊娠期间,恶心呕吐,口淡流涎,食少脘胀,舌淡红苔薄白。
2. 砂仁蒸鲫鱼
鲜鲫鱼250克,砂仁末5克。鲜鲫鱼去鳞及肠杂,将油、盐、砂仁末拌匀,纳入鱼腹内,用豆粉封腹部刀口,置盘上,大碗盖严,隔水蒸熟食用,每日1次,连用3、4次。可醒脾开胃,利湿止呕。适用于脾胃虚弱之妊娠恶阻。
3. 太子参山药饮
山药、太子参各30克,洗净,水煎后加糖适量服,每日2次。具有补益脾胃、降逆止呕之功。可补益脾胃,降逆止呕。适用于脾胃虚弱之妊娠恶阻。
4. 砂仁粥
粳米100克,砂仁5克,白糖适量。将米入沙锅中,加水500毫升,煮至米开粥稠时调入砂仁末,用文火稍煮片刻即可,每日早晚温服。可以暖脾胃,助消化,补中气。适用于脾胃虚弱之妊娠恶阻。若在粥中加入生姜汁,则效果更佳。
按摩中脘的作用 中脘主治疾病
中脘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反胃吞酸,呕吐,呃逆,完谷不化,肠鸣,泄泻,赤白痢疾,便秘,黄疸,疳积,中暑,癫狂,头痛,喘息不止,月经不调,经闭,妊娠恶阻等症。
刮痧能治妊娠恶阻吗
本病临床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弱与痰湿阻滞3型。
一、肝胃不和
(一)症状
以妊娠初期吐酸水或苦水,恶闻腥臭,胸满胁痛,心烦口苦,嗳气叹息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膻中。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太冲: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膻中:当前王中线上,平第四肋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3)刮拭顺序
先刮胸腹部膻中至中脘,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下肢外侧足三里,最后刮足背部太冲。
(4)刮拭方法:泻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胸腹部正中线膻中穴至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再刮前臂内侧内关穴.宜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然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最后刮拭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刮拭,30次,出痧为度。
二、脾胃虚荔
(一)症状
以妊娠初期呕吐不食.或吐清水,头晕体倦,脘痞腹胀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足三里、内关、中脘、公孙。
(2)定位
中脘: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公孙: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3)刮拭顺序
先刮腹部中脘,然后刮前臂内关,再刮足部公孙,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
(4)刮拭方法:补法
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先刮拭腹部正中线中脘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出痧为度。再刮前臂内侧内关穴,宜用刮板角部重刮,30次,出痧。然后刮拭足部太冲穴,用刮板角部刮拭,30次,出痧为度。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穴,重刮,至皮肤发红、皮下紫色痧斑痧痕形成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