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便稀黄怎么办
婴儿大便稀黄怎么办
针对孩子来说,他们的肠胃保护能力没有大人的那么完善,因此,如果一旦吃坏了东西,他们就会出现非常明显的不适表现拉肚子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情况。那么,婴儿大便稀黄怎么办呢?孩子不舒服,爸妈要做的就是解决问题,所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应对措施,让你们家的宝宝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状态。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
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
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
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
满月宝宝大便绿色怎么办
1、婴儿在着凉、消化不良的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出现溢奶、拉绿色大便的现象,你如果无法判断是哪种情况所致,就需要去看医生,检查大便的情况,如果有感染,需要积极的治疗。如果化验情况正常,可能孩子消化不良或腹部受凉所致。
2、在孩子没吃饱的时候,孩子因为饿而导致肠胃蠕动过快,便便就绿、稀。
3、如果你认为宝宝吃得很多,那就是消化不良,给她吃妈咪爱吧。
4、另外,为了宝宝的健康,须摄取足量的铁质,吃含有铁质奶粉的宝宝,若不能完全吸收奶粉中的铁质,则大便呈黄绿色,大便中的白色颗粒较大,且较容易有臭味。
5、还有的宝宝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
6、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这些都是关于满月婴儿大便绿色是怎么回事的可能解释,从上文可以看出,造成婴儿大便绿色的原因,有可能是正常的,比如吃了含铁高的奶粉,或者绿色菜泥,那么便没有什么问题;还有一些是由于肠胃不适,或者消化有问题而造成的大便呈绿色。所以家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婴儿大便绿色的问题了。
母乳喂养大便稀是怎么回事
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6~12次,也可能每3~4天排便一次。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但这绝不是母乳的缺点,母乳不仅可保证婴儿肠道健康发育,还可以保证婴儿免疫系统成熟。
如果孩子真的出现腹泻,除了排便问题,还会出现哭闹、进食差、睡眠不安等其他不适症状,体重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家长不能仅仅根据孩子大便偏稀就判断孩子腹泻。
在这里有一个误区,就是不少宝妈误把大便稀当做腹泻,这种认知是错误的。腹泻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大便稀溏为主要性状的常见病症。而母乳喂养的孩子大便稀在多数情况下是正常情况,不属于疾病范畴,宝妈们不必过于担心。
宝宝屁股尿布疹怎么办 便后用温水清洗
婴儿的大便稀、量多,因兜着尿布,大便常沾满了整个臀部。有些父母在小儿大便后用尿布将臀部的大便擦去而没有清洗臀部,使整个臀部仍粘附着大便,当再兜着尿布时,在潮湿有刺激物的环境下就会导致婴儿屁股尿布疹。建议便后用温水清洗婴儿屁股,保持宝宝屁股的干净、清爽。
初生婴儿大便稀怎么办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
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膏状或糊状,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二至四次。
人工喂养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干硬,条状,常带奶瓣,有明显臭味,大便每天1~2次。
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不能认为有病。
观察婴幼儿的大便性状可以了解其消化情况。
如果婴儿大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喂食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
若母乳喂养的孩子大便水样,这时可缩短每次喂奶的时间,让孩子吃前一半的乳汁。因为母乳的前半部分蛋白质含量较多,容易消化,富于营养,而后半部分脂肪含量较多,不易消化。必要时母亲可在喂奶前半个小时至一个小时,先饮一大杯淡盐开水,稀释乳汁,然后再给孩子哺乳。
初生婴儿大便稀应该怎么办呢?以上便是对初生婴儿的大便不同状况所对应的不同症状的介绍,一般来讲,当母乳喂养的初生婴儿大便呈现出稀样的时候,说明在母乳喂养中是需要准妈妈们们注意喂奶时间的调整的,因此,家长一定要多观察初生婴儿的大便情况。
三个月婴儿大便拉稀怎么办
以往患儿腹泻,比较强调限制饮食,理由是使胃肠道得以休息。但目前临床医生不但不主张禁食,反而鼓励患儿进食,理由是孩子正处于发育的黄金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而腹泻导致大量养分流失,如再限制饮食,无异于雪上加霜,诱发或加重营养不良,妨碍生长发育,导致免疫功能降低,腹泻也就更难以停止。正确的做法是,6个月以上的腹泻患儿,继续按照已经习惯的食谱安排膳食,如粥、面条、烂饭加些蔬菜,饮食以清淡为原则,切忌生、冷、硬食品。不宜喝糖分较多的糖水、果汁、饮料,以免加重脱水。不满6个月者,如为母乳喂养,可继续用母乳;如有暂时性糖源性腹泻,可改用豆奶喂养,但泻止或好转后应恢复母乳。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食疗方:
脱脂酸牛奶材料:100毫升去脂冷牛奶,36%酵酸液4毫升,或85%乳酸10滴。制作:冷牛奶加酵酸液,乳酸。功用:牛奶经乳酸杆菌发酵后变成酸奶。此种酸奶中乳糖已分解成半乳糖,适用于腹泻患儿。
焦米汤材料:米粉,糖。制作:将米粉放在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加少量糖和水煮沸后服用。功用:焦米汤有一定的热能,米粉炒热后可使部分淀粉转变成糊精,利于消化吸收;炒焦后的淀粉还有吸附肠内毒素及气体的作用。
根据三个月大的婴儿的特点,做为家长在婴儿出现拉稀的时候一定要进行良好的护理,尤其是在药品的选用上,一定要用根据年龄段适用的药物。一定不可以用成人的药物。另外平时注意良好的保养,尤其是在婴儿的饮食上,注意奶瓶及碗等的消毒处理。
婴儿大便次数 婴儿大便正常颜色
1、刚出生2-3天的宝宝,大便呈深绿色,为胎便,一般4-5天后转为黄色的大便。
2、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金黄色、质软呈酱状。
3、牛奶喂养婴儿大便,质干、糊状、呈浅黄色或土灰色。
一个月的宝宝一天拉几次大便正常呢
从婴儿的大便的性状可以初步判断腹泻的原因,以下几种异常的大便以及可能引起的原因
1 大便绿色带少量黏液,便数增多,常表示肠蠕动亢进,见于饥饿时
2 大便泡沫多,有灰白色的皂块样物,表示脂肪消化不良
3 大便味酸臭,泡沫多,说明糖类消化不良
4 大便味甚臭,不成形,意味着蛋白质腐败作用增加
5 大便带绿色或黄色,蛋花汤样,常表示饮食不当,或由肠道外感染所致
6 大便稀水样,次数频,常为病毒性肠炎
生理性腹泻一般常见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大多发生在6个月以内。其原因是由于母乳内所含的某种营养成分超过婴儿的需要,而婴儿的消化能力还没有发育健全所引起的腹泻。
生理性腹泻常常有这几个特点:
1.大便次数每天从2-3次到8-9次不等,像浆糊一样,没有特殊臭味。
2.孩子有点虚胖,面部、耳后或发际往往有奶癣。
异常大便看宝宝消化系统
1、正常的大便
喂母乳的婴儿,大便的颜色呈金黄色、质软均匀细糊状,可以有少量细颗粒奶块,发酸臭味,每天排便3~6次,满月后略减少;
喂牛奶的婴儿,大便呈浅黄色、较干、量较多,含皂块样颗粒较多较大,臭味重,每天1~2次,有时易发生便秘。
2、异常大便
如果大便臭味很重,这是对蛋白质消化不好;
如果大便中有较多奶瓣,是由于未消化完全的脂肪与钙或镁化合而成的皂块;
如果大便发散,不成形,就要考虑是否辅食量加多了或辅食不够软烂,影响了消化吸收;
人工喂养的婴儿,如果发现粪便呈深绿色黏液状,表示供奶不足,婴儿处于半饥饿状态,须加喂米汤、牛奶、代乳品;
如果大便很干,可以适当再加些菜泥,或者多喂一些蔬菜水或水果汁;
如果给婴儿吃了绿叶蔬菜,大便可能有些发绿;如果给婴儿吃了西红柿,大便有可能有些发红。这些都是正常的代谢反应,爸爸妈妈不必过于担心;
当大便中出现黏液、脓血,大便的次数增多,大便稀薄如水,说明宝宝有可能患了肠炎、痢疾等肠道疾病,需及时看医生;
一旦怀疑宝宝患上了消化系统疾病,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留一点大便,以便能在医院就诊时及时化验,并根据病因及时为婴儿治疗疾病。
2个月宝宝大便拉稀怎么回事呢
大便稀、大便不成形,并不一定就说明是腹泻。由于新生儿的肠道还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食物,所以,很多食物都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了。等宝宝再长几个月,吸收能力提高后,他的大便就会变稠一些,排便次数也会减少。但是,只要宝宝活泼、会醒来要奶吃、尿布经常是湿的,他多半已经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取了足够的水分,拉稀对他也就不会有太大影响。
当然新生儿拉稀也不是完全都是正常的,腹泻期宝宝大便也是稀的,所以这就靠妈妈对宝宝细心的照料和观察了,如果宝宝大便一直很稀,没有好转并且还伴随表现发热、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状,常同时有呕吐和腹胀,宝宝不愿或拒绝吃奶,少则一天几次,多则数十次;大便稀薄,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有时呈白色米汤样,多无特殊腥臭味时,妈妈就应该考虑宝宝是腹泻,应该及时就医。
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所以妈妈们需要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以了解宝宝的消化情况。如果婴儿大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如果大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喂食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这些都是靠细心的妈妈来发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