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性室早搏怎么办
偶发性室早搏怎么办
(1)无器质性心脏病:也就是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室性期前收缩不会增加此类患者发生心脏性死亡的危阶性,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患者症状明显,治疗以消除症状为目的。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
(2)急性心肌缺血: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开始的 24小时内,患者有很高的原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率。目前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窦性心动过速与室性期前收缩,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减少心室颤动的危险。
(3)慢性心脏病变:心肌梗死后或心肌病患者常伴有室性期前收缩。研究表明,应用I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尽管药物能有效减少室性期前收缩,总死亡率和猝死的风险反而增加。原因是这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应当避免应用I类药物(包括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美西律、普罗帕酮等)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期前收缩。β受体拮抗剂对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不显著,但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猝死发生率、再梗死率和总病死率。
频发室性早搏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谈谈室性早搏中最为常见的偶发性室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属于良性室早,多由情绪激动、烟酒咖啡等引起,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谈论单纯偶发室性早搏的危害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单纯偶发室性早搏基本没有危害,也不需要治疗。这种室性早搏一般在祛除诱因之后即可消失,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有危害的早搏指的是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如心肌病、冠心病等,或低血钾等引起的室性早搏。这种室性早搏的危害多为室早中的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但死亡的原因主要还是心脏病变本身。这种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需要针对诱发原因进行治疗。
室性早搏本身并不会造成死亡。室性早搏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增加,严格说来不应算做室性早搏的危害,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室性早搏反映的是心脏整体功能不佳,导致死亡的还是心脏疾病本身。因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等患者,出现室性早搏时需要谨慎注意,频发性室早有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导致心绞痛、心衰的可能。
偶发室性早搏的原因有哪些
偶发室性早搏分为功能性和器质两类。功能性室性早搏主要见于植物神经不稳定的人,常常在过量饮酒和抽烟后加剧;也可因迷走神经紧张度过高而发生室性早搏。此类患者的早搏常发生在饭后或安静时,而在运动后或注射阿托品(阿托品试验)后消失,也没有伴随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临床上常以此与器质性病变所致的室性早搏相鉴别。
通常情况下可能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如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导致心室扩张或肥厚、高血压性心室肥厚、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修补术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衰等,均可导致室早的发生。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的患者也常发生室早,常见起搏部位有右心室流出道、左心室流出道或主动脉窦、左心室间隔部等异位兴奋灶造成。
除了病因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常见的诱因,如紧张、焦虑、疲劳以及饮酒、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尤其洋地黄最为常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的毒副作用,某些抗生素均可引起室性期前收缩;电解质紊乱,如严重低钾或低镁血症。
心脏室性早搏的危害有哪些呢
室性早搏的类型较多,有偶发性室性早搏、频发性室性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等,轻重程度不一。而室性早搏的危害亦随着类型、是否触发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器质性病变严重程度等而有所不同。
首先谈谈室性早搏中最为常见的偶发性室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属于良性室早,多由情绪激动、烟酒咖啡等引起,心脏无器质性病变。谈论单纯偶发室性早搏的危害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单纯偶发室性早搏基本没有危害,也不需要治疗。这种室性早搏一般在祛除诱因之后即可消失,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有危害的早搏指的是有器质性心脏病变基础,如心肌病、冠心病等,或低血钾等引起的室性早搏。这种室性早搏的危害多为室早中的室性心动过速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但死亡的原因主要还是心脏病变本身。这种有预后意义的室性早搏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还需要针对诱发原因进行治疗。
室性早搏本身并不会造成死亡。室性早搏可导致心脏病患者死亡率增加,严格说来不应算做室性早搏的危害,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室性早搏反映的是心脏整体功能不佳,导致死亡的还是心脏疾病本身。因此,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肥厚、冠心病等患者,出现室性早搏时需要谨慎注意,频发性室早有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或导致心绞痛、心衰的可能。
对于较严重的室性早搏来说,要想尽量避免室性早搏的危害,除了按医嘱定时服药,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健康有益。如心情愉快、起居规律、睡眠充足等,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戒烟酒,少喝浓茶、咖啡及易胀气食品。
功能性早搏不是心脏病
周末又接到家乡熟人人托人咨询、要求帮忙的长途——一年轻人,考交警,因为体检时候有早搏,又“被心脏病”,被“卡”住...... 患者父母又千焦虑、万焦虑,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又有多严重的心脏病,解释半天后,患者家属又千感谢、万般感谢,要我帮助“想办法”。
一声叹息——原本与心脏病无关的功能性早搏这个东西,不知道还在剥夺多少孩子、年轻人上体育课、当警察、当解放军、当公务员和当党校学员的机会!
还是要再写几句。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70%-80%的人,都有早搏。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良性早搏,或者叫功能性早搏,既没心脏没有结构问题的早搏。
功能性室早,是指超声心动图没有提示明显结构性病变的室早。在排除“结构性病变”方面,有时可能需要借助核磁共振(MRI)帮助,有无必要做MRI,无共识,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把握。
功能性早搏不是心脏病,功能性早搏可发生于很多正常人,功能性早搏是一种正常变异。
有人对早搏敏感,症状明显;有人不敏感,症状不明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大多数功能性早搏的患者,其症状的严重性,与早搏的次数、“严重性”没有关系。
这种功能性早搏,与心脏病无关。因为功能性早搏是涉及心脏问题,这种性质上原本象我们头上白头发一样的东西,长期认被认为是“心脏病”。
关于早搏,还盛传以下错误的、不负责任的“医源性”流言:
房性早搏,易发展为房颤,最终导致卒中——卒中的危害,大家是知道的,哈哈!
室性早搏,危险,易进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要死人。
——以上错误的“流言”,或来源于庸医们的无知,或患者的钱包已经被盯上。
最新共识:
2014年8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脏节律学会(APHRS)联合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对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推荐如下:
1. 由于绝大多数频发室早患者并不会进展为心肌病,因此室早并不能够作为心肌病的风险预测因素。
——周大夫点评:以上是压垮早搏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一根金条。
2. 多数无结构性心脏病无症状的功能性室早患者,其室早为良性,无需治疗;
——周大夫点评:功能性室早本身就不是病,为啥要过度治疗?
3. 对于有症状及高负荷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功能性早搏数量在10000次以上者),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考虑选用,不建议给副作用明显的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和胺碘酮一样,心律平(悦复隆)也不应轻易长期用。
4. 对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易于标测的单形性室早患者,是导管消融的适应症。
周末又接到家乡熟人人托人咨询、要求帮忙的长途——一年轻人,考交警,因为体检时候有早搏,又“被心脏病”,被“卡”住...... 患者父母又千焦虑、万焦虑,心里没底,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又有多严重的心脏病,解释半天后,患者家属又千感谢、万般感谢,要我帮助“想办法”。
一声叹息——原本与心脏病无关的功能性早搏这个东西,不知道还在剥夺多少孩子、年轻人上体育课、当警察、当解放军、当公务员和当党校学员的机会!
还是要再写几句。
室性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中70%-80%的人,都有早搏。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良性早搏,或者叫功能性早搏,既没心脏没有结构问题的早搏。
功能性室早,是指超声心动图没有提示明显结构性病变的室早。在排除“结构性病变”方面,有时可能需要借助核磁共振(MRI)帮助,有无必要做MRI,无共识,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把握。
功能性早搏不是心脏病,功能性早搏可发生于很多正常人,功能性早搏是一种正常变异。
有人对早搏敏感,症状明显;有人不敏感,症状不明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证实:大多数功能性早搏的患者,其症状的严重性,与早搏的次数、“严重性”没有关系。
这种功能性早搏,与心脏病无关。因为功能性早搏是涉及心脏问题,这种性质上原本象我们头上白头发一样的东西,长期认被认为是“心脏病”。
关于早搏,还盛传以下错误的、不负责任的“医源性”流言:
房性早搏,易发展为房颤,最终导致卒中——卒中的危害,大家是知道的,哈哈!
室性早搏,危险,易进展为室性心动过速、室颤,要死人。
——以上错误的“流言”,或来源于庸医们的无知,或患者的钱包已经被盯上。
最新共识:
2014年8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美国心律学会(HRS)和亚太心脏节律学会(APHRS)联合发布的《室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对临床医生的诊断和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对功能性室性早搏的推荐如下:
1. 由于绝大多数频发室早患者并不会进展为心肌病,因此室早并不能够作为心肌病的风险预测因素。
——周大夫点评:以上是压垮早搏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的一根金条。
2. 多数无结构性心脏病无症状的功能性室早患者,其室早为良性,无需治疗;
——周大夫点评:功能性室早本身就不是病,为啥要过度治疗?
3. 对于有症状及高负荷患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功能性早搏数量在10000次以上者),β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考虑选用,不建议给副作用明显的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和胺碘酮一样,心律平(悦复隆)也不应轻易长期用。
4. 对于症状明显、发作频繁、易于标测的单形性室早患者,是导管消融的适应症。
中医治疗频发室性早搏以及分级有什么
中医治疗频发室性早搏可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称为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临床症状有很大的变异性,从无症状,轻微心悸不适,到早搏触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黑蒙,且其临床症状与预后并无平行关系。
过早搏动简称早搏。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或联律性过早搏动。
把室性早搏分成3类:
①简单型室性早搏(<lown3级);< p="">
②复杂型室性早搏(>Lown3级);
③短阵室速。
按起源部位可分为窦性、房性、房室交接处性和室性四种。其中以室性早搏最常见,其次是房性,结性较少见。窦性过早搏动罕见。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速或心室颤动,其治疗目的一直是减轻症状和改善生存。但室早的治疗目的却不十分明确。部分医生认为只要有室早就应该治疗,认为控制了室早就可以预防严重心律失常。
当患者的室性早搏不正常的时候,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的服用,如果严重的话,有必要采取手术治疗的还是要接受手术。此病在老年人的身上发病的机率会更加的高一些,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个病,平时一定要关注自己属于室性早搏的哪一个分级。
什么是频发室性早搏
早搏又称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异位起搏点提前发出激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产生机制包括:折返激动,触发活动,异位起搏点的兴奋性增高。根据异位搏动发生的部位,可分为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早搏,其中以室性早搏最为常见。
室性早搏是在窦房结冲动尚未抵达心室之前,由心室中的任何一个部位或室间隔的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电冲动引起心室的除极。依据出现的频率可人为的分为偶发性室性早搏和频发性室性早搏。常见的二联律与三联律就是一种有规律的频发性早搏。前者指早搏与窦性心搏交替出现;后者指每2个窦性心搏后出现1次早搏。
2 分类介绍
编辑
室性早搏一般分为两大类:
偶发室性早搏
每分钟不足6次的,就是偶发室性早搏,又叫功能性早搏,良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是指经各种检查找不到心脏病证据的室性早搏,临床上十分常见.并随年龄增长会逐渐增多,但对健康不产生太大影响,.大量饮酒、吸烟、喝浓茶、咖啡、着急、紧张、消化不良、便秘,失眠、植物神经紊乱等可诱发偶发室性早搏的发生,如无明显症状,不必使用药物治疗。如病人症状明显,治疗应以消除症状为目的。减轻病人的顾虑与不安,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咖啡、应激等。
频发性室性早搏
偶发性室早搏怎么办
一、出现早搏时不必过于紧张,请医生进一步检查早搏原因,评价早搏的严重程度。如果能找到早搏原因,只要将诱发早搏的原因去除,早搏便可逐步消除。如果无法找到早搏原因,请医生决定是否需要对早搏进行治疗。绝大部分早搏的病人预后都是良好的。
二、偶发性早搏,对血液循环的影响不大,尤其是并非由其它疾病引起的,早搏本身亦非严重疾病,一般不必治疗,所以病员应消除思想顾虑,保持乐观情绪。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点击在线专家,专家为您解答
三、频发性早搏,尤其在心脏病基础上可能演变为严重心律紊乱,或可能导致心绞痛与心力衰竭的,应注意治疗。可以缓解早搏的药物很多,如美托洛尔、异搏停、慢心律、乙胺碘呋酮这些药的药性多较剧烈,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