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
肺心病心力衰竭是怎么回事
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主要由于支气管-肺组织或肺动脉血管病变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病。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重症之一。治疗方法对确诊为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患者,采取积极抗炎、对症治疗,使患者呼吸功能有所改善。并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药,有效地减轻了患者的心脏前、后负荷,达到消除浮肿的作用。部分病人经抗炎、利尿、扩血管治疗后,症状和体征仍未明显改善。对此,我们酌情小剂量使用了强心药物,使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生命指征平稳,浮肿症状均消失。经过些系统的治疗,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病情较为稳定。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由于缺氧、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血管阻力增大,形成肺动脉高压。此外尚有组胺、血管紧张素参与了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由于长期的上述病变,引起肺血管(小血管)炎,致使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使肺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肺动脉高压。
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心室尚能代偿,舒张末期压力正常。肺动脉高压持续进展且严重,致使右心负荷过重,右心功能失代偿。右心排血量下降,舒张末期压力升高,促进右心室扩大及右心室功能衰竭。随着病情的进展和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左心室衰竭。
肺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的特点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疾病导致的心力衰竭的治疗不同,通常在积极控制感染和改善呼吸功能后,病人的病情即可获得明显的缓解,如临床上可表现为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肿大的肝脏缩小及压痛消失等,一般不需要加用利尿剂。但对较重的患者,可适当运用强心剂和血管扩张剂。实践证明,在这样的治疗原则指导下,我们对本组3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复发率较低。
房性早搏是什么意思 房性早搏的原因
房性早搏一般常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常见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心肌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除了器质性心脏病,药物及电解质紊乱、神经异常、内分泌疾病都会发生房性早搏。
肺心病心力衰竭怎么办
(一) 缓解期治疗
缓解期治疗是防止肺心病发展的关键。可采用:
① 冷水擦身和膈式呼吸及缩唇呼气以改善肺脏通气等耐寒及康复锻炼。
② 镇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③ 提高机体免疫力药物如核酸酪素注射液(或过期麻疹减毒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和(或)雾化吸入,每次2~4ml,每周二次,或核酸酪素口服液10ml/支,3次/d,3~6月为一疗程。气管炎菌苗皮下注射、免疫核糖核酸、胎盘脂多糖肌肉注射、人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口服等。
(二) 急性期治疗
1、控制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故需积极应用药物予以控制。目前主张联合用药。宜根据痰培养和致病菌对药物敏感的测定结果选用,但不要受痰菌药物试验的约束。未能明确何种致病菌时,可选用青霉素160万~600万u/d,肌肉注射或庆大霉素12万~24万u/d,分次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一般需观察2~3天,如疗效不明显可考虑改用其他种类抗菌药物,如氨苄青霉素2~6g/d,羧苄青霉素4~10g/d、林可霉素1.2~2.4g/d等肌肉或静脉滴注或羧胺苄青霉素2~4g/d,分次口服。头孢噻吩、头孢羧唑、头孢哌酮2~4g/d,分次肌内注射或头孢环已烯同量分次口服也可选用。但切不可不必要地频繁调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红霉素加氯霉素;苯唑青霉素或头孢噻吩或头孢唑啉加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绿脓杆菌感染,可用羧苄青霉素、磺苄青霉素、呋苄青霉素、氧哌嗪青霉素、头孢噻甲羧肟或加丁胺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联合应用。除全身用药外,尚可局部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注药物。长期应用抗生素要防止真菌感染。一旦真菌已成为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应调整或停用抗生素,给予抗真菌治疗。
2、改善呼吸功能,抢救呼吸衰竭, 采取综合措施,包括缓解支气管痉挛、清除痰液、畅通呼吸道,持续低浓度(24%~35%)给氧,应用呼吸兴奋剂等。必要时施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器治疗等。晚近有用肝素25~100mg或肝素50mg、654-2 10mg加于葡萄糖溶液中每日静脉滴注,共7~10天,以降低痰及血液粘滞性,解除支气管痉挛,抗过敏,但同时需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免导致出血。
3、控制心力衰竭:轻度心力衰竭给予吸氧,改善呼吸功能、控制呼吸道感染后,症状即可减轻或消失。较重者加用利尿剂亦能较快予以控制。
4、控制心律失常:除常规处理外,需注意治疗病因,包括控制感染、纠正缺氧、纠正酸碱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等。病因消除后心律失常往往会自行消失。此外,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还要注意避免应用心得安等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以免引起支气管痉挛。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有效控制感染的情况下,短期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抢救早期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有一定作用。通常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10~20mg加于5%葡萄糖溶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后者亦可静脉推注,病情好转后2~3天停用。如胃肠道出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应十分慎重。
6、并发症的处理:并发症如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的治疗。
老年人心力衰竭怎么办呢
高龄老人通常是指80岁以上的老年人。心力衰竭是由于诸多因素引起心功能障碍,致使心肌供血无法满足需求,所出现的临床综合症。高龄老人多有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等基础性心血管疾病,是引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
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往往病情较重,必须规范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高龄老人多半身体情况较差,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可能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有所区别,因而必须警惕高龄老人的心力衰竭表现。高龄老人可不发生明显的呼吸困难,而以心跳加快、肺淤血等异常为主,有时还会有精神症状出现。
如果怀疑老人出现心衰,应及早就医进行全面检查,即使未发现老人有心脏扩大,也存在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及时明确诊断,才能及早控制住病情。
此外,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也与一般人群不同,呼吸道感染比较常见,需要一并解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心力衰竭是一种持续进展的疾病,目前还难以治愈,一旦发生只能通过科学、合理的对症治疗措施控制病情。在病情稳定后注意查找原发病,消除感染、激动、贫血等诱因,如有合并症及时处理。 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同样应遵循以上的原则,正确选用利尿、强心、扩血管药物,发生感染时及时选用有效的抗生素进行控制,注意纠正贫血、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等状态。
高龄老人不能过于劳累,注意保暖,适当补充一些营养。此外,家属还应注意安慰患者,帮助其保持情绪平和,不可过度激动。
综上所述,高龄老人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大体上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的治疗类似。但由于高龄老人常常会合并有多种心血管疾病,一般身体情况较差,病情更为复杂,更需要有系统性的治疗,精心护理,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肺心病能活几年
1建议采取中医治疗,中医是按症用药,辩证施治。不同疾病的患者需服用不同的中药。中药主要的作用是清理肺部的垃圾以及调理肺部功能,是有一定的治疗的效果的,但也只能缓解一定的症状,是不能根本性的治疗的。
第1步
2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在基层单位中尤以肺心病引起者多见,由此可见积极治疗肺心病,防止病情发展为心力衰竭十分重要。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和预防。
第2步
3如果治疗不当的话易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高血黏度和肺动脉高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缺氧,某些介质释放而引起肺血管收缩。同时缺氧还可致肺血管壁增厚,肺血管床面积减少。
第3步
4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诱因加剧了机体的缺氧状态,可直接引起肺动脉痉挛(钠泵失常、血小板异常凝聚,可能与此有关)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刺激机体化学感受器,兴奋交感神经引起肺血管收缩。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有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及心律失常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上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心力衰竭
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以右心衰为主其诱因绝大多数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中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25%~70%。
肺部感染
是慢性肺心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节最多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和致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感染是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的主要病原体。
呼吸衰竭
是指由于多种疾病引起的肺通气和(或)通气功能障碍导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可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的表现。
肺性脑病
是呼吸衰竭发展到严重阶段发生严重二氧化碳潴留和缺氧所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包括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及过度通气所致的脑部症状等在慢性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中肺性脑病发生率为20%病死率高达46% 。
心律失常
慢性肺心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较常见其发生率约为17.2%~36.8%可有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
休克
肺心病发生休克者不多约占7.4%但一旦发生预后凶险病死率达7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常在酸中毒低氧血症及并发细菌性感染时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毛细血管内皮受损和组织损伤。
上消化道出血
肺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约占5.7%左右病死率高达92% 。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肺心病的急性发作期由于肺部感染等因素导致呼吸功能不全或心功能不全可同时或相继发生脑肾肝胃肠等多器官功能不全易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在肺心病患者中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为30%~50%此时病情多危重变化快其病死率约达50%以上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4]
慢性肺心病怎么治疗
1、急性加重期:
(1)控制感染: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选用广谱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可能的继发真菌感染。
(2)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3)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竭的治疗有其不同之处,因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肿大的肝缩小、压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
(4)控制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
(5)加强护理工作:本病多急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造成病人及家属思想、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极大负担,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配合医疗十分重要。
2、缓解期:
原则上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希望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
以上就是关于慢性肺心病怎么治疗效果比较好的一下简单介绍,希望上文的内容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帮助,慢性肺心病患者在进行治疗时,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肺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情况。肺心病如果持续进展,严重时易导致心力衰竭的出现。水肿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症状之一,必须针对病因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才可得到缓解。 心力衰竭可发生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长期的肺组织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造成的心脏疾患。患者可由于肺动脉高压出现右心负荷过重,失代偿后可导致右心室功能障碍。因此,肺心病所引起的心力衰竭,一般是右侧心力衰竭,可引发体循环淤血,出现水肿、颈静脉怒张、腹胀、肝肿大等症状。
2、 肺心病心力衰竭导致水肿,目前尚无法完全治愈,如果不能及时治疗,可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患者应及早住院治疗,在详细检查之后可以明确诊断,医生会制定适合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缓解患者的症状。 肺心病心力衰竭导致水肿,治疗方面应重视原发病的处理,消除或控制引起心力衰竭的诱因,对症处理水肿。
3、主要治疗措施为休息、吸氧,及时处理呼吸道感染,应用有效的抗生素,以促进呼吸功能改善。在应用利尿、强心药物时需要谨慎,出现明显右心力衰竭症状时,可小剂量应用起效较慢的利尿剂,以免影响病情。此外,为改善水肿症状,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状态,并注意适量增加营养。
心力衰竭会遗传吗
心脏衰竭(心力衰竭)是好多心脏病长久对心脏的损害而出现的一种病症
这些心脏病有的和遗传无关,比如风心病,肺心病,酒精性心肌病等
有的和遗传有关,比如冠心病,部分心肌病等,其中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和遗传有关的心脏病,但遗传是其中一个因素,还有高血压,肥胖,吸烟,过量饮酒,高脂血症,缺少运动,糖尿病等也和遗传因素共同对冠心病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冠心病到心脏衰竭的时间和冠心病的治疗好坏密切相关,差别很大,有的很快成为心脏衰竭,有的几十年也不成为心脏衰竭,冠心病的预防越早越好,从十来岁就应该做预防,远离烟酒,低盐低脂饮食,控制体重,增加体育锻炼,保证睡眠,这样假使有遗传因素,冠心病离你也很远,心脏衰竭就更远了
肺心病的日常护理
1注意加强御寒锻炼。呼吸道疾病易诱发肺心病,可适当增加御寒锻炼,如冷水浴鼻、洗手等,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2家庭吸氧治疗。现在易普及家庭吸氧机,患有肺心病的人群可采用吸氧疗法,可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
3减轻心脏负担。心力衰竭是肺心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肺心病患者在冬季应注意减轻心脏负担,怎么舒服怎么坐着或者躺着。
4加强饮食。肺心病人消耗的能力量比正常人大,需要摄入更多的食物,应多摄入优质蛋白,饮食以易消化的为主。
肺心病晚期能活多久
1建议采取中医治疗,中医是按症用药,辩证施治。不同疾病的患者需服用不同的中药。中药主要的作用是清理肺部的垃圾以及调理肺部功能,是有一定的治疗的效果的,但也只能缓解一定的症状,是不能根本性的治疗的。
2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终末阶段的综合征,慢性心力衰竭在基层单位中尤以肺心病引起者多见,由此可见积极治疗肺心病,防止病情发展为心力衰竭十分重要。一定要积极的治疗和预防。
3如果治疗不当的话易合并心力衰竭。慢性肺心病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是高血黏度和肺动脉高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缺氧,某些介质释放而引起肺血管收缩。同时缺氧还可致肺血管壁增厚,肺血管床面积减少。
4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是各种诱因加剧了机体的缺氧状态,可直接引起肺动脉痉挛(钠泵失常、血小板异常凝聚,可能与此有关)缺氧和高碳酸血症刺激机体化学感受器,兴奋交感神经引起肺血管收缩。
肺心病该怎么治疗好
过肺心病经历的人都知道,患上肺心病是一件令人很痛苦的事情,不仅会给患者造成身体上的伤害,而且还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多人想知道,针对肺心病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呢?下面一起看下专家的介绍吧。
临床上本病常常表现为两个进展期,故应针对不同时期的表现进行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
一控制感染:参考痰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选用广谱抗生素时必须注意可能的继发真菌感染。
二通畅呼吸道,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三控制心力衰竭:肺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与其他心脏病心力竭的治疗有其不同之处,因为肺心病患者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便能得到改善。病人尿量增多,浮肿消退,肿大的肝缩小、压痛消失。不需加用利尿剂,但对治疗后无效的较重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药。
四控制心律失常:一般心律失常经过治疗肺心病的感染、缺氧后可自行消失。如果持续存在可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药物。
五加强护理工作:本病多急重、反复发作,多次住院,造成病人及家属思想、精神上和经济上的极大负担,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治疗的信心,配合医疗十分重要。
二、缓解期
原则上是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措施,目的是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去除诱发因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希望逐渐使肺、心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但是肺心病患者千万不能忽视对肺心病的治疗,肺心病处在缓解期其实是治疗的最佳时期,此时使用中医“磁药叠加调节免疫疗法”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治愈的可能,所以肺心病患者一定要正确认识肺心病,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帮助自己早日恢复健康身体!
上述就是针对肺心病的不同发展阶段所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法,我想大家也都清楚地了解到了。大家要想有效阻止肺心病的发生,就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是爱抽烟的人群,应尽早戒除烟瘾,才能减少患上肺心病的几率。
导致心脏衰竭的几个原因
所谓心肌衰竭指的是非继发性心肌肌原纤维的收缩能力出现故障而引发的,此时泵功能障碍是原发的。心肌因种种原因收缩无力,有能喷射足够的血液到外周的血管中去以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时,就发生心力衰竭。心肌衰竭是心力衰竭的病因有哪些中的一种。
其他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如果患者还患有心脏瓣膜这种疾病,因为心肌承担的压力过重而出现心肌肥大和心脏扩大,继则心肌收缩性相对不足而导致心力衰竭,此时泵功能障碍是继发的,在除去瓣膜障碍时较易逆转。由心肌以外的原因引起的心力衰竭,在晚期往往也伴有心肌损害。疾病一旦诊断出来就要及时的治疗才能避免病情的加重。
心脏本身的疾病会引发心力衰竭,如严重的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心内膜炎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积极的进行相关疾病的治疗,才能避免心力衰竭的发生。
心力衰竭的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