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预激综合征是什么

预激综合征是什么

预激综合征是指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不仅通过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到心室,而且也通过一条异常的附加旁路,绕过正常房室传导通道以短路方式较早地传到一部分心室所造成的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本身常无任何临床征象,但预激综合征有引起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发作的倾向,约占40—80% ,有时难以控制,甚至导致死亡。

预激综合征的治疗

预激本身不需特殊治疗。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治疗同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并发房颤或房扑时,如心室率快且伴循环障碍者,宜尽快采用同步直流电复律。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普罗帕酮与胺碘酮减慢旁路的传导,可使心室率减慢或使房颤和房扑转复为窦性心律。洋地黄加速旁路传导,维拉帕米和普萘洛尔减慢房室结内传导,都可能使心室率明显增快,甚至发展成室颤,因而不宜使用。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或房颤、房扑发作频繁,宜应用上述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口服预防发作。药物不能控制、电生理检查确定旁路不应期短或旁路不应期于快速心房调搏时间缩短、或房颤发作时心室率达200次/min左右者,有定位后用电、射频、激光或冷冻消融,或手术切断旁路,预防发作的适应征。

预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预激综合征(Wolff-Parkinson-White,WPW)的概念是Durrer等医生于1970年首先提出的,是指心脏由于存在异常的电传导通路而引起心脏发生心动过速。要了解什么是WPW,首先应当知道正常人心跳是怎样形成的。

WPW是一种心脏电传导过程的异常,可使心跳较正常显著加快。主要是由于正常人心房和心室之间传导通路是一条,而预激综合征患者在心房和心室之间还存在一条额外的传导通路,被称为“附加旁路”,这条旁路常常绕过正常的“房室结”,好像在心房和心室之间直接架起了“一座桥”。这样正常的窦房结发出的电激动不仅可以由正常的传导通路下传到心室,也可以通过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旁路下传心室。在多数情况下,通过附加旁路的传导比正常传导通路和速度要快,就会预先激动心室,因此,称其为“预激”。

心房和心室之间存在两条传导通路,就有可能使正常的电传导发生“短路”的危险,导致异常快的心跳(心动过速)。也就是说,WPW可能引起心房和心室之间折返性的心动过速,称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电激动由一条传导通路下传(可以传导通路逆传回来,形成反复激动的环路。这一环行的激动以异常高的频率激动心室,使心跳可高达每分钟150~250次以上。患者如果反复发生心动过速,就被称为患有“WPW”

阵发性心动过速原因

阵发性心动过速有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发生于剧烈活动、发烧、劳累等情况下的,多是窦性心动过速,属生理性的,停止活动、热退后心动过速消失,一般不需要治疗。病理性的又分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常见原因是预激综合征。少见于心肌炎、甲亢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后。

心动过速早期发作能自行终止,后期随着发作不能终止的需要药物终止。心动过速不发作时不需治疗。其原因为预激综合征的,可行射频消融术作根治治疗。原因为器质性心脏病和心衰者,需针对病因治疗。

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是器质性心脏病导致。少见原因是功能性的。

心动过速发作后需立即终止,其一般不能自行停止,需药物治疗。根治需要针对病因治疗,减少发作次数。

什么是预激综合征

预激综合征(pre-excitation syndrome)又称wolf-parkinson-white综合征。正常人心房和心室之间“电”联系唯一桥梁是房室传导系统(房室交界区)。偏偏有人在房室之间除了正常传导系统外,还存在附加传导通路(旁道、旁路、附束),这便是预计综合症的病理基础。“预激”,即电激动快速通过附束提前(相对房室传导系统而言)兴奋心室肌肉的一部分。所以得名为预先激动综合征,简称预激综合征。因为电激动快速通过附束提前兴奋心室肌一部分,故QRS波增宽,很容易误认为室性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心律失常,本身不引起症状,合并其他基础病或并发其他类型心律失常时才有可能出现临床表现。处理该类心律失常时,可选择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

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是什么

预激的病因是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的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简称旁路)存在。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也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等。

单纯预激并无症状。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与一般室上性心动过速相似。并发房扑或房颤者,心室率多在200次/min左右,除心悸等不适外尚可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甚至突然死亡。心室率极快如300次/min时,听诊心音可仅为心电图上心室率的一半,提示半数心室激动不能产生有效的机械收缩。

为什么有预激综合征

现已公认,预激的病因是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的先天性房室附加通道(简称旁路)存在。患者大多无器质性心脏病。也见于某此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下移、梗阻型心肌病等。

电生理研究证明,旁路的传导速度快,心房冲动部分经旁路快速下传,提前到达旁路的心室端,激动邻近心肌,从而造成心室提前激动和改变心室肌正常兴奋顺序,其结果是心电图上QRS波群畸形,起始部分有预激波(δ波)。心房冲动的其余部分可沿正常途径下传,与旁路引起的心室激动合并形成心室融合波。心室融合波的形态由正常与旁路的不应期长短决定。正常通路不应期长,或冲动大部沿旁路传导,则QRS畸形明显;旁路不应期长,则心室融合波接近正常。

预激综合征患者房室间存在两条传导通路,容易发生折返和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发作时大多经旁路逆传而沿正常通道下传,因而心动过速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偶见冲动经旁路下传而沿正常通道逆传、造成心动过速时QRS波群呈预激状。预激患者也可有房颤或房扑发作,这种发作大多由冲动逆传、在心房易损期抵达心房所致。房扑和房颤时,冲动在交接处组织内的隐匿传导,促使冲动大部或全部经旁路传至心室。心室率极快、QRS波群畸形的房扑或房颤,有时可发展为室颤。

旁路的单向阻滞(大多为下传阻滞)可使心电图无预激表现,但有室上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电生理研究可证实旁路参与心动过速的折返。旁路的Ⅱ度传导阻滞可导致心电图上预激表现间歇出现。

已知的旁路有下列几种,同一患者可有多种旁路①房室旁道(Kent束)。大多位于左、右两侧房室沟或间隔旁,连接心房肌和心室肌;②房结旁道(James通路)。为心房与房室结下部或房室束的通道,可能为后结间束部分纤维所形成;③结室、束室连接(Mahaim纤维)。为连接房室结远端或房室束或束支近端与室间隔的通路。三者中以房室旁道最常见。

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预防及治疗

有时候我们感觉很多疾病离我们很远,就不会注意一些生活的细节。一旦自己得了典型预激综合征。就十分害怕,不需要太惊慌失措,先平复情绪了解一下,然后开始积极治疗

一、治疗

1、在决定对预激综合征是否采用药物治疗前,应首先对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全面的,详细的评估其内容步骤如下:

(1)记录患者起病年龄及发作次数,特别注意发作时的症状。

(2)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的演变趋势。

(3)发作时及非发作期间曾用过的有效或无效药物。

(4)全面体检,明确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

(5)运动试验,一般在运动中δ波突然消失者,提示今后发生心室颤动及猝死的机会较少,如果运动中δ波持续存在者,应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有预激综合征但无症状及心动过速史者,若从事较危险的职业如飞行员,运动员等,也应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如果发作次数较少,发作时心率在100~200次/min,但症状不多,且短期内自行缓解者,也可暂时不给予药物治疗和心内电生理检查,但需密切随访。

2、无并发症的预激综合征的治疗对于体检心电图发现有预激综合征,但无并发症发生者,不需治疗,但需追踪观察。

3、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1)发作期的药物治疗:由于心室预激的存在而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发作频繁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而有症状者,应立即行药物治疗。

①顺向型(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发作时的治疗:详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②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时的治疗:一些学者把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及合并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总称为预激综合征合并QRS波增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约有30%的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在心电图上QRS波畸形增宽,发作时急诊处理的紧迫性,取决于心动过速时心室率的快慢和血流动力学受影响的程度。

A、血流动力学情况不好(伴有严重低血压等)或尚好,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快而持续时间较长者,应首选电复律(除非无复律设备或有电复律之禁忌证)。

B、血流动力学情况尚好,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尚能耐受,应先试用药物治疗,应选用可延长房室旁路的不应期和抑制其传导功能的药物。

a、普罗帕酮:常为首选药,剂量70mg或1.0~1.5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应大于5min,通常在5~7min,如无效,在15~20min后可重复应用一次,多数患者使用70~140mg即有效,普罗帕酮(心律平)可延长房室结,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应期,延缓或阻滞旁路前向和逆向传导,抑制异位搏动,因而可终止心动过速或减慢心室率,静脉推注普罗帕酮(心律平)后,复律和心室率减慢者约各占一半,平均剂量107.9mg(70~190mg),普罗帕酮(心律平)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少数患者用药中心室率可能增快,因而心律失常加重,这可能与该药延缓房内传导,减慢心房率,导致房室结或旁路1∶1传导有关,例如用药前为2∶1传导,用药中因心房率减慢导致1∶1传导,心室率倍增;二是普罗帕酮(心律平)对心肌收缩力有抑制作用,尤其剂量大或心功能差者,可于复律后发生低血压状态,如能严格掌握指征,该药是安全有效的。

b、普鲁卡因胺:有人主张作为首选药物,剂量0.5g溶于40ml液体中(5%葡萄糖),静脉缓慢推注10min,即50mg/min(适用于成年人),至总量10~14mg/kg,有效率为88%,普鲁卡因胺能明显延长旁路前向有效不应期,可中等程度延长逆向有效不应期及显著延长P-A间期。

c、胺碘酮:胺碘酮终止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急性发作,有效率可达80%,剂量为每次3mg/kg,用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速度为15~20mg/min为妥,如10~15min后无效可重复一次,不能超过总量9mg/kg,宋有城报告12例次急性发作时,静脉推注胺碘酮平均剂量为455.8mg(150~900mg),终止发作者5例次,未复律而心室率减慢者3例次,心室率增快4例次;有半数以上例次患者于静脉推注胺碘酮中发生血压下降,被迫停止用药而施行电复律,国内报道尚少,须积累资料,静注胺碘酮心室率增快,可能与药物引起的低血压效应,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释放,促使旁路加速传导有关,心室率增快和低血压均有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之潜在危险,应予以警惕。

d、其他药物:一是氟卡尼:可考虑应用,剂量为1~2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或以0.2mg/kg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不超过150mg,二是奎尼丁:对心房颤动的转复效果虽好,但口服转复较慢,三是利多卡因:对WPW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者亦具有一定疗效,一组报告3例次,结果用利多卡因后,复律2例次,心室率减慢1例次,但有报告旁路前传不应期短者不宜应用利多卡因,它可使心室率增加,发生心室颤动等不良作用,因此,宜在监护并准备好电除颤器的情况下用此药为妥,四是β受体阻滞药:对旁路无作用,不宜单用,不宜与延长房室结不应期以及延缓或阻滞传导的药物合用,此外,也有加快心房颤动发作时心室率的报告。

e、洋地黄制剂毛花苷C(西地兰),维拉帕米(异搏定)应禁用:洋地黄制剂毛花苷C(西地兰)可使患者的旁路前传不应期缩短,而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被阻滞,则更多的心房激动将通过旁路下传心室,使心室率突然增快,并可导致心室颤动的发生,故应禁用,维拉帕米(异搏定)对旁路不应期的直接作用较小,但可通过以下两方面使心室率增快和血流动力学恶化:一是抑制房室结传导而使心房激动由旁路下传;二是通过低血压作用而反射性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缩短旁路有效不应期,故应禁用,有心房颤动史的间歇性预激综合征患者也应禁用维拉帕米(异搏定)。

如果经上述药物治疗无效或因心律失常加重或病情发展危重者,血流动力学障碍加重者,均应即刻施行同步电复律,大多数患者经复律一次成功,且多无并发症,提示电复律较为安全,可靠。

(2)发作间歇期的治疗: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发作次数少,持续时间短,症状不明显且能自行转复的间歇期患者,可以不必治疗,但应避免过劳及其他诱发因素,如有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等发生应服用普罗帕酮(心律平),美西律(慢心律)等予以纠正,可减少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

对于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动过速发作次数频繁的间歇期患者,应长期服用上述治疗有效药物的维持量预防复发,也可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诱发心律失常的方法来筛选有效的预防药物。

在间歇期时,对发作频繁的患者,应采用根治的方法,目前大多采用射频消融术,成功率可达95%以上。

(3)同步直流电心脏电复律:电复律(功率100~200J)对终止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都有效,当后者由于预激使心电图中QRS波增宽且畸形,因而与室性心动过速难以鉴别,以致选用药物发生困难时,以及由快速心律失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有明显障碍时尤为适用,复律后仍需用药物来维持。

(4)预激综合征的外科治疗:在导管射频消融术未开展前,对预激综合征进行外科治疗,切断或用无水酒精注射或局部冷冻旁路,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愈率为80%,但是外科手术法由于创伤大,难以广泛应用,已被导管射频消融术所取代,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伴有预激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或后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者,可考虑同时行外科手术法治疗预激综合征。

(5)预激综合征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987年以来,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已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预激综合征的评价:

①预激综合征经导管射频消融的适应证:

A、Ⅰ类:

a、有症状的持续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或病人不能耐受,或不愿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上述心律失常者。

b、心房颤动或其他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伴旁路前传所致快速心室率患者,药物治疗无效或病人不能耐受,或不愿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B、Ⅱ类:

a、电生理检查或消融治疗其他心律失常过程中证实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伴旁路前传所致快速心室率患者。

b、无症状的预激综合征患者,由于自发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异常心电图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就业,重要活动和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安全。

c、心房颤动伴有旁路前传,但心室率不快。

d、患者有家族心源性猝死史。

C、Ⅲ类:药物治疗有效并能耐受其治疗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更愿长期服用药物而非消融控制心律失常。

②射频消融安全性高:是用低能量射频电流经导管消融,由于它没有直流电击所带来的心肌明显的热损伤,不需全身麻醉,不产生气压伤,一般不导致心肌穿破,亦很少诱发心律失常,可以多次,多部位发放射频电流消融,而患者无任何感觉和痛苦。

③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可达90%以上,但成功率明显地与术者的经验有关,多条旁路消融治疗成功率为93.1%,单条旁路消融治疗成功率为96%,左侧旁路治疗成功率为99.1%,右侧旁路治疗成功率为97.5%。

④射频消融旁路治疗预激综合征的复发率与失败率:射频消融术后1年内预激综合征复发率为1%~9%,单旁路复发率(1年内)为1.9%,多旁路复发率(1年内)为7.6%,左侧旁路复发率(1年内)为1.5%,右侧旁路为4.1%,如复发可再次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率仍很高,射频消融治疗失败病例中隐匿性预激占34%。

⑤射频消融治疗失败的原因:

A、大头消融导管操作不熟练。

B、消融导管定位困难,早期误以为大头导管需与冠状窦内标测定位电极对接,忽视了左心房室环的实际标测,或因无法贴近或贴近后放电无效,左后间隔及右前间隔旁路是最难消融者,或是不能准确辨认后间隔旁路或右游离壁旁路的局部心内电图特征。

C、隐匿性旁路起搏标测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最早逆传A波不在同一部位,而放电时仅以起搏标测为依据,故消融部位离旁路有一定距离。

D、反复发作心房颤动使标测和消融无法进行。

E、右游离壁显性旁路标测时,因导管操作机械损伤,使体表心电图δ波消失且房室分离,无法继续标测。

F、右髂内动脉痉挛变细,消融导管无法进入;消融导管在升主动脉内打结;外撤导管时致动脉鞘损伤而渗血不止,被迫取出鞘管而终止消融。

G、单旁路可由多条纤维组成,有报告单旁路宽度可达20mm,约有18%的单旁路需在3cm范围内行射频消融术,才能将其前向传导及逆向传导两条通路完全阻断。

H、导管射频消融WPW房室旁路的并发症:可发生心脏压塞(心包填塞),房室传导阻滞,局部血管栓塞,肺栓塞等,发生率均很低。

(6)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当药物治疗无效或导管射频消融失败时可考虑应用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

二、预后

1、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预后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尤其是有心房颤动史者可能发生心室颤动和猝死,儿童WPW综合征者猝死率约为1%,成人患者大约为3%,目前尚无预测WPW综合征患者猝死危险性的可靠方法,前述高危WPW综合征的诊断可作参考。

2、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此类患者的猝死率不明确,但比不合并心房颤者要高,其危险在于会演变为心室颤动,一组报告预激综合征合并心室颤动的患者中有80.6%系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发生快速心室反应所致,测量心房颤动发作时最短的R-R间期,常可提示心室颤动发生的危险性,≤250ms提示有演变心室颤动的危险,

看完对此典型预激综合征的介绍,希望你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平时在生活中多注意细节,照顾好自己。记住好的生活习惯,会让你减少很多疾病的侵袭

相关推荐

心房颤动病因

一般说来,阵发性房颤常发生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预激综合征和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中。持续性房颤常发生在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病人中。两种房颤均可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病,尤其二尖瓣病变,冠心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病,以及缩窄性心包炎病人中,在心脏手术尤其瓣膜手术和心脏肿瘤手术后也常会出现房颤。即使在激烈的活动和极度兴奋时也可发生房颤,一些颈椎骨质增生、胆囊炎患者也可出现房颤。

年轻人与房颤

一、特殊状态 健康人在大量饮酒、剧烈运动、精神过度紧张或过于疲劳时可以出现房颤。在各项关于饮食与房颤关系的研究中,酒精对房颤的促发作用比较明确的。少量饮酒有益健康,但过量饮酒不仅会使房颤易发,还可能导致酒精性心肌病、肝硬化、胃黏膜损伤、Wernicke脑病等,对健康危害极大。过度疲劳也可能促发房颤,我身边的同事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但这种房颤往往一过性的。可见,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同样也有助于房颤的预防。 此外,房颤还可以发生在疾病急性期,如发热、感染时,或手术后。心脏外科术后房颤的发生率高达25~5

取卵手术的风险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最容易发生的,也最危险的病症。一般女性的卵巢内一个月只会排出一颗卵子,而在辅助生殖过程中,为了挑选出优质的卵子并促进胚胎在体外受精的成功率,医生需要一次性从患者体内多取出一些卵子,这就需要用药物来促进卵巢排出多个卵子。在此过程中,卵巢可能会因药物刺激而产生过度反应,包括卵巢增大、腹腔积液、水肿、凝血异常,从而导致腹水、肝肾损伤、血栓等。如果患者本身身体不好,还有可能使病情加重,这就“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心脏预激综合症食疗方

1、原料:玉米粉粥 功效:降脂,降压,对动脉硬化、心肌梗塞、血液循环障碍等症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配料:玉米粉、大米各适量。 制作:将玉米粉加适量冷水调匀,待大米粥煮沸后入玉米粉同煮为粥。 用法:早、晚餐温热服。 2、原料:蜜饯山楂 功效:开胃,消食,活血化淤。 配料:生山楂500克,蜂蜜250克。 制作:将生山楂洗净,去果柄、果核,然后将山楂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煎煮至七成熟烂,水将干 时加入蜂蜜,再用小火煮透收汁即可。冷却后,放入瓶中贮存备用。 用法:逐日服3次,每次15~30克。 3、原料:绿豆粥

心脏预激综合症怎么回事

最常见的预激类型心室预激伴有房室旁道,这些旁道由心房肌样肌束组成,几乎可存在于环绕房室环的任何部位。 此外,还有三种异常的通道。房室结旁道束,即James纤维连接心房与房室结下部或希氏束,Lown-Ganong-Levine综合征即属此类。两种Mahaim纤维,包括从房室到心室的纤维称为结室纤维,和起源于希斯束或束支,附着于心室肌的纤维称为分支室纤维,结室连接时PR间期可能正常或缩短,而QRS波群为融合波,分支室连接产生正常的PR间期和固定的异常的QRS波群。 现已公认,预激的病因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以外

心跳过快什么原因 阵发性心跳过快

1、阵发性室上性心跳 一般情况下这种现象常见于没有心脏病的人,也可见于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脏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等。心率在200次/分以下,发作时间较短。 2、阵发性室性心跳快 这种情况也由于一些病症引发的,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有严重和广泛的心肌病、严重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并发心肌梗死,发作时的心率多在150-250次/分钟,常有休克和心前区疼痛。

房颤如何鉴别诊断

1、房颤与其他不规则的快速心律失常鉴别:心电图中典型的房颤波可与室上速或房扑伴不规则传导阻滞鉴别。伴完全性束支传导阻滞或预激综合征的房颤,心电图表现可酷似室速,仔细找出房颤波及心室律的明显不规则性,有利于确诊房颤。 2、房颤伴频率依赖性室内差异传导与室性异位心律失常的鉴别:以下各点有利于室内差异传导到诊断:心室率偏快,畸形QRS呈RBBB型,其出现有长短规律(长间歇后明显提早的QRS畸形),其后无代偿间歇。与之相反的有利于室性异位心搏或心律的诊断。

肠道易激综合征什么

该病的病因至今不明,近几年来还认为胃肠道感染发病的重要诱因;食物不耐受虽然不病因,但对症状的发作及加重往往有促进作用。值得注意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实该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好像胃肠道也出现了“悲伤”、“愤怒”和“哭泣”。 该病的主要特征为肠道功能的易激性。患者的主要症状: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便秘、腹胀、黏液便、排便不净感及便急,除此之外,各项检查证实无器质性病变和全身代谢性疾病。临床上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部分患者则呈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不伴腹痛的单纯性腹泻与单纯性便秘一般不考虑

预激综合症日常保健

预激综合症一个先天性的疾病,就说心脏的传导出了一点问题,但不很严重的问题。如果心动过速经常发作 可能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一般来说没有生命危险,也不需要做手术,预激综合症对饮食没有特殊的要求,患者只需做好日常保健即可。 如果偶发的心动过速,所以还没有必要药物治疗,平时生活中也就注意不要过份的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一般来说也没有过份的要求。减肥药物主要针对人了物质吸收和血脂代谢,对的疾病没有很大的影响,可以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应用。这种疾病现在有很好的方法可以治愈,那就消融治疗,也没有很大的危险。

房颤的鉴别诊断

一、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鉴别 室性期前收缩的特点为: 1.V1 导联QRS 波呈单向或双向型,V6 呈QS 或rS 型。 2.以左束支阻滞多见。 3.有固定的联律间期,后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4.畸形QRS 波的起始向量与正常下传者不同。 二、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心动过速的鉴别 1.前者的节律大多绝对不规则:心率极快时才基本规则,而后者基本规则(R-R 间期相差仅在0.02~0.04s)或绝对规则。 2.前者QRS 时限多为0.12~0.14s,易变性大,而后者QRS时限可大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