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尿失禁的原因
生完孩子尿失禁的原因
很多女性朋友表示在生完孩子后,很容易发生尿失禁现象。尿失禁就是指小便经常不受控制,剧烈运动,大笑都会憋不住而尿裤子。许多女性朋友被这种尴尬的疾病所困扰,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那么到底是什么引发这种疾病呢?又该如何治疗和防止呢?
为什么会发生尿失禁?
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上海江东医院妇科主任李萍指出,在每个人体内都有一道控制小便的“阀门”。当女性的盆腔韧带、肌群组织受损或萎缩都可以造成“阀门”对尿道的控制力减弱,尿液容易不自主排出。女性生育之后、进入绝经期后或体重上升后都易患上此类疾病。近半数60岁以上中老年女性患有尿失禁的症状,而且多半是“压力性尿失禁”。即:遇上腹腔压力突然增大的姿势,比如大笑、打喷嚏、加速疾走、提重物,就会不由自主地“漏尿”。
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由于漏尿,会引起会阴部及下腹部皮肤感染,甚至溃烂或引起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结石等,严重者会影响双侧肾脏功能。许多老人自身对泌尿健康羞于启齿,而子女又缺乏与老人主动沟通,导致疾病一拖再拖,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孕妈尽量不能弯下腰捡东西
三成妈妈遭遇漏尿
“见到厕所就想往里冲,不带卫生棉就不敢出门。”到医院就诊时候,杭州的赵女士向医生诉说着自己的痛苦。自从10年前生完孩子后,她就几乎天天生活在尿频、尿失禁的噩梦中。
经过泌尿外科、妇科联合诊断,医生确诊赵女士得的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因为尿道松弛,尿液在站立位时常常进入尿道,所以她常有尿急感,还常会漏尿。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在已婚、已育妇女中的发病率约为30%-4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大多表现为尿失禁,超过50%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造成患者外出活动困难、尿失禁引发局部感染等,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为何会出现以上的情况?
盆底肌肉就好像弹簧,支撑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组织,如果这根弹簧松弛,就会出现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疾病。多数患病女性是因为产伤或绝经等因素,导致‘弹簧’弹性变弱。
分娩巨大儿、多产、产程长、产钳助产,以及盆腔手术等都可能是盆底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女性跑步时漏尿的原因 腹压增加
女性在跑步时由于收腹或是腹式呼吸或导致腹部肌肉处于紧绷状态,引起腹内压增加,再加上上下蹦跳的力量,会造成子宫压迫膀胱和尿道,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导致跑步时尿液不自主的外溢,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生完孩子后的女性或接近更年期的女性,盆底肌变得比较松弛,尿道括约肌功能减退就会导致压力性尿失禁。
由于腹压增高而容易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女性,可以多进行盆底肌训练,如:
1、提肛运动。持续收缩盆底肌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
2、凯格尔运动。自然站立,双肩自然下垂,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双手放在腹部,收缩会阴部肌肉,然后放松—重复五次;单手放在肛门口,感受肛门收缩的力道,收缩时数到五,然后放松时也数到五。
生完宝宝怎么就憋不住尿了
经常有人诉苦:老了老了不中用了,怎么连个尿都夹不住了?
现代健康报汉网医都大讲堂这期讲的就是管小便的膀胱。主讲嘉宾、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教授许学先说,现在很多人年纪不大,膀胱却先“老”了。其实,膀胱也能通过锻炼保持年轻。
“站立,双手叉腰,双脚分开宽度同肩宽,深呼吸,提肛,1、2、3……”几十位老人跟着许学先教授的节拍认真地学起了“盆底操”。
中国100个成年人里有6个人管不住尿
中国100个成年人里有6个人管不住尿
“根据国际尿控协会最新统计表明,尿失禁已成为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后的世界五大疾病之一。”在武汉率先开展尿失禁治疗的许学先教授说,尿失禁虽然不会要人命,但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时间长了还会引发盆腔炎、膀胱炎、性生活障碍等疾病。
中华医学会在2010年进行的《大规模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
34个城市随机抽查14811人次,18岁以上人群的尿失禁总发病率为5.9%;
40岁以上人群,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随年龄增长,尿失禁发病率直线上升。
许学先说,中国人对尿失禁了解得很少,即使很多人被尿尿问题困扰,但仍认为“水龙头”开关失灵,只是年老的问题。“我一年的门诊量不到300人,手术只有几十台。”
主要原因还是羞于启齿,当然一些人也有误区。很多女人认为,生完孩子,大家都这样;老同志也觉得,年纪大了没办法,你得服老。许学先表示,其实再老的病人,尿失禁也能治好;产后尽早锻炼,女人完全可以避免尿裤子的尴尬。
管不住尿怎么办?“剪子腿”走路 练练盆底肌
管不住尿怎么办?“剪子腿”走路 练练盆底肌
医生把尿失禁分级:跑步有点漏尿,属1级,这是预防和锻炼效果最好的时期,但遗憾的是,有治疗意识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都是到2级——咳嗽、大笑、喷嚏漏尿才来治疗。如果拖到3级——走路、下蹲就漏尿,就得做手术了。第4级,翻个身,起个床都会尿裤子,那情况就更严重了。
“对于1、2级的尿失禁,完全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善。”许学先介绍了方法:
改变咳嗽方法:咳嗽时,不要全身使劲咳,尽量只在嗓子里咳,气不要运到腹部。
“剪子腿”走路:尿急时憋一憋,别马上去厕所,可增加膀胱容量和排尿间隔。感觉实在憋不住的时候,赶紧把双腿交叉呈剪子状。这个动作可以增加尿道压力,平时在家走路时,也可以用“剪子腿”走路来锻炼。
盆底肌肉训练:猛的收紧肛门肌肉,好像突然中断排尿和排便一样,这时用手摸腹部和臀部,会发现肌肉都是紧张的。也可以将手指或是阴道哑铃插入阴道,尝试收缩阴道肌肉夹紧。先收紧再放松,每天做10-15次,每次3分钟,每次收缩持续2-6秒。
小儿尿失禁影响因素
一、膀胱发育的控制
刚出生时为自主膀胱,即并无自主意识排尿,完全是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后逼尿肌自发收缩排空膀胱。在出生后1年内,膀胱感觉开始发育健全,表现为憋尿时患儿有明显不适的感觉,而排空后有舒适的神态。每天排尿的次数从刚出生时的每天20次逐渐减至每天10次左右,并保持这种排尿状况直至2岁左右。
2~4岁的学步婴孩其真正的膀胱控制功能才开始发育,大约18个月左右出现能控制膀胱的第一个表现,即能控制和适当延长憋尿时间。由于排尿控制不但需要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也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以配合其父母对其如厕能力的训练。如孩子能感觉膀胱涨满或膀胱空虚,或如需要能适当延长憋尿时间,孩子即具备了良好的控尿能力。控尿发育的最后一步是如需要的话,能在任何时间内自主启动排尿反射。到4岁左右,除自主启动排尿外,大多孩子能具备基本的控尿排尿能力。一般来说,排泄控制的发育次序:最先是夜间大便控制,接着日间大便控制,后来是日间控尿,而最后才是夜间控尿。学龄前(4~6岁)孩子的排尿训练应该完成。此时偶尔日间尿失禁并非少见,多与孩子的决断能力较差所致,孩子常不能判断膀胱憋尿是否已经到极限,最终因膀胱过度充盈诱发逼尿肌无抑制收缩而发生急迫性尿失禁。随着孩子心身方面的日益成熟,控尿能力也将日益完善。学龄儿童应该有良好的控尿能力,并足以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如仍反复出现尿失禁,应及时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二、影响尿控的发育因素
由于尿控涉及成熟的决断能力,孩子必须有一定程度的行为成熟度。任何一般发育的延缓都将影响到孩子尿控能力的发育。与尿控相关的重要行为参数有注意力时间(attenuonspan)、关注单项事务和遵循说明的能力。
临床中年幼孩童尿失禁最常见的原因是如厕训练不当所致。很多父母过早训练孩子如厕,而有些还是仅仅是因为年幼末成熟,并非异常发育。还有些孩子因为行为问题造成如厕训练失败,而尿失禁往往是孩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之一,如除尿失禁外,可能还存在学习和相处等问题。这些孩子可以先进行一定的行为治疗,或同时进行尿失禁治疗,也可等行为治疗见效后再评估尿失禁的严重程度以决定是否对尿失禁作进一步治疗。如忽略整体行为治疗单纯注重尿失禁的治疗很难起到明显的疗效。某些有严重排尿功能障碍的患儿,其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继发于严重的尿床。因尿床而产生的负罪感,或因此受到父母的不适当惩罚,常使孩子失去自尊而完全放弃控尿的能力。有时很难判断原发和继发因素,但是通过成功的控尿治疗,患儿各方面行为问题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生完孩子尿失禁怎么回事 生完孩子尿失禁怎么缓解
产妇仰卧在床上,双腿屈膝,收紧肛门、会阴及尿道5秒钟,然后放松5秒钟后再重复做,每次做10次左右。然后屈腿,抬高臀部以离开床面,保持片刻然后放下,每次做10次左右。有利于改善尿失禁。
产妇仰卧屈膝,深深吸一口气,呼出时收缩腹部肌肉,将头及肩提起,维持5秒钟后放松。然后,双腿放平,利用腹肌收缩的力量使身体慢慢坐起来,如此反复多次。这组锻炼可促进子宫收缩及复旧,改善产后尿失禁。
①益智仁研末,用米汤调服。每次6克,每日2次。有补肾缩尿作用。
②韭菜150克(洗净切段),人油锅炒,然后将鲜虾250克放人再炒片刻,加盐、胡椒粉。用于肾阳不足之尿失禁。
③新鲜荠菜240克(洗净),加水3碗煎至l碗水时,放人鸡蛋1个拌匀煮熟,加盐,饮汤食菜和蛋。每日1~2次。用于小便淋沥不净,甚至小便失禁者。
多准备卫生巾和卫生护垫,有助于在突发状况下,避免出现尴尬局面。但是,这并不是根治的办法,建议找泌尿科专科医师,一般而言,症状轻微的产妇可以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阴道松弛有哪些危害
1.影响性生活质量
男性在房事上十分注重包裹紧实感,而女性更加在意包容感,当出现松弛时,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这2种感觉都会大打折扣。
2.易发生感染
一旦阴道出现松弛现象,该部位就不会紧密地贴合在一起,而是处于张着的形态,这就非常有可能感染细菌。
3.可引发应力性尿失禁
女性在40、50岁时易出现这种病症,因为阴道前壁或者膀胱的膨胀突出,当有尿意或者大声呼喊、笑闹等情形下,腹腔压力随之升高,就非常有可能出现失禁。
4.易致使早衰
有研究数据表明,在生完孩子之后的女性群体中,有八成者会出现程度不一的阴道松弛现象;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女性群体中,有九成者会出现阴道松弛现象。在出现松弛现象的女性中,她们的容貌会更早衰老,不再那么光鲜亮丽。
产后应预防盆底损伤
女性在生产时,无论顺产还是剖腹产,盆底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如果生育多胎而不注意盆底功能的保护,损伤日积月累就有可能会引起尿失禁,烦恼和痛苦也随之而来。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也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沈宇飞主任介绍,每一个产后女性都或多或少会损伤,如果产后没有休息好的女性更容易受伤。“据不完全统计,超过50%的已婚育女性会出现或曾经出现尿失禁。”沈主任解释,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是可以预防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有一段时间因为荷尔蒙分泌会令肌肉松弛,产后康复的这段时间坚持盆底肌肉锻练(提肛运动),每日早晚坚持盆底锻炼3~6个月,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盆底疾病的作用。
同时,沈主任也提醒广大已生育过的女性,如果已经出现症状,在症状较轻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此时可以用非手术的生物反馈电刺激及药物来治疗。如果等到尿失禁症状严重了,甚至出现子宫脱垂,膀胱或直肠膨出等疾病才来治疗,不但花费增多,身体创伤也会增大,恢复也会比较慢。因此女性在出现轻微尿失禁现象时就应该防微杜渐,积极主动地来医院治疗。
女性尿失禁原因分析
女性常见的尿失禁有三种情况
①压力性尿失禁
②急迫性尿失禁
③压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
压力性尿失禁也叫张力性尿失禁,是妇女中最常见的尿失禁类型,是指当咳嗽、喷嚏、大笑、起立等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失去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流出。
急迫性尿失禁指突然想小便,并且感觉特强烈,好像马上就憋不住了,往往这种情况发生时来不及上厕所就已经尿湿了裤子。
尿失禁最常见的因素就是尿路感染了,而压力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通常在女性中是同时存在的,这也就是常说的混合性的尿失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