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血的药理作用
鹿血的药理作用
1、抗衰老作用目前的抗衰老学说很多,研究的较为广泛和深入,但还没找出延缓衰老的秘方。不过普遍认为,哺乳动物的衰老是伴随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增强,体内自由基(O2-、H2O2)积累,其为强氧化剂,在体内氧化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使酯质过氧化,形成过氧化脂质(LPO)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各种酶难于分解的脂褐素,使细胞膜失去生理功能,组织及器官老化,代谢功能降低,睾酮合成功能受阻,使血液睾酮含量下降,导致蛋白质合成功能降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牙齿松动或脱落,性功能低下或丧失等。口服鹿血,可以增加机体磷脂酰乙醇胺、磷质酰胆碱。
溶血磷脂酰胆碱、神经磷脂及次黄嘌呤,抑止单胺氧化酶(MAO)活性,减少自由基形成。无机元素铜、锌、锰及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核心成分,有促进SOD的合成,并能激活SOD酶的合成和活化,促使O2-转化成H2O2,确能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并在其由还原形转变为氧化形过程中吸收H2O2中的O2,而使H2O2还原成水。并在维生素E的作用下,保护细胞膜,提高组织器官功能。增强新陈代谢。降低肝、脑等组织器官的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口服鹿血能提高血清睾酮含量。不仅能提高机体性功能,保护副性征,还能在多种氨基酸的参与下,促进蛋白质的沉积,有壮骨骼、防牙齿松动和脱落的功能。
2、补血功能经实验动物证实,口服鹿血对失血性贫血有明显的补血作用;对抗癌药物环磷酰胺的骨髓抑制,有明显的增加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对盐酸苯肼溶血性贫血有保护作用。其中维生素E能保护细胞膜,铁、钻及多种氨基酸为血细胞成分,铜在机体内形成铜蓝蛋白,促进铁的吸收和运输,钴、维生素B6、维生素B12。,能激发骨髓造血。
青黛药理作用
【抗肿瘤】
青黛成分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连续7天,对大鼠癌W256实体瘤有抑制,100mg/kg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180(S180)有抑制作用。靛玉红50mg/kg灌胃,连续10天,对小鼠Lewis肺癌有抑制作用。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使骨髓白细胞急骤减少,电镜观察有大量变性坏死细胞,而且均属幼稚粒细胞,都是以肿胀、溶解性坏死方式时进行的,细胞质、细胞核都有明显破坏。靛玉红200mg/kg腹腔注射连续3-5天,对(3H-TdR)掺入大鼠W256瘤组织脱氧核糖酸(DNA)的抑制率为46%,但不抑制3H-尿嘧啶核苷(3H-UR)掺入瘤组织的核糖核酸(RNA)和3H-苯丙氨酸掺入瘤组织的蛋白质。体外试验,靛玉红在低于3×10(-6)mol/L浓度,对大鼠W256、小鼠艾氏腹水癌(EAC)及小鼠肝癌(HepA)均能抑制3H-TdR的掺入癌细胞,而对再生肝细胞抑制作用很小,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L1210)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均无影响。靛玉红4μg/ml浓度对TdR掺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细胞有抑制作用,对急粒TdR的掺入抑制更强,说明靛玉红对DNA合成更活跃的增殖细胞具有更大的抑制和杀灭作用,但对TdR掺入幼稚淋巴细胞无抑制作用。
【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药理研究初步表明,靛玉红有破坏白血病细胞的作用。从超微结构形态来看,在靛玉红作用下,变性坏死的细胞多呈肿胀、溶解性坏死。实验中发现靛玉红能增强动物的单核巨噬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系统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一定的作用,故靛玉红的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有关。
【抑菌作用】
色胺酮经抗真菌试验,为抗皮肤病真菌的活性成分,对羊毛状小孢子菌、断发癣、石膏样小孢子菌、紫色癣菌、石膏样癣菌、红色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为5μg/ml。
血鹿茸的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多种动物的血压、离体心脏和血管等实验证明,大剂量鹿茸精使心缩幅度变小、心率减慢,并使外周血管扩张,血压降低。中等剂量鹿茸精引起离体心脏活动明显增强,心缩幅度增大,心率加快,结果使心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都增加,对疲劳心脏的恢复更为明显,对节律不齐的离体心脏能使节律恢复正常。小剂量鹿茸精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作用。鹿茸精口服对伴有低血压的慢性循环障碍,可使脉搏充盈,血压上升,心音变得更有力。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对颈上交感神经节的影响: 给麻醉猫舌动脉注射鹿茸精5mg/1kg或乙酰胆碱100μm/kg,引起同等程度的瞬膜收缩作用,这种对颈上交感神经节的直接作用可被神经节阻断剂六烃季胺所抑制。
对脑电图的影响: 家兔耳静脉注射鹿茸精3mg/kg后5-10分钟,皮质运动区、皮质视觉区及扁桃核均出现快波,而海马区则出现持续的高幅波。剂量增至5mg/kg,给药后40分钟,皮质运动区,视觉区及扁桃核出现快速波,而海马区则出现高振幅的觉醒波,下丘脑区脑电变化不明显。
3、对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的影响
给加速老化小鼠和正常小鼠灌胃鹿茸提取物100或200mg/kg,对小鼠肝和脑组织线粒体B型MAO有明显的抑制。
4、强壮作用
鹿茸精能提高机体的工作能力,改善睡眠和食欲,并能降低肌肉的疲劳。鹿茸能显著提高大白鼠脑、肝、肾等组织的耗氧量。加25%或50%的鹿茸于饲料中,可使小鼠的体重增加较快,对健康成熟的家兔,口服一定量鹿茸粉或注射鹿茸浸膏后,经过一定时间,可见红细胞、血色素及网状红细胞增加,较大剂量能促进血细胞特别是红细胞的新生。大鼠灌胃马鹿茸0.4,0.5, 2.0g/kg14-15天,有明显增加体重的作用。对全身虚弱、久病之后及疲劳等,口服鹿茸精有一定强壮作用。
5、对创伤的影响
鹿茸精对长期不易愈合和新生不良的溃疡、伤口,能增强再生过程,并能促进骨折的愈合。鹿茸精可使头、颈部受伤家兔的异常脑电波、受抑制的糖酵解及降低的颈髓部已糖磷酸激酶、甘油磷酸激酶、转氨酶等得到改善。
6、对性功能的影响
用马鹿茸片配成生理盐水浸液,对去睾丸大鼠和小鼠前列腺及精囊称重法和去卵巢小鼠阴道涂片法试验,证明鹿茸无雄性激素或雌性激素样作用,亦不能使未孕家兔的卵巢出现血斑,也不能促使雄蟾蜍排精,因此鹿茸也无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苏联学者研究证明,鹿茸中具有促性激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为磷脂类物质。国内研究证明小鼠每天口服鹿茸乙醇提取物100或200mg/kg,可使加速老化小鼠明显低于正常同龄小鼠的血浆睾丸酮含量明显增加,但对正常小鼠血浆睾丸酮影响不明显。
7、对代谢的影响:
对糖代谢的影响:鹿茸精可增加大鼠离体脊神经组织的氧消耗,使呼吸商值增加,促进糖酵解,但对三羧酸循环无影响。鹿茸精对肝组织糖代谢影响不明显,仅有使氧消耗增加的趋势,大鼠口服鹿茸精5ml/kg也可使糖酵解增强。
对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加速老化小鼠口服100或200mg/kg鹿茸水提物,可明显增加肝脏的蛋白质含量。鹿茸乙醇提取物能明显促进亮氨酸和尿嘧啶核苷掺入加速老化小鼠肝和肾组织的蛋白质和RNA合成,肝细胞核的RNA合成也明显增加,鹿茸促进RNA和蛋白质合成主要是由于其刺激RNA-聚合酶Ⅱ活性之故。
8、抗氧化作用:
加速老化小鼠小鼠口服鹿茸乙醇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脑和肝组织的丙二醛含量,而对正常小鼠组织的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影响。鹿茸乙醇提取物对四氯化碳和乙醇中毒引起的小鼠和大鼠肝及血浆的丙二醛含量升高也有明显抑制作用。鹿茸乙醇提取物可使加速老化小鼠肝线粒体的总SOD、Cu/Zn-SOD及Mn-SOD活性明显升高,且呈量效关系,但对正常小鼠SOD活性影响不明显。鹿茸乙醇提取物对丙二醛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对实验性溃疡的影响
鹿茸多糖对大鼠应激性溃疡和结扎胃幽门引起的胃溃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消炎痛所致胃溃疡无效。鹿茸多糖的抗溃疡作用主要是由于其促进PGE2合成作用所致。
10、抗应激作用
腹腔注射鹿茸精4ml/kg可明显延长小鼠游泳时间,增强小鼠耐低温能力。鹿茸精的抗应激作用可能与其增强肾小腺皮质功能有关,因为鹿茸精可引起小鼠和大鼠肾上腺重量增加、维生素C含量降低,表明鹿茸精对肾上腺皮质有刺激作用。
11、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腹腔注射0.5-2.0mg/kg鹿茸精,对正常小鼠和氢化可的松及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有刺激作用。鹿茸多糖也可明显增强小鼠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12、对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
鹿茸磷脂类化合物对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良好的影响。用跳台逃避反射和食物迷宫等实验方法证明,每次按100和200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可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加速条件反射的建立。对乙醇和樟柳碱引起的小鼠学习和记忆功能障碍,鹿茸磷脂也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13、抗炎作用
鹿茸多糖对右旋糖酐和新鲜鸡蛋清引起的小鼠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100mg/kg的抗炎作用强度与30mg/kg强的松的作用相近。鹿茸多肽对大鼠右旋糖酐性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等炎症有明显抑制作用。
14、其它作用
鹿茸多糖对小鼠肉瘤S180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Walker256瘤没有抑制作用。鹿茸能增强肾脏的利尿机能和胃肠道的运动及分泌机能,提高离体子宫的张力并加强其节律性收缩。
注射用赖氨匹林功效及药理作用
【功效主治】用于发热及轻、中度的疼痛
治疗疾病:痛经、头痛、偏头痛、发热
【药理作用】本品为阿司匹林和赖氨酸复盐,能抑制环氧合酶,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药代动力学】静脉注射赖氨匹林后,起效快,血药浓度高,约为口服的1.8倍,并立即代谢为水杨酸,其浓度迅速上升。肌内注射本品后,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36~120分钟。
猪脾药理作用
1.免疫调节作用猪脾可用来制取转移因子(TF),TF是一种低分子肽一枝耷酸复合物,是介导细胞免疫的重要淋巴因子之一。能将供体的细胞免疫能力,特异地转移给受体,使受体具有供体的细胞免疫能力。TF在体外能增强PHA和ConA等对淋巴细胞、NK细胞、K细胞和Mφ的刺激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作用;在体内能传递或转移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TF也能触发淋巴细胞和 Mφ释放IFN、TNF及ILI,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如猪牌TF1mg/kg,2mg/kg和使用方法4mg/kg口服,或 0.5mg/kg,1mg/kg和 2mg/kg腹腔注射,隔日1次,连续7次,对化疗(环磷酸胺)或荷瘤(S180)小鼠被抑制的DTH有明显增强作用。给小鼠口服乙肝特异性猪脾TF也能诱导实验小鼠对乙肝疫苗的DTH,表明能转移抗原依赖性特异效应。猪牌TF与人脐带血T淋巴细胞温育后能激活E玫瑰花结形成,其激活率为42.27% 。白细胞粘附抑制试验证实,结核特异性猪脾TF能转移对结核的细胞免疫功能,对强毒感染的小鼠和豚鼠,可延长感染动物的存活时间,降低死亡率,明显减轻感染动物的脏器病变及细菌定量培养数目,对感染动物有保护作用。用特异性猪牌TF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早期病人,可使病情明显减轻,提高超期率,缩短低血压时间,并可增强细胞兔疫功能。
猪牌核糖核酸,用于丁射线照射引起重度辐射损伤的小鼠,能提高胸腺指数、脾指数、白细胞数及E-玫瑰花结率,脾脏的淋巴小结增生也较明显,表明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猪脾RNA用于治疗小地呼吸道感染,也能显著提高E-玫瑰花结形成率,而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裸鼠和出生后切除胸腺的小鼠,也可使其花结形成细胞数目增加。用于治疗人病毒性心肌炎及保护动物抵御疟原虫致死性感染也有显著效果。
2.抗肿瘤作用I-RNA和TF均可致敏和介导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体外I-RNA使非致敏淋巴细胞变成效应细胞,对相应肿瘤细胞起免疫反应;在体内使非致敏动物获得免疫信息,抑制或破坏肿瘤生长。特异性转移因子(S-TF)对胃癌细胞的[3H]UR掺入有显著抑制作用,I-RNA和S-TF尚抑制肿瘤恶性转化及癌基因表达,二者合用能协同抑制瘤细胞的RNA合成。TF和S180细胞的S-TF均能抑制S180细胞的DNA合成,并明显抑制S180转移瘤的生长。猪脾RNA对小鼠S180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为36.7%-47%。
牛的药理作用
⒈改善肺功能从新鲜小牛肺中可提取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PS经气管涌入给药能迅速吸附在肺泪表面,均匀分布,降低肺泪表面张力,从而发挥其维持肺泡稳定性,增加肺顺应性,防止肺泡萎缩及减少呼吸作功等作用。PS尚能降低肺泡隔内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防止水分渗出血管外,既能避免肺泡内积水,也可促进肺水的清除,从而保持肺泡的相对干燥。用 PS预防与治疗新生地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均有显着效果,能使氧需要量减少,肺泡和肺小动脉压差增大,平均气道阻力减小,肺顺应性提高,气胸减少,小动脉/肺泡氧显着上升。在提取纯化牛PS中,发现一种PS特有的,相对分子质量约35KD的糖蛋白,称为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结合蛋白(surfactantassociated proteins,SP), SP对于 PS的顺附性,单分子膜的形成和稳定起不可缺少的作用,SP尚有调节肺泡Ⅱ型细胞对PS分泌和重提取的作用。
2.抗肺损伤作用PS是肺内特有的生理性抗损伤因子,除能降低表面张力外,尚有抗感染、抗氧化、促进肺内异物颗粒排出、减轻变态反应及弹性酶所致肺损伤等防御保护作用。如PS能增强肺泡巨噬细胞(AM)杀菌活性,也可促进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活性,加强AM及单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牛PS脂质提取物可提高家兔对纯氧的耐受性,减轻肺损伤的程度,延长存活时间;PS尚可抑制激活的AM产生活性氧。PS可改善气道粘液的流动性,有利于粘液的纤毛转运,促进吸入的异物颗粒排出体外。
3.酶抑制作用 牛肺叶用来提取抑肽酶,抑肽酶有广谱蛋白酶抑制作用,它能抑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纤维蛋白溶解酶、激肽释放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Ⅸ-Ⅻ等。抑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能防止胰脏中其他蛋白酶原的激活及胰蛋白酶原的自身催化,可用于急性胰腺炎和胰腺坏死等,抑制激肽释放酶可防止血清中激肽的生成及抑制激肽引起的平滑肌效应。腹腔术后注入该品,能有效地抑制白细胞浸润,减少瘢痕粘连。抑肽酶通过抑制纤溶系统,增强血小板功能及提高术后凝血因子含量等,有效地减少术后出血。
4.其他作用 牛肺也是提取肝素的原料。牛肺肝素分子量较小,抗凝作用较弱,其抗凝效价为88.8u/mg比牛肠粘膜肝素(139.5u/mg)为低,但牛肺肝素有较强的降胆固醇作用。肝素的主要药理作用有抗凝血、抗血栓、调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等,详见猪肠条。
老年人用药保健有哪些需要注意
药物的吸收
大部分药品的吸收依赖于药物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被动扩散。虽然老年人胃肠道功能减弱,但是大部分药物在胃肠道中主要依靠浓度差被动转运,对药物吸收几乎没有影响,也就是说老年患者吸收到体内的药量基本上不会减少。
药物的分布
药物在血浆中一部分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另一部分未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称为游离型药物。结合型药物无法通过毛细血管生物膜,不能进入组织细胞内,也就不能发挥药理作用。只有游离型药物才能通过生物膜,进入细胞内产生药理作用。老年人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血管灌注量减少,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降低,使血浆蛋白含量降低,直接影响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使游离型药物增加,药物作用增强。例如在成年人血浆中,镇静安眠药地西泮(安定)中无药理作用的结合型药物占药物总量的99%,有药理作用的游离型药物只占1%。而老年患者血浆中地西泮的结合型药物降低1%,游离型药物的数量就会由总量的1%增至2%,相应增加了一倍,药理作用也就成倍增加。
药物的代谢
药物代谢后,有利于药物的分解、解毒、排泄。通常老年人的肝脏比年轻人减轻约15%,肝药酶合成的数量减少,酶的活性减低,代谢、分解及解毒药物的能力都会明显降低,使药物转化的速度减慢,药理作用延长。例如药品阿司匹林吸收后被肝脏中的酯酶水解成水杨酸,以水杨酸盐的形式分布到全身组织中。由于老年患者肝脏的代谢能力降低,使阿司匹林代谢受阻,在体内蓄积,所以应适当减量。
药物的排泄
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老年人的肾脏组织随年龄增长而纤维化或部分萎缩,其功能约为年轻人的一半;部分老年人因某些慢性疾病影响肾脏的血液灌注,肾血流量减少,这些都影响药物的排泄。当老年人使用经肾排泄的药物时,药物排泄减慢,易在体内积蓄,不仅使血药浓度增加,还可能导致中毒。特别是使用强心药、心血管药、镇静药等药物时更要慎重。
槟榔药理作用
驱虫作用
槟榔碱是有效的驱虫成分。对猪肉绦虫有较强的瘫痪作用,使全虫各部都瘫痪,对牛肉绦虫则仅能使头部和未成 熟节片完全瘫痪,而对中段和后段的孕卵节片则影响不大。体外试验对鼠蛲虫也有麻痹作用。槟榔碱对蛔虫也可使之中毒而对钩虫则无影响。槟榔与雄黄、肉桂、阿魏混合的煎剂给小鼠灌服,对血吸虫的感染有一定的预防效果,但与萱草根、黄连及广木香一起用于治疗小鼠血吸虫病则无效。
抗真菌、病毒作用
水浸液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和水浸剂对流感病毒甲型某些株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抗病毒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对胆碱受体的作用
槟榔碱的作用与毛果芸香碱相似,可兴奋M-胆碱受体引起腺体分泌增加,特别是唾液分泌增加,滴眼时可使瞳孔缩小,另外可增加肠蠕动、收缩支气管、减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兔应用后引起冠状动脉收缩。1%溶液用于青光眼可降低眼压,但作用持续较短,且对角膜有明显的刺激性。由于增加畅蠕动,促使被麻痹的绦虫排出。也能兴奋N-胆碱受体,表现为兴奋骨骼肌、神经节及颈动脉体等。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拟胆碱作用,猫静脉注射小量槟榔碱可引起皮层惊醒反应,阿托品司减少或阻断这一作用。
其他作用
小鼠皮下注射槟榔碱可抑制其一般活动,对氯丙嗪引起活动减少及记忆力损害则可改善。已证明槟榔中含有对人的致癌质。平时嚼食槟榔者有味觉减退,食欲增进,牙齿易动摇,腹泻少,咽痛者也少并可治腹痛,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大量鞣质之故。此外食槟榔者肠寄生虫少,口渴的感觉少,可能与槟榔碱的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