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强迫症的几种错误认识
对待强迫症的几种错误认识
患有强迫,是人生最大灾难
实际上,对于强迫的否定态度,正是强迫症久久不愈的强化因素。其实,产生强迫症正是自我提高的契机!
只有祛除强迫症状,才能拥有美好生活
大错特错了!患者的直接感受是症状带来的痛苦。实际上,只有拥有美好生活,才能祛除强迫症状。
就是那次偶然事件,让我深陷强迫的痛苦无法自拔
偶然中有必然性,强迫症的本质是性格!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具备了性格基础,人生必然遭遇强迫!
了解强迫的知识越多,越有利于康复
很多强迫症患者,希望通过学习各种知识来克服强迫症。这如同一个患了胃病的人仅知道胃病的原因是不够的一样。强迫症患者必须在实践训练中才能痊愈!
仅靠单打独斗就可以战胜强迫
强迫症是症状与注意形成精神交互作用,必须依靠外界能量的干预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因此,总想着单打独斗,很可能错过了治疗强迫的最佳时期。
对睡眠的错误认识
误区一:睡眠越多越益健康。一些上班族喜欢在双休日“补觉”,后来却发现在双休日还没有平时的精神状态好。专家认为,每个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差异很大,与人的性格、健康状况、工作环境、劳动强度、个人的睡眠习惯等许多因素有关。有5%的人每天睡眠只需6小时以下,而人群中还有5%的人每天需要睡眠10小时以上。大多数人每晚睡眠时间为7-8小时。
误区二:做梦是没有睡好。梦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现象,每个正常人在睡眠过程中都会做梦,每晚大约做4次梦。如果第二天精神状态很好,就不能认为没有休息好。
误区三:饮酒可以催眠。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在睡前喝点酒,认为这样能很快入睡,专家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可取。在睡眠中,酒中的有害物质在体内积存,毒害身体,还伤害视网膜,会使身体适应能力下降。
误区四:睡眠障碍不是病。据了解,有8%的人在一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睡眠不好大多数情况下可能已达到疾病的程度。对于少数睡眠障碍者来说,有可能是某些尚未显露出来或是已经出现的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误区五:不需要午睡。午睡对于协调生理时钟和24小时周期是有帮助的。但午睡时间不可过长,以15分钟为宜。研究表明,午睡可以防止早衰,使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减少30%。
误区六:吃安眠药必定会有依赖。很多患者对谈安眠药色变,拒绝用药,结果病情越来越重。若连续几天确实睡不着时,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用一些药物帮助入睡是没问题的。医学发展到现在,很多副作用小的新型镇静催眠药物不断面世并投入临床使用,一般都不会形成依赖性,安全性也较好。而且,失眠死扛着不吃药,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比吃药要大得多!睡眠是人必不可少的一个生理需求,失眠时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会导致内分泌失调、身体功能受损、体质下降,白天精神身体疲累,引发焦虑、抑郁障碍等影响工作与生活。
怎样可以轻松告别强迫症
一、不怕它
很多人总“怕”强迫症的出现。其实,这在正常人身上偶尔也会出现的,只不过当事人不在意罢了。
而强迫症患者由于怕这种思维的再现,于是,越怕就越会出现,越出现就越紧张,并不断把这种意识强化和巩固下来。
为什么一般的人群不会形成病态,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形成一种病态的症状呢?其实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是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缺陷在作祟。
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
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二、不理它
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
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三、不刻意注意它
患者经初步治疗后,症状会有所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患者可能会想自己的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一旦这么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会出现了,而且带来了新一轮的恐惧强迫思维。
我们提倡的态度是,爱来不来!来了我也不怕你!每出现一次反复,就用上述“三不”策略对待它,逐步摸清它的“脾气”,从而掌握对待它的有效办法。
通过“三不”的反复实践,患者就会感到一次比一次轻松,直到习惯了,什么“怕”也会不复存在!
对待强迫症的心理辅导
不管强迫症如何千变万化,顺其自然把心放平是治疗强迫症的核心与关键. 心病还须心药医,用药物治疗强迫症治标不治本。 你最应该做的是把心放平顺其自然,这一点至为重要。
强迫症就像在冰面上骑自行车,你越用力摔得越狠。又像一个弹簧,你越是摁它,它就越弹的高,你不动它,它倒自己静止不动了,你的强迫症和这个弹簧原理差不多。以后什么都不要刻意去控制它抑制它,顺其自然就好。 再有一点,得强迫症的人,往往把什么都幻想得完美,这是错误的。比如,心理强迫症的人多数有“强求完美“的思维观念。什么事都强求做得十全十美。但你静心思考一下,世上存在完美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没有!! 所以当自然、现实是不完美的,而你又去强求做到十全十美,结果一定会是矛盾痛苦的! ...
强迫症并非精神病
强迫症并非精神病,强迫症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疾病,病人对其强迫想法成年累月地进行着艰苦的“自查搏斗”,他们力图克制却无法摆脱,对自己反复出现的、明知不对的行为觉得不能控制,常误认为或怕别人认为是“精神病”,内心痛苦到了极限。
强迫症并非精神病,病人由于觉得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不正常,往往误认为患了精神病;在人前能竭力掩饰自己的病态,甚至回避就医。但是,掩饰和回避只会拖延问题的解决,增加治疗和自救的困难。
强迫症的治疗当然不是易事,虽然病理生理学研究发现,强迫症病人脑内缺乏一种称为5-羟色胺的传递信息的神经介质,药物氯米帕明(亦称“安拿芬尼”)和选择性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都能增加脑内神经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具有抗强迫作用,为强迫症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武器。药物治疗的有效率大约为60%~70%,但是往往有或多或少的副作用。为了避免症状反复,即使有效的病人仍然需要长时间维持治疗。而行为治疗的研究显示,有效的行为治疗同样可使强迫症病人脑内5-羟色胺含量增加。所以,有学者主张,采用心理治疗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帮助病人改变其人格偏差,应是强迫症基本的治疗方法。
采用心理治疗遇到的首要障碍,在于强迫症病人对治疗的消极态度。他们觉得症状无法控制,对能否好转没有信心,更没有决心去自救。这种消极态度是十分有害的,必须加以改变。只要让他们认识到自救康复的可能性是确实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下决心自救,他们的消极等待的态度就将发生改变。当然有了正确的态度,还需要强迫症病人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采取正确的自救方法并坚持行为操练,强迫症病人原先的“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心境,才能变成充满希望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何与强迫症患者相处
1、理解
理解是打开心结的一扇窗,只有理解了强迫症是一种病,理解了强迫症患者的痛苦和无奈,才能让患者的治疗发挥功效。
2、安慰
要知道强迫症患者的强迫和反强迫的冲突是非常激烈的,那种欲罢不能的痛苦是常人无法理解的,我们对待强迫症患者要先从情绪上给予抚慰,让其感觉到温暖。
3、支持
支持并不是从行为上去支持他们去实施强迫行为,而是从心理上给予克服强迫症的支持。让他们感觉到有人可以和他们一起面对和共同作战。
4、鼓励
很多强迫症患者会觉得很孤独,会有孤军奋战的感觉,有时候内心会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到凄凉,所以家人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要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在正确的方向上逐步克服症状。
职场女性如何应对强迫症
绝招一、不怕它
职场女性如何治疗心理问题呢?你知道现在为什么一般人不会形成病态,而强迫症患者则会形成病态呢?究其原因,是个性缺陷在作祟。因此,对于强迫症,患者首先要改变思路,即大家都有过这些思维,我也有,我和大家一样正常。这样一来,就能逐步建立自信心。有此依靠,就能在强迫症这只"纸老虎"面前站得住,和它进行战斗,并且战胜它。
绝招二、不理它
为什么很多患者与其斗争多年,却一直无法战胜它呢?原因就是不能做到"顺其自然"。举例说明,强迫症就像拍皮球一样,皮球跳动代表着病态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使球静止下来,即症状消失呢?答案就是停止拍球,球自然会静止下来。对待强迫症也是如此,患者只有忽视它的存在,症状才会慢慢消失。
绝招三、不刻意
有的患者经过初步治疗后,强迫症症状会大大减轻甚至很久不出现,这时,他可能会想症状好久没出现了,会不会再出现?这么一想,强迫症症状果真就出现了,而且带来新一轮恐惧强迫思维的"浪潮"。这种反复是正常的。我们提倡的态度是,爱来不来!来了我也不怕你!每出现一次反复,就用上述"三不"策略对待它,逐步摸清它的"脾气",从而掌握对待它的有效办法。
这些职业“强迫症”你中枪了吗
俗话说干一行厌一行,很多人做久了自己的老本行,都觉得单调乏味,特别是刚结束春节长假,着实打不起上班的兴趣。但是,我们身边也不乏一些连假期都不忘工作的“职业病患者”,“你只看到了工作的劳累,却体会不到其中的趣味”。呵呵,看看别人的工作热情,新年一起加油吧。
睡眠的错误认识 强迫自己入睡
睡不着,强迫自己睡,这可不是是个好主意。强迫入睡不但不会增加睡眠时间,反而会恶化睡眠质量,降低睡眠效率,长期下去会加重失眠。如果躺在床上30分钟还睡不着,那就起来做点什么,等困了再去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