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针灸治疗方法 申脉穴降阳滋阴
失眠针灸治疗方法 申脉穴降阳滋阴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刺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28号亳针刺入穴位,用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中间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点评: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夜晚当阴气盛阳气衰时方可入睡,阳气太盛则无法入睡,故泻足太阳经穴以降阳滋阴,达到”阴气盛则目暝“的效果。
申脉在哪个位置图片 申脉的治疗用法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申脉穴5—20分钟,每天一次,可改善头痛、眩晕。一般艾炷直接灸3—5壮,艾条温和灸5—10分钟。
刮痧疗法:用角刮法从上向下刮拭申脉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下肢痿痹。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按揉申脉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目赤肿痛、失眠;也可以用手指去按压穴位,微微感到酸胀的感觉,同时尽量的深呼吸,维持几分钟,可以稍作放松。持续一段时间这种治疗方法,心情会有所改变,耐性也就回归心理。
针灸治失眠吗
针灸治失眠效果明显,这一点,中医专家和经历过针灸治疗的失眠患者体会颇深。其之所以能够在不用药物控制的前提下达到治疗目的,是蕴含着深奥的医学理论在其中的。中医专家总结说,我们的身体共有几百个穴位,他们通过经络和体内的各个脏腑相贯通。当外界刺激到这些穴位时,与其相对应的脏腑的功能状态就能得到调整,进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的目的。
(1)调和阴阳:
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有导致失眠的原因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两者都可以取阴跷的照海和阴跷的申脉进行治疗,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3)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气血循环的通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失眠的发生,可以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可以反应在经络上,并可以通过针灸调节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针灸治疗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
以针灸方法安眠古代即有记载,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1)调和阴阳: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有导致失眠的原因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两者都可以取阴跷的照海和阴跷的申脉进行治疗,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3)疏通经络:
人体的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十二经的分布,阳经在四肢之表,属于六腑;阴经在四肢之里,属于五脏,并通过十五络的联系,沟通表里,组成气血循环的通路,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经络和气血及脏腑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失眠的发生,可以与气血失和、脏腑失调有关,这些病理特征可以反应在经络上,并可以通过针灸调节经络与脏腑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失眠针灸穴位
失眠针灸穴位,中医认为失眠不仅是会让人的精神不好,食欲也会受到影响的,这时候如果用针灸来治疗的话,会让你的食欲变的好很多,因为身体通畅了,自然不会有便秘的情况了,饿了自然就会有食欲了。失眠针灸穴位,改善人们的气色用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之后,人们不需要再吃安眠药就能睡的很香甜,慢慢的脸色会好很多,同时白天没有精神的状态也会好很多的。失眠针灸穴位,在选用针灸来帮助自己治疗失眠的时候,要注意穴位针灸与中药相配合也可起到失眠治疗作用,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就可利用番泻叶泡水当茶饮外加针灸进行治疗。从而看到针刺取风池、头维、合谷、百会、印堂、太阳、肝俞、行间等穴,用泻法。 失眠针灸穴位,治疗失眠,首先建议自我调整:养成按时睡觉的习惯,使人体的生物钟处在一个相对稳定和谐的状态,调节自己的情绪,药物简单的分中药和西药,现在大家已经普遍意识到西药安眠类药物的危害之大。失眠针灸穴位,所以以中医调理为佳:中医一般分型(痰,火,气,血虚,食滞,惊吓等等)根据个人情况配药,中医药治疗都是一人一药的,需要根据个人而已。一般均能彻底解决失眠的问题,祝你早日康复。
如何用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
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主要以调理为主,西医讲,更年期综合征是因为内分泌失调引起的,从中医上讲就是肾虚引起的,所以你要调肾、调肝、调脾等,通过针灸也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针灸调节的作用多一些,不像中药治疗,中药绝对的补阴就是补阴的,补阳就是补阳的,而针灸治疗,用的是同样一个穴位,但是它就可以调节阴阳。
根据更年期患者的症状不同,针灸治疗所选取穴位也并不相同,往往需要辨证取穴。比如说一个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是以肾阴虚为主的,她肾阴虚引起了肝阴也虚,肝阳亢,会扰乱心神,因为肾阴虚引起心阴也虚,也会加重她的失眠。很多病人会以市民为第一个症状去看医生,医生要根据她的主要病症,她是失眠为主,当然要治她的失眠,这就需要辨证,她的失眠是肝阳上亢,而且因为肾阴虚心阴也虚,心阳偏亢引起来的,那就需要针对她的症候来取穴;另外,比如说我要滋养肾阴,要交通心肾,因为肾阴虚,心阴也虚,心肾不交,就需要交通她的心肾,需要补心肾的阴,补了肾阴当然也要补肝阴,她肝阳偏亢,也要补肝阴,因为她是阴虚阳亢,所以从根本上来治疗她,所以在中医治疗上选用一些穴位,会选用补肾阴、补肝阴的一些穴位。因为她是以肾虚为主的,所以肾经的穴位,特别是在足踝以下,肾经上的几个穴位,常常用来养阴,也就是调阴,如太溪穴、复溜穴、照海穴,我们知道三阴交,是三条阴经的交会穴,同样,三阴交这样一些穴位也都用,上述穴位不是说一下就要用,不是每一个病人就去全用,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比如说这个病人她肾阴虚,她有盗汗、多汗等情况,我们判断这是阴虚引起来的,医生就会选用用复溜穴,复溜穴可以调肾经、止汗。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一般用经上的十四经穴比较多,即选用正经上的穴位比较多一些,经外奇穴很少用,但是比如说有失眠的病人,我可以用经外奇穴,特别是更年期综合征,她失眠症状较为严重,针对这种病症的病人,好多大夫都喜欢用安眠穴调节,安眠穴是一个经外奇穴,经外奇穴它有它特定的功能,它虽然不在经络上,但是它有有效的特定的功能。所以说穴位的调节,穴位的选择,对每一个人来说,不完全是一样的,要根据她的症状辨证取穴。
如果是肾阴虚为主的更年期综合征,中医治疗上一般很少用灸,因为肾阴虚她本来就有内热,阴虚有内热,所以很少就灸,而是调,通过针灸通过穴位,调经络,调脏腑,这样达到阴阳的平衡,阴阳一平衡症状就得到缓解。肾阴虚为主的更年期综合征一般常用针刺疗法,灸法主要适应于阳虚或者是气虚为主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
针灸疗法让你不再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方法
常用的针灸治失眠的方法有针刺治疗、耳穴压豆、隔药物灸、药物贴敷等。针刺治疗主要是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取相应的脏腑以及相关脏腑的背俞穴,配合特定的治疗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耳穴压豆除了可以运用中医理论选取穴位外,还可以根据西医学的全息理论选取部位压豆;隔药物灸及药物贴敷均是结合了俞穴及药物的治疗作用。除此之外,常配以电针、红外线照射等辅助方法。一般情况下,每次治疗约需40分钟左右,失眠较为严重的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每日治疗一次或隔日治疗一次均可取效。
针灸治疗失眠的独特性:
1、针灸是医疗。医生要辨证各人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
2、针灸可以根治失眠。
3、针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以它卓著的疗效,无副作用而闻名于世,流传千古。特别对某些药物疗效不好的病,症,有独特之处。现已成功申请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药和针炙是如何治病失眠症
失眠,是火扰神明,阳不入阴所致。火自肾中来,上浮于头部,导致失眠。因此,所有的失眠都可考虑治火。但火有的可清,有的可潜,有的可养,有的可导,不可一概而论。如果滥用苦寒药物是不可取的。
中医治疗失眠有效,良医治失眠时需考虑四时阴阳变化。夏去而秋来,天地阳气开始敛降,于人则应之于肺,肺气收敛,暑火下潜,归之于肾中,自然神安而志闲。若仍有失眠,则必然肺金右降失司,火气上浮,飘扰于神明。故治秋天失眠与治春夏失眠不同:春夏木火上浮,人气亦浮,需清火敛神;秋季失眠则当敛降阳明,助金水收藏,滋阴潜阳,则阴精闭蛰,虚火不浮。
针灸治疗此病颇有良效。我喜针百会、神庭、印堂。此三穴合用,颇具安神催眠之功。亦可用四关穴,治疗不眠效果亦佳。此是对症治疗,临床仍需辨证施针。治证与治症相结合,则疗效更高。不少失眠患者可达针入即眠之功。盖久久不能入眠,心神困乏至极,稍得针灸调理,则浮阳乃能入于阴分,霍然而眠矣。
比如,我曾诊治过一例来自萨尔斯堡的女病人,患抑郁、失眠四年,用过西医的所有治疗手段都没有效果,病人常年不能入眠,痛苦之极。其脉弦,要求尝试针灸,针中脘、气海、关元、中极、百会、印堂、太冲及左神门、内关、大陵。一诊而能入眠,精神大振,连续治疗一个周,诸症皆去,神采奕奕。自述幸好有针灸,才让她脱离了苦海。
此类病案极多,临床所诊治的多数失眠病患多可用针灸一诊而效。但病人亦需自己调养,特别是注意生活中的一些习惯行为。
1、首先必须消除导致失眠的肇事因素。解除思想疙瘩,才有利于治疗。
2、生活作息规律化,按时就寝,一般于晚上10点钟之后,有睡意时才能上床,睡前不能进行任何活动。
3、不论睡眠如何,都得按时起床,进行晨练,这样才能固定睡眠与醒觉的规律(稳定大脑生物钟),有利于提高药物疗效。
4、上午略饮绿茶(下午忌茶),量力安排体力劳动,或徒步3-4公里,或漫步于田野,力度以微微汗出为佳。
5、体力劳动者可安排上午干重活,下午干轻活;或上午干轻活,下午不干活(休息)。
6、一般不宜午睡。晚间不做剧烈运动,不会客,不访友。是否能看电视,根据各人具体情况而定。
7、入睡前用右手大拇指重推左右足心各100次,必须闭目凝神,意守足心,不能数错。
8、入睡前思想要彻底放松,采取右侧向下的侧卧位,以减少梦幻。
9、不建议用西药安眠。一旦药物依赖性,中医效果即不太明显。中药坚持服用至睡眠基本改善为止。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极好,建议失眠病人配合针灸治疗。并且,病人自己亦可让家人帮助灸百会穴,有助于睡眠。
如果睡眠不好可以针灸吗
一、针灸能治失眠吗
失眠症中医称为不寐、不得眠。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不实,或醒后不能入睡;重者彻夜不眠。常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等症状。
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采用安眠剂,但长期使用安眠药会产生药物依赖性,而且仅是治标。在中医治疗方面,治病求其本,主要是采用中药和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失眠是许多患者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有者当天针治后,当晚睡觉如宝宝一般好睡。其治疗失眠症的结合穴分布在人体五个部位,如头部的睡眠三针、耳部的安神四穴。手部的睡眠穴、颈部的安眠四穴和足部的睡眠二针等等。
二、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的效果
改善精神状态
失眠会让很多人心烦意乱的,偶尔失眠还可以承受,如果是经常失眠,相信很多人都是受不了的,采用针灸治疗一次后就会感觉自己的精神好了很多。
失眠会让很多人心烦意乱的
增强食欲
失眠不仅是会让人的精神不好,食欲也会受到影响的,用针灸治疗后你的食欲会逐渐变好。这是因为身体通畅了,自然不会有便秘的情况了,饿了自然就会有食欲了。
三、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
(1)调和阴阳
《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人体在睡眠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如果有导致失眠的原因作祟,如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虚胆怯、胃气不和等,均可导致阴阳失和而致失眠。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就在于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如阳气盛、阴气虚可导致失眠。反之,阴气盛、阳气虚可导致嗜睡。两者都可以取阴跷的照海和阴跷的申脉进行治疗,但失眠应补阴泻阳,嗜睡应补阳泻阴。
(2)扶正祛邪
扶正,就是扶助抗病能力;祛邪,就是祛除致病因素。失眠的发生、发展在一些情况下也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的过程,针灸可以扶正祛邪,故可收到改善睡眠之功。如胃气失和、心火炽盛、痰热内扰、肝郁化火证型的失眠,皆因邪实而发,久则伤及正气,使失眠更加缠绵难愈。这时就应用针灸扶正祛邪,大凡针刺补法和艾灸皆有扶正的作用;针刺泻法和放血有祛邪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时,必须结合腧穴的特殊性来考虑。
失眠针灸哪里最好
照海穴益水生阴
定位:足内踝尖正下方凹陷中。
刺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28号亳针刺入穴位,用补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次,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中间休息五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点评:照海为足少阴肾经止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针刺该穴可益水生阴,阴气盛就会引起睡眠,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申脉穴降阳滋阴
定位: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刺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常规消毒后,以28号亳针刺入穴位,用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10次1个疗程,中间休息5天再进行第2个疗程。
点评:申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之穴,又为八脉交会穴,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在夜晚当阴气盛阳气衰时方可入睡,阳气太盛则无法入睡,故泻足太阳经穴以降阳滋阴,达到”阴气盛则目暝“的效果。
百会穴调和阴阳
定位:偷听正中线与耳尖连线的交叉处。
刺法:大灸百会,先予针法开通腧穴,取百会穴,四神聪,局部严格消毒后,用26号40毫米亳针,和头顶皮肤成15°-20°角快速刺入,百会穴针尖向后,四神聪穴针尖指向百会,深度均为15毫米,快速捻针使患者得气,然后用灸架固定于百会穴上,将一根长150毫米,底径25毫米点燃的清艾条插入艾架,紧靠百会穴,时时去会推进熏灸,以“外生内熟”为度,百会穴有热胀感为佳,1次留针和熏灸50-60分钟。
点评:百会穴位于头顶,络属督脉,又称三阳五会,为百脉聚会处,熏灸此穴可温补百脉之经气,使气血上荣,补益脑髓,使阴和阳平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申脉的准确位置图 申脉的作用
申脉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归属足太阳膀胱经,通于阳跷,阳跷为病,阳缓而阴急,本穴故有通经络,祛风寒,利关节之功;再者,膀胱经经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有宁心安神,化痰定志之功。长期坚持刺激申脉穴,可以矫正外八步态,还有治疗头痛,眩晕,失眠,癫痫,项强等症的作用。
推荐针灸治疗失眠
二、治疗方法
2.1 体针
2.1.1 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针刺治疗失眠的优势和特色。临床多在针刺主穴的基础上,根据证型配合辨证取穴。(1)肝郁化火型:暴怒伤肝或气郁化火而致,临床表现为性情急躁易怒,多梦,胸胁胀闷,口苦咽干,头晕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取宁神穴、心俞、肝俞、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涌泉;耳穴取神门、交感、肝区、内分泌、皮质下。针刺配合耳穴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疗效。(2)阴虚火旺型: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肝肾阴虚,扰动心神所致症见口燥咽干,多梦心悸,心烦易怒,头痛面红,舌红绛,脉细数。治疗采用调任通督法,取水沟、神庭、百会、脑户、风府、大椎、神道、灵台、至阳、命门、气海、中脘、巨阙、鸠尾、膻中、承浆、印堂、心俞、肾俞;明显高于药物组(P <0.01)。(3)心脾两虚型:劳神过度或脾胃损伤,气血生化不足而致脾运失司,心神失养所致,症见多眠易醒,心悸健忘,纳差,面色萎黄,腹胀腹泻,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治疗选穴心俞、肝俞、肺俞、脾俞、肾俞,平补平泻;配合推拿膀胱经手法,每次50 min。(4)心虚胆怯型:体质素虚,心神不安所致的症候。临床表现为睡后易惊,遇事易惊,气短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弦细。心胆论治主穴选择百会、印堂、内关、阳陵泉;配穴采用辨证取穴在心虚胆怯型上明显疗效较好。(5)心肾不交型:肾阴耗伤或心火内炽,心肾失交,扰乱神明所致,症见入睡困难,甚则彻夜不眠,心烦头晕,潮热盗汗,健忘,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俞冬生等采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采用泻南补北针法,取穴神门、内关、太溪、涌泉、心俞、肾俞,其中涌泉用雀啄灸法灸30 min。
2.1.2 夹脊穴采用盘龙刺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治疗加用盘龙刺治疗,取穴华佗夹脊穴,自T1-L5紧贴脊柱两旁,两棘突间隙旁开5分,自上而下左右交替针刺,采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治疗4周后结果治疗效果明显。
2.1.3 经验奇穴治疗失眠,选用百会穴、鼻翼穴(左侧)、次白穴( 右侧)。鼻翼穴在鼻翼上端的沟陷中;次白位于手背第3,4掌骨之间。治疗1个月后效果好。选用五花穴(足底针五花
穴位于足底后跟正中及前后左右各1寸,共5针,针刺0.2-0.3 mm左右)为主配合辨证选穴治疗失眠。
2.2 灸法
2.2.1 艾灸法针刺选穴百会、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三阴交,配穴用辩证取穴,配合每晚艾灸百会15 min。
2.2.2 温针法孙远征等[12]运用温针灸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治疗选百会、神门、照海、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合谷、内关,针刺得气后施灸30 min。
2.3 特殊针法
2.3.1 耳针选取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耳背心、肾上腺和心为主穴耳穴贴压王不留行籽治疗失眠,每
日按压15 min,治疗2周后结果有效。取皮质下、心、肝、肾、神门、耳背心等耳穴刺络放血治疗失眠,隔日1次,治疗4周后有效。
2.3.2 腹针以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商曲、气旁、气穴为主穴辩证配合背俞穴治疗失眠。治疗20次。
2.3.3 电针采用电针配合耳穴按压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关元、中脘、双风池、双安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电针双侧安眠及四神聪;耳穴取双侧神门、心、脾、
肾、脑、下脚端。治疗10次。
2.3.4 头针脑为元神之府,头部腧穴是大脑皮层下的功能定位在体表的投影区,头穴对大脑皮层的调理作用较体穴直接而效果专一。治疗头穴透刺采用后神聪透前神聪、囟会透神庭、左右络却透通天、左右承光透曲差治疗20次。
2.3.5 穴位埋线取双侧安眠、心俞用穴位埋线法治疗2次,每次2周。
2.3.6 穴位注射采用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和佐匹克隆治疗,治疗2周后有效。
2.3.7 穴位贴敷采用穴位贴敷治疗失眠,以宁神贴贴敷神阙穴,每晚1次;治疗28d后效果明显。
2.3.8 皮内针取穴印堂、内关、太冲、足三里,除印堂外均为双侧取穴。治疗2个月。
2.4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采用任脉特定经穴配合耳针疗法治疗失眠63例,选取任脉的膻中、关元、气海、中极、曲骨、下脘等穴位,辨证为实证者用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耳穴选取神门、交感、内分泌、心、肝、肾区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治疗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