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宝宝早开口说话的小妙招
让宝宝早开口说话的小妙招
方法1:先教宝宝手语
爸爸、妈妈、谢谢、要、我等这些手语很重要,让宝宝先学会这些标志性手语有助更快学会说话。
方法2:电视如果不看就不要一直开着
电视可能是导致宝宝语言发展迟缓的背景噪音。
方法3: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做成卡片或者贴纸贴墙上
让宝宝需要某件东西却不会表达时就可以挑出卡片或者贴纸给父母。比如床、玩具、杯子、食物等可以把它们画在硬卡纸上,然后剪下来制作成卡片,用双面胶或者小瓷片贴在冰箱上。这种方式有助于帮助那些着急说话却又说不出来的孩子与他人顺畅的交流,减少它们的沮丧感。
准爸爸注意调节好准妈妈的情绪
妙招1 体贴入微
孕早期 出现各种不适,恶心、无力、嗜睡等等,准爸爸要语言温柔,体谅孕妈妈,多安慰她。呕吐时为她递上一杯白开水,睡觉时为她盖上被子。
妙招2 大厨爸爸
大多数孕妈妈闻不得厨房的油烟味,因此准爸爸要主动进厨房,问问想吃什么,然后为孕妈妈做些想吃的食物。
妙招3 满足口味
孕期吃东西很特别,有时孕妈妈特别想吃某样食物,比如冬天就想吃西瓜,夏天就想吃个桃子,而且像个孩子一样,想吃时就想马上能吃到,准爸爸一定要满足孕妈妈的愿望哦!
妙招4 包容
孕妈妈不舒服的时候,特别爱发脾气。准爸爸一定要理解、宽容、谅解孕妈妈,不可和孕妈妈对着来,幽默一点,给她讲个笑话,让她心情好起来。
妙招5 “性”福生活
孕早期与 孕晚期 ,性生活要小心加小心,否则造成流产就不好了,因此准爸爸该忍耐时要忍耐一下,动作要轻柔哦!
妙招6 共同学习
有空就陪孕妈妈一起去学习孕产知识,去陪同做检查,一起参加 分娩 准备及分娩前的训练。
妙招7 陪宝宝
晚上和胎宝宝说说话,给胎宝宝讲个故事,这样孕妈妈也会高兴。
妙招8 避免弯腰
孕晚期,孕妈妈很难弯下腰了,如果孕妈妈的鞋需要系带,一定要帮她系上。晚上要帮孕妈妈洗洗脚。
妙招9 挑重担
走在路上,所有的重物准爸爸要来承担,不能让孕妈妈拿着重物哦。
上文中介绍了帮准妈妈调解情绪的方法,建议准爸爸们不妨一试。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控制自己的大男子主义,以准妈妈的心情为主,好好地去安抚。这样才能保障准妈妈可以顺利分娩,让家庭当中可以多一个可爱的宝宝。
宝宝不讲话是自闭症吗 不爱说话的宝宝,其实他也在努力开口说
有时候宝宝会在开心或难过的时候,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或手舞足蹈,说明他们也是想说话表达的,但他们可能还需要一点点时间做准备。爸比妈咪要有耐心,多抽时间陪陪孩子并与之交流,相信宝宝很快会开口说话的。父母要经常鼓励孩子,如果宝宝表达了就要表扬他,他会因你的表扬鼓励而高兴。说不定宝宝心情开朗了,就开口说话了。
孩子不说话,我们不要给他压力也不要给自己压力,我们要有耐心的去引导。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如何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
语言是我们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和学习工具,培养和训练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而婴幼儿阶段正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对宝宝进行训练和指导,可以为宝宝未来的发展奠定个良好基础。宝宝从9个月开始进入了语言意识的萌芽期,开始了口语方面的积累;2岁时宝宝会发生一次“语言爆炸”,进入一个口语快速增长期。父母应该根据宝宝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为孩子的发展做正确的引导。
0-1岁阶段语言训练
说给宝宝听
不会说话的宝宝也能通过耳朵接受信息,为他们日后的“说”打基础。如果父母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传达给宝宝,如:“妈妈正给宝宝穿衣服,来,伸伸你的小胳膊。”或者“宝宝正在洗澡,瞧,你的小手拍打出水花了……”孩子会对你的话很感兴趣,并试图咿咿呀呀地表达。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在于开拓儿童的“听-说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成人要坚持说普通话,以清晰、正确、规范的语言向孩子述说,禁用方言。
制造发声的机会
宝宝会用“咿、呀、哈、呜”等声音表达自己的愿望,这恰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当他们表达要人抱、要喝奶、尿布湿了或想拿某一样东西时,妈妈趁机替他们把这些愿望用简单的词语说给孩子听,然后等待宝宝的反应,即便是“哼”、“哈”也好。如此天天重复,就等于在他们的头脑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孩子的语言模仿变得容易起来。
1-2岁阶段语言训练
多给予刺激促使孩子讲话
身边物品,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把这些生活用品或玩具指给宝宝看,告诉他这些东西的名称、用途、颜色、形状等等,随后再问问孩子它们分别是什么、颜色、形状、用途如何,这不但能帮宝宝学到一些生活常识,还能帮他积累新名词,促进语言的发展。当然,父母也可以通过互动游戏与之交流,创造一个和宝宝对话的情境,激发他说话的欲望。
满足要求晚半拍
宝宝想要某种东西,往往盯着它或用手去抓。这时妈妈不要马上满足他,而是把它拿在手里,鼓励孩子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我要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我要会唱歌的娃娃……”如果孩子说不好,妈妈可以先做示范,由宝宝“学舌”,然后,再把这些东西给孩子。在反复训练中,孩子的语言能力会发育得比较快。
重复说过的内容
准备一套动物卡片,在宝宝认识了其中的动物之后,请他给妈妈讲一讲每张卡片上有什么,每种动物长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等等;也可以借助简单的图画书,妈妈讲页、宝宝重复一遍,然后再往下进行。另外,即便是走在街上,也能做这种训练,妈妈把看到的景物介绍给孩子,请他重复一遍。总之,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开口。重复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由短到长,循序渐进。
孩子不爱开口说话不同于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均属小儿发育障碍。由于自闭症和语言发育迟缓均出现语言功能低下,所以容易将自闭症误认为单纯性语言发育迟缓。同时许多人没有见过自闭症患儿(发病率较低),但是听说或亲眼见过语言发育迟缓的患儿,就认为患儿是讲话晚,没有关系,长大就会好的,一再迟疑不去看病,最终拖到语言发育年龄已过,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导致患儿终生没有语言。
宝宝五个月会说话家人称早教是妙招
宝宝出生后,一般情况下,开口说话的时间都在1至2岁左右,能在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开口说话的,就不多见了。可是,在瑞昌市有个女婴,出生仅5个月就开口说话了,到现在也才8个多月大,就能说近百个词语,语言能力相当于一两岁的孩子了。2日,记者来到这个小宝宝家里一探究竟。
宝宝不简单,五个月会说话
在瑞昌市湓城街道,记者见到了这个名叫乐乐的可爱小女婴。记者一进门,乐乐的奶奶就抱着小孙女让她喊“叔叔”,也许是觉得记者面生,乐乐迟缓了几秒钟,才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叔叔”。
乐乐的奶奶告诉记者,乐乐的爸爸在南昌上班,妈妈在抚州一所学校当老师,由于两人平时都很忙,乐乐出生两个多月后,就一直由爷爷奶奶带着。乐乐的出生日期是2011年11月7日,到现在也才8个多月。说起乐乐五个月就开口说话的事,爷爷奶奶都显得特别兴奋。乐乐的奶奶回忆说,乐乐五个月大的时候,有一天她正给乐乐泡奶粉时,乐乐突然冒出了“泡奶”两个字。开始,奶奶还以为听错了,但是在一旁的爷爷也听到了,他们这才确信是乐乐开口说话了。爷爷奶奶一分析,认为乐乐开口说这句话,应该不是偶然的,也许孩子天生就有语言天赋,因为平时爷爷奶奶在泡奶粉给乐乐喝的时候,总要对乐乐说:“泡奶喽,泡奶给乐乐喝喽!”听得一多,乐乐就学会了。于是在这之后,爷爷奶奶就有意识地加强了对乐乐的语言培养。果然,在这以后,从乐乐的小嘴里就不断地冒出了新的词语:妈妈、喝奶、睡觉、娃哈哈等,到现在,乐乐已经能说近百个词语了。
对于乐乐5个月大就开口说话一事,记者从乐乐家的多名邻居口中也得到证实。“这么小的宝宝就会说话,我活80岁了也没见过!”乐乐家的邻居魏婆婆惊奇地对记者说。“我第一次听到乐乐说话,倒不是她5个月的时候,而是她6个月的时候,但是6个月也很小啊!”
就在采访时,正好乐乐家里停电,记者注意到乐乐居然指着墙角的电风扇对着爷爷清晰地说出了“电扇”两个字。爷爷又问:“宝宝,熊猫在哪?”乐乐在奶奶的怀里马上转身用手指着墙上的熊猫图案,并且指着一只大些的熊猫说:“妈妈”,接着又指着另外一只个头小些的熊猫叫“宝宝”。
聪明有原因,早教是妙招
乐乐的爷爷告诉记者,乐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后不久,就感觉这个孩子很聪明,主要是对外界的反应灵敏度非常高。乐乐从三四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就对外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任何东西都能吸引她的注意,哪怕是一丁点儿响动,她也会瞪大双眼寻找发声处。“她动作快,反应也快,特别机敏好动。”奶奶说。乐乐每天除了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坐着,时不时地转动着小脑袋,好奇地打望周遭的一切。
见小孙女这么活泼和好奇,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爷爷奶奶在日常生活中就有意识地开始培养她了。他们经常抱着乐乐四处走动,看看人来车往的大街小巷,看看热闹繁华的各大商场,看看公园里的花草绿树,让宝宝多感知外界事物。
乐乐的爷爷还有一个心得,就是每天坚持对小乐乐进行适度的语言刺激。喂宝宝吃饭时,就一定会在吃饭过程中对宝宝多次说“吃饭饭”;喂宝宝喝水时,就说“喝水水”。总之,在为宝宝提供生活照料的时候,或是带着宝宝外出时,都和宝宝进行相应的简短口头言语交流。现在,他们每天都会坚持教孙女背一些唐诗,唱一些儿歌,他发现这对小乐乐很有效果。不出几天,同一首歌或诗词,乐乐也能跟着说唱一点点,虽然不完全,但看到小乐乐每天都有进步,爷爷奶奶就觉得特别开心。
还在肚子里,就每天进课堂
乐乐的妈妈告诉记者,她在怀孕期间,就有意识地对宝宝做了一些胎教,主要是按照网上搜索的一些知识对孕期的乐乐进行了相关的抚摸胎教、音乐胎教等,通过这些方法锻炼宝宝的触觉和听觉,感受外界刺激,从而促进宝宝大脑的发育,加快宝宝智力发展,享受怀孕期间与腹中的宝宝身心相通的感觉。“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我是当老师的,从怀上宝宝起,她就每天随着我到课堂上课,耳濡目染,说话自然也就早了些。”乐乐的妈妈笑着说。“从乐乐现在的聪明活泼劲来看,我认为适当的胎教还是有用的。”
采访结束,记者离开乐乐家时,小家伙还对记者挥手,奶声奶气地说“再见!”并且还对记者做了个飞吻的动作,让人忍俊不禁。乐乐的爷爷对记者说,看着可爱的小孙女每天的点滴进步,他非常开心,他准备把乐乐每天的生活记录下来,让宝宝成长的脚步变成美好的记忆。
教宝宝说话的小妙招
* 发音要清晰,对同一事物使用相同的词汇。总是变换对同一事物的叫法,会让孩子出现混乱,不明白不同词语之间的关系,他很可能选择不再说。
* 一次不要给出太多的信息。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耐心等待他学会一些简单的词汇,之后再给他新的信息。不要在他练习说“花很漂亮”的时候,又告诉他“马跑得很快。”
重复同一词语,巩固宝宝记忆。你可以从叫“妈妈”开始,不停重复“妈妈”,同时指着你自己,宝宝理解后也会开口叫你的。
* 随时随地讲。在你做事时向他解释“妈妈在给你做饭”,带他出去时告诉他“这是花,很漂亮。”
宝宝一岁半只会叫爸爸妈妈怎么办 多鼓励说话
要让宝宝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学说话,宝宝有了充分的说话机会,就会像自来水龙头被打开,水冲出来一样,或者像阔步鸟出笼一样自由地欢乐地舒畅地说话。
父母这时应该像运动声上的“拉拉队员”一样的给他加油,给予他鼓励:“说得真好,再讲给我听听。”若他开口说:“妈妈,球球。”意思是“妈妈给我皮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他能将两个不同的词连成一句话,来显示他的要求。这应该大大地鼓励,但是,在宝宝学语言时大人也不宜过分地夸耀,以免影响他积极表达的情绪。
一岁半宝宝开口说话比一般宝宝进展慢,父母不必担心忧虑。语言的发展需要家庭语言环境的刺激,请多和宝宝讲话。
宝宝不愿意说话 父母万事包揽宝宝没有表达需要的机会
溺爱宝宝的大人几乎包揽了宝宝的一切。宝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要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大人就能领会到宝宝的需求。时间久了,宝宝会形成对大人的依赖,懒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小妙招:老人带孩子时,老人一天说的话不知道比宝宝多多少倍,宝宝只用点头摇头就能过一天。
我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坚持自己带了半年,每当宝宝要做什么事、要吃什么东西时,我都耐心等宝宝说出来,这样一来训练了他的延迟满足,二来也让宝宝有需要可以开口说话。
宝宝说话有早有晚,有的宝宝语言的发展可能会迟缓一些,有的宝宝则会快一些。妈妈们爱子心切,宝树妈可以理解,可宝宝学说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妈妈们耐心引导和亲密交流。
特别是宝宝不愿意说话时,要从满足的宝宝的需求、激发宝宝的兴趣出发,让宝宝主动开口说话。
(内容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小宝宝说话晚原因是什么
其实,宝宝到了正常说话年龄还不会说话,也不代表就是哑巴从此不会说话。每个宝宝说话的早晚大不相同,有的孩子8个月就开始说单个的词,不到1周岁就能说简单的句子。也有的小孩,智力很正常,3-4岁才会说话,甚至有的到5岁时才会说话。
不过,一般来讲,1岁的幼儿可以连说两个重音的字,如灯灯,东东,果果。以后渐渐能说出2-3个字组成的词,如,电视机、毛巾、凉鞋带。想要某个东西时,会用手指着并说出名称。
宝宝说话早与晚,除了孩子本身的发育状况区别之外,不爱说话的父母也是影响孩子迟迟不开口的原因。
宝宝开口说话的能力主要受两类因素影响,一是生理条件,如先天性听觉器官或大脑某些部分受损、先天体质差、遗传等,都会影响语言能力发展。二是宝宝所处的外界环境,包括良好的语言氛围,幼儿语言的互动对象和交流的机会等。
如果宝宝生理上一切正常(如果父母说话就比较晚,可能会有遗传,这是正常的,不能简单的以开口早晚判断智力高低),就要分析宝宝所处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否有问题,找到原因再对症解决。
宝宝说话晚原因之一
语言环境是否过于复杂。现在很多家庭里,语境不统一,如宝宝的奶奶说地方话,妈妈说广东话,而爸爸说普通话。同时面对几种不同的语言,让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宝宝不知道自己究竟该跟谁学,他很可能会选择不说。
宝宝说话晚原因之二
是否包办代替太多,让宝宝缺少开口说话的机会。很多“勤快”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让宝宝懒于说话,失去了学说话的动力。如孩子想喝水,刚想张嘴提出要求,这时眼明手快的父母就已经把水杯递了过去。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惰性心理,不愿再张嘴说话,而是通过手势和眼色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宝宝说话晚原因之三
是否与宝宝缺乏交流,让宝宝没有学说话的语境。现在大多数家庭里都是老人带孩子,而老人本来就话少喜静,如果父母下班后再不和孩子进行充分的语言交流,那么孩子就会缺乏学习语言的情境,语言发展自然受影响。
宝宝说话晚原因之四
是否常对宝宝指责、担忧说话晚。很多家长都喜欢把自家宝宝和同龄宝宝做比较,如果当着外人批评宝宝说话不如别的小朋友清楚流利,甚至嘲笑宝宝读音不准确,都会刺伤他的自尊心,让宝宝对开口说话产生恐惧和厌恶心理。
小编寄语:1-2岁是孩子语言发育的重要时期。语言的发育与环境及所接触的人有一定关系。如果环境单调,带管小儿的人寡言少语,幼儿的语言发育势必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父母在 此时期应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尽量多与他交流。不要怕罗嗦,不必担心孩子听不懂。
宝宝不会说话怎么回事 心理因素
很多宝宝在刚开口说话的时候,偶尔被吓到了,会导致宝宝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开口说话。家长可以自己想想孩子什么时候受到很严重的惊吓,给孩子解开心结就好了。不管宝宝的发音如何,及时地给予鼓励。
让宝宝早说话的启蒙方法
一、和宝宝全语言进行交流
照顾宝宝提倡生活起居时或者带宝宝出门游玩时都是进行语言交流的好机会,爸爸妈妈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和宝宝说话,创造一个好的交流环境,比如,说话时,爸爸妈妈的面部也要做出相应表情,让宝宝理解爸爸妈妈的感受,但是记住别戏弄宝宝哦。比如,一边抱着宝宝,一边说讨厌宝宝之类的话,会让让宝宝不明白讨厌到底是什么意思。
二、训练宝宝使用手势
研究显示,婴儿越早学会用食指指认物品就越早学会表达自己的需要,越早开口说话。大多数婴儿在8到10个月时就能用手势表达自己的需要,比如用手势指着或触摸一个物体来引起大人注意,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妈妈可以先用手指指着某样东西示范给宝宝看,然后再拉着宝宝的手去指,如此重复训练多次后,宝宝就学会指物了。接着再教宝宝识别物品,当宝宝指着一件物品时,妈妈可以说出该物品的名字,并且反复说几次,让宝宝大脑里存档这个物品的语言信息。
三、适当的语言刺激
尽早对宝宝进行适当的语言刺激对宝宝越有好处,从怀孕时就应该有意识的和宝宝交流,在宝宝出生后更要每天坚持和宝宝说话。此外,优美的、有韵律的声音也能刺激宝宝大脑语言中枢神经的发育,因此,妈妈可以给新生儿唱一唱儿歌,读一读诗歌。
宝宝一岁一个月了还不会说话怎么办 多鼓励
要让宝宝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由学说话,宝宝有了充分的说话机会,就会像自来水龙头被打开,水冲出来一样,或者像阔步鸟出笼一样自由地欢乐地舒畅地说话。
父母这时应该像运动声上的“拉拉队员”一样的给他加油,给予他鼓励:“说得真好,再讲给我听听。”若他开口说:“妈妈,球球。”意思是“妈妈给我皮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进展,他能将两个不同的词连成一句话,来显示他的要求。这应该大大地鼓励,但是,在宝宝学语言时大人也不宜过分地夸耀,以免影响他积极表达的情绪。
宝宝开口说话比一般宝宝进展慢,父母不必担心忧虑。语言的发展需要家庭语言环境的刺激,请多和宝宝讲话。
怎么让宝宝说话早
孩子在小的时候说话早迟是有规定的,在一岁之后不能说话都是正常的,但是差不多的孩子在一岁半之后都会开始说话了,如果孩子不会说话的话,是会导致家长们特别担心的,孩子不会说话很多家长们担心孩子是由于疾病导致的,孩子智力发育障碍的是都有可能会出现不会说话的现象,那么促进宝宝说话的方法有哪些?
第三阶段(9~12月) 学话阶段
这时宝宝开始模仿大人发音,开始把词和对应的事物联系起来,开始对词义产生理解。
大约从2~3个月开始,当宝宝吃饱了而且身上舒服的时候,就发出一种咿咿呀呀的声音,象ai~ai,ei~ei,a~a~a,e~e~e,ou~ou~ou,hei~hei等等,约到半岁左右,宝宝能发出更多的语音,比如,ma~ma,ba~ba,da~da,na~na等等。
宝宝的这种咿呀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在模仿大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听到他们自己的声音,他们还用不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情绪。咿呀语和真正的语言不同,它不需要去教,但父母可以通过微笑和鼓励增加宝宝咿咿呀呀的次数。
大约在宝宝7~8个月的时候,开始对特定的词发生反应。比如,大人常常一面拍手,一面说“拍手、拍手”,经过不断重复后,只要大人一说“拍手”,宝宝就会做拍手的动作。如果当着宝宝的面指着猫说“猫、猫”,经过多次重复后,只要大人说“猫呢?”宝宝就会转头去看猫。实际上,这时的宝宝并不能了解这些词的意义,只是经过大人反复刺激后建立了词和物的一种联系。
如果孩子不会说的话,就试试这样的方法让孩子变得爱说话,孩子不爱说话是需要家人们引导的,如果孩子不是疾病造成的话,那么就是孩子太自闭了,或者是孩子受到了什么不好的刺激造成的,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给孩子进行心理治疗,让孩子放松心情的去接受治疗。
让宝宝早开口说话的小妙招
方法1:先教宝宝手语
爸爸、妈妈、谢谢、要、我等这些手语很重要,让宝宝先学会这些标志性手语有助更快学会说话。
方法2:电视如果不看就不要一直开着
电视可能是导致宝宝语言发展迟缓的背景噪音。
方法3:把孩子最喜欢的东西做成卡片或者贴纸贴墙上
让宝宝需要某件东西却不会表达时就可以挑出卡片或者贴纸给父母。比如床、玩具、杯子、食物等可以把它们画在硬卡纸上,然后剪下来制作成卡片,用双面胶或者小瓷片贴在冰箱上。这种方式有助于帮助那些着急说话却又说不出来的孩子与他人顺畅的交流,减少它们的沮丧感。
方法4:多陪宝宝玩
孩子最需要父母的陪伴,所以父母一定要每天花一定时间陪孩子玩,至少40分钟,可以分开几次玩,最好是玩同一种游戏,比如“小皮球”、“小汽车快点儿跑”等,并且用简单的语句和宝宝交流,让宝宝在玩耍中学会这些语句。
方法5:吸管和棉花球的游戏
给宝宝一个吸管,在桌子上或地上放一个棉花球,让宝宝通过习惯吹气,吹动棉花球滚动。通过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宝宝嘴部肌肉,帮助宝宝尽早开口说话。在做这个游戏时一定要大人陪同在侧,避免宝宝误吸棉花。
方法6:让宝宝用吸管吃液体以外的东西
吸管一般用来喝水、奶等液体食物。在宝宝12个月左右时可以让宝宝练习用吸管吃自制的果泥、果酱、奶昔等食物,起到锻炼嘴巴肌肉的作用。妈妈应注意准备的食物不要是大块颗粒状的,避免卡喉。
方法7:利用简单的卡片帮忙
利用卡片教宝宝看图识物,说出卡片上图案的物品名称,然后让宝宝重复说一遍。有些卡片会有凹凸设计,触摸的感觉良好,非常受宝宝喜爱。
方法8:把吸管缠绕起来
给宝宝准备一些弯曲的、形态各异的吸管,让宝宝同来喝东西。宝宝的小嘴必须花费更多立起才能用这些构造复杂的吸管喝到东西,即达到锻炼嘴部肌肉的目的又非常有趣。
方法9:把东西放远些
宝宝的玩具、书、食物等可以放在他们够不到的地方,这样宝宝要拿时必须通过大人的帮助才能得到。这时候就可以让宝宝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需求,直接将想要的东西指给爸爸妈妈看或者从卡片、冰箱贴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父母也可以演示给孩子看,边说边做。
方法10:多鼓励宝宝
把对宝宝的肯定表现出来,鼓励宝宝每一次小小的进步,让宝宝知道自己做得很棒,要继续加油。
对宝宝需求过分敏感影响学说话
长时间带宝宝的大人,如果对宝宝过分关注,对宝宝的需求过分敏感,总是在宝宝没有说出需要什么东西之前,就抢先去满足宝宝的需求。宝宝不说话也能达到目的,时间长了,宝宝就不愿开口,本来学会的词语也逐渐放弃了。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宝宝开口说话的机会。
如宝宝指着水瓶,成人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马上把水瓶递给他,这样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当宝宝指着水瓶,你可以引导孩子说出来她想干什么,就算仅仅说一个“水”字,你就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不小的进步。他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了。
现在家长都很重视培养宝宝的语言能力,所以常常会不断地对宝宝说,但是却忘记了留出时间给宝宝说话,这会阻碍了宝宝说话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和宝宝交流,鼓励宝宝回答问题,诱发宝宝说话的积极性。这将有助于提升宝宝开口说话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