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患者如何发现早期肝癌
肝病患者如何发现早期肝癌
肝病患者一旦发展到肝癌阶段,那么病情就发生了一个质的改变,肝癌,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其疗效目前来讲,并不是那么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难以早发现。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大于5cm的肝癌又很难根治。从无症状的肝癌发展到有轻微征兆的临床早期,月需要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而如果错过这一段时间,治愈率将大受影响,因此,肝病患者如何发现早期肝癌就成为了治疗中的重点。
观察症状判断早期肝癌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一旦出现早期肝癌,患者可有食欲下降、疲乏无力、肝区不适、上腹胀满等肝癌症状。然而这些症状并非肝癌患者独有,肝病患者如病毒性肝炎患者或者重度脂肪肝、酒精肝等患者都可出现此种症状。而且出现这种症状时,在没有详细诊断的情况下,往往会误诊为肝炎发作、胆囊炎等而贻误病情。
哪些人属于肝癌高危人群
①五年以上的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②40岁以上男性有慢性肝炎病史;③长期嗜酒者;④临床诊断为持硬化者;⑤有肝癌家族史者;⑥目前有肝区不适或疼痛等症状,曾检测甲胎蛋白有过异常,但未证实是肝癌者。
通过检查发现早期肝癌
①抽血查肿瘤标志物,尤其是AFP,如AFP≥400ng/ml持续1个月,或≥200ng持续2个月,无活动性肝炎证据,并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即可做出肝癌的诊断。
②B超声显像可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好的超声仪以及有经验的医师仔细检查能检出1cm直径的肝癌。并鉴别占位病变是囊性或实性,了解肝癌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和肝内及邻近器官的播散及浸润情况。显示肝内门静脉及其属支是否有瘤栓等。
③CT和磁共振成像扫描是进一步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CT是目前检出肝癌最敏感的方法之一,采用适当的增强方法,病灶检出率可在90%以上。有时。CT对小肝癌、等密度肝癌和不典型肝癌的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诊断。
肝病专家指出,如果你是属于以上肝癌高发人群中的其中之一,那么一定要提高警惕,不仅要做好目前的疾病控制,更要在生活中等各个方面多加注意,以更好的预防、发现早期肝癌。
肝癌的早期症状b超检查得出吗
肝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是肝癌的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迅速,大多数肝癌患者确诊后生存期不超过半年,肝癌对患者的生命威胁非常之大,如果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肝癌对患者的危害。那么,怎样可以知道是否患早期肝癌呢?肝病专家说:肝癌的早期发现并不难,只需做个B超查个血(血清甲胎蛋白(AFP))就能让隐藏在体内的肝癌‘显出原形’。
◆检查肝癌要查血,这是辅助诊断的一种方式:
(一)甲胎蛋白测定:是用免疫方法测定产生的胚胎性抗原,为目前诊断肝细胞癌特异性最高的方法之一,对诊断肝细胞肝癌具有相对专一性。对无肝癌其它证据,α-FP对流免疫电泳法阳性或定量>500ng/ml持续一个月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即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二)血液酶学检查:肝癌病人血清中γ-谷氨酰转肽酶,硷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同功酶等可高于正常,但由于缺乏特异性,多作为辅助诊断。
◆查找肝癌,别忘作B超
体检该作哪些检查呢?这点至关重要。除了大家熟知的抽血查肝癌标志物——甲胎蛋(AFP)外,更重要的是肝脏B超检查。
肝病专家指点:虽然AFP是一?痔匾煨越细叩母伟┍曛疚铮涿舾行圆还桓撸挥?39%~64%的肝癌病人会出现AFP升高。也就是说,假如只依赖AFP来判断,可能有将近50%的肝癌病人会被漏诊。
另外,其他一些情况也可使AFP升高,如慢性活动性肝炎、妊娠(如上述故事中产妇的情况)及一些胚胎源性肿瘤(精原细胞瘤)等。
对普通人群来说,AFP大于200纳克/毫升并持续一个月以上,排除了其它原因以后,就要考虑肝癌。若是高危人群出现AFP升高,就要首先考虑肝癌,不能轻易将其归结为其它原因所致(故事中的医生正是忽略了这一点)。
而肝脏B超检查是肝癌高危人群体检必不可少的项目,也是早期发现肝癌的重要筛查手段。B超能发现1厘米以上的肝脏肿块。总体来讲,B超发现早期肝癌的敏感性超过70%。
所以,对肝癌的高危人群来讲,每次体检最好同时查AFP和肝脏B超。
B超发现肿块,还要继续深究
虽然B超能较好地发现肝脏肿块,但单纯B超检查往往难以确定肿块的性质。因此,当B超发现肝脏肿块后,还应做以下检查,以进一步确定肿块的良、恶性:
①超声造影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超声检查技术。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再进行超声检查,能显示肿块的血液供应情况,从而判断肿块的良、恶性。
②增强CT扫描或增强MRI扫描通过观察肿块的血液供应情况,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两者在肝癌诊断上的准确性相近,对2厘米以上肝癌诊断的准确性可达90%。
医生综合慢性肝炎和(或)肝硬化病史、AFP水平、超声检查、增强CT扫描或增强MRI扫描的结果,可确定大多数肝癌的诊断;少数诊断困难者,可能需要作穿刺,取少量肿瘤组织作病理检查。
查血做B超可以发现早期肝癌,肝病患者应做好相关的检查项目,早发现,积极治疗,防止病情发展危机患者生命。
敬惕酒精性肝硬化成肝癌
我国肝癌的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占全球一半左右,而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随着我国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我国未来肝癌的主要发病原因将让位于酒精性肝硬化。
从门诊患者来看,早期发现肝癌的患者不到20%。之所以会有这么低的早诊率,一方面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不少人没有条件做肝癌的筛查;另一方面是人们的健康意识不够,认为自己很健康,忽略了健康体检,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
肝癌的诱因主要有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水污染和酒精性肝硬化等。目前,我国肝癌患者90%有乙肝病史。随着我国环境治理得到加强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黄曲霉毒素和水污染这两个肝癌诱因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有很多,在一定时间内乙肝病毒导致的肝癌仍居首位。不过,未来我国肝癌患者发病原因将会与西方国家一样,多数是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一般认为是长期饮酒导致酒精性肝炎(酒精肝)发生肝脏损伤的终末期,在肝脏疾病中情况较严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较差,消瘦乏力,精神不振,重症者衰弱而卧床不起;皮肤干枯粗糙,面色灰暗黝黑;常有贫血、舌炎、口角炎、夜盲、多发性神经炎及水肿等酒精肝硬化症状。另外,还可有不规则低热症状。
肝癌和哪种肝炎最相关
肝癌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50%~80%以上的肝癌因持续的乙肝病毒感染所致,25%因持续的丙肝病毒感染。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经过慢性发展,约25%~40%最终发生严重的肝硬化或合并肝癌。
一项研究提示,原发性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86.2%,乙肝病毒感染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非感染者的13.52倍;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丙肝病毒感染率为11.73~19.7%,丙肝病毒感染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是非感染者的6倍左右;而乙肝病毒与丙肝病毒混合感染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性是非感染者的32.46倍。
可见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有很大可能发展为肝癌,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接受正规治疗。另外甲型、戊型、庚型肝炎并未发现与肝癌有明显相关性。
肝功能正常还需要定期检查吗
部分人可能以为检查到肝功能正常之后,我们就不再需要进行检查了,因为我们的肝脏根本就没有问题,其实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哦,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检查到肝功能正常后,还需要定期地进行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乙肝患者,如果不定期检查肝功能,极有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很多情况下,虽然检查到肝功正常,我们也要定期复查,如果发现乙肝病毒还在复制感染,并且转氨酶升高,应立即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如果转为肝硬化、肝癌时再发现,肝硬化治疗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乙肝患者定期去医院进行肝功能检查,才能够及时检查出肝功能是否异常,还有就是对于防范患者病情出现恶化,能够及时知道患者病情状况,因此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认为定期检查肝功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很有可能会沿着肝炎三部曲发展。
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发病前无征兆或者征兆不明显,慢性乙肝中有1%的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癌,感染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因素之一。尽管发病几率不大,乙肝病毒携带者也要定期去查肝功、乙肝病毒标志物,如果发现乙肝病毒还在复制感染,并且转氨酶升高,应立即使用抗病毒药物控制病情。
在此专家强调,除了要做好定期检查外,乙肝患者日常还要注意:
1、要戒烟酒。虽然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不直接作用于肝脏,但会有损吸烟者的身体健康,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打破机体免疫耐受,使乙肝病毒转变成肝炎;酒精主要在肝脏代谢,会对肝细胞有明显毒性和致癌作用,损害肝脏。
2、不要乱用药。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彻底治疗乙肝病毒,抗病毒药也是在抑制病毒的复制,乱用药会对肝脏造成损害。
总之,即便是肝功正常也要定期复查。特别是中老年乙肝病毒携带者,更要提高警惕,不仅要查肝功还要查血清肝癌标志物,一般是每3~6个月检查1次,以防发展为肝癌。
肝病患者怎么做能早期发现肝腹水
有些严重的肝腹水早期症状会导致并发症发生,有时还会威胁到患者的寿命,了解肝腹水早期症状对肝腹水的早发现、早治疗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具体的肝腹水早期症状如下。
初期肝腹水症状不明显。肝腹水可迅速发生亦可缓慢出现,其症状随腹水的发展的每个时期而有不相关临床表现。少量腹水时,患者多无自觉症状,仅在超声检查中被偶然察觉。
所以,有肝病的患者们进行定期检查是很重要的。仅靠症状来判断是否是肝腹水早期症状是非常不可靠的,也是不科学的,但是肝病患者如果一段时期突然出现很多的肝腹水早期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是病情恶化了。
当肝腹水早期症状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会有腹部膨隆,腹胀及轻微腹痛等症状。若腹水增长非常快或大量腹水时,患者感腹胀明显并可出现呼吸困 难、恶心、呕吐、食欲不佳、饱胀感、下肢浮肿等的肝腹水早期症状。多量腹水压迫肾脏时,患者症状为尿少。患者们一定要注意各时期的症状表现,做到早发现早 治疗肝腹水早期症状。
酒精性肝硬化会癌变吗
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血清afp检测结果相鉴别,肝硬化时影像学检查结果常显示肝脏增大,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边缘角变钝或不规则等变化,血清afp检测结果也多在正常范围内,但肝癌时影像学检查结果除可显示肝脏增大,肝表面凹凸不平,肝边缘角变钝或不规则等变化外,还可见到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巨块,且甲胎蛋白(afp)测定值也会明显、持续性升高,肝硬化与肝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有着很大不同,如肝硬化失代偿期主要表现为疲倦乏力、消化不良以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等,同时还可伴有多系统症状,如内分泌紊乱、贫血等;而中晚期肝癌患者症状主要以肝区疼痛为主。
目前检测是不是肝癌以及预测肝癌是不是会发生,已经有了新的检测技术,北京协和医院最新研究成果,肝癌预测新技术高尔基体蛋白检测,这是预测肝癌精确度最高的指标,高尔基体蛋白是肝病患者出现肝癌迹象的标志,其敏感性、特异性远远高于40年前问世的甲胎蛋白。高尔基体蛋白出现的比较早,及时对其检测就能提前9-12个月预测肝病患者是否有可能转变为肝癌。济南协和肝病医院耗巨资将该项检测技术投入临床,及早预知肝病患者患有肝癌的概率,从而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肝癌的发生。
肝脏发生硬化现象就是已经发生肝癌了吗?很多患者都特别害怕肝硬化,认为肝硬化出现就是出现了肝癌,那么出现肝脏硬化就是发生肝癌了吗?肝癌是死亡率最高的肝脏疾病,慢性肝病患者最担心的就是出现肝癌,然而很多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肝硬化之后就担心已经出现了肝癌,那么肝硬化真的是肝癌吗?
肝硬化不是肝癌,这主要是因为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原因长期、反复损害肝脏而引起的;而肝癌则是由多因素、多步骤、多基因、多突变之间的相互依存,共同作用,进而导致正常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甚至癌变而引起的,所以说肝硬化与肝癌有着本质的区别,肝硬化不是肝癌。
肝硬化会癌变吗?经过以上的介绍希望大家对肝硬化以及肝硬化的及时治疗由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才能阻止肝硬化发生癌变的可能。
肝癌应该怎样运动
专家介绍说,肝脏是人体最敏感也是脆弱的器官,劳累、酗酒、血糖过高等都会伤害肝脏,进而转为慢性肝损伤、肝炎,最后发展为肝癌。此外,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易导致免疫力低下,促进癌细胞生长。
专家说,肝癌是非常容易诊断的癌症之一,早期检查可发现无症状的肝癌。但在该院治疗的肝癌病患中,早期发现的不足百分之十五,等到出现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时,病情多已到晚期。
专家建议,四十岁以后应每年定期体检。特别是有五年以上肝炎病史,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物阳性,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以及有五年以上酗酒史、合并多年糖尿病病史的人,应每三至六月做肝脏B超、甲胎蛋白等检测。
鉴于肝癌的发生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传染性疾病有密切关联,专家提醒肝病患者,积极治疗肝病;避免使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减少X线等放射性物质对肝脏的照射;避免和及早治疗各种感染;避免各种创伤和手术;避免饮酒。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当的身心锻炼,保持乐观的情绪,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
运动能够降低中年男性肿瘤发生的危险根据研究人员收集的中年男性的健康信息,包括运动习惯、肿瘤的诊断和总体健康状况等。在整个随访期内,在考虑了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吸烟习惯,体重,饮酒情况和年龄等)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只有在那些经常进行适当运动的人中,肿瘤的总体发病率显着降低。男性经常参加的这些运动包括跑步、高尔夫球、游泳、网球、航海等,每个月运动一次以上者发生肿瘤的危险性明显要低于不参加者和参加运动不规律者。根据研究报告,每周参加运动两次以上的人患各种肿瘤的危险性降低了24%,发生上消化道肿瘤的危险性降低了62%。但是这些人患膀胱癌的危险性却增加了79%。
这种肚子疼竟是肝癌
专家提醒,肝病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因此患者常常延误了治疗时机。体检是及时发现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专家建议,普通人应每年进行一次肝脏检查。而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人士、甲胎蛋白轻度升高人士,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即使没有不适症状,也要每3个月检查一次。
恶心腹胀腹痛 并非都是“胃”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约37%的肝病患者患病初期都误以为是“胃病”而贻误诊疗。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肝胆外科主任、主任医师霍枫教授表示,肝病由于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等,很容易与胃病相混淆。
如果出现疑似胃病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尤其是经常喝酒、携带有乙肝病毒或既往有胆道疾病史者更应小心。“如果患者长期把肝病当胃病治,擅自服药,结果很可能使肝炎发展成肝硬化晚期或肝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这种肚子疼可能是肝癌
专家提醒,肝病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因此患者常常延误了治疗时机。体检是及时发现肝脏疾病的有效手段,专家建议,普通人应每年进行一次肝脏检查。而乙肝病毒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人士、甲胎蛋白轻度升高人士,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即使没有不适症状,也要每3个月检查一次。
恶心腹胀腹痛并非都是“胃”的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约37%的肝病患者患病初期都误以为是“胃病”而贻误诊疗。肝病由于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上腹部不适等,很容易与胃病相混淆。
霍枫表示,如果出现疑似胃病症状,不要自行用药,应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尤其是经常喝酒、携带有乙肝病毒或既往有胆道疾病史者更应小心。“如果患者长期把肝病当胃病治,擅自服药,结果很可能使肝炎发展成肝硬化晚期或肝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肝癌3大“元凶”:病毒、胆道病、脂肪肝
“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最大隐患,在我国约80%的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变而来。”霍枫指出,乙肝病毒引发肝癌的途径,是由于人体感染了病毒,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对肝脏造成损害,酿成慢性肝炎,长期的慢性肝炎又导致肝硬化,继而发展成肝癌。这一过程比较漫长,需要超过十年以上的时间。
其次是胆道系统疾病,例如肝胆管结石以及肝吸虫病,都能诱发肝癌。“虽然肝、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但在某些层面上互相影响,而且最终都有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甚至慢性肝衰竭。”此外,霍枫提到,目前国际最新研究表明,脂肪肝也可以导致肝癌,而且发病呈现上升趋势。严重脂肪性肝炎也能导致肝硬化,最后也可发展成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