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诱因 其他因素
心肌梗死的诱因 其他因素
饮食过饱、饮酒、大便用力、各种感染等可加重心脏负担;手术、创伤、腹泻、脱水和出血等可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如低血压、休克和心动过速等),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再加上冠状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就容易导致心肌梗死发生。此外各种原因的缺氧、低血糖等是心肌梗死的诱发因素;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也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诱因多
1、吸烟
研究者们观察到吸烟的人群比不吸烟人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增加3倍,而且吸烟的数量和冠心病的危险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甚至被动吸烟也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而戒烟可使冠心病的危险性降低40%。
2、糖尿病和糖代谢异常
数据显示,糖尿病患者与糖尿病患者相比,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了2到4倍。在糖尿病前期,如空腹或餐后高血糖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冠心病的危险性也明显增高。
最近在我国52家三级甲等医院进行的“中国心脏调查”发现,住院的3513例冠心病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占52.9%,糖代谢异常的总患病率为76.9%。
3、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主要是指血液中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大量人群的调查研究表明,血脂异常与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病的危险性增高有密切关系。
西方国家人群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中国人群,这是西方人群冠心病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要高于中国人群的主要原因。
还有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吃动物脂肪含量增加而致血胆固醇水平的升高,这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给予积极调脂治疗可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资料显示,总胆固醇每下降1%,冠心病的危险可下降2%~3%。
4、腹型肥胖
研究发现,肥胖的人尤其是以腹部脂肪过多如“脾酒肚”的人常常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而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5、高血压
国内外的人群研究均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要高3~4倍。大量研究已证实,血压从115/75mmHg收缩压/舒张压开始,收缩压每增加20mmHg或舒张压每增加10mmHg,心血管的危险性将成倍的增加。
心肌梗死预防需避免诱发因素
(1)寒冷刺激:冷刺激易使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寒冷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另外冠心病病人身体调节与适应能力差,因此在气候转换季节,寒冷刺激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2)情绪突然变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愤怒等情绪变化均可引起心肌的耗氧量增加,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3)暴饮暴食:进食大量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后,消化道需要大量血液,增加了心脏负担;另外,由于血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可以诱发冠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梗。
(4)过劳:负重登楼、过度体育运动、连续紧张的劳累等,都可使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导致心梗。
(5)大手术:手术中麻醉造成低血压,严重应激状态下神经内分泌失衡,免疫介质的释放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6)大出血和休克:失血和低血压可造成缺氧和冠状动脉血液灌注减少,与此同时发生的体内生化代谢改变也是间接的诱发原因。
(7)便秘:便秘时用力屏气亦可增加心脏负担,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或再梗。
(8)其他:各种感染、腹泻,各种原因的缺氧、低血糖症、创伤等,均可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促发因素。
心肌梗死的诱因 精神因素
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也可诱发心肌梗塞,因为精神和情绪因素可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导致血压上升和冠状动脉痉挛。
心肌梗死的六大因素
1.吸烟、大量饮酒
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其实导致心肌梗死出现的原因有很多种,有因为过劳或者便秘导致的心肌梗死,也有因为吸烟和大量饮酒或者暴饮暴食导致的心肌梗死。
2.寒冷刺激
突然的温度变化也是会造成心肌梗死的。因为在气候转变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及时的进入寒冷天气的角色,所以就会在突如其来的寒冷中患病。冠心病患者对于寒冷的天气一定要多加注意,因为患性病很有可能会转化为心肌梗死。在秋冬季节,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以防疾病的发生。
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冬春寒冷季节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3.暴饮暴食
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4、激动
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5.过劳
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6.便秘
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心肌梗塞和心肌梗死的区别
心肌梗塞比心肌梗死轻,心肌梗塞进一步发展会变成心肌梗死。心肌梗塞及时的治疗可缓解病情,如果治疗不及时,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都是由于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破溃有关。
心肌梗塞与心肌梗死可发生在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患者身上,心肌梗死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正确认识心肌梗塞的先兆能有效地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和发展,心肌梗塞的常见先兆症状有以下几种:
1、心绞痛患者反复发作心绞痛,服用药物治疗病情不见好转;
2、患者夜晚睡觉时心绞痛常发作,需要警惕心肌梗塞的疾病;
3、患者突然感到胸闷、胸痛,体力活动后出现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4、患者出现剧烈的胸痛,并伴有恶心、出汗、胸闷等症状,需要格外注意心肌梗塞;
当患者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时,要警惕心肌梗塞的出现,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患有高血脂、高血压等患者及时的进行降压措施,可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
春季气温变化不定,很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心血管疾病患者要警惕气候的变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发生心肌梗塞的重要诱因,可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诱发心肌梗塞。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的增减衣物能有效预防心肌梗塞的威胁。
生活中,大家对于引起心肌梗塞的诱因要积极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不良诱因导致心肌梗塞的发生,心肌梗塞的出现如果不及时的采取措施治疗,病情将会进一步的发展,出现心肌梗死的现象,所以,大家还需在日常生活中积极的做好个人的生活习惯,如有不适症状,请立即去医院检查治疗。
怎么预防心肌梗死 注意预防感冒痢疾肠炎牙周炎等疾病
因为这些疾病较容易成为心肌梗死反复的诱因。当这类疾病的细菌、病毒产生的内毒素侵入人体血液,并达到一定水平时,便会引起小的血栓和小动脉痉挛。如果心脏的冠状动脉受到累及,便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所以平时要讲究卫生,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和口腔卫生,注意防寒保暖等,以杜绝心肌梗死再发的诱因,确保身体健康。
心肌梗死诱发因素 吸烟大量饮酒
“以后这烟可得戒掉了啊”,相信每位心内科医师在面对自己的“大烟鬼”患者时都会不厌其烦的反复交代。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诱发因素 便秘
老年人牙口不好,难进食蔬菜和水果,所以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在临床中,因便秘用力屏气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