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添辅3个误区
宝宝添辅3个误区
误区一:味道好的辅食对宝宝更好
许多人挑选辅食时都会关心它的味道好不好,因为营养再好的辅食如果宝宝不接受它的味道那也是没用的。但其实往往味道好的辅食都有添加麦芽糊精、香精等物质。宝宝过量摄入这些配料,会造成偏食、长蛀牙,而且不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选购TIPS:选购辅食时要看留心看产品的配料表,尽量不要选择有人工合成香精、麦芽糊精的辅食。
误区二:好的辅食是不含糖的
摄入过多的糖会使宝宝肥胖,而且吃含蔗糖的辅食也有可能会导致长蛀牙,所以许多妈妈认为不含糖的辅食对宝宝更好。但其实宝宝生长发育需要糖类,妈妈们不需要把辅食中的所有糖类都驱除走。
选购TIPS:尽量不要选含蔗糖的辅食,现在市面上许多辅食产品都用葡萄糖取代蔗糖,它更适合宝宝消化和吸收的。
误区三:自制的辅食一定比市面上买的好
自己动手做的辅食材料新鲜、制作过程也比较卫生,所以许多人都认为它比市面上买到的辅食好。自制辅食虽然健康,但有些妈妈因为觉得做肉类辅食麻烦,所以迟迟不给宝宝吃,这样就造成宝宝营养方面不均衡。
选购TIPS:其实现在市面上许多辅食产品的营养比自制辅食更为全面,所以妈妈们不必太过纠结,选对产品后就可以放心给宝宝食用。
给宝宝喂养误区父母须警惕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给宝宝添加谷物类粮食,最好等到宝宝六个月后,因为对于宝宝来说,他的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给宝宝添加的辅食是帮助宝宝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因此对于那些着急为宝宝添加辅食的父母们来说,他们一定要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否则会起到很不好的效果的。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种;由粗到细;由软到硬。
误区3: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在给宝宝的喂养过程中,有很多的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任何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吃下去更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而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因为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会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4: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5:宝宝就应该吃百家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可能是上辈儿人的传统观点了,因而也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的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的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6: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没什么不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减低消化功能,十分容易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7:宝宝想吃就给吃,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其实宝宝不是越胖越健康,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是应该适量,家长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同时还要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一定要记住,一个肥胖儿绝对不是健康的。
宝宝辅食添加的五大误区
误区1:辅食花样多对宝宝好
现在生活条件比较好,添加辅食的时候,有些妈妈很用心想要给宝宝多增加营养养,就会把辅食弄得多样化,一时恨不得让宝宝多吃一些丰富的食材好快快长身体,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可取哦。
在给宝宝初期添加辅食的时候,还是要多留心,添加辅食的食材要循序渐进,最好是一次添加一种,不要一下子吃太多,因为每次宝宝吃新的食材最好观察一下,比如观察是否会出现过敏情况,这是最常见的的一个反应,一旦宝宝有不适最好停止添加该食材。
误区2、宝宝吃辅食要加盐对孩子好
大家有没有从老一辈那里听过这个说法?比如,小孩子吃盐可以长劲儿有力气、对长身体好等等。一般从理论上都倡导宝宝1岁以后再吃添加盐的食物,1岁以内的食物里可以不加盐,避免对孩子的肾脏增加负担。如果添加其他调味品或是盐很容易诱导孩子味觉过早发育,也会容易使孩子对配方奶不感兴趣,所以不要轻信宝宝早吃盐长力气一说哦。
误区3、一次做辅食量很多很方便
每天照顾孩子不是轻松事,在加上辅食需要天天来做,有些妈妈无法应对好这样的忙碌,会想着省事的办法,那就是一次多做些,然后宝宝慢慢吃,比较方便,加热就行。
这个办法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行,比如冷藏辅食以一日为限为好,为了避免浪费也最好不要做太多,还有如果辅食放过隔夜,那就不让宝宝吃了,最好重新做新的辅食。
误区4、给宝宝准备过细的辅食才好
添加辅食的时候,有些妈妈觉得孩子比较小,过于担心可能就会经常准备一些比较精细的辅食、或是一些营养食品,长期这样下去会使孩子的咀嚼功能得不到训练,而且也不利于牙齿的萌出。一旦形成习惯,孩子吃起别的食物可能就会不舒服或是不吃,这样下去必定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误区5、辅食要随着孩子的喜好添加
虽然辅食时是做给孩子吃,但是不见得总要根据孩子的口味和喜好一味地去满足,还是要遵循身体发展的过程和需要,根据消化功能逐渐添加。如果孩子想吃什么就总吃什么或者要多少给多少,很容易养成挑食的习惯,同时也会让营养不均衡,所以还是要注意了。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
误区1:多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喝下去。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2: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者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3: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
有的老年人认为宝宝两到三个月就可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1、由少量到多量,2、由单一到多种,3、由粗到细,4、由软到硬。
给宝宝添辅食要一样一样加
小信号提示给宝宝添辅食
原则上讲,宝宝3个月就该开始添加辅食了,因为此时的奶喂养不能满足宝宝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但具体添加时间要根据宝宝自身情况而定。”吴红敏说,宝宝在需要添加辅食前会出现一些小的信号,这些小信号预示着年轻的父母该给宝宝添辅食了:宝宝总喜欢把一些物品放到嘴里,并不停的咀嚼,随着宝宝吞咽能力的提高,流口水现象也少了;对大人吃的东西感兴趣,有意识的想去抓,然后放到嘴里,表现出满足感;喝奶量增大,吃了很多,看起来还很饿,而且小便次数也明显增多。
添辅食要由少到多 由稀变稠
3个月左右的宝宝还没有长牙,所以辅食的添加要采取由稀到稠的原则,可以先从泥状开始,一点点增加。比如鸡蛋黄,第一天可以吃四分之一,三到四天后变为二分之一。第十天左右可以变为一个。宝宝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适当加一些蔬菜、水果。父母可以买榨汁机或搅泥器在家自己给宝宝做。用榨出的蔬菜汁和蔬菜泥熬粥给宝宝喝。到宝宝8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添加肉沫、鱼沫了。随着宝宝口腔环境的完善,辅食的颗粒可以逐渐增大,面条也可以适量增加了。
给宝宝添辅食 要一样一样加
“添辅食一定要一样一样的加。”一些年轻的父母总担心宝宝营养不够,每次都几种蔬菜、水果一齐喂。此时宝宝的胃肠功能并不完善,很多食物还不耐受,这样混淆着喂养容易出现过敏拉肚子的现象。家长要一样一样的添加,每添加一样新的食品,就要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适时调整,这样也好区分哪一种食物是宝宝身体不能接受的。有些妈妈觉得宝宝能吃辅食了,就把辅食作为宝宝的主食,但是,奶中的营养元素是辅食所不具备的,7、8个月以内,宝宝的主食还应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辅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品。
宝宝辅食喂养需注意多个误区要认清
误区1:菜切后再洗
有些比较爱干净的宝妈,对于宝宝的饮食卫生情况很是讲究。比如给宝宝做辅食的菜,洗了N遍之后,切完还要继续冲洗几遍才放心。讲究卫生是好的,但是过度地清洗就不推荐了。蔬菜洗几遍一般就干净了,如果切完之后再泡洗,蔬菜里面的水溶性维生素会溶解在水里哦,这样就失去了一些营养啦。
☑这样纠正:蔬菜可以先泡一下水再清洗几遍,洗到没有内泥土即可。
误区2:只吃米粥不吃婴儿米粉
很多家庭都会在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后给宝宝喝粥,这是OK的,米粥营养成分较高,且比较容易吞咽,宝宝吃着很方便。但是,顿顿喝粥的话,有些必须的营养粥里面缺乏的,应该另外再给宝宝添加,比如吃点婴儿米粉。
☑这样纠正:添加辅食的早期,除了米粥之外,可以适当给宝宝吃点婴儿一段米粉,这段的米粉强化了铁的补充哦。
误区3:第一餐辅食加蛋黄
鸡蛋很有营养,不少人会把鸡蛋作为宝宝辅食的重要食材。不过你造吗?蛋黄中的铁对于宝宝来说是很难吸收的,吸收率仅3%,且蛋黄很容易导致宝宝食物过敏。
☑这样纠正: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不应包括蛋黄,可以等宝宝大一点再慢慢添加哦。
给宝宝喂食要警惕这些误区
误区1: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种;由粗到细;由软到硬。
误区2: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3: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老人喂养宝宝11个误区
现在的年轻父母工作比较忙碌,喂养宝宝的任务就交给了老人们,但是家长要注意,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老年人在思想观念和认识上的误区主要表现在11个方面,应该加以纠正,否则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从而造成终身遗憾。
误区1:多给宝宝吃谷物类粮食,比吃蛋白质食物好
专家观点: 宝宝最好六个月以后逐渐添加谷物,因为宝宝胃肠道中的淀粉酶含量很少,消化功能很弱,不像成人的消化功能那么强,如果过早过多添加谷物类,就会导致消化不良。
误区2:要早点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长得更快
专家观点:添加辅食是帮助婴儿进行食物品种转移的过程,使以乳类为主食的乳儿,逐渐过渡到以谷类为主食的幼儿。但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按照月龄大小和实际需要来添加。2-3个月可以添加鱼肝油,5-6个月可添加蛋黄、米汤、菜汁等。7-9个月可添加鱼泥、米糊、果泥、碎肉末、大豆制品等。10-12个月可添加稠粥、米饭、面条、水果、蔬菜等。添加辅食一定要注意:由少量到多量;由单一到多种;由粗到细;由软到硬。
误区3:给宝宝喂菜水比白水好
专家观点:大多老年人认为菜水比白水好,把任何食物用水煮一下后,再把菜水让宝宝吃下去更健康。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而应该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因为喝白开水有利于排泄代谢产物,会减轻宝宝的肾脏负担。
误区4:宝宝不长牙就不能吃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般来说,婴儿在6个月大时就已经开始长牙,但有些宝宝长牙可能会早些或晚些,无论长牙早或晚,5-6个月就应该添加辅食了,可以吃一些蛋黄、米糊等食物,这样会更利于宝宝成长发育。
误区5:宝宝就应该吃百家饭
专家观点:这种观点也是完全错误的。因为成人的口味较重,菜里面放的盐较多,如果让小宝宝经常吃成人饭菜,摄入盐量过大,会影响肾脏的功能,不利于宝宝生长发育,建议老年人一定要改掉这个习惯。
误区6:给宝宝喝甜味的饮料没什么不好
专家观点: 宝宝应该少喝饮料,喝过多的饮料容易影响宝宝的食欲,还会减低消化功能,十分容易造成腹泻、腹胀、腹部不适,所以吃新鲜水果要比喝甜饮料好。
误区7:宝宝想吃就给吃,长得胖胖的,这样才健康
专家观点:很多老年人都有一个错误的观点,那就是“吃饱了总比饿着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其实宝宝的营养摄入很容易过量,造成很多肥胖儿,其实宝宝不是越胖越健康,如果让宝宝不停地吃东西,容易加重宝宝的胃肠负担,会经常出现不消化、积食的现象,孩子三天两头腹泻、发烧,其实就是吃得太多了,我们不主张饿着,但是应该适量,家长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同时还要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一定要记住,一个肥胖儿绝对不是健康的。
误区8:要把孩子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不容易感冒
专家观点:给孩子穿衣服要讲究一个季节性,不能一年四季都把孩子捂得严严实实的,包得太严实容易出汗反倒容易感冒。所以说,把孩子穿得越多就越不会生病,这种观点完全是错误的。在此提醒老年人,给孩子穿衣服,一定要科学合理,根据环境温度,天气冷就多穿点,天气热就少穿点。
误区9:孩子一哭就是饿了,就该喂奶了
专家观点:孩子一哭就是饿了,母乳喂养儿我们主张“按需哺乳”,孩子想吃就吃,孩子说了算!如果是配方奶喂养儿我们主张定时喂养, 孩子一哭就是饿了,这可不一定,也有可能是别的原因。
误区10:宝宝胃口小就是缺乏食欲
专家观点:宝宝食量大和食量小是有差异的,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存在,妈妈不要以宝宝食量大小来衡量宝宝是否吃得好,有些宝宝虽然胃口小,但生长发育指标正常,宝宝就是健康的。
误区11:既然宝宝不爱吃饭,就让宝宝多吃零食
专家观点:导致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应该与医生好好沟通,尽可能寻找原因,而不要强迫吃饭,追着吃饭,边吃边玩,更不要给宝宝多吃一些零食,其实这种做法会更加抑制食欲,导致宝宝更加厌食和喂养困难,不利于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
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1:加辅食早些便于培养习惯,先吃鸡蛋
家里老人催着给5个月大的宝宝加辅食,说这样能培养吃饭习惯,又主张可以先做鸡蛋羹,有营养又不会噎着宝宝。这种说法正确吗?
事实上,加辅食应该考虑宝宝的实际情况,只有在宝宝准备好的情况才能添加辅食,而且,半岁前最好不要加蛋清,以免造成过敏反应。
宝宝添加辅食常见误区2:多种辅食搭配,认为营养更丰富
准备给宝宝添加辅食,微信里看了一些文章,发现不少“营养餐”,各种食材搭配在一起。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并不好。为宝宝添加辅食要注意避免过敏反应,那些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食物,如鸡蛋,要和其他食物分开。辅食种类最好是一样一样加,这样才可以及时发现宝宝对什么过敏。
3个月宝宝添加辅食的危害
固体辅食是宝宝对食物接受的最后状态,辅食状态顺序应该为液体-糊状-软质固体-硬质固体,液体比如水、奶等,糊状一般有米粉、奶酪、粥等,其中奶酪是营养比较高的辅食之一,另外软质固体包括蒸蛋羹、蛋糕、豆腐、水果、鱼肉等也是比较好的辅食选择。但是也有新爸爸妈妈们对辅食的了解不够导致过早的给宝宝添加辅食,那么宝宝过早添加辅食的危害有哪些呢?
1、 宝宝的免疫系统十分脆弱,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容易引发过敏症,等到时机成熟再添加辅食宝宝有能力接受,反之则可能造成宝宝一辈子对某些食物过敏。
2、 宝宝的消化系统、肾功能尚未健全,过早添加固体食品增添不必要的负担为将来埋下健康隐患。
3、 固体食物的营养远远没有母乳完全,母乳是根据宝宝的身体需求特别制造的,含有完备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免疫因子等,添加了固体食品势必造成宝宝对母乳摄取的减少从而破坏营养的平衡。
为宝宝添加辅食的诸多误区
误区一:添加辅食后,就断掉母乳
从宝宝出生到6个月前,徐女士一直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我见宝宝可以吃菜泥、米粉等食物了,而我又要上班,索性就把奶断掉,让他完全改吃米粉、菜泥。”但是,让徐女士没想到的是,后来带宝宝上医院检查体格发育情况,他比同龄小朋友差。医生建议她,继续以母乳喂养为主,辅食添加为辅。
专家说,宝宝长到6个月后,相比宝宝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母乳的“质”有所下降,通过及时添加辅食,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
但是,添加辅食并不意味着母乳喂养的结束。专家说,不少妈妈给孩子添加辅食后,就把母乳喂养减少到一天两次,甚至彻底断掉,这等于直接把“辅食”转“正餐”,宝宝发育不全的肠胃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这些辅食的营养成分,甚至可能导致少食、腹泻的发生,时间长了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因此,宝宝1岁前,妈妈仍要按需喂养母乳。
误区二:辅食就是汤面叶、米粉1岁前宝宝不能吃肉食
谷类、淀粉类食物,很容易消化和吸收,且不易致敏,很多家长给宝宝添辅食时首选米粉、稀粥、汤面叶等谷类、淀粉类食物。
“这种做法不错,但要注意,3个月内婴儿体内的淀粉酶活性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不能过早地添加谷类、淀粉类食物,否则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宝宝对母乳的吸收,可能导致蛋白质缺乏而影响体格发育。”专家说。
还有些妈妈认为辅食就是谷类、淀粉类食物,她们觉得宝宝只有长到1岁才可以吃蔬菜、肉类等其他食品。
“正是家长的这个错误认识,导致不少孩子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者缺铁、缺锌、缺钙严重。”专家说,给宝宝添加辅食要遵循食物种类多样化的原则。
宝宝在3~4个月时,先添加一些家庭自制的鲜榨蔬菜汁或果汁;4~6个月,逐渐添加米粉、稀饭、蛋黄;6个月后,添加菜泥、汤面叶、鱼泥、蛋羹等;7~9个月,开始添加肉泥、肝泥、豆腐、菜粥;9~12个月,添加龙须面、馄饨等。
“总之,添加辅食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一种到多种、从素食到肉食。”专家说,1岁后,辅食可以逐步过渡成“正餐”。
误区三:家长吃啥,宝宝吃啥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时,城市妈妈经常把食物做得又细又稀,以便宝宝消化吸收;而农村的家长则显得“大手大脚”,大人吃饭时,让孩子喝点面汤、吃几口菜,就算添加辅食了。事实上,这两种做法都不好。
专家说,给宝宝的辅食做得太精细,不仅影响宝宝咀嚼能力的锻炼,这些过稀过细的食物所含的营养也相对少了。另外,添加的辅食种类也不能太精细,要让宝宝多吃玉米、红薯等粗粮食物,以防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
相反,农村家长则不太重视宝宝辅食的制作,经常大人吃什么,就让宝宝吃什么。朱晓华说,一方面宝宝的肠胃还不适应大人吃的食物,会影响肠胃消化吸收;另一方面成人食物中含盐、糖、油量大,不适合孩子良好饮食习惯和味觉的形成。
还有些家长喜欢用小饼干、小馒头等零食当辅食。朱晓华说,膨化、油炸食品等是绝对不能让宝宝吃的,不仅影响宝宝的正常饮食,其含有的食品添加剂等对他们的健康无益。
给宝宝添辅食要一样一样加
随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单纯的母乳已经不能够满足宝宝身体发育的正常需要了,这时,就要考虑给宝宝添加辅食了。那么,宝宝多大添加辅食最合理?怎样添加才是最健康的呢?
小信号提示给宝宝添辅食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的吴红敏主任说:“原则上讲,宝宝3个月就该开始添加辅食了,因为此时的奶喂养不能满足宝宝摄取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但具体添加时间要根据宝宝自身情况而定。”吴红敏说,宝宝在需要添加辅食前会出现一些小的信号,这些小信号预示着年轻的父母该给宝宝添辅食了:宝宝总喜欢把一些物品放到嘴里,并不停的咀嚼,随着宝宝吞咽能力的提高,流口水现象也少了;对大人吃的东西感兴趣,有意识的想去抓,然后放到嘴里,表现出满足感;喝奶量增大,吃了很多,看起来还很饿,而且小便次数也明显增多。
添辅食要由少到多 由稀变稠
3个月左右的宝宝还没有长牙,所以辅食的添加要采取由稀到稠的原则,可以先从泥状开始,一点点增加。比如鸡蛋黄,第一天可以吃四分之一,三到四天后变为二分之一。第十天左右可以变为一个。宝宝6个月左右的时候开始适当加一些蔬菜、水果。父母可以买榨汁机或搅泥器在家自己给宝宝做。用榨出的蔬菜汁和蔬菜泥熬粥给宝宝喝。到宝宝8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添加肉沫、鱼沫了。随着宝宝口腔环境的完善,辅食的颗粒可以逐渐增大,面条也可以适量增加了。
给宝宝添辅食 要一样一样加
“添辅食一定要一样一样的加。”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护士长董彦君说。一些年轻的父母总担心宝宝营养不够,每次都几种蔬菜、水果一齐喂。此时宝宝的胃肠功能并不完善,很多食物还不耐受,这样混淆着喂养容易出现过敏拉肚子的现象。家长要一样一样的添加,每添加一样新的食品,就要观察宝宝的消化情况,适时调整,这样也好区分哪一种食物是宝宝身体不能接受的。有些妈妈觉得宝宝能吃辅食了,就把辅食作为宝宝的主食,但是,奶中的营养元素是辅食所不具备的,7、8个月以内,宝宝的主食还应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辅食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