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谨防宝宝哪种疾病
夏季谨防宝宝哪种疾病
感冒
危险级别:★★★
宝宝感冒的一大因素是父母使用空调不当引起的,许多家庭的室内温度与室外相差10摄氏度,让原本抵抗力较差的孩子患上感冒。
另外,夏季部分病毒活跃,6个月至3岁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疾病的侵袭。
妈妈的防护招数:
空调温度不能过低,以温差5摄氏度内为宜。空调和电扇的风最好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宝宝一旦发烧,提高警惕,即使低烧也要及时上医院就诊。
痱子
危险级别:★★★★
随着天气渐渐炎热,儿童皮肤科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专家说,痱子虽然是小病,却严重影响了宝宝的生活质量,如果痱子被抓破,还会感染细菌,严重时甚至还会并发急性肾炎。
妈妈的防护招数:
勤洗澡非常重要。洗澡时可选择偏冷的水温,洗完后可以适当用些痱子粉。居室环境要通风凉爽,尽量减少出汗;衣着柔软宽松,尽量穿容易吸汗的棉布衣服;出汗较多时,应及时补充水分,必要时可适当补充些淡盐水。一旦生了热痱子,最好及时看医生,切忌用手抓挠。
厌食症
危险级别:★★★★
天气炎热,不要说小宝宝,大人也会觉得“美食当前难以下咽”。宝宝食欲差,可一点也不影响他们吃零食的情绪。很多宝宝把冷饮、饮料代替正餐。专家认为,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消耗热量多,食欲不好会影响生长。
妈妈的防护招数:
给孩子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品。配上一些蔬菜和水果,如果有豆制品和奶类,还能增加营养。
暑热症
危险级别:★★★★
一到夏天,很多新生儿会体温升高,又哭又闹,到医院一看,也不是感冒发烧。医生说,这是比较常见的暑热症,患者以6个月到2岁大的宝宝居多,其实也不是大病,主要因为小宝宝自身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引起的,天气一凉,症状自然消失。
妈妈的防护招数:
为宝宝补充液体,多喝一些开水。开了空调和电扇的房间可以减轻孩子的发热情况。不过,体温过高时,最好上医院,要遵医嘱用退烧药。
肠炎
危险级别:★★★
夏季本来就是腹泻等疾病高发季节,各种病菌特别容易侵害宝宝的肠胃,症状一般以发热、腹痛、乏力、食欲低下等为主,严重的会导致电解质紊乱,让孩子出现脱水、酸中毒等情况,甚至危及生命。
妈妈的防护招数:
宝宝的夏季食物应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和荤食,不宜吃得过饱。教育孩子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热疖头”
危险级别:★★
疖子是宝宝夏季的多发病,大都出现在头面及颈部。一般疖子不会引起全身不适,但大疖子可引起发热,如果挤压热疖排脓,可能会引起细菌扩散招至败血病。
妈妈的防护招数:
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在容易出汗的部位常撒点痱子粉,皮肤瘙痒时可擦点清凉油,千万不要抓破患处。
蚊虫叮咬
危险级别:★★★★
由于宝宝的皮肤细嫩,容易招蚊虫叮咬,这不仅会干扰宝宝的休息,还会传染疟疾、乙型脑炎等疾病。
妈妈的防护招数:
在皮肤瘙痒时不要大力抓挠,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发炎的迹象,要及时在伤处涂抹一些抗菌药物,洗澡时避免伤口接触污水。选择灭蚊用品,最理想就是蚊帐。专家建议,最好选用宽大的蚊帐,这样漏网之蚊就更容易发现。
夏季谨防扁豆中毒
夏天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扁豆烹调不当食用后会发生中毒便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可进入六月以来,各地扁豆中毒事件却一再发生,卫生部再一次向餐饮单位发出紧急预警:谨防扁豆中毒。
何为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人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后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物摄入后所出现的而非传染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引起的食物中毒的食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已达急性中毒剂量的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食物;外形与食物相似而本身含有毒素的物质,如毒蕈;本身含有毒物质,而加工、烹调方法不当未能将其除去的食物,如河豚鱼、木薯、扁豆;由于贮存条件不当,在贮存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的食物,如发芽土豆等。
扁豆为什么会致人中毒
扁豆致人中毒是由于扁豆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皂素等天然的毒素,只有持续长时间的高温(一般需要100℃达30分钟)才可以将其破坏。因此当采用沸水焯扁豆、急火炒扁豆等方法加工扁豆时,由于加工时间短,加工时炒(煮)温度不够,往往不能完全破坏其中的天然毒素,因此食用后致人中毒。
扁豆中毒的症状
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水样便,严重者会有头痛、头晕、四肢麻木、胸闷、心慌等症状。若及时治疗大多数病人可在24小时内恢复健康,一般不会致人死亡。
扁豆中毒的预防措施
1.扁豆越老毒素越多,因此应尽可能食用新鲜的嫩扁豆。2.食用前择净扁豆的两端及荚丝,这些部位所含毒素最多。3.烹调前用净水浸泡3O分钟,洗净扁豆上的残留农药。4.烹调扁豆时应使其熟透,以破坏其毒素。焖扁豆因加热时间比较长,熟透后很少发生中毒现象。建议工地食堂、学校食堂等集体供餐单位食用扁豆时要格外小心,尤其是东北大油豆(最近发生的多起中毒均为这一品种的扁豆),防止出现因加热不透造成大面积人群食物中毒。
一旦食物中毒怎么办?
首先切记,如果出现疑似食物中毒症状,要立即去医院就诊,并及时向辖区卫生监督部门投诉。
其次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为急性胃肠炎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等。腹泻一天几次到几十次不等,而且多数是稀水样;个别人大便中有脓血、黏液等,必须注意的是,呕吐时尽量不要用药物阻止,让患者吐出毒液。
此外,有时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怕冷发热、乏力,以及吞咽、说话及呼吸困难等问题,中毒严重的人,也可能因为腹泻而出现脱水现象,应该送进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春季谨防宝宝过敏性鼻炎
1、避免接触过敏原:当宝宝处于婴幼儿时期,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减少IgE抗体生成。在室内的环境中,要减少尘螨的数量。妈妈要勤清扫地毯,清洗床上用品、窗帘,螨变应原溶于水,水洗纺织品可清除其中的大部分变应原。家里尽量不要养宠物,如猫、狗、鸟这类容易掉毛的,降低动物皮毛对宝宝的影响。
2、饮食方面要注意:妈妈尽量少给宝宝吃海鲜,如虾、蟹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宝宝的饮食应该以清淡而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让宝宝多吃新鲜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不吃或少吃油腻食物、甜食品或甜饮料等。
3、提前用药做预防:如果宝宝是属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话,可以在季节前的2-3周给宝宝进行预防性的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全身和局部抗过敏药物的治疗,可以减轻发作的症状甚至不发作,减少发作期的用药剂量。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由于现在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让原来不是过敏性体质的人慢慢转变为过敏性体质,要想自己的宝宝远离过敏性鼻炎,就要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加强宝宝的日常锻炼,提高宝宝的身体免疫力,避免灰尘长期刺激,这是防止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根本所在。
夏季谨防五种常见疾病来袭
夏季常见的疾病有五种,分别是中暑,热伤风,皮炎湿疹,情绪中暑以及腹泻,这五种疾病我们都有很好的预防方法,所以大家不用太过于担心。
热伤风
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并不退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就会不好,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
虽然热伤风不是流行性感冒,没有传染性。但是热伤风可以诱发一些疾病的发作,比如慢性气管炎、哮喘等。”专家认为,剧烈运动后暴食冷饮、洗冷水澡将会导致热伤风;空调温度开得太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也会导致热伤风;晚上睡觉贪凉甚至露宿户外都将会导致热伤风。
中暑
在生活中,以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较为多见。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呕吐、胸闷、心悸、口渴、大汗、注意力不集中,但体温不超过37.5℃。轻度中暑表现为面色潮红或苍白、气短、大汗、皮肤灼热或湿冷、心率增快、脉搏细弱。
高温下,每个人都会感到不舒服,但并非人人都会中暑。中暑大多发生在:年老体弱、有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者以及较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下的人。
专家提醒到,外出时根据自己的体力决定行程长短,不要过度疲劳,否则,抗署能力会下降。出门戴上透气、散热及通风性能好的凉帽,打上太阳伞,既可防止中暑,又可预防“日射病”。另外,一定要多喝水,适当补充淡盐水。在室内打开电扇,加速空气对流,但不要直吹身体;使用空调时,温度不要太低。以上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只要加以注意,安然度过盛夏是没问题的。
由于中暑和其他疾病发病的病因不同,故需要区别对待。因此,如果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感到不舒服,应赶紧到荫凉通风处,口服一些防暑药。若症状很快缓解,就可能是中暑;如果不见好转,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应尽快服用心血管药物。假如有人出现晕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热,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送到医院。
皮炎湿疹
夏季皮炎是在夏季持续高温、闷热环境下所发生的以四肢伸侧小丘疹为主的皮肤病。温度高、湿度大时,皮损加重,随天气凉爽症状随之缓解皮疹逐渐消退。
夏季皮炎的预防,首先要避免光敏物质和强日光长时间照射,做好降温措施,同时应选择宽松、棉质衣服。其次,注意保持工作及生活环境的通风,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和干燥。一旦患病要尽可能避开高温而潮湿的环境,严重者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滑石粉或痱子粉等,瘙痒剧烈者,可以口服抗组胺药或口服清热利湿中药。
“情绪中暑”
有关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普通人群中约有10%的人会出现情绪、心境和行为的异常,人容易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的现象,这就是“心理中暑”,医学心理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这是因为当气温超过35℃,湿度高于80%时,气象条件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
进入7月之后,焦虑症的病人是6月同期病人的两倍,估计这与最近的炎热天气有一定关系。
针对“情绪中暑”,则主要靠自我调节。古人说:“调息静心,犹如兆雪在心。”在夏季,我们切不可一味地抱怨天气。正所谓“心静自然凉”,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
另外,充足的睡眠有助避免“情绪中暑”症状的发生。有研究还表明,情绪烦躁、焦躁不安时,应多吃含钙、磷丰富的食物,如大豆、牛奶、鲜橙、花生、菠菜、栗子、葡萄、鸡肉、土豆、蛋类。
腹泻
高温天气细菌、霉菌易生长繁殖,保存不当的食物易被致病微生物污染而变质。病从口入,很容易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感染性肠炎”,出现急性腹泻。
首先,提高食品卫生意识,不喝生水,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特别是海产品和水产品。制作食品时应生熟分开,特别是动物的内脏,可能带有病菌,要与熟食分开。已经烹调好的食品,不要再放回盛过生食品的碗内。餐具、食物等要做好洗涤消毒工作;
其次,多吃清淡食物,不过最好是少吃隔夜隔餐饭菜。打开的水果,如西瓜等要尽量吃完,不然用保鲜膜封好,放到冰箱保存,但是时间也不要超过24小时;
上文我们介绍了夏季这个季节是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疾病,所以我们要做好对于疾病的预防才行,上文详细列举了夏季最为常见的五种疾病:中暑,热伤风,皮炎湿疹,情绪中暑以及腹泻,并且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夏季谨防妇科炎症
注意事项:
1、不要穿紧身、化纤质地的内裤或连裤袜,应穿纯棉的、轻薄透气的内裤;内裤要经常换洗,洗后放在太阳下暴晒。
2、清洗外阴用的毛巾和盆要单独分开;大便后擦拭的方向应由前至后,避免将肛门处的念珠菌带至阴道。
3、不要在浴场、浴室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随便坐、卧,更不要使用公共场所的坐式马桶,以避免交叉感染。
4、因多种妇科炎症均与不洁性交有一定关系,故年轻女性性生活一定要严谨,杜绝不洁性交,尽可能使用安全套。
5、加强经期、产后、流产后的个人卫生,勤换内裤及卫生巾;经期忌行房事,以免感染。
6、注意饮食调理,夏天宜多食清淡解暑、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或一些能解暑的茶水。忌食辛辣、烟、酒、浓茶等刺激性食物及油炸、烧烤等燥热食品。
7、适当地进行户外锻炼,增强体质,保持规律的生活,保持心情舒畅。
夏季谨防皮肤过敏
由于皮肤过敏会引起搔痒、肿痛等症状,令人感觉非常痛苦,所以一遇到过敏,许多患者都会赶紧用药以控制症状。抗过敏药物的治疗效果虽然较好,但是由于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也较多,随意使用有时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使用前应慎重。有些抗过敏药物在有效对抗过敏的同时,容易产生困倦、嗜睡的副作用;有的药物还会使服用者头晕、乏力、视力模糊。因此,高空作业、驾驶员、机械操作者,在工作前不可服用有中枢抑制作用的抗组胺药物。如果在工作中需要服药,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应用。
此外,有以下情况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否则不得使用:如急性哮喘、尿梗阻、青光眼、高血压或胃溃疡;由哮喘、吸烟引起的持续性或慢性咳嗽,由肺气肿引起的咳嗽多痰者。服药时不得同时饮酒,或服用镇静药及抗抑郁药,否则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嗜睡、昏迷甚至脑缺氧症状。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及老年人应慎用。
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反应,称为药物反应。在药物副作用中,约1/3~1/4累及皮肤,故有人提出皮肤药物反应一名。在所有皮肤和粘膜药物反应中,又以药疹或药物性皮炎更为突出。因此,本文重点叙述药疹。建国以来,由于医药卫生事业的飞跃发皮肤过敏实在是令人难熬的经历,不但皮肤会受到伤害,更影响形象美观。摆脱这些烦恼,拥有清爽一夏。防患于未然,预防最重要。
1饮食调理:多吃一些水果、蔬菜,注意营养均衡,少食用油腻、甜食及刺激性食物等;
2生活调理: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
3皮肤要保持清洁,经常用冷水洗脸;要保持皮肤吸收充足的水分,避免夏日炎热皮肤干燥引起的过敏;
4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适当调节室内湿度、温度,远离家中过敏源,注意室内的通风有助于减少尘螨和霉菌滋生;
5避免暴晒,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危害,尤其是对过敏体质;
6选择化妆品前应先在局部试用,确认不过敏再大面积使用;
以上就是如何在炎炎夏日治疗皮肤过敏的相关知识,希望朋友们都能够在夏季做一个完美无暇的美丽女人。
夏季宝宝疾病预防原则
1、防止中暑:
如果宝宝先是肤色发红,触摸宝宝的皮肤能感觉到干燥发热。
宝宝烦躁不安,有的会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测量体温时可高达39℃以上。宝宝很有可能就是中暑。妈妈们应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四周环境通风,温度适宜。
2、宝宝脱水要注意:
医学上称为婴儿夏季脱水热。脱水前期无明显症状,宝宝一旦有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停、烦躁不安,妈妈就要小心了。出现这种现象,妈妈们应及时给宝宝补充足量的水分。该症是因炎夏气温高、气候干燥,宝宝通过排汗而丢失大量的水分所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引起宝宝发热,有时体温可达39℃到42℃。
3、饮水不足也会引起腹泻:
天热,宝宝大量出汗,如果饮水不足,体内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都减少,影响到宝宝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宝宝就极容易腹泻。宝宝感染后一般出现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临床症状,即水样腹泻,伴有发烧、呕吐和腹痛,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水便,有恶臭,严重者可因脱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
4、警惕夏季伤风感冒:
夏天的特点就是烈日炎炎,离寒冷远了离感冒似乎也远了。但其实,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以及皮肤散热、保温调节功能都差,夏天室内空调环境、室外高温,室内外温差大,宝宝就很容易在夏日里伤风感冒。
5、蚊虫叮咬易引起皮肤病:
夏天也是蚊虫活动的时节。宝宝幼嫩的皮肤就成了攻击对象,它们比成人更容易被蚊虫叮咬。宝宝很容易抓破皮肤而引起细菌感染,因此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蚊虫,宝宝的手脚被蚊虫叮咬后,会留下色素沉积,而反复抓破结疤可能会留下像小红豆一样的疤痕,也就是所谓的“红豆冰”现象。它不仅仅有碍肌肤的美观,严重的还会转变成蜂窝性组织炎。妈妈们应在每天睡觉之前,喷洒无毒害的杀虫剂,或者给宝宝使用蚊帐。出行的时候可以带上万金油、绿油精等药膏。
6、户外活动防晒伤:
夏天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加,晒伤的可能性也随之大增。晒伤后宝宝皮肤会变红,有刺痛和瘙痒感,有的宝宝会哭闹,而有的宝宝则只会在皮肤脱皮或刺痛感来的时候才表现出烦躁不安。有些妈妈不愿意为刚出生的宝宝用防晒霜,认为宝宝不需要,或是担心防晒乳液会伤害宝宝的娇嫩皮肤,而事实上六个月大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开始用防晒乳液了。长时间在户外,可选择防晒系数15-25的防晒乳液,每隔4-5小时给宝宝擦一次。
7、谨防外伤感染:
蚊虫叮咬后,宝宝抓破伤口,如果细菌侵入,就很容易形成伤口感染。所以在宝宝被蚊虫叮咬后,最好马上给宝宝搽上专用药水,防止因瘙痒引起的抓挠。
宝宝夏季护理非常重要,谨记以上秘诀,拒绝宝宝夏季疾病,在让宝宝健康度过炎炎夏日的同时,也让妈妈安心、省心!
夏季宝宝的7大疾病预防原则
1、预防中暑
如果宝宝先是肤色发红,触摸宝宝的皮肤能感觉到干燥发热。
宝宝烦躁不安,有的会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侧量体温时可高达39℃以上。宝宝很有可能就是中暑。妈妈们应有效地调节室内温度、保持四周环境通风,温度适宜。
2、宝宝脱水要注意
脱水前期无明显症状,宝宝一旦有不明原因的哭闹不停、烦躁不安,妈妈就要小心了。出现这种现象,妈妈们应及时给宝宝补充足量的水分。该症是因炎夏气温高、气候干燥,宝宝通过排汗而丢失大量的水分所致。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引起宝宝发热,有时体温可达39℃到42℃
3、饮水不足也会引起腹泻
天热,宝宝大量出汗,如果饮水不足,体内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肠液、胆汁等都减少,影响到宝宝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宝宝就容易腹泻。
4、警惕夏季伤风感冒
夏季的特点就是烈日炎炎,离寒冷远了离感冒似乎也远了。但其实,宝宝的体温调节中区以及皮肤散热、保温调节功能都差,夏天室内空调环境、室外高温、室内外温差大,宝宝就很容易在夏日里伤风感冒。
5、蚊虫叮咬易引起皮肤病
夏天也是蚊虫活动的时节。宝宝幼嫩的皮肤就成了攻击对象。宝宝很容易抓破而引起细菌感染。妈妈们应在每天睡觉之前,喷洒无毒害的杀虫剂,或使用蚊帐。出行时可以带上万金油、绿油精等药膏。
6、户外活动防晒伤
晒伤后宝宝皮肤会变红,有刺痛和瘙痒感,有的会哭闹,有的会表现出烦躁不安。六个月大以上的宝宝就可以开始使用防晒乳液了,长时间在户外,可选择防晒系数15~25的防晒乳液,每隔4~5小时给宝宝擦一次。
7、谨防外伤感染
蚊虫叮咬后,宝宝抓破伤口,如果细菌侵入,就很容易形成伤口感染。所以在宝宝被蚊虫叮咬后,最好马上给宝宝擦上专用药水,防止因瘙痒引起的抓挠。
夏季谨防颈椎病
壹
空调温度过低或猛吹风扇,颈部受凉,诱发颈椎病。颈椎病和受凉有很大关系。夏天在办公室里,空调温度一般开得很低,特别是座位正对空调,颈背肌肉很容易受寒,诱发颈椎病。因此在空调室内应做好颈部的保暖措施。
贰
夏日易犯困,午休不良姿势伤颈椎。我们常看到一些上班族在座位上耷着脑袋就睡着了,殊不知这样睡觉给颈椎带来的伤害非常大。午休或在车上睡觉时:第一,不提倡向前扒着睡觉,可采取向后仰躺的姿势稍事休息;第二,一定要为颈椎找到扶托点,比如在颈部后面垫一个卷裹的衣服或带上U型颈舒枕等。
叁
日长夜短,夜生活丰富,睡眠减少诱发颈椎病。从自然规律来看,夏季白天长晚上短;年轻人在夏季夜间娱乐生活增多,睡眠时间大大减少,白天疲劳的颈椎,夜间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恢复,日积月累导致很多人年轻人颈椎疼痛。
肆
冷水冲凉,诱发颈椎病。炎炎夏日,下班回家洗一个冷水澡非常惬意,但容易让颈部受凉诱发颈椎病。其实温水冲洗可以是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更有利于消除人的疲劳。
伍
天气炎热,外出减少,在家上网、看电视时间增多,导致颈椎病。夏季天气炎热,人们更倾向于待在室内,户外活动时间大大减少。因此在家其实不妨多安排一些就地取材的“运动”,比如仰卧起坐、擦擦窗户、远眺等,充分运动颈部、背部肌肉,保持颈部血液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