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指甲看肝血不足症状按摩三穴位养肝补血

指甲看肝血不足症状按摩三穴位养肝补血

1、辨纹路

一般指甲出现纵纹,多为过度疲劳、神经衰弱、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慢性疾病,平时应注意休息;出现横沟,一般是营养不良,或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2、辨颜色

若指甲颜色苍白,往往说明有贫血或营养不良,可多吃大枣、黑芝麻等补气补血的食品;若指甲黯黄,可能是肝胆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先兆,需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指甲青紫,暗示有寒证,或是血瘀、缺氧。

3、辨斑点

指甲出现白色斑点,多为小儿消化不良、虫积或者缺钙,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指甲下出现红色斑点,说明毛细血管有出血;出现黑斑,说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可能有肿瘤、坏疽,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4、辨半月痕

指甲根部的“月牙”,又称半月痕,也能反映机体的气血健康状况。身体健康者,半月痕大小适中,呈灰白色;若没有半月痕,多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半月痕过大,则易患高血压、甲亢等疾病。

按摩3穴位帮你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从指甲看肝血的方法及按摩补肝养血的方法,肝血不足的人要注意养肝补血,另外,平时要注意多吃果蔬,均衡营养。

指甲看肝血不足症状

中医学认为,“爪为筋之余”,“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是体内的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肝主筋,又能藏血,故肝脏与筋和指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从指甲的坚脆、厚薄、颜色枯萎或润泽等信号,可以读出体内肝血的盛衰秘密。

健康人的指甲,一般因血液供应充分而呈桃红色,表面光滑圆润,厚薄适度,形状平滑光洁,无纵横沟纹,没有干扰斑。若肝血盛衰出现变化,往往会在指甲上有所表现。

1、辨纹路

一般指甲出现纵纹,多为过度疲劳、神经衰弱、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慢性疾病,平时应注意休息;出现横沟,一般是营养不良,或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2、辨颜色

若指甲颜色苍白,往往说明有贫血或营养不良,可多吃大枣、黑芝麻等补气补血的食品;若指甲黯黄,可能是肝胆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先兆,需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指甲青紫,暗示有寒证,或是血瘀、缺氧。

3、辨斑点

指甲出现白色斑点,多为小儿消化不良、虫积或者缺钙,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指甲下出现红色斑点,说明毛细血管有出血;出现黑斑,说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可能有肿瘤、坏疽,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4、辨半月痕

指甲根部的“月牙”,又称半月痕,也能反映机体的气血健康状况。身体健康者,半月痕大小适中,呈灰白色;若没有半月痕,多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半月痕过大,则易患高血压、甲亢等疾病。

按摩3穴位帮你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从指甲看肝血的方法及按摩补肝养血的方法,肝血不足的人要注意养肝补血,另外,平时要注意多吃果蔬,均衡营养。

按摩穴位养肝护肝

1.推搓两肋法

双手分别按两边腋下,顺肋骨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反复推搓20回。

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大敦穴(足大趾甲根部外侧),然后左右各旋按压15回。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跟上面一样。

2.揉三阴交穴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压对侧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各旋按压15回。

3.按太冲穴

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对侧足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趾骨之间),从骨缝的间隙按压并且前后推搓,反复20回。

按摩这2个穴位补血效果好

1、脚部的太冲穴

中医中认为:“爪为筋之余”,而这里所说的爪便是人体的手指甲和脚趾甲,这些指甲都是人体内的筋延伸至体外的体现。另外,肝主筋,且能藏血,所以说肝脏和指甲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其中,对于一些健康的人来说,其手指甲的颜色是呈现红润有光泽的,而如果人体中的肝血出现了衰弱等变化,那么指甲则会变得苍白没有光泽。因此,在日常便可以通过对脚部上的太冲穴进行按摩来起到养肝血的作用。

在足背上,也就是第一个脚趾和第二个脚趾的凹陷处便是太冲穴,对其进行按摩的时候不要使用过大的力气,以此穴有稍微酸胀的感觉便可以。

2、腿部的血海穴

有句俗话说的好:补血就找血海穴,从中医角度来看,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原穴,也就是脾经生气血的聚集之处,此穴位于大腿内侧的部位,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是经常对其进行按揉能起到极好的促进气血运行及生血的目的,从而更好的维护全身血液的循环,利于养生。

按摩三穴位养肝补血

按摩3穴位帮你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上火了用什么穴位可去火

1、按摩三阴交穴可去火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功效:补肝健脾、滋阴通经及益气活血。

2、按摩足三里穴可去火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及镇静安神。

3、按摩大敦穴可去火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功效:疏通肝经、清肝明目及理气醒脑

4.按摩太冲穴可去火

太冲穴位于大足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的缝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处。由于它属于足厥阴肝经,因此按摩此穴对肝火旺盛带来的上火症状效果非常好。如果把手放在太冲穴上,稍用力就会感觉非常痛,说明肝火比较旺盛,那更要多按摩这个穴位。

按摩手法:在按摩太冲穴前,先用热水泡脚约10分钟,然后用大拇指从上向下推揉3分钟即可。

5、按摩内庭穴可去火

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穴可以说是热症、上火的克星。如果你有口臭、便秘、咽喉肿痛、牙痛、腹胀、吐酸水等不适时,可以多按内庭穴。内庭穴是在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间的缝隙交叉处,每天早晚用大拇指点揉100次即可。

按摩哪里对肝脏有益

肝俞柔肝养血

肝俞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按摩方法:正坐或站立,双手放到背部,大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为宜,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1-3分钟。

按摩功效:肝主疏泄,按摩肝俞能促进消化,促进水谷精微在体内的运化;再者肝俞是肝在背部的反应点,按摩肝俞,能柔肝并补益肝血,肝血充足,就能保证肝的气机正常。

章门疏肝理气

仰卧位或侧卧位,在腋中线上,合腋屈肘时,肘尖即是该穴。

按摩方法:站姿,双手大拇指置于两侧穴位上,其余四指屈曲,用大拇指的指腹垂直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胀痛感为宜,按摩时间1-3分钟。

按摩功效:利气,疏肝健脾,理气散结。“章门”意指肝经的强劲风气在此风停气息,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章门是脏会穴,统主五脏疾病。按摩章门能帮助肝疏通气机,维护肝的疏泄正常。

期门疏肝活血

期门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面或指节向下按压,并做环状按摩,持续2分钟。

按摩功效:期门穴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之募穴,肝脏是体内重要的解毒器官,肝失疏泄,体内的毒素无法正常排出,可见便秘,口臭等病症,刺激本穴可增强肝脏排毒功能。

太冲平泄肝热

太冲在正足背侧,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坐位,两腿并拢屈曲,大拇指置于穴位上,用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力度以出现酸痛感为宜,按摩时间3-5分钟,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穴位。

按摩功效:平肝泄热,舒肝养血,清利下焦。“太冲”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太冲是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按摩太冲能泄肝经湿热,柔肝养肝。

肝血不足的症状

想了解肝血的盛衰 看看指甲就知道

中医学认为,“爪为筋之余”,“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是体内的筋延伸到体外的部分。肝主筋,又能藏血,故肝脏与筋和指甲的关系都十分密切。从指甲的坚脆、厚薄、颜色枯萎或润泽等信号,可以读出体内肝血的盛衰秘密。

健康人的指甲,一般因血液供应充分而呈桃红色,表面光滑圆润,厚薄适度,形状平滑光洁,无纵横沟纹,没有干扰斑。若肝血盛衰出现变化,往往会在指甲上有所表现。

1、辨纹路

一般指甲出现纵纹,多为过度疲劳、神经衰弱、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慢性疾病,平时应注意休息;出现横沟,一般是营养不良,或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2、辨颜色

若指甲颜色苍白,往往说明有贫血或营养不良,可多吃大枣、黑芝麻等补气补血的食品;若指甲黯黄,可能是肝胆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先兆,需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指甲青紫,暗示有寒证,或是血瘀、缺氧。

3、辨斑点

指甲出现白色斑点,多为小儿消化不良、虫积或者缺钙,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指甲下出现红色斑点,说明毛细血管有出血;出现黑斑,说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可能有肿瘤、坏疽,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4、辨半月痕

指甲根部的“月牙”,又称半月痕,也能反映机体的气血健康状况。身体健康者,半月痕大小适中,呈灰白色;若没有半月痕,多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半月痕过大,则易患高血压、甲亢等疾病。

按摩3穴位帮你养肝补血

1、按摩大敦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大敦穴(在足母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大敦穴,手法同前。

2、按摩太冲穴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太冲穴(在足背,当第一、二蹠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20次。然后用左手按压右足大敦穴,手法同前。按揉不要用太大的力气,感觉轻微酸胀即可。

3、拍打足背排肝毒

双腿屈膝端坐,在足背部沿肝经循行,五指并拢拍打足背,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肝火旺按摩哪些穴位呢?

肝火旺,中医称“肝火上升”,是属人体内脏气血调节出了问题,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中医用“火”来形容身体内的某些热性症状,上火的程度较“热气”还重。一般所说的上火,也就是人体阴阳失衡后出现的内热症。

中医认为“火”的病理可分虚实两大类,常见的上火症状有心火和肝火两种。不严重时,会出现皮肤干裂,口舌生疮,心烦肺热等。因此,肝火上升不要吊以轻心,要及时调节营养,去火养肝。平时有人在与人争执时大发雷霆,所以也比作大动肝火,肝火旺。发脾气也伤肝的,因此,无论遇上什么事不要发火生气,以免伤肝。

秋冬防治肝火旺 推拿3大养生穴位

穴位一、三阴交穴

位置:脚踝的内侧往上大约4指宽之处。

功效:补肝健脾,滋阴通经,益气活血。

穴位二、大敦穴

位置:大脚趾的内侧、靠拢指甲底部处。

功效:疏通肝经,清肝明目,理气醒脑。

穴位三、足三里穴

位置:膝盖外侧凹陷处往下约4指宽处。

功效:疏肝益脾,清热化湿,镇静安神。

按摩以上养生穴位的手法,皆以指腹按压,每次10至15下,可随时随地按摩,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

养肝护肝的穴位有哪些

1.肝腧穴

肝腧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是肝脏在背部的反应点,刺激此穴有利于肝脏疾病的防治,所以养肝护肝可常按摩肝腧穴。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部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是肝经的原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在此穴都可体现,所以养肝护肝可多按摩太冲穴,方法-用拇指指尖对穴位慢慢地进行垂直按压。

3.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可治疗胆腑病症,是脂肪肝治疗的要穴之一,所以养肝护肝可按摩阳陵泉穴。

4.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的作用,所以养肝护肝可经常按摩三阴交穴。

5.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靠第二趾一侧的甲根边缘约2毫米处,具有调补肝肾作用,所以养肝护肝可经常按摩大敦穴。

6.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第1、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为肝经俞穴,亦可调理肝气,所以养肝护肝可常按摩行间穴。

指甲看肝血盛衰

健康人的指甲,一般因血液供应充分而呈桃红色,表面光滑圆润,厚薄适度,形状平滑光洁,无纵横沟纹,没有干扰斑。若肝血盛衰出现变化,往往会在指甲上有所表现。

辨颜色。若指甲颜色苍白,往往说明有贫血或营养不良,可多吃大枣、黑芝麻等补气补血的食品;若指甲黯黄,可能是肝胆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先兆,需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指甲青紫,暗示有寒证,或是血瘀、缺氧。

辨斑点。指甲出现白色斑点,多为小儿消化不良、虫积或者缺钙,平时应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均衡;指甲下出现红色斑点,说明毛细血管有出血;出现黑斑,说明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可能有肿瘤、坏疽,建议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辨纹路。一般指甲出现纵纹,多为过度疲劳、神经衰弱、免疫力低下或其他慢性疾病,平时应注意休息;出现横沟,一般是营养不良,或是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辨半月痕。指甲根部的“月牙”,又称半月痕,也能反映机体的气血健康状况。身体健康者,半月痕大小适中,呈灰白色;若没有半月痕,多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半月痕过大,则易患高血压、甲亢等疾病。

指(趾)甲的保养,一离不开健康饮食,二要经常锻炼身体。饮食方面,除经常食用具有补血作用的食物和药物之外,还需补充奶类、蛋类、豆类、鱼类等优质蛋白,以及黑米、黑木耳、坚果等食物。此外,由于手和脚处于全身经脉交会处,平时应多注意手足的运动,尤其老年人可以玩玩健身球,搓搓核桃,经常甩甩手。平时要经常走动,行走时用脚趾抓地,可促进脚部血循环和趾力。

相关推荐

按摩5穴位帮你补肾补气

一、海穴 俗话说补海,补气找气海。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聚集之处,有化为气,运化脾之功能。还有引归经,治疗症之功效,刺破海穴,可祛除人体内的淤,并促生新。 拍打或按摩海穴,对妇女痛经和经过多或过少有效,配合按摩三阴交穴、太溪穴效果更佳。痛经伴有呕吐,按摩此穴同时按足三里穴可立刻缓解症状。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9-11点拍打(每次10秒,连续3-5次)或按摩(轻柔每侧3分钟)海穴,晚上21-23点再艾灸此穴,对妇女月经不调、痛经及因气瘀滞引起的肥胖、关节痛等症

女人补养颜必知10大穴

一、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循环,帮助气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又排毒。 二、海穴 俗话说补海,补气找气海。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聚集之处,有化为气,运化脾

崩漏的推拿疗法

热者出量多,色紫红或紫黑,质稠,并有热象;气虚者出量多,色淡质稀,伴神疲乏力、气短;瘀者量时多时少,淋沥不断,夹有块,少腹痛拒按,块下后痛减;肾阴虚者阴道出淋漓不断,色鲜红,伴腰膝酸软、头晕目眩、手足心热,甚则潮热盗汗。 治疗崩漏要根据症状的缓急,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对暴崩下的应急用药物固摄止;若漏下不止、淋漓不尽的当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病因施以按摩手法,调冲任,理气,引归经。热取坐位,本人用一拇指甲掐另一手断红穴[示(食)、中指蹼问]。 取仰卧位,用拇指按压隐白

月经不适常按摩两大穴位

月经不适常按摩两大穴位,这两大穴位分别是行间穴、三阴交。 缓解月经不适按摩方法 1、按摩行间穴:经痛时试试刺激行间穴,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能帮助打通经,有助解除气郁滞之害。 2、按摩三阴交:而位于脚外踝上方距离4指宽、在小腿胫骨内侧的三阴交,是脾、、肾三经经过的交点,经期间单纯只有腹痛的人,应该是寒气太重、凝结小腹,刺激三阴交可以去除体内瘀,生新,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扰,可以试试按摩足部太溪(补肾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足三里(补气)、等穴道,均可解决生理周期不稳

气虚按摩穴位

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脏的保健正当其时。把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1、大敦穴 大敦穴是经的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

女人捏哪些腿部穴位能补

1、海穴 在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上方大约3个手指的位置处便是海穴所在的重要部位,此穴是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脾统,所以脾经是人体液积聚的重要部位,因此经常对海穴进行按摩,便能极好的刺激脾经,对于补益气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女性气不足人群尤为适用。 其中,每天早上9点左右便是脾经相对活跃的阶段,所以此时段对海穴进行按摩能更好的促进气的生成,对于月经不调、痛经等不良经期症状的女性产生不错的调节。 在对海穴进行按摩时候,手部按压在穴位处,然后以顺时针结合逆时针的方式对其进

按什么穴位理气

1、太冲穴 太冲穴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头晕脑胀时,太冲穴让人神清气爽;有气无力时,太冲穴能帮助补足气;心烦意乱时,太冲穴可志定神安;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使人心平气和。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骨的骨缝之间,向后约3横指宽处有一个凹陷,太冲穴就位于这个凹陷中。使用指头压迫,会感到脉动。应用此穴时,在双侧穴位上用拇指指端用力按揉,使局部产生较强的酸胀感为宜,每次一般按揉3~5分钟。 2、角孙穴 位于人体的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

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补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循环,帮助气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又排毒。 二、海穴 俗话说补海,补气找气海。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脾经所生之聚集之处,有化为气,运化脾之功能。还有

常揉这里滋阴补还能明目

1.大敦穴 大敦穴,在我们的脚上,取穴方法非常简单,在取穴的时候,可以采用正坐或者是仰卧的姿势,大敦穴就在脚大拇趾甲跟边缘大约两毫米的部位,靠近第二脚趾的一侧。经常按揉大敦穴,可以有效的调理肾,熄风开窍,而且还能安神,养,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除了按揉之外,我们也可以艾灸这个穴位,可以达到清明目的效果,让我们头脑瞬间变的清晰,而且还会神清气爽。因为自古以来,大敦穴就是被视为镇静以及恢复理智的要穴,大敦穴是经的起始处,所以按揉大敦穴还有养明目的效果,滋阴补,效果甚好。 2.照海穴 照海穴也在我们的

女人补养颜必知10大穴

中医认为,女人补是一生必做的事情。人体有十大补养生穴位。常按摩这些养生穴位,可补。 一、天枢穴 常按天枢穴(足阳明胃经之穴),可使胃经和大肠经保持活络,促进胃经内气循环,帮助气由胃经输向大肠经。 胃经气充盈,则消化功能增强,就给生系统提供足够的精微物质,为补提供最基础的动力;大肠经气充盈,则可保证循、环排泄机能正常,即止泻又通便,保持肠道清洁,使人免受“毒素”的困扰。 双手拇指下压(力度适中)左右两边此养生穴位,由外向内打圈按摩,每天100-200下,又补又排毒。 二、海穴 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