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应该做哪些检查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包括肝功能试验和HIV抗体检测及血清学检查,以除外肝硬化、HIV感染和隐匿的结缔组织病。
2、心电图:心电图不能直接反映肺动脉压升高,只能起提示右心增大或肥厚的作用。
3、胸部X线检查:可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征,如右下肺动脉干扩张,其横径>=15mm;其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肺动脉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中央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
4、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检查
5、肺功能测定:可有轻度限制性通气障碍与弥散功能减低,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残气量增加及最大通气量降低。
6、血气分析: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呼吸性碱中毒。早期血氧分压可以正常,多数患者有轻、中度低氧血症,系由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所致,中度低氧血症可能与心排出量下降、合并肺动脉血栓或卵圆孔开放有关。
7、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是排除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重要手段。PPH患者可呈弥漫性稀疏或基本正常。
8、右心导管术右心导管术:是能够准确测定肺血管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唯一方法。PPH的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静息PAPm>20mmHg,或运动PAPm>30mmHg,PAWP正常(静息时为12~15mmHg)。
9、肺活检对拟诊:为PPH的患者,肺活检有相当大的益处。对心功能差的患者应避免肺活检术。活检时应注意取材深入肺内1cm,肺组织应大于2.5cm*1.5cm*1cm。
怎样对肺动脉高压进行正确的诊断
根据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应注意原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鉴别。
1、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已引起右心肥大、劳损或右心衰竭者比较容易诊断PH,但病人病情往往危重,已到了疾病的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好。因此,应做到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寻找肺动脉高压的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及慢性肺部疾病是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心脏杂音有助于判断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但肺动脉高压时原有的心脏杂音可能减轻或消失。肺 动脉高压心电图表现为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若同时有左房大或左室肥厚常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可能是心源性。X线检查也有特征性,同时有助于寻找肺动脉高 压的原因。X线对肺实质性疾病的诊断是显而易见的,大的肺静脉血流再分布及KerleysB线反映肺静脉高压。肺血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二尖 瓣狭窄,左房增大并可发现瓣膜钙化。超声心动图能准确地判断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及心脏结构改变。右心导管检查可测定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估测是否为可逆性。选 择性肺动脉造影(包括DSA),以寻找血栓、血管畸形、发育不全或狭窄。对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也可行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凡病人出现无法解释的运动性呼吸困难,运动中发生昏厥者,应疑及本病。若P2亢强,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后即可确诊。
特别提醒:儿童肺动脉高压更易被误诊
儿童肺动脉高压有以下几种常见类型: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另外还有家族性肺动脉高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等。
儿童肺动脉高压的症状与成人相同,有活动耐力下降和呼吸困难等。但也有其特殊性,孩子更喜欢跑来跑去,年龄较小的患者常常不能自行表述呼吸困难、胸闷等 症状,故而常因晕厥、气促、心率快、咳嗽、易感冒、活动后口唇青紫等就诊。以晕厥就诊的患者经常被误认为神经系统疾病,从而被建议做脑电图等神经系统检 查,常常被误诊为癫痫或精神异常。如果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应想到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性,可为患儿做心脏彩超,以及时发现肺动脉高压。因为有些孩子的死 亡原因可能被归于肺炎、哮喘、癫痫或婴儿猝死综合征,所以实际患病率可能更高。
在我们所诊治的患者中,儿童患者约占肺动脉高压患者总数 的13%,其中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约占儿童患者总数的63%,常见的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为26%;结缔 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大约占11%,可由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引起。
根据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25mmHg。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应包含两部分:①确诊肺动脉高压;②确定肺动脉高压的类型和病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肺血栓栓塞最初某些作者认为许多小的临床亚型的血栓栓塞可能是多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因为病理发现,临床诊断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约半数是慢性肺血栓栓塞,但以后的研究发现,组织学上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不同于致丛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中层肥厚较轻,内膜纤维化呈偏心性,从不发生扩张性病变,类纤维素动脉炎及丛样病变形成,与致丛性肺动脉病不同。
2、血管收缩丛样病变形成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最终的血管形态学改变;而其早期为小动脉中层肥厚和无平滑肌的细动脉肌型化,这提示血管收缩可能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初始机制。血管扩张药物能降低某些患者的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进一步支持血管收缩机制参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雷诺病经常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合并存在,也有利于血管收缩的病因机制。现已认识到肺血管内皮与相邻平滑肌间的关系,乙酰胆碱松弛兔动脉环有赖于内皮的完整性,内皮细胞的损伤可减少内源性肺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及一氧化氮)的形成,并释放某些生长因子促使平滑肌增生肥大,但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引起血管收缩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最近观察发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相比呈除极状态,胞浆含有较高浓度的钙。门电压钾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不能提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细胞内钙含量,但能增加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细胞内钙水平,表明某些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平滑肌细胞KV通道缺失或下调,提示钾通道异常可能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中起一定作用。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雷诺病、CREST综合征、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和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均可合并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29%~40%循环抗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核抗体阳性,11%合并雷诺现象。8例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雷诺现象,食管动力障碍,指(趾)硬皮病和毛细血管扩张]患者中7例有肺动脉高压,这些均提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似部分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4、家族因素1927年Clarke等首先报道了单一家庭有一个以上成员患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1970年Wagenvoort等收集28个家庭58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其中包括一对孪生,一个家庭也可遗传几代。曾报道一个家庭有异常的纤维蛋白溶解,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可能与复发性微血栓溶解障碍有关,但另外一些家族并未发现此异常。最近几年对许多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家族进行了充分的基因性质调查,认为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是常染色体占优势的疾病,伴不完全的外显率和基因早现遗传。进一步认定基因缺陷位于一个特殊的染色体,对家族性肺动脉高压的基因解释涉及三核苷酸复制的更大延伸的突变。
5、与妊娠和月经周期有关的因素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常在孕期被首先发现,妊娠过程血流动力学改变加重;月经周期可影响体血管的反应性,是否也影响肺血管尚不清楚。至于育龄妇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增多的原因还不明了,显然不是单一病因因素所引起。有人曾提出羊水栓塞可能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因素,但组织学检查未能证实有残留的羊水栓塞存在。
6、药物与饮食多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没有不规则的用药和异常饮食的历史。1967~1970年在欧洲应用节食药aminorex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突然增加10倍,停用后很快“流行”平息。约2%服aminorex者发生了肺动脉高压,这些人可能是遗传易感或与常用药物,如可改变肝脏代谢的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有关。他们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不同,预后较好,停药后多数恢复。口服避孕药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尚不明确,某些患者发病可能与其有关。
7、肝硬化和门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可发生肺动脉高压,组织学改变与原发性者不能区别,二病合并发生为肝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硬化尸检的0.016%~0.26%。肝硬化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同时发生,可能是自身免疫过程的一部分。虽然门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有关,但其肺组织学所见类似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而不是血栓栓塞性病变。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1987年Kim等首先报道一例HIV感染与致丛性肺动脉病间存在联系,此后数篇报道证实HIV感染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病率增加,其临床、血流动力学及预后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无明显区别。肺动脉高压可发生于HIV感染任何阶段,从诊断HIV感染到发现肺动脉高压的时间为不到1年至9年。病理改变类似致丛性肺动脉病,少见的有肺静脉堵塞病或肺小动脉和细动脉血栓堵塞,与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理改变一致。诊断应建立在HIV感染血清学阳性及与HIV感染有关的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的确定上,并排除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存在。HIV感染直接或间接引起肺血管病变的假说有:
①直接感染肺血管平滑肌细胞;
②作为HIV感染的结果激活血管生长因子;
③受HIV感染的T细胞引起内皮损伤;
④由单纯疱疹病毒和(或)巨细胞病毒机会感染引起的血管损伤。
9、其他的病因线索13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7例体内血小板存活时间下降,提示血小板可能参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血小板所释放的因子在体外可刺激平滑肌增生,也使在体兔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平滑肌增生,当血小板减少时增生明显地被抑制,说明血小板在肺动脉高压发生中起部分作用。已知血栓素A2可引起血小板集聚和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患者血中其降解产物血栓素B2明显增高,还不清楚这一增高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文献曾报道一例用消炎痛(前列腺素样物质抑制剂)后肺动脉压下降,这是否说明血小板、前列腺素样物质,包括白三烯参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过程则尚待进一步研究。
肺动脉高压的五种病因
肺动脉高压的五种病因
1.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约占全部肺动脉高压的78.8%。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的后期经常会并发心功能不全,在中、重度患者中会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肺血管重构,进一步导致肺动脉高压。
2.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先心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主要由心内分流引起。未经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30%,而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约为15%。
3.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
包括各种风湿、类风湿性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可以引起肺动脉高压,在我国发病人数很多。这一类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比例很高,且能显著影响预后,而原发病的识别与处理至关重要。
4.缺氧性肺动脉高压
我国是烟草大国,由此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等慢性肺部疾病高发;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这些疾病最后也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睡眠呼吸障碍患者也会发生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缺氧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高原性肺动脉高压是国外少有而我国常见的一种疾病。这些患者,由于肺泡缺氧,继而发生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升高。
5.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由此而诱发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也有很高的发生率,临床上也很常见。
肺动脉高压的检查事项
1.心电图
肺动脉高压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有:1)电轴右偏;2)Ⅰ导联出现s波;3)右心室肥厚高电压,右胸导联可出现ST-T波低平或倒置。如果没有上述心电图特征,也不能排除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心电图检查作为筛查手段,其敏感性(55%)和特异性(70%)均不是很高。
2.胸部X线片
胸片的改变包括肺总动脉及肺门动脉扩张,伴外周肺血管稀疏(“截断现象”)。还可发现原发性肺部疾病,胸膜疾病,心包钙化,或者心内分流性畸形,因为后者可出现肺血管增多。胸片检查可以帮助排除中到重度的肺部疾病或肺静脉高压患者。但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和肺部放射性检查的结果可不一致。
3.肺功能检查和动脉血气分析
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有助于区别气道或肺实质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表现为肺弥散功能障碍和轻到中度肺容积减少。由于过度换气,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通常降低。COPD导致缺氧性肺高血压,肺功能和血气表现为残气量增加,一氧化碳弥散功能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正常或降低。
4.超声心动图
经胸壁超声心动图能够反映右心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肺动脉压力(PAP)。每一个疑似PH患者都应该进行该项检查,是筛选肺动脉高压最重要的无创检查。
5.通气/灌注显像
通气/灌注扫描用于肺动脉高压(PH)中怀疑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ETPH)的患者。通气/灌注扫描在确诊CTEPH中比CT的敏感性高。
6.高分辨率计算体层成像
可了解有无肺间质病变,肺及胸腔有无占位;肺动脉内有无占位,血管壁有无增厚及充盈缺损性改变。主动脉及左右肺动脉有无淋巴结挤压等。一般对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要完成CT肺动脉造影,这样大多数慢性血栓拴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可以获得明确诊断而避免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高压的检查事项
1.实验室检查
自身抗体、肝功能与肝炎病毒标志物、HIV抗体、甲状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动度、BNP或NT-proBNP。
2.心电图
提示右室超负荷、肥厚和右房扩张。
3.胸片
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征象有:右下肺动脉横径≥15mm,肺动脉段突出≥3mm,中央肺动脉扩张、外周肺血管丢失形成“残根征”,右房、右室扩大,心胸比增大。
4.超声心动图
用于估测肺动脉压力,排除其他病因,如先心病、瓣膜病等,还可评价右心功能、判断预后。
5.肺功能测定
用于明确气道和肺实质病变,重点参考一氧化碳弥散能力。
6.肺通气/灌注扫描
帮助判断有无肺栓塞。
7.高分辨率CT和增强CT
提供更详细的肺实质和肺血管影像学信息。
肺动脉高压的鉴别诊断分别是什么
肺动脉高压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肺血管床结构和/或功能的改变,导致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最终致使右室扩张,引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肺动脉高压诊断标准指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PAP),静息状态下大于25 mmHg ,运动状态下大于30 mmHg 。临床上常用超声心动图来估测。世界卫生组织(WHO):肺动脉收缩压( sPAP)>40mmHg。
肺动脉高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因涉及多个学科,临床医生诊断意识不高,容易漏诊、误诊。临床医生要仔细全面地对多个系统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询问和检查,如心血管病相关性、呼吸病相关性、风湿病相关、血栓栓塞疾病相关性和其他。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筛查,充分利用常规检查,正确的诊断思维能少走弯路,减少检查费用,减少漏诊和误诊。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原因不明的疾病,临床上诊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需要排除所有可能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继发因素。几乎所有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都可能被误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不少医生仅凭胸片和超声心动图就诊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上要诊断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应该除外以下常见疾病:1.肺动脉栓塞(血栓、肿瘤);2.结缔组织病;3.左→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4.肺血管炎(大动脉炎累及肺血管等);5.肺间质或肺实质性疾病;6.心脏瓣膜病;7.限制型心肌病;8.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等;9.门静脉高压;10肺静脉闭塞病;11.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2.肺毛细血管瘤样肺灌注显像有肺段性灌注缺损。
临床上容易被误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几种常见疾病鉴别要点。
1.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特点
(1)常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2)病程较长,一般在数年以上。
(3)X线胸片提示肺动脉缺支,肺血分布不均匀,肺部阴影等。
(4)PaO2 和PaCO2均较低。
(5)肺动脉增强CT和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有助于确诊。
2.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特点
(1)患者多为中青年女性。
(2)可有间断发热,皮肤、关节、肌肉、骨骼等异常表现。
(3)雷诺氏现象、多浆膜腔积液、心、肾、血液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4)可有间质性肺病征象,如肺Velcro啰音,X线胸片示肺间质纤维化和磨玻璃样等改变。
(5)血沉快,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水平升高。
(6)血清免疫学指标检测异常。
(7)呼吸系统疾病或低氧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特点
(8)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喘憋病史、打鼾病史。
(9)长期吸烟,粉尘职业史等。
(10)查体: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哮鸣音、湿罗音、 Velcro啰音、管状呼吸音,杵指状(趾)、紫绀、胸廓畸形、脊柱畸形等。
(11)X线胸片和胸部CT:肺气肿、肺实质和间质异常改变等征象,胸膜、胸壁、脊柱及隔肌等改变征象。
(12)化验: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多,血气:PaO2下降,PaCO2增加。
(13)肺功能:明显通气(阻塞性、限制性或混合性)和/或弥散功能异常。
(14)多导睡眠监测仪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3.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特点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主要见于瓣膜病和限制型心肌病。后者容易误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以下是限制型心肌病临床特点:
(1)临床表现为左心舒张功能不全症状(气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等)和右心功能不全症状(颈静脉怒张、腹水及周围水肿等)。
(2)胸部X线平片:双房扩大,肺淤血。
(3)超声心动图:双房扩大,右心扩大,左室不大,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舒张功能减退,一般伴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
(4)心电图:房颤、传导阻滞、低电压等
(5)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心脏MRI可提供重要的诊断性依据。
4.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特点
少见部位的心房间隔缺损(上腔型、冠状静脉窦型等) 、部分肺静脉畸形引流、无分流的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心病有时被误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下列情况有助于考虑先心病诊断。
(1)自幼体弱、易感冒、心脏杂音。
(2)P2亢进伴固定性分裂,连续性杂音。
(3)胸部X线平片:肺血增多。
(4)食管超声心动图可有助于减少漏诊。
(5)心血管CT或右心导管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临床上也有将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伴卵圆孔开放误诊为心房间隔缺损,并行修补术或封堵术。
5.多发大动脉炎(肺动脉型)特点
(1)体动脉和肺动脉均受累,也可见单纯肺动脉受累。
(2)多为中青年女性,间断发热,反复咯血,合并体动脉受累时出现无脉症、高血压等。
(3)查体:四肢血压不正常,颈动脉杂音、肺血管杂音。
(4)化验:病变活动期:血沉快,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
(5)X线胸片:双肺纹理不均匀、肺血管缺支、肺动脉变窄。
(6)肺血管增强CT和肺动脉造影:有助于明确诊断。可见肺动脉狭窄、扭曲、扩张,有时可见肺动脉内血栓形成。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分几大类
第一步:肺动脉高压:第一大类是真正的肺动脉高压,包括特发性和遗传性肺动脉高压,属于罕见病。先天性心脏病得不到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肺动脉高压。所以说肺动脉高压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步:左心疾病引起的肺高血压:第二大类常见病是风湿免疫性疾病,也叫结缔组织病。叫做它的免疫性风湿、类风湿性疾病。比如说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血管炎等都会引起肺动脉高压,这个发病人数也很多。心脏病的终末期都叫心衰,心衰都会影响肺静脉高压,传到肺动脉引起肺动脉高压。病人需要注意:高血压、瓣膜病、心肌病的一部分患者最后会发展成为肺动脉高压。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病和没有肺动脉的心脏病预后是不一样的。
第三步: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肺高血压:第三大类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肺高血压。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老慢支、慢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肺部疾病的高发。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这些疾病最后多多少少都会引起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衰竭。还有一些夜间睡眠障碍的病人,这些病人也会发生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动脉高压。
第四步:血栓栓塞性疾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第四大类就是栓塞引起的肺动脉高压。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是发病率非常高的一种疾病。其中肺栓塞经排成导致死亡的第二大心血管疾病,实际上是一个发病率极高、致死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如果肺栓塞没有致死,它的后果就是肺动脉高压而致残,最后也一般死于心衰。
第五步:混合型:第五大类就是各种混合性的,原因不清楚的代谢性疾病。非常多见的血吸虫病可以引起肺动脉高压。另外,艾滋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肺动脉高压。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可以服用速效救心丸吗
速效救心丸是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常用药。临床研究显示,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速效救心丸治疗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疗效令人满意。 肺动脉高压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通常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并最终致患者死亡,其临床症状没有特征性,出现气短、晕厥、胸痛等症状而不能用常见心肺疾病解释时,应考虑肺动脉高压的可能,尽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诊。 近年来,随着对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细胞和分子基础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治疗方法。但传统疗法是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基石,特殊治疗应建立在传统规范治疗基础上。新型治疗药物(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药等)的引入,使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但此类药物价格昂贵,一般患者家庭无力承担,基层临床医师应尽量选择既有效又价廉的药物来治疗此病。 速效救心丸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川芎嗪和冰片,川芎嗪在体内主要分布在肝、心、脾、肺等器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等作用,因此可以用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联合速效救心丸治疗老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可显著提高疗效,显著降低肺动脉收缩压,改善患者的活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而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低廉,是基层医院治疗肺动脉高压较好的选择。
肺动脉高压预防及护理
肺动脉高压预防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多与先心病有关,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先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为预防先心病的发生,应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对适龄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和孕妇及其家属的作用。1、戒除不良生活习惯,包括孕妇本人及其配偶,如嗜烟,酗酒等。
2、孕前积极治疗影响胎儿发育的疾病,如糖尿病,红斑狼疮,贫血等。
肺动脉高压护理
1、积极做好产前检查工作,预防感冒,应尽量避免使用已经证实有致畸胎作用的药物,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2、对高龄产妇,有先心病家族史,夫妇一方有严重疾病或缺陷者,应重点监测。
肺动脉高压七大病因总结
肺动脉高压既是一种疾病,又可以是其他疾病的一种表现。肺动脉高压是指孤立的肺动脉血压增高,比很多恶性肿瘤更加凶险,如果患者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超过20mmHg,或活动时肺动脉平均压大于30mmHg即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是什么?
肺动脉高压病因1、血管收缩
丛样病变形成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最终的血管形态学改变;而其早期为小动脉中层肥厚和无平滑肌的细动脉肌型化,这提示血管收缩可能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初始机制。血管扩张药物能降低某些患者的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进一步支持血管收缩机制参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雷诺病经常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合并存在,也有利于血管收缩的病因机制。
门电压钾通道阻滞剂4-氨基吡啶不能提高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细胞内钙含量,但能增加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细胞内钙水平,表明某些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平滑肌细胞KV通道缺失或下调,提示钾通道异常可能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病因中起一定作用。
肺动脉高压病因2、肺血栓栓塞
组织学上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不同于致丛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中层肥厚较轻,内膜纤维化呈偏心性,从不发生扩张性病变,类纤维素动脉炎及丛样病变形成,与致丛性肺动脉病不同。
肺动脉高压病因3、家族因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家族进行了充分的基因性质调查,认为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是常染色体占优势的疾病,伴不完全的外显率和基因早现遗传。进一步认定基因缺陷位于一个特殊的染色体,对家族性肺动脉高压的基因解释涉及三核苷酸复制的更大延伸的突变。
肺动脉高压预防措施和预防恶化
肺动脉高压病因4、药物与饮食
口服避孕药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关系尚不明确,某些患者发病可能与其有关。多数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没有不规则的用药和异常饮食的历史。1967~1970年在欧洲应用节食药aminorex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发生率突然增加10倍。这些人可能是遗传易感或与常用药物,如可改变肝脏代谢的对乙酰氨基酚同用有关。他们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不同,预后较好,停药后多数恢复。
婴儿肺动脉高压的症状有哪些
1.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1)症状 除原有基础疾病的临床症状外,肺动脉高压本身的症状都是非特异性的,肺动脉高压早期一般症状不明显,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提示已到了疾病的晚期,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因心输出量下降,氧气运输受限,组织缺氧故病人易疲乏无力,由于肺血管顺应性下降,心输出量不能随运动而增加,病人表现为劳动性呼吸困难,脑组织供氧突然减少引起晕厥,也可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心动过缓,由于右心室肥厚心肌相对供血不足病人可有心绞痛,若有肺动脉扩张压迫喉返神经,可有声音嘶哑,
(2)体格检查 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可致右心房室扩大和功能衰竭,常见的体征有右心室抬举性搏动及肺动脉区搏动,触诊可发现肺动脉瓣区关闭振动击壁感,心脏听诊可发现P2亢强,肺动脉瓣区收缩期喷射音及由相对性肺动脉瓣关闭不全所引起的舒张期杂音,也可发现右心功能不全征象如颈静脉怒张,肝脏增大,肝颈静脉反流,双下肢水肿等,
2.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症状多发生在儿童期,且多于生后5年内出现症状,也有发生在婴儿期,表现为喂养困难,生长发育落后,呼吸急促,易疲乏,儿童时期的主要症状为运动性呼吸困难,运动中发生昏厥,心前区痛,因心搏量减少所致。这就是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症状。
肺动脉高压能治吗
多吃一些还有还有一些营养物质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些食物,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护理也是比较关键的戒除一切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治疗愈发的疾病同时那对于一些先天性的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检测和治理。
1.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已引起右心肥大、劳损或右心衰竭者比较容易诊断PH,但病人病情往往危重,已到了疾病的晚期,治疗困难,预后不好。因此,应做到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寻找肺动脉高压的病因。
先天性心脏病及慢性肺部疾病是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心脏杂音有助于判断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但肺动脉高压时原有的心脏杂音可能减轻或消失。肺动脉高压心电图表现为右心室收缩期负荷过重,若同时有左房大或左室肥厚常提示肺动脉高压的原因可能是心源性。X线检查也有特征性,同时有助于寻找肺动脉高压的原因。X线对肺实质性疾病的诊断是显而易见的,大的肺静脉血流再分布及Kerleys B线反映肺静脉高压。肺血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型先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增大并可发现瓣膜钙化。超声心动图能准确地判断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及心脏结构改变。右心导管检查可测定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估测是否为可逆性。选择性肺动脉造影(包括DSA),以寻找血栓、血管畸形、发育不全或狭窄。对不能解释的肺动脉高压也可行肺活检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2.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凡病人出现无法解释的运动性呼吸困难,运动中发生昏厥者,应疑及本病。若P2亢强,结合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导管检查,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后即可确诊。
以上就是肺动脉高压如何进行治疗,多吃一些一些营养物质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些食物,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护理也是比较关键的戒除一切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积极的心态进行治疗,增加日常生活中的锻炼以及一些其他类型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