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开车_老新手驾车注意事项
老年人开车_老新手驾车注意事项
后备轮胎及千斤顶、随车工具包、电筒、小型灭火器、原厂汽车手册。
急救箱:箱中应备有绷带、纱布、清凉油、消毒药水及其他救急药物。还有也是最重要的,身上别忘了带钱。
不过,最好车上再配上一瓶4升的纯净水、一桶2升的机油、一桶防冻液。纯净水,可以喝也可以救急;机油可在跑长途消耗时,偶尔加一点;而配备防冻液的作用与机油相似,隔一段时间亏的话加一点。急救箱也可以根据车主自身的身体需要,适当配备一些应急药物。
“老新手”最好选择自动挡
据交通专家分析,当年龄超过70岁时,危险几率大大升高。老年人开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除了定期体检外,交警建议老年人如果一定要开车,可以尽量选择自动挡、座椅调节方便的小卧车一类的车型。此类车操作方便,减少了很多因动作过多产生的潜在危险。而且老年人在驾车时应尽量避开高峰时段,尽量选在白天,因视力减弱,夜间可能会看不清楚路况而造成危险。同时,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在雨天、雪天开车,不建议老年人开车上高速,因为高速车速快,车速与人的血压成正比,若患有高血压则易引发心脏病,对老年人身体有危险,再说老年人反应力、判断力下降,也容易造成危险。
年满60岁驾照需每年一审
记者调查发现,在报名学车的老年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折”在了体检上,很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因高血压、听力不达标等无法过关。
根据有关法规要求,超过60岁的有驾驶证的老人,必须每年参加体检,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交一次体检证明,体检合格后,才能允许继续驾车。而对老年人准驾的机动车类型也有明确规定,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必须换领小型汽车的驾驶证,而且只能驾驶小型手动或自动挡汽车。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允许驾驶小型汽车系列中的D类三轮摩托车,但可驾驶F类轻便摩托车。
孕期开车的四大注意
1.不开新车
如今,大部分家庭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想让准妈咪每天上下班挤公交车过于辛苦,往往会给准妈咪买新车作为代步。但这份爱心并不有爱,由于新购置的车中皮革、化学溶剂等气味很重,空气污染严重,这些气味会不利于孕妇腹中胎儿的健康,甚至在孕早期出现流产现象。
2.新手不开车
有驾驶经验的人都知道,新手驾车因为不熟练的关系,往往精神会高度集中,而且在路上出现急刹的情况也会更多,换句话说,开车的危险性也更大,无论对于孕妈还是腹内的胎儿都是弊大于利的。
3.不单独开车
由于孕期各种激素分泌的变化,准妈咪常常会很容易出现疲劳,精神不济的现象,如若单独开车,更容易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危险。尤其是在面对危险出现的时候,孕妈们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合适的帮助。
4.不开长途车
长途驾驶对正常人来说,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有孕在身的准妈咪。长时间驾驶,会使腹中的胎儿长时间处于颠簸状态,可能会引起不正常的胎动和腹痛,而且由于孕期水肿的现象,准妈咪会出现四肢乏力的状态,更添危险因素。
哪些反常妙招可帮助老人长寿
大自然中的许多动物也遵循着同样的法则——
蜂王稳居蜂窝,懒惰至极,可活到5年或更长;
工蜂终日劳碌,飞奔不停,但3—6个月即亡;
乌龟生性迟滞、雷打难动,但寿命高达150年。
不妨偶尔懒一懒,推掉无聊的饭局,不想干的家务留到明天,会节省我们的能量,才能活得更久。
“粗茶”茶多酚、丹宁含量丰富
喝“粗”点的茶
“粗茶”指的是较粗老的茶叶,价格昂贵的新茶反而不如价格相对便宜的“粗茶”。
“粗茶”尽管又苦又涩,但其中的茶多酚、丹宁含量丰富,既有抗衰老作用,还能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维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
补充阅读:
男性适合喝绿茶、三年以上的生普洱、乌龙茶,特别是武夷岩茶,被称为“男人喝的茶”;
女性可以适当喝些好绿茶,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但在经期、孕期要控制饮茶量,更年期则可以多喝花茶和单从。
避开交通“魔鬼时间”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25秒就有1人死于车祸;而在中国,平均每天近300人葬身车下。
国内知名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范立表示,新手事故率并不高,真正的“马路杀手”是驾龄1—2年的人,此时最易松懈。
穿凉拖或高跟鞋开车、边开车边接电话、开车吸烟都是车祸发生的高危因素。他提醒,11:00—13:00、17:00—21:00是“魔鬼时间”,此时开车要格外警觉。
行人过马路时,要学会首先左看观察车辆,然后右看,最后再左看,确认安全后,才可直线过马路。黄昏时更要注意,因为这是驾驶员最不容易发现你的危险时段。
放下筷子吃得慢
“想长寿吗?那就吃慢点吧。”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人们一顿晚餐可以吃三四个小时。
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一餐饭不少于20分钟,有助消化,避免发胖,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北京抗衰老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在欧洲研究抗衰老课题多年的黄又彭博士表示,当咀嚼食物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也会明显增多,活化大脑皮层,从而延缓衰老。
所以,不妨尝试在吃饭时用筷子来夹菜,然后放下筷子,再用勺子吃米饭。轮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饭,即使想快也快不起来,保证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
六大男性酒驾心理你造吗
一、自以为酒量高
半斤不脸红,一斤不心跳,二斤倒不了!酒驾者都有超乎寻常的“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喝了酒,也能把车开到目的地;就算是喝了酒,再遇上突发的事情时,也能从容应对和处理。他们显然已经忘记了酒精会使人神经麻痹、迟钝的亘古不变的真理。
二、自以为经验老到,车技高超
最新一项数据表明:1年以下驾龄的很少酒后驾车,大量的酒驾行为出现在驾龄在5到20年的司机身上。岂不知,酒精入体之后,它并不认得你有几年驾龄。而事故却恰好会因为驾龄高、自持高,从而重视度低、防范心理差而多发。
三、侥幸心理作祟
有些司机酒驾,总以为“不会那么巧被交警撞上”或者在节日之前觉得“交警也要过节”,认为过节相关检查就会少,于是借着酒劲儿开车上路。这种心理其实忽略了一个最起码的前提:检查酒驾、罚款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其实并不是目的,禁止酒驾的目的是保护他人和驾驶员本人的生命安全,维护交通秩序、社会秩序。有交警检查,司机要做到不酒驾,就算没有交警查,不酒驾也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尊重生命的主动意识。
四、酒后驾驶的处罚力度不足
即全国实施的“醉驾入刑”以及对酒驾处罚力度的加大,确实对大多数驾驶人都起到了警示和提醒的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约束着广大驾驶人要严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十字真言。但是仍有一部分驾驶人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无视自身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依然我行我素,酒后驾驶。其违法的成本过低,与酒后驾驶可能造成的损害后果明显不成比例。
五、不开心想要借酒浇愁
压力大可以理解,但酒驾行为着实不可取。
六、对付酒精监测“有办法”
最近流传很多关于躲避酒驾检测的小方法,比如酒前服一颗醒酒药,喝酒的时候服一颗,酒后再服一颗,就没事,但是事实证明,这些方法都没用。
所以,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酒驾也是因为心理因素在作祟,因为这些人往往自以为酒量高,而且经验老道,开车容易存在侥幸心理,所以才会出现酒驾的行为,但是希望每个开车的人都能搞明白,酒驾猛如虎,不要把自己的生命搭上。
有车族需当心四种疾病
1车内甲醛、丙酮有害气体中毒
袁生一个月前买了辆新车,总觉得车内有一股怪味。不久他就感到头晕、乏力、喉咙不适,离开车子一段时间又会好转。五邑中医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陈志雄说,安装在新车内的塑料材质的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都含可释放甲醛、丙酮等有害气体,不经过释放期,人吸入过多就会引起中毒。
2腰酸背痛、颈梗疼痛
黄生在国庆粤北自驾游中充当了主驾的角色,回来后,就出现了腰酸背痛和脖子梗痛的症状。据医生介绍,随着有车族的增多,与之相关的疾病也多了起来。腰酸背痛就是有车族的常见病。这是由于长时间固定一个位置驾驶,或者驾驶座位不合适、踏板的距离调节不正确、背部倾斜的角度不合适等造成的。采用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可缓解此类不适。
3心绞痛、心肌梗塞
由于司机驾车时思想高度集中,又缺乏运动,血液循环缓慢,容易引起心脏问题,过早出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这些一般是老年人才发生的疾病,现在年轻人也时有发生。据悉,目前心脏病在年轻人当中有上升的趋势,而且专业司机占大多。
4慢性前列腺炎
据透露,司机最常见的职业病为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是男性膀胱与尿道之间的组织,接近会阴部,即肛门与阴囊间。如果长期驾驶几个甚至十几个钟头,局部不透气,代谢产物堆积,血液循环不好,前列腺腺管阻塞,腺液排泄不畅,就会造成前列腺慢性充血,引致前列腺炎。前列腺炎一旦合并细菌、病原微生物感染,还会引起细菌前列腺炎,症状更复杂,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复发作,治好了又犯。据悉,长期的前列腺不适还会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全身乏力、头痛等症状。
有车族需要注意生活方式,不能长期驾驶,开车1-2小时后应停车运动一下,舒缓15分钟,同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时多运动,生活要有规律,不要熬夜。另外,在驾驶新车的头6个月内,开车时一定要让车内保持良好的通风,调整好驾驶座位,开车时要经常变换姿势,连续驾驶1-2小时要休息一下。
有车族健康要诀 三诫六注意
“有车族”三诫
一、“有车族”别让腿先衰
根据有关的调查,“有车族”的腿部力量跟普通人相比要差,这表明有未老先衰的迹象。
运动医学专家建议:要避免未老先衰,“有车族”必须多参加运动。好选择全身性的、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如跑步。
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器械来锻炼,进行负重练习,或者打球。年纪大的可以进行有氧跳操、快走、骑自行车和慢跑等。
二、“有车族”别伤害腰椎
1、尽量减少震动。应避免旧车“超期服役”,及时更换陈旧、磨损的零部件,驾驶座椅可安装空气隔震装置,在座椅上增加软硬适度的坐垫。
2、保持正确的驾车姿势,确保腰椎受力适度。驾车时双眼平视,座椅的靠背向后微倾,坐垫略向前翘起,臀部置于坐垫和靠背的夹角中。身体过胖或有“啤酒肚”的驾驶员,应控制体重。驾车者还应注意,下车后可散步几分钟。
3、持续驾车期间多一些间歇性休息。一次驾车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一般每隔2小时可停车休息。遇到路况不好时,车速不能过快,操作不宜过猛,否则汽车的剧烈颠簸对腰椎的伤害极大。专家建议:驾车者多次发现腰部酸、胀感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三、“有车族”别影响生育力
法国米欧舍特博士说,驾车会引起阴囊温度增高,而高温对睾丸内的精子形成,会产生不良影响。这是职业驾驶员生育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已知道保持阴囊凉爽的重要性,两年前澳大利亚就生产了一种“空调内裤”,防止阴囊温度太高。其实,内、外裤的大小及厚薄,对阴囊温度有更重要的影响,驾驶员应当予以重视。
“有车族”六项注意
一、长期以车代步,肥胖难逃注意:长期开车缺乏必要的运动严重影响健康,提醒有车族每天好保证半个小时的活动,外出路途不远时好能以步代车。
二、挡风玻璃质量差,视力疲劳注意:首先检查一下车挡风玻璃质量如何,车的挡风玻璃板如质量粗糙,高低不平,厚薄不一,这更会加重视力疲劳,应及时解决。其次,开车时间尽可能减少,好相隔一段时间把车停在安全地带闭目养养神。
三、赤手开车,肌肉痉挛注意:汽车的震动会通过方向盘直接传递给人体,长此下去极易导致肌肉痉挛、萎缩,甚至使骨关节发生病变。开车时一定要戴上驾驶专用手套。此外,可在座位和靠背上垫上富有弹性的垫子。长时间开车应适当活动一下指关节。
四、噪声太大,听力损伤注意:开车时应使用低音喇叭,播音乐音量不宜太大,同时可戴防噪声耳塞。此外,检查一下爱车,看看是否有故障性的噪音产生,如有应尽快修复。如果是长期开车,反复接触强噪声,就会造成不可逆性耳聋。
五、常开空调,头晕呕吐注意:长期开汽车空调,浑浊不堪的空气会害苦司机。开车开空调,好每隔一段时间把车窗开启5分钟,让新鲜空气流通。
六、超速行驶,心率过速注意:如车辆速度超过每小时80公里,心率会增至每分钟100至110次;车辆行驶速度每小时120公里以上时,心率会超过每分钟110次。长时间高速行车,可影响心血管功能,还容易诱发冠心病。在实际驾驶中,应正确认识自已,做到该慢则慢,当快则快。
多喝白开水
有不少驾车族喜欢喝浓茶或者咖啡提神,然而,经常饮用浓茶或者咖啡,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体会对浓茶或者咖啡产生耐受性,而耐受性的产生,必然引起浓茶或者咖啡用量的增大,浓茶或者咖啡用量的增大又会因利尿太过而损伤阴津。
因此,驾车族应尽量喝白开水,根据天气的冷暖及当时身体的状态,饮用凉白开水或热白开水。而提神的好办法是强制自己休息,哪怕是短暂的休息,休息之后自然就有神了。
多吃红枣、燕麦
开车的朋友由于要集中精力,睁大眼睛,观察前方情况,故较费眼神,尤其是在夜间开车,更是用眼过度,易耗肝血,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目受血则能视,久视则耗伤肝血,故驾车族应多食用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麦;蔬果类,如刀豆、南瓜、扁豆、红枣、桂圆、核桃、栗子等滋补肝血,以达明目养肝之目的。
总结:从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来,有车族的朋友要多注意一下自身的健康,有不少驾车族喜欢喝浓茶或者咖啡提神,然而,经常饮用浓茶或者咖啡,随着时间的积累,人体会对浓茶或者咖啡产生耐受性,所以应多喝白开水。
最新酒驾处罚标准
一、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饮酒驾驶:
饮酒驾驶机动车辆,罚款1000元—2000元、记12分并暂扣驾照6个月;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罚款5000元,记12分,处以15日以下拘留,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获得驾照。
醉酒驾驶:
醉酒驾驶机动车辆,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辆,吊销驾照,10年内不得重新获取驾照,终生不得驾驶营运车辆,经过判决后处以拘役,并处罚金。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驾驶与醉酒驾驶的区分。
所谓饮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所谓醉酒驾车,指驾驶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二、刑法规定。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只是约束人的手段,并不能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要想处于一个安全的行驶环境,就必须时刻保证自己不要酒驾,因为这样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一种不负责,只要人人都能如此,道路安全将会提升几个等级。
老年人开车的注意事项
一、常年备药经历半辈子的风雨,很多人都多少患上些疾病。一定要在车上携带常服用的药物,一旦发生状况要及时吃药。
二、关注天气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这里提示中老年司机朋友,出车前要对天气情况作详细了解。
三、严禁疲劳驾驶疲劳是开车的大忌,切不可在驾车中逞能,要量力而行。建议大家在驾驶一段后就活动筋骨,调节放松一下。
四、最好结伴而行中老年人在驾车时最好结伴而行,让亲人或朋友坐在旁边是一种保护。尤其是在长时间行驶中可以互相照顾。
五、定时体检定期体检对仍在开车的中老年人很有必要。中老年人的健康关系着自己家庭的和睦,也关乎其他社会车辆的安全。
六、日常保养开车是一项耗费大量体力的活动,中老年人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微垫高,以防下肢水肿。
老人开车有哪些安全隐患
1.严禁疲劳驾驶
疲劳是开车的大忌,切不可在驾车中逞能,要量力而行。建议大家在驾驶一段后就活动筋骨,调节放松一下。
2.最好结伴而行
中老年人在驾车时最好结伴而行,让亲人或朋友坐在旁边是一种保护。尤其是在长时间行驶中可以互相照顾。
3.定时体检
定期体检对仍在开车的中老年人很有必要。中老年人的健康关系着自己家庭的和睦,也关乎其他社会车辆的安全。
4.常年备药
经历半辈子的风雨,很多人都多少患上些疾病。一定要在车上携带常服用的药物,一旦发生状况要及时吃药。
5.关注天气
秋冬季节,气候变化无常。这里提示中老年司机朋友,出车前要对天气情况作详细了解。
6.日常保养
开车是一项耗费大量体力的活动,中老年人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睡时将小腿和脚稍微垫高,以防下肢水肿。
老人日常用品有哪些
1、检测类:电子血压计,电子血糖仪,红外线电子体温计等。
2、康复类:轮椅,拐杖,制氧机等。
3、理疗类:经络理疗仪,电子脉冲理疗仪等。
4、护理类:氧气袋,颈椎牵引器,防褥床垫等。
5、养生食品类:无糖食品,现磨五谷杂粮等。
6、休闲锻炼类:太极剑,太极扇,象棋,收音机等产品。
7、便利生活类:放大镜、老花镜、穿针器、假牙清洁剂、定时提醒药盒、快速干发、方便杂用品、老年假发。
8、老人车。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家用轿车领域中已开发出专门的“老人车”。这种车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设计的。如为了方便老年人在车厢内自由活动,车身框架预留空间相对比一般轿车要大一些。车上配有自动变速器,使老年人不必反复踏离合器、频繁换档,减轻了驾车的劳动强度。车的底盘较高,车座舒适却不过分下陷,方便了老人上下车。由于“老人车”的出现,在国外,80岁以上的老年人开车也是平常事。
9、老人夜光伞。美国费城一家制伞厂新近推出一种老人夜光伞,伞的顶部有一只灯泡,与装在伞内的电池相连,只要按一下开关,灯泡就会发亮,夜间和大雾天老人出行使用十分方便。
“驾车族”的健身宝典
以车代步者谨防“运动缺乏症”
金先生自从买了车以后,是一步路也不愿意走了。只要出门,无论远近都要以车代步。短短5个月,他胖了一小圈,体重增加了好几公斤。妻子真担心,买了私家车虽然能获得不少便利,但丈夫的身体也会因缺乏运动而变糟。
春暖花开,很多人会选择驾车自助游。“驾车族”本身的身体没有大问题,但如果长时间处于驾驶状态,缺乏必要的运动,会加剧身体的疲劳程度,影响身体健康。
行动起来,与你的爱车一起做个伸展运动吧。
运动缺乏症的后果
据医学调查,“驾车族”的腿部力量通常比常人差,现代的交通工具使他们有了未老先衰的迹象。人只有保持一定量和一定强度的活动,才能维持腿部的活力。一般人在45岁以后,腿部的衰老会有明显表现,“驾车族”则可能会更早一点。
对于下肢衰老的“驾车族现象”,运动医学专家建议,“驾车族”必须多参加运动。健身最好选择全身性的、大肌肉群参与的运动,如跑步、爬山、跳绳等。年轻人还可以通过器械来锻炼,进行负重练习、跳有氧操或打球。年纪大的可以进行太极拳、交谊舞、快走、骑自行车等运动。
长期以车代步的人还会由于缺乏运动和应有的锻炼,造成颈、肩、背、腰等处局部肌肉、韧带组织的过度劳损,久而久之,很容易演变转化为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关节疾病。缺乏运动的人,其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大大高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此外,还会造成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偏低,缺少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
你不知道5个长寿新观点
“懒”人有懒福
虽说努力上进是社会的主旋律,但早在20世纪初,德国生理学家马克思?卢讷就已指出,过快的生活节奏、剧烈的运动、过度紧张焦虑都会消耗我们的“生命能量”。
大自然中的许多动物也遵循着同样的法则——
蜂王稳居蜂窝,懒惰至极,可活到5年或更长;
工蜂终日劳碌,飞奔不停,但3—6个月即亡;
乌龟生性迟滞、雷打难动,但寿命高达150年。
不妨偶尔懒一懒,推掉无聊的饭局,不想干的家务留到明天,会节省我们的能量,才能活得更久。
.
“粗茶”茶多酚、丹宁含量丰富
喝“粗”点的茶
“粗茶”指的是较粗老的茶叶,价格昂贵的新茶反而不如价格相对便宜的“粗茶”。
“粗茶”尽管又苦又涩,但其中的茶多酚、丹宁含量丰富,既有抗衰老作用,还能降血脂,防止血管硬化,维护心、脑血管的正常功能。
补充阅读:
男性适合喝绿茶、三年以上的生普洱、乌龙茶,特别是武夷岩茶,被称为“男人喝的茶”;
女性可以适当喝些好绿茶,有美容养颜的功效,但在经期、孕期要控制饮茶量,更年期则可以多喝花茶和单从。
.避开交通“魔鬼时间”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2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平均每25秒就有1人死于车祸;而在中国,平均每天近300人葬身车下。
国内知名的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安全驾驶行为研究专家范立表示,新手事故率并不高,真正的“马路杀手”是驾龄1—2年的人,此时最易松懈。
穿凉拖或高跟鞋开车、边开车边接电话、开车吸烟都是车祸发生的高危因素。他提醒,11:00—13:00、17:00—21:00是“魔鬼时间”,此时开车要格外警觉。
行人过马路时,要学会首先左看观察车辆,然后右看,最后再左看,确认安全后,才可直线过马路。黄昏时更要注意,因为这是驾驶员最不容易发现你的危险时段
放下筷子吃得慢
“想长寿吗?那就吃慢点吧。”在以长寿著称的地中海地区,人们一顿晚餐可以吃三四个小时。
一般来说,每口食物咀嚼15—20次,一餐饭不少于20分钟,有助消化,避免发胖,还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
北京抗衰老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在欧洲研究抗衰老课题多年的黄又彭博士表示,当咀嚼食物的次数增多或频率加快时,大脑的血流量也会明显增多,活化大脑皮层,从而延缓衰老。
所以,不妨尝试在吃饭时用筷子来夹菜,然后放下筷子,再用勺子吃米饭。轮流使用勺子和筷子吃饭,即使想快也快不起来,保证每口食物都能充分咀嚼。
适当吃糖果
一份对哈佛大学毕业的7841位男生的调查表明,食用巧克力及糖果的人,无论他们爱吃的程度如何,都比不食用者的寿命长一年。
黑巧克力(包含超过70%的可可)是一种复合食物,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剂,能有益心脏、平稳血糖、缓解压力,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0—20克效果最佳。
调查还显示,那些“适量”吃糖果的人,也就是1个月吃1—3块条形糖,效果最好,死亡危险率比不吃糖的人低36%。
日本著名长寿县、红糖产地冲绳县的老人,就有每天喝一杯红糖水的习惯。所以,老人在吃糖时,不妨适量选择红老人保健长寿的秘诀有哪几种糖。但消化不良者和糖尿病患者应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