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孩子心理障碍是怎么产生的

孩子心理障碍是怎么产生的

1、父母离婚

有的孩子经常成为父母日常闲着无聊时的倾诉对象、仲裁者甚至是出气筒,要么成为双方都抛弃的东西,就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孩子抑郁过度,甚至会精神扭曲和心理变态。

2、每天玩电脑看电视的时间太多

完全沉溺于武侠片、电脑游戏、恐怖片甚至情色片,可以导致他们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切实际地妄想,还可能导致一些明显的个性缺陷,如暴躁、嫉妒、任性和狭隘等。严重者还可能产生幻觉,精神异常。

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他们常常不会考虑孩子们的差异和他们的兴趣,让孩子天天上各种培训班,过高的期望值经常使孩子们身心负担过于沉重,产生厌倦的心理,使他们对任何事务都失去了兴趣。

4、孩子家里贫困

有的孩子父母下岗,家庭贫困,他们不愿意让同学知道,而整天心情不安,非常的自卑;由因为他们经济状况的突变,从生活波及到孩子们的心理,使孩子们的情绪非常不稳定和不安定。

青少年儿童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情绪行为障碍

情绪行为障碍是儿童青少年时期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分离焦虑障碍,广泛焦虑障碍,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强迫症,癔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选择性缄默等。

发育障碍

儿童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言语、认知、运动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上述任一方面出现问题,均会导致儿童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如精神发育迟滞,言语发育障碍,孤独症,学习障碍,语音障碍,口吃等。

睡眠和进食障碍

儿童青少年易于出现睡眠及饮食方面的问题,如:失眠,夜惊,梦魇,睡行症,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等。

个性发展问题

良好的个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如果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孩子容易形成个性发展的异常,如:自信心不足、自私、缺乏合作能力等。

其他心理障碍

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等也可发生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对患儿的社会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心理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心理因素(35%):

当人们遭遇重大挫折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为遭受挫折后的沮丧、亲人死亡后的悲伤、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烦恼、退缩、自暴自弃,或者表现愤怒甚至冲动报复。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

生理疾病及药物刺激(20%):

由各种躯体疾病和各种药物引起的继发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如肝性脑病后遗症、肺心脑病,药物刺激如成瘾物质、医用药物超量服用等。

遗传因素(10%):

尚不知道原因的原发性精神障碍,临床统一有家族遗传趋向,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等。

其他因素(15%):

如所在群体的亚文化,机体的功能状态等。

孩子的学习障碍心理

学习焦虑是心理障碍表现得最严重的症状。心理学家认为,过度焦虑会使人失去平衡。一次失败体验往往给下一次埋下祸种,经过一次次的恶性循环,又没及时得以改善,那么自卑、厌学、忧虑、无望等情绪便接踵而至。张小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上中学时自小生活优越,聪明漂亮的她可算是一帆风顺,可最近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早晨起床还好好的,临到上学却肚子疼,可是几次去医院都查不出什么病来,最后还是一位老医生指点迷津——是不是带孩子去看看心理门诊。在心理医生那里,张小萍的父母得知孩子得的是学校恐怖症。她因一次英语比赛成绩不理想,从此就怕老师、同学看不起她。

据对中学生的调查,有40%的学生称自己在做作业时也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恐惧心理,即放学途中想到还有家庭作业,便会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专家称这种情况与孩子幼时的经历有关,孩子放学回家便被急于求成的家长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受到很大压力,产生了“作业恐怖症”。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给他们带来的只是“苦”的滋味,孩子不得不被动应付,便产生应付心理,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孩子做作业的心理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孩子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爱护,可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渴望,一般都是态度强硬地要求孩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对此产生逆反和敌对心理,采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等借口以示抗议。

教育及心理专家提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家长们的首要任务。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爱亲人、爱朋友,进而爱社会、爱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希望和信心的人,才会对生活充满热情,从而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其次是对孩子在生活中来一点挫折教育,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做事情失败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和自己是否尽力,这一点做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当家长不再以考试论成败,孩子的压力自然就不会那么大。第三是帮助孩子广交朋友,学会体谅和助人,这样孩子走出了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遇事有朋友交流、发泄,心理承受能力也会加强。

围绕青少年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心理咨询专家归纳出18个字的施爱、施教原则:引导但不强迫、关心但不溺爱、理解但不放任。

选择性心理障碍是如何引起的

1、过于追求完美

过于追求完美会适得其反,有人凡事求完美,赋予所选事物太多意义,甚至有些强迫,无法轻易做抉择。凡是有选择恐惧症的人,都是极度追求完美的人,而且是极度苛刻的人——他们要求自己必须做一个单选,而且这唯一的选择必须是最大限度理想化的选择。

2、选错路形成心理创伤

曾在重大事务上选择失误,比如选错专业、工作等,导致在人生某阶段举步维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样的经历也会影响今后的选择习惯。

3、独立意识差,害怕担责任

这是一群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也是包办型父母教育出来的温室里的花朵。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长大后往往不敢轻易做决定,简单粗暴型父母可能会教育出害怕承担责任的孩子。

抑郁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单次发作抑郁症:也称为单次发作重性抑郁障碍,是指只发作一次,并无躁狂症状、混合抑郁症症状、轻躁狂症状。第一次患上抑郁症并且复合上述症状的也称为单次发作抑郁症,因为不知患者以后是否会发病,如果再次发病则称为复发性抑郁症。大多数病人有精神活动减低,思维迟钝,反应缓慢,低声细语,意志活动抑制,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终日忧心忡忡,缺乏愉快感,悲观厌世情绪等。

更年期抑郁症临床上女性最为常见。据报道女性进入更年期,约有46%的人罹患本病,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临床症状为主要表现: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口干、便秘、腹泻、心悸、血压改变、脉搏增快或减慢、胸闷、四肢麻木、发冷、发热、性欲减退、月经变化以及睡眠障碍、眩晕、乏力等。

抑郁性神经症又称神经症性抑郁,是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也往往与病人的个性偏离有关;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患者有治疗要求,但无明显的运动性抑制或幻觉、妄想,生活工作不受严重影响。

产褥期抑郁症(postparturm depression,PPD)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

心理障碍病因

心理障碍,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在临床上,常采用“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将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或称为异常行为。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

心理障碍病因

此外,使用心理障碍一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能减轻社会的歧视。何谓心理障碍?在临床上,常采用“心理病理学”的概念,将范围广泛的心理异常或行为异常统称为“心理障碍”,或称为异常行为。当然,这里的“行为”一词是广义的,泛指一切可观察的动作或活动,包含了人类功能的几乎所有方面。其所以采用“可观察的”这种字眼,是为了使心理或行为的研究成为客观的科学研究。

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一般的定义,指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是不适应的。这种“没有能力”可能是器质性损害或功能性损害的结果,或两者兼而有之。可概括为:

1、心理机能失调:指认知情感或者行为机能的损坏;

2、 个人的痛苦:该病症给个人造成痛苦;

3、非典型的或者非文化所预期的:不是该地区文化行为典型的特点。

心理障碍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

它既可以包括轻微的心理问题,例如,当人们遭遇重大挫折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为遭受挫折后的沮丧、亲人死亡后的悲伤、人际关系紧张引起的烦恼、退缩、自暴自弃,或者表现愤怒甚至冲动报复。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也包括比较严重的心理活动紊乱,例如,由各种躯体疾病和各种物质成瘾物质、某些药物或毒物引起的继发性精神障碍,以及尚不知道的原因原发性精神障碍,例如,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焦虑障碍等。

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都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等,还适用于生理心理障碍、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障碍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厌食症能自己好吗 厌食症能自愈吗

厌食症是比较难以自愈的。

我们已经知道,引起厌食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存在心理障碍。如果不通过专业的心理干预的话,单凭自己解决这个心理障碍是比较困难的,患者很难改变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其次,厌食症患者的身体改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厌食的症状有所改善,但是身体状况仍旧是瘦骨嶙峋的,需要外界的帮助。

前列腺炎对性功能的影响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态发生异常,从而导致性功能状态异常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慢性前列腺炎本身的症状、不适等引发的心理障碍;

②慢性前列腺炎的某些并发症(如附睾炎、不育症等)导致患者心理障碍;

③过度紧张也会导致患者的心理异常;

④某些医务人员在患者面前片面强调慢性前列腺炎可能出现后遗症,较重的经济负担等,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障碍。

心理诊疗及安慰剂治疗效果良好,说明慢性前列腺炎所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只有一部分患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主要是心理性的,可治愈的。医务人员在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性功能状况,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和治疗,以解除患者的疾苦,避免和消除患者遭受身心伤害。

刚入学儿童容易有哪些心理障碍

一、在校心理障碍的具体形式

现在小学生由于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是格外珍惜,在家个个被奉为小皇帝、小太阳,深受家人的关爱。这种没有原则的“爱”慢慢使他们许多不良的个性和生活习惯得到滋长,甚至蔓延到校园。在校具体有以下几种不良表现:

1.贪图享乐安逸,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缺乏克服困难的信心。情感脆弱,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不热爱劳动,有点苦,就逃避寻求庇护。

2.事事心存依赖,不能独立做事,不能自理自立,凡事都需要在别人的指导下去做。由于对孩子过分保护,家人在家的大包大揽,使孩子失去独立做事的锻炼机会,造成学生在学校里不能自理,做事拿不定主意,不会自己动脑筋想办法。

3.不会交往与人合作。由于长时间与长辈在一起,甚少与同龄人相处的机会与体验,使他们在校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不好,缺乏相互关心爱护,不会理解和同情别人。当需要与人合作时,束手无策,不知所措,无法发挥团队精神。

4.意志薄弱,独断专行。娇气使他们不能吃苦,意志薄弱,怕艰苦的环境,经不起风浪;任性又使他们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意见,一意孤行,独断专行。

5.缺乏责任感。不敢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承担责任,喜欢推脱责任,让别人做自己的替罪羊,不能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总是千方百计为自己的过错寻找开脱的借口,指责他人,推卸给他人,不能正视自己的错。

二、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1.学生的依赖性、贪图享乐安逸、缺乏自信心源于父母的补偿心理。大多数家长想将自己未实现的一切美好愿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或为孩子事先规划好将来的人生道路,对孩子的吃穿需求全力满足,围绕孩子“成才”转,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过分的畸形的爱,不但对孩子无利,而且害处很多,抹杀了孩子的创新能力,使孩子的人生大道人为的变窄。一旦受挫,家长无法接受,心理失去平衡,情绪波及孩子,对孩子的爱甚至出现天壤之别,造成孩子心理障碍产生厌学心理。

2.家长的从众心理造成学生不能自理自立。家家都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人家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决不能少,舍得花费最大的投资来保证孩子的一切。所以宠爱、溺爱、过分期望与保护,使孩子失去个性,失去自我发展的优势,完全按照家长设计的“蓝图”成长。

3.学生缺乏责任感、不会交往与人合作起因是家长“教育”孩子不当。家长由于自己的工作,与孩子相处时间少,孩子常由老人照看。由于隔代,老人们更是心疼孩子,今天替他叠被,明天帮他穿衣,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要什么给什么,到头来,失去了对孩子教育培养的机会,使孩子丧失了起码的责任感、不会谦让、难以与人相处。

所以,家长一味着急,或责骂或利诱,是不可行的。各位家长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原因,再进一步的疏导孩子心理上的障碍。

心理障碍是首因去除病因治阳痿

心理因素引发男性阳痿

心理阳痿的表现,阳痿是当下生活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男性疾病,平常男性一有勃起不佳的情况就会被看作是阳痿,其实这是不正确的。我们都知道,阳痿疾病有心理性阳痿器质性阳痿之分,器质性阳痿的症状多由疾病所引起,相比心理阳痿表现更多样。

男性患得心理阳痿,那肯定主要是由于心理方面原因所引起的阳痿了。心理阳痿的表现在阴茎自发的勃起,夜间睡眠或早晨醒来的时候,手淫色情联想将性活动或阴茎勃起时有勃起,但无法时,身体可以触摸女性勃起,但企图插入时弛缓;伴有精神症状,如焦虑、忧虑、抑郁、精神不振等,有的可能有早泄或性生活有关。

心理阳痿对男性患者们的危害很大,如果一旦有发现心理阳痿的表现患者还是应该第一时间采取正规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有许多方法用于治疗男性阳痿,找准病因是关键,一般谁可以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器质性疾病。对于心理疾病,采用心理治疗或行为治疗。阳痿,导致不同的治疗方法不同,所以阳痿后,详细的检查是必要的。

如何缓解心理因素治疗男性阳痿?

树立性的正确认识:由于我国受到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把性知识神秘化,或视为下流淫秽,从不公开讨论,只是私下流传,少有人研究。其实,性与饮食、大小便一样,都是生活行为,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认为性行为不光彩、下流,性交无非是生儿育女、传种接代,性交有损健康等错误观念,需在思想上加以摒除,否则会对正常的性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

去除精神压力:除上述的许多错误观念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恐惧感,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压力,抑制性兴奋反应。如在性交前性反应正常,阴茎勃起良好,而一旦行事,阴茎立即萎软,害怕性伴不满,害怕性伴不适等。

了解性器官的生理功能:性交前做爱和性交时,应充分注意到最易诱发性兴奋的部位。只要树立正确的性生活观念,就可以拥有完美的性生活,所以广大因心理原因引发的勃起功能障碍的男性同胞们不,妨试试上面介绍的方法,说不定就可以轻松解除自身的勃起功能障碍问题。

增加夫妻间的沟通:性交常是男女爱情的最高表现,在做爱和性交的过程中,如能相互照顾,各自主动地投其所好,可增进爱情,增长快感。

产后抑郁症会遗传吗

产后抑郁症会遗传吗? 本来有了孩子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在婆婆家坐月子做的我特别的不开心,婆婆弄得东西我也特别不满意,特别挑剔,不知不觉的脾气开始暴躁起来,一直想生气。据妈妈说她那时候也有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会遗传吗?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在分娩后出现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怒、烦躁、甚至有自杀或杀婴倾向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心理障碍,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通常在产后2周出现,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心理、分娩及社会因素有关。

其实,它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但是抑郁症的遗传与其他遗传性疾病不同,它只是增大了后代患抑郁症的概率,却不是百分之百的会遗传给后代。有研究表明,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高,提示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还有的人在怀孕前就有双向情感障碍,产后特别容易复发,因为在怀孕时有雌激素的保护,会把抑郁压抑住,所以怀孕期间相对较少复发,但产后缺乏雌激素的保护,抑郁就出现了。

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是什么样的

1.反应性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的这种形式通常被视为精神性心理障碍。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某些事件,比如失去伴侣或工作、退休、职业上的失望、生活拮据或遭到反对等等,就可能产生心理障碍。使我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并不是这些失去伴侣或工作等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方法。这种形式的心理障碍最为普遍,也就是说,大多数有心理障碍的人都患有反应性心理障碍——很可能也包括您,亲爱的读者。
2.疲劳性心理障碍
产生这种形式的心理障碍一般是由于长期心理压力过重,比如长期的家庭压力或事业上的压力,婚姻或家庭中的长期不间断不断的冲突等等。
3.内生性心理障碍
这一概念用于无法确定精神原因的心理障碍,通俗地说,就是指原因不明的心理障碍。一般认为这种形式的心理障碍是由化学因素和荷尔蒙等因素造成的。比如我们知道,有这种心理障碍的人血清素含量偏低,给这种人注射血清素,他们的情绪就会出现好转。然而至今仍不清楚,也还没有得到解释的是:是血清素含量偏低造成了这种心理障碍,还是这种心理障碍产生后导致了血清素的下降。在一般情况下,这种形式的心理障碍主要用药物进行...

心理障碍是什么样的

人类精神活动是有机的、协调的、统一的。从接受外界刺激,一直到做出反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活动。精神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注意、意志、智能、人格、意识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的变化均可表现为精神活动障碍,即精神活动的各个方面互不协调或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均可表现为精神异常。

最常见的精神活动障碍为焦虑、恐怖、幻觉、妄想、兴奋、抑郁、智力低下,品行障碍及不能适应社会环境等。

心理障碍分类

心理异常的表现可以是严重的,也可以是轻微的。

心理异常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目前,一般仍按下述系统对其进行分类。

(1)严重的心理异常:①精神分裂症;②躁狂抑郁性精神病;③偏执性精神病;④反应性精神病;⑤病态人格和性变态。

(2)轻度的心理异常: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抑郁症。

(3)心身障碍:①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包括肝、肺、心、肾、血液等内脏疾病,内分泌疾病,胶原性疾病,代谢营养病,产后精神障碍和周期性精神病。②各种心身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支气管哮喘等)所引起的心理异常。

(4)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a.中毒性精神病;b.感染性精神病;c.脑器质性精神病;d.颅内感染所伴发的精神障碍;e.颅内肿瘤所伴发的精神障碍;f.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障碍;g.颅脑损伤伴发的精神障碍;h.癫痫伴发的精神障碍;i.锥体外系统疾病和脱髓鞘疾病的精神障碍;j.老年性精神病;k.精神发育不全;l.聋、哑、盲、跛等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

(5)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①某些药物、致幻剂引起的心理异常;②特殊环境(航天、航海、潜水、高山等)下引起的心理异常;③催眠状态或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

相关推荐

分离焦虑期的危害有哪些

1、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某些特殊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孩子产生了某些心理障碍,其中幼儿分离焦虑(jiaolv)症就最为典型的幼儿心理疾病之一。幼儿分离焦虑(jiaolv)症幼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每个孩子都可能会有,只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2、分离焦虑症表现为幼儿与亲人分离时深感不安,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多数幼儿不愿去幼儿园或拒绝上学,即使勉强进学校,也哭哭啼啼或有挣扎。这种焦虑表现非常痛苦和伤心并造成幼儿许多重要功能的障碍或缺损。如果幼儿分离焦虑症过分严重的话,则会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产

心理障碍的原因

(1)遗传因素; (2)神经生化改变:5-羟色胺假说、去甲肾上腺素假说、多巴胺假说、受体及受体后信号传导系统; (3)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血浆皮质醇分泌过多、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HPGH);(4)脑电生理变化:睡眠脑电图、脑电图(EEG)、诱发脑电(BEP); (5)神经影象变化: 脑室扩大(心境障碍)、海马、杏仁核、腹侧纹状体等脑区萎缩(抑郁发作)、左额叶及左前扣带回脑血流量降低(抑郁发作); (6)心理社会因素:常见的负性事件,如

儿童心理创伤有何表现

分析孩子心理创伤 孩子受创应远离心理障碍,某些经历创伤性事件的孩子会认为因为自己不好,所以可怕的事情发生了。大多数孩子对做过和想过的一些事情感到很内疚,认为发生可怕事件对他们的一种惩罚,害怕这样的惩罚再次发生。 无论发生自然灾难事件还人为灾难事件,当受害者身体的伤害愈合之后,他们否还能像以往那样面对生活?否还对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充满希望?否还能感觉到生命的意义?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一生当中暴露于突发创伤性事件的概率:男61%、女51%。孩子受创应远离心理障碍,突

心理障碍的特点

1.针对性 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2.不协调性 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年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年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3.需求助于心理医生 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必须的。 4.损害较大 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

如何预防性心理障碍

如何预防性心理障碍?我们要知道性心理障碍和性心理卫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如果那些有性心理障碍的患者从未接受过正确的性心理卫生教育的话,很有可能不能正确认识到性心理障碍这种疾病的危害性。 性学专家特别指出,正确的性心理卫生教育预防性心理障碍的重要预防措施,性心理卫生教育必须从儿童成长时期就要开始,父母既不能对孩子的性发育进行放纵和诱惑,也不能对孩子进行性禁忌和性封闭。既不能让孩子接触色情事物,也不能使其对性产生恐惧和罪恶感或其他不良印象,并予以适当的引导和科学的解释,这样子才能够正确地引导孩子们学会如何

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应激性精神障碍指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心理创伤导致的精神障碍疾病。应激反应可表现为躯体性的应激性生理障碍,或心理性的应激性心里(精神)障碍,同时也急性精神障碍。就其发生的过程而言,这两者无法绝然分开。但从应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中观察,它们又各有所侧重,后者的症状主要精神神经反应、心理功能障碍。 异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产生急性应激反应;引起持续往不愉快环境的明显生活改变则可导致适应障碍。近年来,社会的相互交往与需求日益复杂,东西方文化理念冲荡混杂,生活节奏也加快加强,故这一类障碍的发病明显增多。所从心理障碍

宝宝多大不会尿床 宝宝经常尿床有什么危害

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还经常尿床,对健康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孩子长不高、智商发育受影响、孩子心理疾病多等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尿床协会认为:尿床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杀手,最大的危害在性格方面,直接导致儿童缺乏自信心、处事能力差、恐惧集体生活,许多患者甚至出现偏执、胆怯等精神心理障碍。尿床儿童的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身高矮2-5公分。 而且孩子尿床通常与许多疾病有关,如小儿糖尿病、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间质性肾炎、尿路感染,或一些泌尿系统的先天畸形有关,专家提醒患儿家长,儿童尿床必须及时治疗。

孩子为什么会患焦虑症

孩子容易焦虑的原因什么呢?专家介绍说:大多数儿童患上焦虑症,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父母没有将孩子当成孩子在看待,因为现代社会的竞争力加强,很多父母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导致孩子心理压力大,所以患上了焦虑症。 孩子容易焦虑的原因和家长的教养方式关系较大,不少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因此对孩子的要求自小就比较高,如果孩子没有达成的话就会存在较大的心理负担,导致孩子容易焦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由于学习任务过重,课外作业太多,娱乐及时间少,压抑了儿童好玩的天性,日久就会产生焦虑,而且当升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一、性格柔弱内向 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二、 自卑心理障碍 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三、 孤独无靠心理 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四、 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 少数孩

性早熟的危害

1、有些性早熟由于体内出现肿瘤,这些肿瘤能分泌类似性激素的物质,有时候在肿瘤还较小时,它分泌的性激素的量已经很大,足以引起性发育,所以有性早熟的患儿一定要及时看医生,及早进行诊治。 2、特发性性早熟儿童受体内性激素影响,体格增长过早加速,骨骺融合提前,生长期缩短,生长早期停止,致使最终的成人身高低于按正常青春期发育的同龄儿童身高。 3、性早熟儿童虽性征发育提前,但心理、智力发育水平仍为实际年龄水平,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会导致未成熟孩子心理障碍,也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者甚至影响读书学习。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