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推拿穴位治疗小儿尿床
怎么推拿穴位治疗小儿尿床
如果夜间还频频尿床,说明小儿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膀胱和肾的功能失常,您可千万不要打骂孩子呀,这样只有更加重病情,试一试推拿手法吧,在对孩子的身体进行爱抚的过程中既治疗了疾病,又增进了您与孩子的感情,一举两得呀!
1.小肠
[位置] 在小指尺侧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 从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则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
[功用] 清小肠及下焦湿热,分清泌浊,临床多用于小便涩赤,不易排净,泄泻等症。
[主治] 小便赤涩,泄泻,遗尿,排不出尿。
2.运土入水
[位置] 由拇指端至小指端,沿手掌边缘呈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 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
[功用] 补肾水,止泻。
[主治] 小便赤涩,尿频,腹泻,小腹痛胀等。
3.箕门
[位置] 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操作] 用示、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推箕门。
[功用] 行气利尿
[主治] 小便不通而点滴不出,小便赤涩,泄泻等。
4.三阴交
[位置] 在足内踝上3寸,属太阴脾经。
[操作] 用拇指或示指端按揉,称按揉三阴交。
[功用] 通血脉,疏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
[主治] 遗尿,惊风。
肚子疼拉肚子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
1、控制感染
根据致病菌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一般可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氟呱酸等抗生素。
2、补液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严重脱水可静脉输液。
3、治疗休克
调整微循环紊乱,纠正酸中毒,可应用血管扩张药及碱性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
腹泻次数过多者可用止泻剂,伴有心衰、脑水肿、休克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应及早给予对症治疗。
二、中医
疗法中运用推拿的推、捻、捏、提、按、抹等手法,配合其他推拿手法与穴位,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补脾土
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医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医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揉外劳
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医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运内八卦
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医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做圆圈运动。
小儿推拿治疗秋季腹泻
1、小儿推拿对秋季腹泻(湿热泻)很有效,多年来临床治疗秋季腹泻的经验,推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发展,防止脱水现象发生,一般治疗1-2天发烧、呕吐停止,大便次数明显减少,3天大便可控制在4次以下,4-5天痊愈。
2、小儿推调理秋季腹泻(湿热泻)原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3、小儿推拿穴位:清脾经、清胃经、清大小肠、退六腑、顺揉中脘、顺摩腹、推下七节骨、分推腹阴阳、捏脊、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推天柱骨,揉脾、胃俞,如果腹泻严重时,配合艾灸肚脐,关元,肾俞,大肠腧,一般配合艾灸,3天一定起效。
4、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卓着,强调辨证论治,重视手法补泻。对于迁延性腹泻,小儿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每天推拿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轻型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型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
如何用穴位按摩治疗孩子遗尿
孩子遗尿毕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很多人都想知道治疗孩子遗尿的方法,而如今穴位治疗孩子遗尿的效果比较好,那么,穴位治疗孩子遗尿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就请专家来为大家介绍下这个穴位治疗。
骶椎隐裂是一种先天发育异常疾病,好发于小儿的第一和第二骶椎与第五腰椎处。异常发育的骶椎导致骶尾神经受压,影响到膀胱的舒缩功能,遗尿是其临床最常见的表现。
根据中医经络学原理,选择能改善膀胱功能及神经传导的有关穴位,应用神经营养药物进行穴位治疗,同时配合中医压耳穴和理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尿床症状。随着年龄增长,有的孩子甚至可以痊愈。这种穴位治疗的大部分患儿经过1-3个疗程的治疗都能达到满意疗效。5岁以上的儿童如果还每天尿床,应尽快到医院明确原因,早日解除孩子的痛苦和家长的忧虑。
治疗小儿斜颈的常用推拿穴位及手法
第一步:患儿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滑石粉做介质,医者一手托颈使头后伸,一手推揉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和附近组织,上下数遍,揉法要深,手指与皮肤不要滑动,以免皮肤受伤。
第二步:拿捏患侧胸侧乳突肌的肿块,用拇、中、食三指仔细拿捏。如肿块偏近乳突就一直拿捏到乳突部;如肿块偏近胸锁骨处,应一直拿到胸锁骨的肌肉附着点。用力要深,犹如肿块要捏散一样,但要注意重捏与轻揉相结合,以免患儿剧烈哭闹。
第三步:做完以上动作后,头颈扳向健侧,作被动牵引。
第四步:用双手在挛缩处作分向牵扯筋腱数次,一天一次,治愈为止。
小儿斜颈的预防护理
(一)经常揉捻患儿颈部,每日2~3次。
(二)注意喂奶和睡眠姿势。
(三)经常用活血化瘀中药或热水敷颈部。
小儿尿床的穴位治疗
1.小肠
[位置] 在小指尺侧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 从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反之则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
[功用] 清小肠及下焦湿热,分清泌浊,临床多用于小便涩赤,不易排净,泄泻等症。
[主治] 小便赤涩,泄泻,遗尿,排不出尿。
2.运土入水
[位置] 由拇指端至小指端,沿手掌边缘呈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 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推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
[功用] 补肾水,止泻。
[主治] 小便赤涩,尿频,腹泻,小腹痛胀等。
3.箕门
[位置] 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直线。
[操作] 用示、中二指自膝盖内上缘至腹股沟部作直推法,称推箕门。
[功用] 行气利尿
[主治] 小便不通而点滴不出,小便赤涩,泄泻等。
4.三阴交
[位置] 在足内踝上3寸,属太阴脾经。
[操作] 用拇指或示指端按揉,称按揉三阴交。
[功用] 通血脉,疏经络,疏下焦,利湿热,通调水道。
[主治] 遗尿,惊风。
小孩尿床怎么治疗 及时检查治疗
对于反复尿床的孩子,父母应及时带孩子入院,做全身和会阴部的检查,先排除身体上的疾病,如尿路感染、寄生虫感染、大脑发育不全等,明确病因后,才可对症治疗原发疾病,纠正夜间遗尿。临床上,也有运用药物、针灸、中药等方式,治疗小儿尿床。
小儿推拿是推左手还是右手 小儿推拿的好处
穴位与经络的治疗功能,已被现代临床医学所证实。穴位即为经络上的最重要点,通过刺激穴位,就可以起到调整经络气血、阴阳平衡的作用。正气自然充足,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也就是抵抗力增强,得病的机会相应减少。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小儿推拿确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小儿推拿还可以使小儿气血充盈,饮食不偏,食欲旺盛、发育正常等。
如果小儿有病,推拿小儿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穴位,通过经络的联系,使其体内相应的脏腑产生相应的生理变化,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很广,可以对小儿感冒、发热、咳嗽、腹泻、腹痛、便秘、厌食、哮喘、滞颐(流口水)、疳积(营养不良)、夜啼、遗尿、近视、肌性斜颈等常见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小儿推拿,使小儿气血调和,经络通畅、阴阳平衡、正气充足,因此可以起到让孩子不得病、少得病的功效。
小儿得病后传变较快,易发生危急状态,小儿推拿可以起到预防发病、防止传变以及发生危急病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