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先兆流产的四款中药食疗方
治疗先兆流产的四款中药食疗方
杜仲寄生鸡汤
主料:炒杜仲50克,桑寄生25克,鸡腿1只。
配料:盐适量。
做法:1、将鸡腿剁成块,洗净,在沸水中氽烫,去掉血水备用。
2、将炒杜仲、桑寄生、鸡块一起放入锅中,加水至盖过所有材料。
3、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为文火继续煮25分钟左右,快要熟时,加入盐调味即可。
功效:杜仲有补肝肾、调冲任、固经安胎的功效,桑寄生也是一味补肾安胎的良药,两者搭配同用,对肝肾亏虚、下元虚冷引起的妊娠下血、先兆流产以及习惯性流产均有疗效。
猪肚炒莲子
主料:莲子40粒,猪肚1个。
配料:香油、盐、葱姜蒜等调料适量。
做法:1、猪肚洗净,刮除残留在猪肚里的余油。
2、莲子用清水泡发,去除苦心,装入猪肚内,用线将猪肚的口缝合。
3、将猪肚放入沸水中氽烫一下,再清炖至猪肚完全熟烂,捞出洗净,将猪肚切成丝,与莲子一起装入盘中,加各种调料拌匀,即可食用。
功效:猪肚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和胃的功效,莲子具有镇静安神、补肾健脾的功效,两者搭配食用,对气血虚弱引起的妊娠胎动下坠,阴道少量出血,面色苍白,腰酸腰胀等均有食疗效果。
白术红枣粥
主料:大米100克,白术、红枣各适量。
配料:白糖适量。
做法:1、大米洗净泡发,红枣、白术均洗净备用。
2、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大米,以大火煮开。
3、再加入白术、红枣煮至粥呈浓稠状,调入白糖拌匀即可。
功效:白术有健脾补气、安胎的功效,可治疗气虚引起的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症,红枣益气补血,大米健脾养胃,三者同用,可加强补气安胎之功效,对气血亏虚引起的先兆流产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菟丝子大米粥
主料:大米100克,菟丝子20克。
配料:白糖、葱各适量。
做法:1、将大米淘洗干净,置于冷水中浸泡半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备用,菟丝子洗净,葱洗净,切花。
2、锅置火上,倒入清水,放入大米,以大火煮至米粒开花。
3、再加入菟丝子煮至浓稠状,撒上葱花,调入白糖拌匀即可。
功效:菟丝子具有滋补肝肾、理气安胎、明目、止泻的功效,对肝肾亏虚引起的胎动不安、腰膝酸软等症均有很好的疗效。
先兆性流产怎么治疗
第一,中医治疗
中医可根据辩证施治:肾虚者用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外伤者可用小柴胡汤加减当归、柴胡、生黄芪、升麻根、桑寄生、阿胶和续断等先兆流产治疗方法。
第二,药物治疗
黄体酮有保证胚胎发育、维持妊娠、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降低子宫紧张度的作用。在孕早期,可用黄体酮保胎,也可肌肉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因为该激素有刺激黄体功能的作用)。在孕中晚期可用镇静药和β-阻滞剂,以减少精神刺激和抑制宫缩。另外,口服维生素E也有益于维持胚胎的发育。
第三,其他治疗方法
如果发生了先兆性流产,孕妇应该注意休息,减少活动,禁止性生活,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减少对子宫的刺激,同时避免过分的精神紧张,否则会引起流产。在流血停止后,最好休息两星期后再恢复工作。此种先兆流产治疗方法适用于轻微先兆流产症状的女性朋友。
以上就是关于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一些方法,治疗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如果发现有先兆性流产的女性朋友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避免进一步恶化!
先兆性流产的治疗费用
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的阴道流血、继而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痛,盆腔检查宫口未开,胎膜完整,无妊娠物排出,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如症状加重,可能发展为难免流产。专家指出,先兆性流产是对患者身体伤害非常大的一种疾病,患者需要尽快去正规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断治疗,这样才能将危害降低最低。那么治疗先兆性流产的方法有哪些?治疗的费用又需要多少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对先兆流产的治疗除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外,应对患者营造一个有利于心情稳定、解除紧张气氛的环境,对曾经有流产史者,应给予更多的精神支持。如孕妇孕激素水平低,可用孕激素支持治疗。
治疗先兆性流产需要多少费用?这是人们都比较关心的,妇产科专家表示,不同病因的患者治疗过程中用药、疗程会不一样,这样产生的费用也不同,所以说治疗先兆流产的费用一般没有准确的数字。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目前市三甲医院治疗该症约5000-10000元不等,所以节省治疗费用唯一的方法,当然是选择正规的医院不但治疗技术好,还可以避免乱收费的现象。
补肾固冲健脾安胎
中医认为先兆流产与肾气的盛衰,脾气的健运,冲任是否协调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中医治疗先兆性流产应以补肾固冲,健脾安胎为原则,下面为大家介绍治疗先兆流产的常用方药。
【常用方药】
方药组成:菟丝子、杜仲、川断、桑寄生、党参、黄芪、山药各15g,白术12g,熟地黄、山茱萸、黄芩各lOg。
加减:出血较多者加阿胶、黄芩炭、苎麻根;腹痛甚者加白芍、炙甘草;腰膝酸软,头目昏眩加女贞子、墨旱莲;心烦少寐者加酸枣仁、柏子仁;伴恶心呕吐者加竹茹、桑叶、丝瓜络;伴胸胁胀满者加苏梗、香附。
煎服法:上方常规用药、每日1剂,水煎服。血止或症状改善后改为隔日服1剂,共服5~10剂。
疗效标准:痊愈:血止胎安,兼症消失,观察2周后,各项检查证实正常妊娠;好转:出血减少,兼症改善,各项检查为正常妊娠;
无效:出血不止,甚至堕胎流产或胎死腹中。
本方中菟丝子、杜仲、川断、桑寄生四药合用具有补肾益精,固摄冲任,强筋骨而安胎之功;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可裕后天之本。山药具健脾补肾,益气养阴之效;配以熟地黄、山茱萸可滋阴养血,肾中精血旺盛则能萌胎;佐以黄芩以消过于补虚而助胎热之敝,又有安胎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证明,菟丝子能促进卵巢黄体的形成;川断含有VE成分,可促进子宫、胚胎发育;而杜仲可抑制子宫收缩,并有镇静作用。故应用补肾健脾固冲法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先兆流产,其具有维持妊娠黄体,促进孕卵发育的功效。
以上介绍了治疗先兆性流产的中药验方,专家提示:如出现先兆流产症状,除了服药安胎外,还要卧床休息、合理饮食、禁止性生活。
中医治疗先兆流产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若无阴道出血,而仅有腰腹酸胀坠痛者,则称为“胎动不安”。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胎孕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
中医辨证治疗,多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伤胎四型。现分述如下:
1.肾虚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补肾安胎。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黄体酮什么时候吃最好 黄体酮一般在临床如何应用
1.治疗黄体功能不全。
2.治疗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
3.治疗闭经、痛经、经前综合征。
4.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先兆流产中药秘方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止血安胎。
【方名】加味胶艾四物汤。
【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24克,干地黄12克,续断12克,炒当归9克,白芍9克,阿胶9克,焦艾叶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炒川芎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柯与参方。
中药处方(二)
【辨证】阳气虚弱,不能统血,阴血不能内守。
【治法】温阳益气,滋阴补血,收敛止血。
【方名】加味黄土汤。
【组成】熟地60克,龙胆肉30克,鹿角胶30克,当归12克,伏龙肝12克,黄芪18克,白术9克,附子9克,甘草9克,黄芩9克,阿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出处】赵锡武方。
中药处方(三)
【辨证】脾肾不固,肝郁气滞,肾气不足。
【治法】养血舒肝,固肾安胎。
【方名】养血舒肝汤。
【组成】当归身6-9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3克,炙甘草3克,白术4.5克,阿胶(蛤粉炒)4.5克,杜仲(盐水炒)4.5克,枸杞子6克,炒山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大枣为引。
【出处】《罗氏约医镜》卷十四
先兆流产中药治疗方法是什么
1.白芍甘草治先兆流产
【功能主治】补肝益肾,滋阴养血。主治先兆流产。
【偏方组成】白芍15克,甘草6克,续断12克,桑寄生15克,生龙牡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加减】若阴道出血者,加苎麻根15~30克,阿胶12克(烊化),仙鹤草15克;有热者,加黄芩10克,生地10克;阴虚者,加沙参15克,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各12 克;气虚者,加党参12克,黄芪15克,山药12克;腰痛甚者,加菟丝子、枸杞子各12克,杜仲10克;腹痛甚者,倍加白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6克,紫苏梗10克。
2.陈艾叶鲜鸡蛋治先兆流产
【功能主治】止漏安胎,暖宫止血。主治先兆流产。
【偏方组成】陈艾叶6克,新鲜鸡蛋2个。
3.熟地芝麻根治先兆流产
【功能主治】主治先兆流产。
【偏方组成】熟地10克,山萸肉10克,阿胶9克,寄生12克,杜仲12克,菟丝子15克,党参15克,苎麻根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4.党参菟丝子治先兆流产
【功能主治】主治先兆流产。
【偏方组成】党参15克,山药15克,菟丝子12克,白术10克,川断10克,寄生10克,熟地12克,甘草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先兆流产中医能帮忙
流产是指妊娠在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在1000g以下者。发生在妊娠12周以内的流产称早期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以后的流产称晚期流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接触有毒物质或药物、母体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或生殖器官疾病、免疫因素或母儿血型不合等因素有关。根据流产的发展过程、特点,可分为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过期流产、习惯性流产六种。
流产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及阴道出血。先兆流产出血量少,轻微下腹疼痛,无妊娠物排出,或伴腰酸及下坠。难免流产则阴道出血较多,超过月经量,无妊娠物排出,腹痛加重,下坠,或羊膜已破。不全流产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多,持续不止,腹痛有妊娠物排出,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完全流产表现为妊娠物排出后阴道出血减少或停止,腹痛消失。过期流产多有先兆流产史,以后子宫不再增大或有所缩小,如已至妊娠中期,腹部无增大,无胎动。习惯性流产为自然流产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发生的时间多在同一妊娠月份。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若无阴道出血,而仅有腰腹酸胀坠痛者,则称为“胎动不安”。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胎孕可正常生长发育 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
中医辨证治疗,多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伤胎四型。现分述如下
1.肾虚型 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补肾安胎。方用寿胎丸加味 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 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加减 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血热型 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质黏稠,或腰腹坠胀疼痛,伴心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午后发热,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胎。方用保阴煎加味 山药20克,生地、熟地、白芍、续断、黄柏、黄芩、苎麻根、阿胶各10克,生甘草3克,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跌仆伤胎型 主要症状为妊娠外伤,腰酸,少腹坠胀,或阴道少量下血,血脉正常。治宜补气和血安胎。方用圣愈汤加味 党参、益母草、菟丝子各15克,黄芪25克,当归20克,生地、熟地、续断、桑寄生各10克,川芎6克。若阴道下血,去当归、川芎、益母草,加阿胶12克、艾叶炭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中医如何治疗先兆流产
1.肾虚型:
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补肾安胎。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
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血热型:
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质黏稠,或腰腹坠胀疼痛,伴心烦、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午后发热,舌红苔黄而干,脉滑数。治宜滋阴清热,养血安胎。方用保阴煎加味:山药20克,生地、熟地、白芍、续断、黄柏、黄芩、苎麻根、阿胶各10克,生甘草3克,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4.跌仆伤胎型:
主要症状为妊娠外伤,腰酸,少腹坠胀,或阴道少量下血,血脉正常。治宜补气和血安胎。方用圣愈汤加味:党参、益母草、菟丝子各15克,黄芪25克,当归20克,生地、熟地、续断、桑寄生各10克,川芎6克。若阴道下血,去当归、川芎、益母草,加阿胶12克、艾叶炭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前提下,注意选用疗效确实的安胎中药,效果较好。
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苏叶。
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一同使用。
艾叶:性温,味苦、辛,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之功,适用于下元虚寒或寒客胞宫所致的胎漏下血、胎动不安,常与香附、当归、小茴香、川续断、桑寄生等同用。
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菟丝子:性温,味甘,能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元安胎,用于肝肾不足之胎动不安,常与续断、桑寄生、阿胶等配伍适用。还可用于肾虚之腰痛、消渴、尿频带下,肝肾不足之眼目昏暗、视力减退及脾肾虚泻等。
杜仲:性温,味甘,具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之功,适用于肝肾亏虚、下元虚冷之胎动不安、妊娠下血、习惯性流产等,可配续断(共研末)、枣肉为丸服,或配续断、菟丝子、阿胶等煎服。
续断:性微温,味苦、辛,可补肝肾、续筋骨、通血脉、安胎,适用于肝肾虚弱、冲任失调之胎动欲坠,配伍桑寄生、菟丝子、阿胶。
阿胶:性平,味甘,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安胎之功,适用于冲任不固或阴血亏虚之胎动不安、崩漏下血,可配生地黄、艾叶等,还用于治疗妇女月经过多、产后便秘等。
竹茹:性微寒,味甘,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安胎之功,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可单用,也可与黄芩、苎麻根等同用。
苎麻根:性寒,味甘,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安胎之功,适用于热毒炽盛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可单用,也可与阿胶、黄芩、当归等同用。
石菖蒲:性温,味辛、苦,有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安胎之功,适用于湿浊中阻之胎动不安,对缓解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状有良效,常与砂仁、苍术、厚朴等配伍。
葡萄:性味甘、酸、平,入脾、肺、肾经,有补气血、益肝肾、强筋骨、生津液、止烦渴、利小便之功。
柠檬:性味酸、平,入脾、胃、肾经,有生津止渴、安胎祛暑之功,对孕妇中暑胎动不安甚效。
鸡肝:性味甘、苦、温、入肝、肾经,有补肝养血、温肾益气之功,对妊娠后气血不足、胎动不安有效。
鲤鱼:性味甘、平,入脾、胃、肾经,有补益脾胃、利水消肿、养血通乳之功,与苎麻根同用,安胎效果甚佳。
中医治疗先兆流产
中医辨证治疗,多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伤胎四型。现分述如下:
1.肾虚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补肾安胎。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先兆流产的中医疗法
先兆流产中药治疗处方一
辨证:气血虚弱。治法:益气止血安胎。方名:加味胶艾四物汤。
组成:党参15克,生黄芪24克,干地黄12克,续断12克,炒当归9克,白芍9克,阿胶9克,焦艾叶9克,炒白术9克,茯苓9克,炒川芎4.5克,炙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先兆流产中药治疗处方二
辨证:脾肾不固,肝郁气滞,肾气不足。
治法:养血舒肝,固肾安胎。方名:养血舒肝汤。
组成:当归身6-9克,熟地9-15克,白芍(酒炒)3克,炙甘草3克,白术4.5克,阿胶(蛤粉炒)4.5克,杜仲(盐水炒)4.5克,枸杞子6克,炒山药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大枣为引。
先兆流产中药治疗处方三
辨证:阳气虚弱,不能统血,阴血不能内守。
治法:温阳益气,滋阴补血,收敛止血。方名:加味黄土汤。
组成:熟地60克,龙胆肉30克,鹿角胶30克,当归12克,伏龙肝12克,黄芪18克,白术9克,附子9克,甘草9克,黄芩9克,阿胶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先兆流产需要绝对的呵护
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0周以前,有自然流产的一些征兆,临床上可表现为:少量阴道流血,根据流血量和积聚在阴道内的时间不同,颜色可为鲜红色、粉红色或深褐色。有时伴有轻微下腹痛、下坠感、腰酸腹胀。如果从民间传统的说法上讲,先兆流产的主要依据就是“见红”。
经过休息及治疗后,腹痛消失,妊娠继续。如腹痛逐渐加剧或流血量增多,可能转为不可避免流产。中医称先兆流产为胎漏、胎动不安。
先兆流产的原因比较多,例如孕卵异常、内分泌失调、胎盘功能失常、血型不合、母体全身性疾病、过度精神刺激、生殖器官畸形及炎症、外伤等,均可导致先兆流产。
出现先兆流产后是否导致流产常取决于胚胎是否异常,如胚胎正常,经过休息和治疗后,引起流产的原因被消除,则出血停止,妊娠可以继续。但多数流产是由于胚胎异常引起,所以最终仍是要流产的。
中医治疗先兆流产
流产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及阴道出血。先兆流产出血量少,轻微下腹疼痛,无妊娠物排出,或伴腰酸及下坠。难免流产则阴道出血较多,超过月经量,无妊娠物排出,腹痛加重,下坠,或羊膜已破。不全流产表现为阴道出血量多,持续不止,腹痛有妊娠物排出,甚至出现失血性休克。完全流产表现为妊娠物排出后阴道出血减少或停止,腹痛消失。过期流产多有先兆流产史,以后子宫不再增大或有所缩小,如已至妊娠中期,腹部无增大,无胎动。习惯性流产为自然流产连续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每次发生的时间多在同一妊娠月份。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若无阴道出血,而仅有腰腹酸胀坠痛者,则称为“胎动不安”。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固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胎孕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
中医辨证治疗,多分为肾虚、气血虚弱、血热、跌仆伤胎四型。现分述如下:
1.肾虚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下腹坠痛,或伴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或有自然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两尺脉弱。治宜补肾安胎。方用寿胎丸加味:菟丝子、枸杞子、桑寄生、覆盆子、川续断各15克,阿胶20克,益智仁3克,党参、白术各10克,水煎服,每日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气血虚弱型:主要症状为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腰腹坠胀疼痛,伴神疲气短、面色苍白、心慌失眠,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加减:党参、熟地各15克,白术、白芍、杜仲、桂圆肉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黄芪、阿胶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