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食用玉米的注意事项

食用玉米的注意事项

1、玉米的品种比较多,有些品种糖尿病病人不宜使用的。如甜玉米,它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大米高2%~15%,其中大部分是蔗糖、葡萄糖、果糖,食用后易使血糖上升。

2、糯玉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很容易被消化吸收,食用后血糖的上升速度比其他谷物快,因此不宜单独食用,可与豆面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搭配食用,以减缓血糖上升。

3、黑玉米大多也是诺质的,食用时最好也搭配豆面、燕麦等粗粮。

4、一般认为煮玉米把玉米煮开花,这样吃才健康。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其实,只要煮熟就好,这样不仅有效地保留了玉米本身的维生素,吃起来口感也不错。

怎样食用玉米为好呢

可选用以下吃法:

①嫩玉米上市时,每天啃一个“煮棒子”最为理想。

②在夏天,可用大米(或小米)、玉米面(掺)加小豆熬粥喝。其它季节只用玉米面(糁)熬粥即可。煮粥时,一般不宜加碱,但熬玉米粥时,加一小匙纯碱或小苏打,可将结合型维生素B5分离出来,利于人体吸收。

③ 玉米面加大豆粉,按3∶1的比例混合食用。其蛋白质生物价可由60提高到76,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种粗粮细吃,提高营养价值的方法

喝玉米须水能去黄疸吗 喝玉米须水去黄疸要注意什么

1.引起黄疸的原因较多,有些种类的黄疸,玉米须水是不能去除的,因此需要先确诊病症之后在使用玉米须去黄疸。

2.玉米须去黄疸的效果有一定的限度,因此食用玉米须去黄疸没有什么效果的话,要立即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低血糖的人群不适合用玉米须去黄疸,玉米须有降血糖的作用,如果血糖本身就低,在食用玉米须会导致血糖过低,影响身体。

食用玉米的禁忌

食用玉米的禁忌

1、变质玉米可致癌,玉米容易被黄曲霉菌污染,而黄曲霉菌产生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所以玉米应保存在干燥、通风处,霉烂、变质的玉米不可食用。

2、南方人喜食大米,从健康角度来看,单纯吃大米并不科学,建议增加些杂粮,特别应把玉米看成是维护健康的重要食品,并尽量吃新鲜玉米。吃玉米时应注意嚼烂,以助消化。腹泻、胃塞胀满、胃肠功能不良者一次不可多吃。

玉米的营养价值

1.维生素含量非常高

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为稻米、小麦的5~10倍,而特种玉米的营养价值要高于普通玉米。

2.植物纤维素含量丰富

玉米中所含的丰富的植物纤维素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能束缚及阻碍过量的葡萄糖的吸收,起到抑制饭后血糖升高的作用;纤维素还可以抑制脂肪吸收,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和改善冠心病、肥胖、胆结石症的发生。

3.富含硒和镁

玉米中含的硒和镁有防癌抗癌作用,硒能加速体内过氧化物的分解,使恶性肿瘤得不到分子氧的供应而受到抑制。镁一方面也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另一方面能促使体内废物排出体外,这对防癌也有重要意义。

4.含谷胱甘肽

玉米中还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它在硒的参与下,生成谷光甘肽氧化酶,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

5.含玉米黄质

玉米中所含的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黄斑性病变的产生。根据1994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许多研究中心一起做的研究显示,摄取较高量的玉米黄质,能降低老年黄斑性病变的机率。

6.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与烟酸

玉米中所含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后能转化为维生素A;玉米中还含有烟酸,含量比大米高很多。烟酸在蛋白质、脂肪、糖的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帮助我们维持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的正常功能。人体内如果缺乏尼克酸,可能引起精神上的幻视、幻听、精神错乱等症状,消化上的口角炎、舌炎、腹泻等症状,以及皮肤上的癞皮病。

7.含有丰富的亚油酸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亚油酸的含量高达60%以上,亚油酸可以降低胆固醇,防止其沉积在血管内壁上,从而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对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有积极的作用。

玉米的基本介绍

玉米是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种子,又名苞谷、苞米、玉蜀黍、珍珠米等。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和秘鲁,16世纪传入我国,至今有400余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国各地都有种植,尤以东北、华北和西南各省较多。东北地区普遍种植硬粒型玉米,华北地区多种植适于磨粉的马齿型玉米,品质次于硬粒型玉米。玉米的品种类型很多,按用途分,有粮用饲用品种、菜用品种(包括糯质型、甜质型、玉米笋型)、加工品种(甜玉米、玉米笋)、爆粒型品种(爆米花专用品种)等。玉米是粗粮中的保健佳品,食玉米对人体的健康颇为有利。

玉米的胚特别大,占总重量的10%-14%,其中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可从玉米胚中提取油脂。由于玉米中含有较多的脂肪,所以玉米在贮存过程中易酸败变质。玉米既可磨粉,又可制米。玉米粉没有等级之分,只有粗细之别。玉米粉可制作窝头、丝糕等。玉米粉中的蛋白质不具有形成面筋弹性的能力,持气性能差,需与面粉掺和后方可制作各种发酵点心。用玉米制出的碎米叫玉米渣,可用于煮粥、焖饭。尚未成熟的极嫩的玉米称为“玉米笋”,可用于制作菜肴。

食用玉米须能排石吗

玉米须从名词上来看属于玉米结出的须,一般不会保留下来,能留下的就是玉米,可是有些人却掌握了玉米须的好处,在食用玉米时则会保留其须,等食用时再去除,这样玉米须的营养与价值会到食物里,吃了后能被身体吸收,那么食用玉米须能排石吗?对结石的医治有人使用玉米须,其效果是有的,却也要配合其它的药一起才行。

治胆石症(肝胆管及总胆管泥沙状结石,或胆道较小的结石在静止期者):玉米须、芦根各30g,茵陈15g。水煎服,每日1剂。

玉米须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和促进胆汁排泄的作用,能使胆汁内有机物和渣质减少,粘稠度、比重和胆红素含量降低。人口服玉米须制剂后15—30min出现胆囊反射性收缩,胆汁择出增加。此作用比镁盐慢,但较为持久,且不伴有肠蠕动增加和稀便。

玉米须煎剂对高脂血症患者同样具有降血脂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心脑,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 包括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 的发病率。玉米须黄酮提取物对小鼠的脂质代谢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呈现明显的量效关系。陈志谦用玉米须配合决乌汤治疗血脂异常病人65例表明,治疗后TC、LDL-C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其有效率达89.2%。

玉米须水煎剂5g/kg、10g/kg灌胃,熊明显增加清醒家兔给药后第1、2小时的尿量,且高剂量组作用强,作用比呋塞米弱但持久。水提取物1,5mg/kg静脉注射,4min后家兔出现第1次利尿作用,13~15min后出现较强的第2次利尿作用。用氢氧化纳中和,再用膀胱膜透析,其利尿作用不变,说明其利尿成分不是所含无机盐。

该品口服或皮下注射均有利尿作用。给药后,首先血中氯化物浓度增加,然后尿量和尿中氯化物含量增加,其利尿作用机制主要是肾外性的,与咖啡因合用有协同作用。玉米须8一l0g制成煎剂口服。对正常人有轻度利尿作用,但弱于猪苓和咖啡因。亦有报道临床亡经双旨对照研究显示,该品对人12h、24h尿量和尿钠排泄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哪些人不宜食用玉米

1、消化系统不好的人群

对于消化系统不好的朋友来说,最好不要食用玉米,因为玉米中属于粗粮中的一种,食用之后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容易引起静脉破裂出血或者肠胃溃疡出血,所以消化系统不好最好不要吃玉米,特别是对于那些患有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或者是胃溃疡的患者。

2、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玉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食用之后,会阻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补充,还会降低脂肪的利用率,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朋友来说吗,可能会造成对身体多个器官功能的损害。

3、体力劳动者

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一般来说,劳动强度比较大,体内所需要的能量和热量较多,而玉米中的能量较少,无法提供给这些人群体内所需的能量和热量,所以体力劳动者不宜把玉米当作主食进行食用。

4、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

因为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需要摄取很多的营养物质,而且他们对激素也有着特殊的生理要求,而过多的摄入玉米不仅会妨碍体内对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还会影响激素的合成,所以玉米吃多了,可能对少年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的因素,青少年应该少吃玉米为好。

5、老年人

针对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玉米也应该尽量少吃。因为玉米中的食物纤维会对肠胃造成很大负担,而老年人的肠胃本来就不是太好,玉米吃多了极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症状,不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尽管玉米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粗粮,但是有些人不宜吃玉米,因为玉米难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特殊需求,也会加重肠胃的消化负担,所以对于上述五类人群来说,玉米还是少吃为好。

玉米糁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玉米富含维生素C等,有长寿、美容作用。玉米胚尖所含的营养物质有增强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神经系统功能。能起到使皮肤细嫩光滑,抑制、延缓皱纹产生作用。玉米有调中开胃及降血脂、降低血清胆固醇的功效。中美洲印第安人不易患高血压与他们主要食用玉米有关

玉米须可以治咳嗽吗 玉米须泡水的注意事项

1、服用玉米须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副作用。但是在平时服用玉米须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量,每次不能够超过三到五克就可以了,并且平时最好能够选择新鲜的玉米须来服用。

2、平时在煮玉米吃的时候最好不要吃玉米须,如果不是想要治疗疾病,服用玉米须并不是一个好选择,这点需要大家都牢记在心。

3、如果空腹食用玉米须,很有可能造成血糖进一步降低,甚至晕倒。

相关推荐

玉米须有降血糖作用

你知道吃什么可以降血糖吗?当人们尝试各种降糖食品时,却忽略了玉米须——我们吃玉米时随手扔掉的“废物”。其实,玉米须有非常不错的降糖效果,广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玉米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自古以来,玉米须在我国就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记载,玉米须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不过,一直以来人们对玉米须的认识,仅限于它的利尿消肿作用,殊不知它还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我国南方就常用玉米须加瘦猪肉煮汤治疗糖尿病

玉米须黄芪能治那种肾炎 玉米须黄芪治肾炎要注意什么

1、玉米须黄芪治肾炎的作用一般,并且肾炎的种类很多,因此不能完全依靠黄芪和玉米须治疗肾炎,最好在正常治疗的同时辅助饮用玉米须黄芪汁肾炎, 2、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食用黄芪的,因此打算使用玉米须和黄芪治疗肾炎的话,需要提前问过医师。

减肥期间能吃玉米

减肥期间是可以吃玉米的,因为玉米这种食物在生活中成为粗粮,它跟番薯一样对于减肥的朋友来说是可以食用的。减肥的朋友在生活中食用玉米这种食物,不仅不会影响到减肥的效果,而且可以补充一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减肥的朋友可以放心的在生活中食用玉米这种水果,最好是中午食用。 我们在生活中食用玉米这种食物在最好是要有时间性,这样对于你们的减肥效果才会更好,你们在中午食用玉米是比较容易消化的,所以你们体内的脂肪就会得到燃烧,对于减肥的效果是有很大帮助的。 玉米跟地瓜都一样属于粗粮,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可治便秘,是可

​吃新鲜玉米对老人好

1玉米它不仅是人类粮食中的主要来源,同时它还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品经常食用玉米的效果是非常的好的,而玉米它从颜色上主要可以分为白玉米跟黄玉米这两种,同时经常吃玉米对视力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2老年人经常吃玉米还可以刺激肠胃的蠕动起到消化的效果,经常吃玉米还可以有效的预防胆固醇疾病的发生,玉米它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新陈代谢的效果,对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着一定的好处。 3因为玉米中含有比较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跟赖氨酸等元素,而这些元素可以有效的预防肿瘤的发生,同时经常食用玉米还可以起到利尿的功能,玉米中含有的某些物质对预

玉米食用方法v

1.煮熟或蒸熟的玉米营养更易吸收。 2.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一起吃掉,因为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3.玉米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吃,因其膳食纤维丰富,吃下血糖不会迅速升高。 4.但肠胃不好的人不要多吃,可用玉米粒做道玉米羹,也可“粗粮细做”,用玉米面蒸锅窝头、做几个贴饼子,或熬锅棒子面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5.玉米受潮霉坏变质产生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应当禁忌食用

玉米的好处 食用玉米的禁忌

1、煮熟或蒸熟的玉米营养更易吸收。 2、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一起吃掉,因为许多营养都集中在这里。 3、玉米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吃,因其膳食纤维丰富,吃下血糖不会迅速升高。 4、但肠胃不好的人不要多吃,可用玉米粒做道玉米羹,也可“粗粮细做”,用玉米面蒸锅窝头、做几个贴饼子,或熬锅棒子面粥都是不错的选择。 5、玉米受潮霉坏变质产生黄曲霉素,有致癌作用,应当禁忌食用

玉米吃多了会怎么样

消化不良 过多食用玉米,会影响到肠胃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腹胀的情况。而且摄入过多的纤维素吸水膨胀,可能会导致肠道阻塞,甚至出现脱水等症状。 营养不良 如果过多的食用玉米,就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摄入,长期下来会使得人体缺少许多的营养元素,导致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烟酸缺乏症 由于玉米的蛋白质中缺乏色氨酸,而且玉米所含的烟酸大部分为结合型,不经分解是不能为机体利用的,如果长期的过多食用玉米,只单一的吃玉米,会容易出现烟酸缺乏症,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眩晕及失眠、皮肤粗糙、角化过度等症状。 引起血

玉米须可以降血糖吗

玉米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自古以来,玉米须在我国就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记载,玉米须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不过,一直以来人们对玉米须的认识,仅限于它的利尿消肿作用,殊不知它还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我国南方就常用玉米须加瘦猪肉煮汤治疗糖尿病,在《岭南采药录》中有此记录。此外,我国民间很多偏方中也有类似的内容,或用玉米须泡水饮用,或将玉米须煮粥食用,都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用玉米须降糖的方法在民间广为流传,这本身就说明玉米须有一

玉米须泡水饮用可降血糖

你知道吃什么可以降血糖吗?当人们尝试各种降糖食品时,却忽略了玉米须――我们吃玉米时随手扔掉的“废物”。其实,玉米须有非常不错的降糖效果,广大糖尿病患者只要稍加利用,完全可以“变废为宝”。 玉米须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和药用物质,如酒石酸、苹果酸、苦味糖苷、多聚糖、β―谷甾醇、豆甾醇等。自古以来,玉米须在我国就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滇南本草》等中也记载,玉米须具有止血、利尿的功效。不过,一直以来人们对玉米须的认识,仅限于它的利尿消肿作用,殊不知它还是一味治疗糖尿病的良药。我国南方就常用玉米须加瘦猪肉煮汤治疗糖尿病

玉米的做法大全 玉米的饮食宜忌

大多数人都可以食用玉米,尤其适宜脾胃气虚、气血不足、营养不良、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脂肪肝、癌症患者、记忆力减退、习惯性便秘、慢性肾炎水肿以及中老年人食用。而对于患有干燥综合征、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者则不适宜食用。 在食用玉米时,还需要注意避免将玉米和田螺同食,否则会引起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