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和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微量元素和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很多微量元素在心血管功能及结构中起着有益的作用, 如锌、硒、锌、锰、钴、铜、氟、镁,而镉过多则对心血管结构及功能产生有害的影响。
铬参与胰岛素的作用, 铬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葡萄糖耐量因子(GTF)。铬在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糖中占重要地位。缺铬能使血内脂肪和类脂肪物,尤其是胆固醇含量增加,使人容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冠心病。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地区,患者体内铬含量明显低于非高发地区。
临床实践中,补铬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疗效显著。它不仅能降低血中总胆固醇水平,而且能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而高密度脂蛋白已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对心脏能起保护作用。
Shamberger研究指出,老年人心脏病发病率在富硒的地区比全美平均水平低67%,在缺硒地区则比全美平均水平高。而且美国高硒地区死于老年性心血管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的比率非常低。
给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大鼠予以亚硒酸盐注射,发现其有多种效应:①心电图改善明显而迅速;②使梗塞范围缩小;③心肌肉芽组织生长加速,心肌合成再生加速。认为硒对实验性心肌梗塞、缺氧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的镁,对心脏血管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有“心血管卫士”之称。人体如果缺镁,可导致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及心肌坏死和钙化。因此,有人说缺镁比高血压、高血脂对心脏更有危险性。低镁可引起血液高凝状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研究者发现,因心肌梗死等病而死亡的患者心脏中,镁的含量远低于正常人。
铜是维持心血管功能必需的微量元素, 缺铜可导致胆固醇升高, 促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但铜过多则会诱发动脉硬化。
锰是多种酶的主要成分,能使酶活化,有利于脂肪的利用。实验证明锰可以改善动脉硬化患者的脂质代谢。
锰、硅、钼、钒、氟等元素在维持血管弹性、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支持细胞能量代谢、抑制胆固醇形成、避免动脉钙化等方面起作用,从而防治冠心病形成。
钴是维生素B12分子的必需组分,是对心血管功能有益的重要元素之一。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患者头发中钴含量比同性别、同年龄的健康人头发含量低。揭示了心血管病与微量元素钴长期低少或缺乏有关。
一般中老年人体检哪些项目啊
中老年人体检要有针对性,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健康体检项目,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一般我们可以考虑做以下检查项目:经颅多普勒:了解颅内及颅外各血管、脑动脉环血管及其分支的血流情况,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动态监测。肝功两项:检查肝脏代谢功能是否正常,有无肝脏受损。空腹血糖:检查有无糖尿病及是否低血糖;也是筛检糖尿病的基本方法。血脂四项:血脂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此检查有助于诊断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及肾病综合症的诊断。颈动脉彩超: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病变,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癌抗原19-9(CA19-9):对胰腺癌、胆道肿瘤、胃肠癌等的筛查及疗效监测乙肝五项:检查是否感染乙肝,是否有乙肝抗体。微量元素四项:检测体检钙、镁、铁、锌体内水平,观察近期营养情况。肿瘤两项:检查心、肺、肝、胆、脾、肾、肠道、神经系统有无异常。骨密度:判断有无骨质疏松及疏松程度。眼科检查+裂隙灯、眼底:检查视力是否正常,有无屈光不正、色盲等。腹部超声(彩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结构及形态是否正常。肺功能检测:检查肺脏功能及呼吸运动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症状。甲胎蛋白:原发肝癌肿瘤标志物。
预防冠心病的方法主要有什么
第一招:了解易患因素。男性在40岁后冠心病发病率升高,女性绝经期前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期后与男性相等,冠心病家族遗传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因此,这些人群定期体检是很重要的,并且要预防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发生。一旦患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除重视危险因素干预外,更要积极控制好血压、血脂和血糖。
第二招:纠正9个危险因素。冠心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的威胁。虽然冠心病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却是从少儿期开始的。这其间的几十年,为预防工作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时间。冠心病9个容易并可能被纠正的危险因素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糖尿病、腹型肥胖、缺乏运动、每日摄入的水果和蔬菜减少、大量饮酒和社会心理因素。
第三招:改善生活方式。20世纪60年代以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但自此以后,冠心病发病率和残废率却有大幅度的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即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从而降低了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残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研究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平时喜欢吃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应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膳食结构合理,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加强体育锻炼,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2~3次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超重和肥胖者更应主动减少热量摄入,并加大运动量。另外,精神压力对冠心病的影响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平时应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通过培养业余爱好或运动来缓解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
板栗吃了有哪些功效 预防心血管疾病
平时多吃些板栗,能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因为板栗中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这些物质能营养心肌,而且能保护心血管,提高血管弹性,它可以让人类的血压与血脂保持正常稳定状态,而且能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发生。
冠心病饮食保健方法
1、饮食要清淡、低盐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者,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例如: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相应减少,应控制盐的摄入。
2、注意限制脂肪
冠心病饮食还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欧美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亚洲的日本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注意在膳食中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
3、注意蛋白质要适量
冠心病患者饮食还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因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脏的负担。
4、注意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冠心病患者还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膳食中应注意多吃含镁、铬、锌、钙、硒元素的食品。如含镁丰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品、枸杞、桂圆等。镁可以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或对血小板起稳定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
中老年人体检项目有哪些
专家指出,中老年人体检要有针对性,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健康体检项目,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一般我们可以考虑做以下检查项目:
经颅多普勒:了解颅内及颅外各血管、脑动脉环血管及其分支的血流情况,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动态监测。
肝功两项:检查肝脏代谢功能是否正常,有无肝脏受损。
空腹血糖:检查有无糖尿病及是否低血糖;也是筛检糖尿病的基本方法。
血脂四项:血脂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此检查有助于诊断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及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颈动脉彩超: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病变,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
癌抗原19-9(CA19-9) :对胰腺癌、胆道肿瘤、胃肠癌等的筛查及疗效监测
乙肝五项:检查是否感染乙肝,是否有乙肝抗体。
微量元素四项:检测体检钙、镁、铁、锌体内水平,观察近期营养情况。
肿瘤两项:检查心、肺、肝、胆、脾、肾、肠道、神经系统有无异常。
骨密度:判断有无骨质疏松及疏松程度。
眼科检查+裂隙灯、眼底:检查视力是否正常,有无屈光不正、色盲等。
腹部超声(彩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结构及形态是否正常。
肺功能检测:检查肺脏功能及呼吸运动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症状。
甲胎蛋白:原发肝癌肿瘤标志物。
冠心病患者的三大危险因素
世界公认,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及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冠心病的发病由多重危险因素影响,目前已知的主要因素里,首先是三大疾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第二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少运动、超重或肥胖、蔬菜水果摄入少;第三是自然规律,年纪越大,冠心病发病率越高;第四是遗传因素。
目前看来,肥胖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因为肥胖合并代谢综合征,可能引发和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新加坡非常重视公众健康教育和冠心病预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效的控制冠心病的病情从饮食调理做起,冠心病患者尽量少用动物肝、肾、脑,鱼子,墨斗鱼,松花蛋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及含饱和脂肪酸高的食品,如动物油脂、黄油、肥肉、奶油等。
气候寒冷的天气或冬春季节,冠心病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就会增加。三个与冠心病有关的最优因子为:气温、日变差(相邻两日的日平均气温之差)和平均风速。持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容易发病。
高血压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哪些
(1) 高血压的危害一、引发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上海市宝山区15岁以上5456人关于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在随访的9年内,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约占整个人群脑血管病发生人数的70%,其中确诊高血压患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32倍,临界高血压也高达9倍。
(2) 高血压的危害二、引起肾脏病,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3) 高血压的危害三、引起猝死,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4) 高血压的危害四、导致多种病变,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
高血压对身体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的危害一、引发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上海市宝山区15岁以上5456人关于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在随访的9年内,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约占整个人群脑血管病发生人数的70%,其中确诊高血压患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32倍,临界高血压也高达9倍。
高血压的危害二、引起肾脏病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高血压的危害三、引起猝死
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高血压的危害四、导致多种病变
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
得了冠心病能食疗吗
维生素C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有降低血胆固醇作用;还能改善冠状循环,保护血管壁。尼克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甘油三酯的水平。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保护心肌并改善心肌缺氧,预防血栓发生。
冠心病的食疗,还要控制食糖摄入。碳水化合物是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可造成热量入超,在体内同样可转化生成脂肪,引起肥胖,并使血脂升高。
经研究证明,在碳水化合物中升高血脂的作用,果糖高于蔗糖,蔗糖高于淀粉。美国、加拿大等国,人们的食糖量可占一日热能的15~20%,其冠心病发病率远高于其它国家和地区。因此,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总量,尤其是控制食糖摄入量,一般以不超过总热量的10%为宜。
冠心病的饮食,还要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碘能抑制胆固醇,被肠道吸收,降低胆固醇在血管壁上的沉着,故能减缓或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常食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可降低冠心病发病率。膳食中钙、镁、钾、钠、铜、铬等也同冠心病发病有关。
探索高血压患者的危害
一 高血压的危害
(1) 高血压的危害一、引发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上海市宝山区15岁以上5456人关于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在随访的9年内,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约占整个人群脑血管病发生人数的70%,其中确诊高血压患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32倍,临界高血压也高达9倍。
(2) 高血压的危害二、引起肾脏病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3) 高血压的危害三、引起猝死
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4) 高血压的危害四、导致多种病变
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
老人体检项目有哪些
中老年人体检要有针对性,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身的健康体检项目,对于中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一般我们可以考虑做以下检查项目:
经颅多普勒:了解颅内及颅外各血管、脑动脉环血管及其分支的血流情况,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动态监测。
肝功两项:检查肝脏代谢功能是否正常,有无肝脏受损。 空腹血糖:检查有无糖尿病及是否低血糖;也是筛检糖尿病的基本方法。
血脂四项:血脂浓度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此检查有助于诊断动脉硬化症,冠心病及肾病综合症的诊断。
颈动脉彩超: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病变,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提供客观的血流动力学依据。 癌抗原19-9(CA19-9) :对胰腺癌、胆道肿瘤、胃肠癌等的筛查及疗效监测
检查是否感染乙肝,是否有乙肝抗体。
微量元素四项:检测体检钙、镁、铁、锌体内水平,观察近期营养情况。 肿瘤两项:检查心、肺、肝、胆、脾、肾、肠道、神经系统有无异常。 骨密度:判断有无骨质疏松及疏松程度。
眼科检查+裂隙灯、眼底:检查视力是否正常,有无屈光不正、色盲等。 腹部超声(彩超):检查肝、胆、胰、脾、双肾结构及形态是否正常。
肺功能检测:检查肺脏功能及呼吸运动是否正常,有无异常症状。 甲胎蛋白:原发肝癌肿瘤标志物。
冠心病的饮食中需要哪些营养
营养是每个人都要注意的,只有充足的营养才会身体健康,病人在患病期间也是要注重营养的。冠心病日常饮食中需要哪些营养? 蛋白质和维生素也是冠心病患者日常饮食最需要补充的两种营养。冠心病患者饮食还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因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脏的负担。注意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冠心病患者还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膳食中应注意多吃含镁、铬、锌、钙、硒元素的食品。如含镁丰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品、枸杞、桂圆等。镁可以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或对血小板起稳定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
冠心病患者在饮食口味上应该以清淡为主,少食咸、腥、辣。饮食要清淡、低盐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者,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
冠心病心绞痛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注意1:饮食要清淡、低盐
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合并高血压者,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控制在5克以下,可随季节活动量适当增减。例如:夏季出汗较多,户外活动多,可适当增加盐的摄入量。冬季时,出汗少,活动量相应减少,应控制盐的摄入。
注意2:注意限制脂肪
冠心病饮食要注意什么?冠心病饮食还要注意限制脂肪的摄入。脂肪的摄入应限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为主。适当的吃些瘦肉、家禽、鱼类。据流 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欧美人冠心病发病率高,而亚洲的日本人冠心病的发病率低。注意在膳食中应控制胆固醇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应少于300毫克。
注意3:注意蛋白质要适量
冠心病饮食要注意什么?冠心病患者饮食还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是维持心脏必需的营养物质,能够增强抵抗力,但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冠心病不利。因蛋白质不易消化,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加心脏的负担。
注意4:注意充足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
冠心病患者还要注意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膳食中应注意多吃含镁、铬、锌、钙、硒元素的食品。如含镁丰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豆类及豆制 品、枸杞、桂圆等。镁可以影响血脂代谢和血栓形成,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抑制凝血或对血小板起稳定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
老人高血压的有哪些危害
高血压的危害一、引发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病的主要直接并发症是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出血。一组312例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15年-18年长期随访,由于心、脑、肾并发症死亡97例,占全部死因的74.6%.在596例老年人高血压前瞻性27个月随访观察研究中,心、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68.79%,脑血管病累积发生率为36.91%.研究表明,血压越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越高。上海市宝山区15岁以上5456人关于血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的研究表明,在随访的9年内,高血压病患者发生脑血管病约占整个人群脑血管病发生人数的70%,其中确诊高血压患脑血管病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血压者的32倍,临界高血压也高达9倍。
高血压的危害二、引起肾脏病
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时,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毒症。
高血压的危害三、引起猝死
猝死是临床上最为紧急的状态。它表现为忽然发生呼吸、心跳停滞,意识丧失,并常于1小时内死亡。高血压因左心室负荷增加,而致左室肥厚,易患心律失常、冠心病,是猝死的高危因素。冠心病猝死约占全部心血管病猝死的90%.
高血压的危害四、导致多种病变
高血压还可导致心、脑、肾和血管多种病变,发生左心室肥厚、充血性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威胁生命与健康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