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检查糖尿病的方法
自我检查糖尿病的方法
糖尿病刚开始的症状一般是很难被发现的,患者往往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时间长了对身体是很不利的,还会造成其他的并发症,所以患者最好还是要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的有关检查方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我检查的知识吧。
自我检查糖尿病的方法有下面几种:
一、有些人会出现餐前低血糖的情况。就是饭前觉得很饿。前一顿饭管不到下顿饭就饿了,不吃点东西就觉得饿得心慌。有人这样说,他下班骑车的时候,路上必须得买点东西吃,否则就到不了家了。这很可能是胰岛素分泌迟缓了。胰岛素分泌迟缓和血糖高不同步了。血糖低的时候胰岛素反而高了而造成这个,这也是一个症状。
二、三多一少的症状:叫做尿得多,吃得多,喝得多。都比正常人或比原来的情况要多。同时又有体重和体力下降。体重和体力下降叫做一少。不见得是消瘦,多数糖尿病人不见得消瘦。就是体重比最重的时候下降一点。只要发现现在吃饭比原来多,喝水比原来多。但体重体力并不好。这个时候就要到医院检查一下。很多人这时候实际血糖已经到糖尿病的标准了。
以上内容为大家讲解的就是关于糖尿病的自我检查的方法介绍,相信大家通过以上内容的了解都对最为检查的方法有所认识了,因为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一定发现症状,要进行有效的治疗。
轻微肾衰竭的早期症状
一、肾衰竭早期经常反酸腹胀,贫血乏力,不想吃东西,多次到医院消化科检查后,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服用助消化药后以上症状不见好转,要作血肌酐、尿素氮等检查。
二、40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到医院做体检,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肥胖病人等高危肾衰竭早期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定期检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都能引起肾小球硬化,后期可使肾脏出现衰竭,萎缩而导致肾衰竭。
三高检查哪些项目
1、空腹血糖:
检查糖尿病及否低血糖;筛查糖尿病检查泌尿系统染性疾病、急慢性肾病及其与肾脏关代谢障碍性疾病糖尿病辅助检查。
2、血沉检查:
用于心肌梗死绞痛,胃癌,胃溃疡,包块卵巢囊肿等鉴别用于结核病风湿热病情变化及疗效观察等。
3、血流变:
监测否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栓形等危险因素。
4、血压检查:
检查血压否异否存低血压高血压情况。
5、血脂四项:
血脂浓度与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检查助于诊断脉硬化症冠心病及肾病综合症诊断。
6、心肌酶四项:
心脏受影响灵敏指标,脑病急性肌梗塞,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指标。
验尿的结果
尿常规里有尿的ph值,反映的是尿的酸碱度;亚硝酸盐是体现大肠杆菌感染;潜血是尿中出现红细胞,出血;糖是检查糖尿病的;酮体是糖尿病严重或饥饿过度出现;尿胆原和胆红素是检查黄疸的原因的;尿蛋白是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的,如;肾病,心衰,等等;镜检可以看到红、白细胞,各种管型,尿酸盐结晶等,可以诊断尿路炎症,结石等等。
如何检查糖尿病足有助于确诊
1、体格检查糖尿病足:注意糖尿病足溃疡面的外观、范围、深度、温度、气味,同时确定脚有无畸形、浮肿、软组织感染或骨髓炎。检查糖尿病足患者对侧肢体情况及鞋袜是否合适。
2、周围血管检查糖尿病足: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来触摸脚背或胫后动脉的搏动来了解脚部大血管病变,波动消失提示有严重的大血管病变,需进行下一步检查糖尿病足,如血管超声检查明确血管有无狭窄或闭塞。血管造影了解下肢血管闭塞程度和部位,为截肢平面或血管旁路手术提供依据。跨皮氧分压测定反映微循环状态,同时反映周围动脉的供血状况。
3、多普勒超声检查糖尿病足:它可发现股动脉至足背动脉的病变,可了解动脉粥样斑块的情况、内膜的厚度、管腔的狭窄程度、单位面积的血流量和血流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等,可对血管病变作定位和定量分析。但由于每个实验室所使用的仪器类型和操作方法的不同,所得的糖尿病足者数据和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4、神经系统检查糖尿病足:目的是了解糖尿病足患者是否仍存在保护性的神经感觉。最为简单和常用的方法是用一根特制的10克尼龙丝,一头接触于患者的大脚趾、脚跟和前脚底外侧,用手按住尼龙丝的另一头,并轻轻施压,正好使尼龙丝弯曲,糖尿病足患者脚底或脚趾此时能感觉到脚底的尼龙丝,则为正常,否则为不正常。另外还有用音叉来检查患者对振动的感觉。
下午测血糖准吗
糖尿病专家指出,首先注意检测糖尿病别在下午进行,下午检查糖尿病往往不准确,其检测率明显下降。
在出版的某杂志中,某协会发表声明,我们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检测糖尿病患者禁食期间的血糖指数,以此来检测早上的血糖和下午的血糖是否相同。
目前判断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糖水平达到或超过7.0mmol/L即为糖尿病,但这主要依据经过一夜消化后,早晨从患者处得到的血液样品检查结果。
经过研究结果,我们发现早上检测的血糖指数明显的高于下午检测的指数,所以早上被确诊为糖尿病的人在下午就有可能是健康人了。所以我们建议如果需要在下午检测血糖的话,我们要把判断糖尿病的血糖标准减低到0.67mmol/L。
突发糖尿病警惕胰腺癌
突发糖尿病可能和胰腺癌有关?胰腺癌的症状之一是糖尿病,如果口渴、多尿等症状突然加重,并伴有上腹部隐痛等,要警惕胰腺癌。
临床中,40%的胰腺癌病人在确诊时伴有糖尿病。早期胰腺癌出现一些类似糖尿病的症状,是因为癌细胞破坏了胰腺组织,因此出现高血糖和尿糖。
由于延误诊断,胰腺癌患者常常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
胰腺癌高危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类:年龄大于40岁,有上腹部非特异性不适;有上腹痛或背部疼痛、消瘦、有胰腺癌家族史;有突发糖尿病或者不典型糖尿病患者。建议40岁以上初发的糖尿病患者,除了验血糖之外,应该再做个肿瘤指标及B超等影像学检查。糖尿病老患者不仅要治疗糖尿病,还应定期进行癌症检查。
下午可以做血糖检查吗
糖尿病专家指出,首先注意检测糖尿病别在下午进行,下午检查糖尿病往往不准确,其检测率明显下降。
在出版的某杂志中,某协会发表声明,我们在一天之内的不同时间检测糖尿病患者禁食期间的血糖指数,以此来检测早上的血糖和下午的血糖是否相同。
目前判断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糖水平达到或超过7.0mmol/L即为糖尿病,但这主要依据经过一夜消化后,早晨从患者处得到的血液样品检查结果。
糖化血红蛋白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1、糖化血红蛋白(GHb)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葡萄糖缓慢、持续且不可逆地进行非酶促蛋白糖化反应的产物。形成两周后不易分开。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人体所形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正常生理条件下,非酶促糖化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由于蛋白质浓度保持稳定相对稳定,糖化水平主要决定于葡萄糖浓度,也与蛋白质与葡萄糖接触的时间长短有关。
2、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在红细胞死亡前,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因此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在检测前120天内的平均血糖水平,而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是判定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正常值: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指的是和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例。HbA1C是评价血糖控制好坏的重要标准。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检查什么
1、在现在的体检套餐中,除了检查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也是检查糖尿病的主要项目,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监测血糖控制水平的作用。因此对于中老年人群查糖化血红蛋白很有用,特别是糖尿病患者。
2、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可以了解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也可用于指导对血糖的调整,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另外还可以区别应激性血糖增高和妊娠糖尿病(GDM)。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范围,4%~6%:血糖控制正常。6%~7%:血糖控制比较理想。7%~8%:血糖控制一般。
检查糖尿病需要进行哪些内容
糖尿病的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小便,我们看小便里面的尿常规,尿常规里面有一项是葡萄糖,如果尿葡萄糖明显增加,那么对诊断糖尿病有参考作用。第二个是静脉抽血测血糖,一般可以静脉抽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来诊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者评价服用药物以后血糖控制如何。第三是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也是抽血检查,它是评价最近两到三个月之内患者的平均的血糖水平。第四个,就是比较少用的一些检查项目,比如空腹胰岛素,餐后两小时胰岛素,或者餐后C肽、空腹C肽等等。
糖尿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一、检查血糖:糖尿病的发病因素可能血糖有点高,所以首先应该先检查一下血糖,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于早餐前采血测得的血糖值,主要反映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
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检查糖尿病也可以从患者的尿液可以诊断的出来,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尿常规检查常为阴性,只有通过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能发现。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人一次食入大量葡萄糖后,血糖仅暂时升高,两小时后即可恢复正常,这是人体的“耐糖现象”。
四、胰岛功能测定:利用胰岛功能测定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协助判断糖尿病类型。
五、检查尿糖:正常人的体内含有微量的葡萄糖,尿糖可以反映出血糖的水平,尿糖定性检查呈阴性、当血糖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尿糖定性呈阳性。
怎么检查糖尿病
1、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2、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血糖控制状态最有价值的指标。
洋姜能降血糖吗
菊芋又叫洋姜有清热利湿降血糖的作用。所以能治疗糖尿病。所以糖尿病的人适合多吃这个。还有绿茶、苦瓜都有降血糖的作用。糖尿病人适合多吃这些东西、不要吃辛辣上火、高唐、高脂肪、肥腻腥气的东西。
降血糖的药物有两种: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至于菊芋,不要过分相信其降糖作用。不要盲目相信广告,须遵医嘱积极降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去医院内科就诊,详细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确定病情,遵医嘱积极治疗。定期检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尿常规,每三个月检查糖化血红蛋白蛋白一次。检查肝肾功能血脂,腹部内脏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检查血压,每年检查眼视网膜一次。
药物降糖的同时,须积极饮食控制和坚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