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端午门上插的是艾叶和菖蒲吗

端午门上插的是艾叶和菖蒲吗

是的。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门上插艾叶和菖蒲寓意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这在晋代《风土志》中有一段记载“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 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因此在从古代开始,人们在一大早的就会在门上插柳枝、菖蒲、艾叶,利用这些草本中药来驱赶蚊虫、辟邪。

端午节艾草什么时候挂 节日应节

端午节悬挂艾草和菖蒲,是我国各民族端午节时共同的习俗。

艾草,又名家艾、艾蒿,艾草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艾草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而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草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可见,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端午节时,温度较高,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自古以来,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的艾草也有应节的寓意在里面。

端午节保健养生6项活动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

2、挂香囊。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致密的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3、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4、煮大蒜。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5、滚吃鸡鸭鹅蛋。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

6、驱五毒。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是赛龙舟。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可见赛龙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过去插艾草、菖蒲是为了避毒虫,现在是避煞气,防止传统位理学上禁忌入内的邪气。切记:一定要在下午3点前插艾草和菖蒲。

无论是自住还是租房,都可驱散屋宅的煞气。

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驱毒,二借猛虎镇邪,对于经常受惊的孩子特别管用。

用红纸剪了葫芦或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图案,以白纸为衬,从农历五月初起贴在门楣上,或用硬纸折成粽子形状,缠上五色丝线佩戴于身,待五月初五一过,五色纸粽子和剪纸葫芦一并扔至门外,可以驱散邪气带来好运。

香包用五色丝线缠成,或用碎布缝成,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可以驱邪醒脑,增加运势。

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或插或悬在门上。还可焚烧艾蒿等驱赶蚊蝇。

端午五习俗养生功效

1、吃粽子——清热除烦

中医认为,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北方大都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或荷叶,这些叶子都有很好的药用功能。如: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能清热利湿、和胃宁神。总的来说,粽子有清热除烦、助脾开胃的作用,特别适合初夏食用。

进食时须注意,制作粽子的原料糯米黏性较大,过量进食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所以不可贪食。

2、艾叶菖蒲——驱毒除瘟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艾叶(也叫艾蒿)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的确有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的作用。艾叶、菖蒲还有驱蚊的作用,慢慢燃烧艾叶驱蚊效果更好。

现代人已经很少在家门口挂艾叶、菖蒲等草本植物。对于这个问题,专家说,可以采取烟熏和喷气雾剂的方法来解决。普通家庭可以选择在端午前后把门窗紧闭,然后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烟熏2~4小时以上,这样可起到杀菌作用。另外,还可以到商店购买杀虫驱蚊的气雾剂来达到灭害虫的目的。

3、涂雄黄酒——杀虫解毒

端午前后,我国南方很多地区都已步入梅雨季节,天气条件有利于蚊蝇、害虫的活动和繁殖。而雄黄是一味解毒、杀虫的中药,内含有毒的砷盐成分,害虫闻之食之即会中毒,人涂之可以避毒。也有很多人在端午节饮雄黄酒,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

涂洒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端午节,将雄黄掺在酒里制成雄黄酒,甩洒在居室的墙角和床下,具有较强的灭蚊和杀虫作用。由于雄黄能从皮肤吸收,外用亦不宜大面积涂擦,以防中毒。

4、喝五加酒——祛湿避邪

“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五加树皮有奇香,可滋补肝肾壮筋骨。民间认为喝了五加酒,可以避难避邪。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5、挂香囊——散风驱寒

我国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自制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药有苍术、藿香、吴茱萸、艾叶、肉桂、砂仁、白芷,每味各两克,另外再加1克丁香。将这几味中药研细,然后放在布袋中,缝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际或肚脐处,也可以把香囊挂在门口、室内或车内。这几味中药,中医认为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理气止痛、通九窍的功能,从而起到防病的作用。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门上悬艾叶、菖蒲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前一天或者前几天,传统一些的家庭会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也有将艾叶等香草制成花环、佩饰的,这些饰品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菖蒲

驱蚊

菖蒲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质,所以,我们觉得菖蒲叶子香香的,十分的好闻,但是对于蚊子来说,这种物质却是讨厌的成分,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是盛夏了,蚊子和小虫子多,在门上挂一些艾叶、菖蒲可以帮助驱蚊、防虫害。

端午节吃什么菜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为什么喝雄黄酒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菖蒲

菖蒲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质,所以,我们觉得菖蒲叶子香香的,十分的好闻,但是对于蚊子来说,这种物质却是讨厌的成分,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是盛夏了,蚊子和小虫子多,在门上挂一些艾叶、菖蒲可以帮助驱蚊、防虫害。

菖蒲的叶片和传统兵器——剑的造型很相似,是中国传统名俗文化中防疫祛邪的灵草,端午节的时候将菖蒲挂在门上可以驱赶邪祟、护佑平安。

相关推荐

端午节吃粽子含有什么意思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什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端午节不可不吃的美味食物就粽子,这种传统源于汨罗江边的渔夫,将米丢入江中平息江中的蛟龙,希望它们不要伤害屈原。因为南北方的饮食文化差异,粽子里面的馅儿也有所不同,北方多为甜味粽子,以豆沙、红枣等做馅儿,而南方则多为咸味粽子,以肉、坚果等做馅儿。在朝鲜、韩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最应景的节目就赛龙舟。端午节也叫龙舟节,可见赛龙舟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过去艾草、菖蒲为了避毒虫,现在避煞气,防止传统位理学上禁忌入内的邪气

端午节的19大饮食习俗

端午节的饮食习俗 1、吃粽子 端午节为纪念诗人屈原有吃粽子的习惯,现今粽子的种类非常多,口味大不相同,有鲜肉粽、蛋黄粽、蜜枣粽、原味等等。这时,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粽子的摄入量,不要因为贪美味而伤了身体。同时记得将粽子加热后再吃,既安全卫生,又减轻消化负担。 2、吃蛋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3、采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

为什么过端午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为了纪念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每到端午节这一天,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江边划龙舟、吃粽子、在家门口上挂上菖蒲和艾草,热闹非凡,现在端午节还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之一。

今年端午节放假几天 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

游旱龙,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每到端午时节,人们便用竹子和纸制成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的龙舟“游旱龙”,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每天依次巡游。 薰苍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端午节"打午时水”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的传统习俗,打午时水即端午当天中午11点到13点之间在井里打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个时候的水最能辟邪。重午日的午时,阳上加阳,所以“午时水”有“极阳水”

菖蒲的功效与作用

菖蒲别名香菖蒲、昌本、菖蒲、昌阳、昌草、尧时薤、尧韭、木蜡、阳春雪、望见消、水剑草、苦菖蒲、粉菖、剑草、剑叶、菖蒲、山菖蒲、溪菖、石蜈蚣、野韭菜、水蜈蚣、香草。 菖蒲古代文献称菖蒲以“一寸九节者良”,故亦称九节菖蒲。为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的根茎。每年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成10厘米左右的小段,晒干即可入药。尚有变种植物细叶菖蒲(又名钱菖蒲)的根茎亦同等入药,如用鲜品,称为鲜菖蒲。 镇静作用 用菖蒲挥发油的1/6和1/3半数致死量可以减少小白鼠的自发活动,减弱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并可解除独居小鼠

菖蒲熬水可以吃吗 解毒驱邪

菖蒲性温,气味芳香,能辟秽化浊、解毒驱邪,自古以来就劳动人民预防疾病的常用良药,在端午节时,江南地区就有用菖蒲艾叶挂在门窗上的习俗,起到预防瘟疫的目的。

菖蒲泡澡有危害吗 增强体质

古人到端午就有用菖蒲、艾草挂门窗的习俗,用作预防疫病,其中菖蒲具有芳香辟浊、解毒驱邪的功效,而艾草含有的鞣质、黄酮、多糖等微量元素及其它有机成分,具有调节人体内需求的效果,搭配来泡澡的话,对体质具有一定的调理增强的益处。

端午安康什么意思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时,除了吃粽子外,还有扒龙船、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风俗。 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船与食粽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同时,放纸鸢、挂艾草菖蒲等风俗也延续至今,成为了过端午节时必须有的传统风俗了。

端午几月几日

农历五月初五日。 端午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龙舟赛、放风筝、挂艾草、挂菖蒲、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传统民俗文化,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端午节喝什么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从古时候就传承下来了的习俗。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不会纯饮的。雄黄酒具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等消毒剂的古代,雄黄酒还能用来祛病解痒。而不能喝酒的小孩,大人们则把雄黄酒涂抹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地方,据说可以消毒、防病、防虫。 当然,雄黄酒不能引用过多,现代医学证明雄黄酒含有毒性。而端午节饮用的最多的另一种酒就菖蒲酒了,菖蒲菖蒲艾叶泡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