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的分类
酱油的分类
1、生抽和老抽区别
生抽=颜色较浅,酱味较浅,咸味较重,较鲜,多用于调味;
老抽=颜色较深,酱味浓郁,鲜味较低,故有加入草菇以提高其鲜味的草菇老抽等产品,一般用于给菜肴上色
2、酱油的分类
酱油主要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两大类:
酿造酱油——以大豆、小麦为原料,经过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具有特殊色、香、味的液体调味品。
配制酱油——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
酿造酱油是经微生物发酵制成的,没有毒副作用、其酱香、醋香浓厚。而配置酱油有可能含有三氯丙醇(有毒副作用),虽然符合国家的标准的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可以安全食用,但还是建议大家购买酿造酱油。
3、酿造酱油又可分为生抽和老抽:
生抽——以优质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色泽淡雅,酯香、酱香浓郁,味道鲜美。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过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用于红烧肉、烧卤食品及烹调深色菜肴。色泽浓郁,具有醋香和酱香。
生抽,老抽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老抽由于添加了焦糖而颜色浓,粘稠度较大;而生抽酱油盐度较低,颜色也较浅。如果做粤菜或者需要保持菜肴原味时可以选用生抽酱油;如果想做口味重的菜或需要上色的菜肴如红烧肉,最好选用老抽酱油。
酱油的营养成分
说起酱油的营养成分,不由得不提的是酱油的最主要的制作原材料(大豆、小麦和食盐),因此,酱油最主要的营养成分有氨基酸、食盐、糖类、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酸。
营养成分1、食盐
酱油一般含食盐18克/100毫升左右,它赋予酱油咸味,补充了体内所失的盐分。
营养成分2、氨基酸
氨基酸含量的高低反映了酱油质量的优劣。氨基酸是蛋白质分解而来的产物,酱油中氨基酸有18种,它包括了人体8种必需氨基酸,它们对人体有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
营养成分3、糖类
淀粉质原料受淀粉酶作用,水解为糊精、双糖与单糖等物质,均具还原性,它是人体热能的重要来源,人体活动的热能60~70%由它供给,它是构成机体的一种重要物质,并参与细胞的许多细胞的许多生命过程。一些糖与蛋白质能合成糖蛋白,与脂肪形成糖脂,这些都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质。
营养成分4、有机酸
酱油中所含的机酸包括乳酸、醋酸、琥珀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对增加酱油风味有着一定的影响,但过高的总酸能使酱油酸味突出、质量降低。此类有机酸具有成碱作用,可消除机体中过剩的酸,降低尿的酸度,减少尿酸在膀胱中形成结石的可能。
营养成分5、多种微量元素
酱油的成分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例如有钙、铁等。
酱油能生吃吗 酱油有生熟之分吗
有。
酱油一般是有生熟之分的,生的酱油是一种滋味浓郁的酱油,又叫做生抽,颜色多半为红褐色,老酱油是一种高度着色的酱油,又叫做老抽,是在生抽的基础上加入了糖浆继续熬制而成的,颜色多半为棕褐色。
菜籽油分类
菜籽油分类
1、从制取工艺来分,可分为压榨菜籽油和浸出菜籽油。
2、从原料是否为转基因来分,可分为转基因菜籽油和非转基因菜籽油。
3、从脂肪酸组成的芥酸含量来分,可分为一般菜籽油和低芥酸菜籽油。
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菜籽油中含花生酸0.4-1.0%,油酸14-19%,亚油酸12-24%,芥酸31-55%,亚麻酸1-10%。从营养价值方面看,人体对菜籽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酮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少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酱肉的品种分类
中国酱肉生产历史悠久、种类较多,因辅料、加工的变化而有多个品种,比较知名的有:涪陵食品厂的“桂楼牌”京酱风肉、四川成都“蜀风牌”京酱风肉、北京“天盛号”清酱肉、天津“天宝楼”清酱肉、广东酱风肉、上海酱风肉、江苏吴江酱肉。“桂楼牌”京酱风肉色泽鲜明,肌肉呈鲜红或枣红色,脂肪乳白色;肉身干爽结实,指压无明显凹痕;入口鲜美甜咸,清香生津,肥而不腻,越品越浓,酱香浓郁,具有京酱固有风味。“天宝楼”清酱肉酱香馥郁,色泽鲜艳,红白分明,肉细绵润,肥而不腻。广东酱风肉甘香适口,酱香袭人,醇润回甜,肥而不腻。
各种酱油分别有什么特点
各种酱油的特点
1.酿造酱油
酱油瓶上标注的酿造和配制的区别在于工艺的不同,“酿造”酱油是以大豆、小麦或麸皮为原料,经微生物天然发酵制成的,工艺结束后添加一些调味剂。
2.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用50%以上的酿造酱油添加一些植物蛋白水解液和食品添加剂,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致癌物氯丙醇,不适合长期使用。
3.生抽和老抽
“抽”指的是酱油在制作过程中发酵到成熟,最后抽油的那一步。酱油是北方人民多年的惯称,而“老抽”和“生抽”则是源自广东地区的习惯称呼。
4.白酱油
白酱油的重要特点,即有味无色,是西餐中常用的一种调料。适合烹调清淡菜肴。不过习惯了中式烹调的浓厚酱香,白酱油的使用可能会让人意犹未尽。
5.日式鱼生酱油
咸鲜清淡,可去除鱼肉的微腥,保持鱼肉的原味鲜甜。一般吃法是凉拌菜用,偏甜,酱油醇香浓郁、氨基酸态氮含量高,口味鲜,光亮澄清。
6.八珍生抽
适合请客吃饭时使用,可以让菜品凸现出富有层次的口感。
7.台湾酱油
台湾的酱油基本沿用日本的工艺,但是由于区域口味问题,台湾酱油一般会咸度较低,偏甜,浓度高甚至近于粘稠。
8.海带酱油
以海带为主要辅料,经过热溶配制而成。含有大量的碘元素,长期食用可预防大骨节病、高血压、结核病等。
9.草菇酱油
由大豆与草菇提取液一起进行微生物发酵制成。它虽不属于纯粹的大豆或小麦发酵制品,但具有草菇的鲜美和营养价值。
基底精油分类
基底油分为两种:多用基底油,以及特殊基底油。
多用基底油:
下面这5种基底油既可以单独稀释精油,又可以与后面介绍的特殊基底油调和后一起稀释精油。
1.杏核油 (Apricot Kernel Oil)
从杏核中提炼而成,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天然的保湿剂,质地比较轻,不油腻,有高度的渗透性。
2.向日葵油(Sunflower Oil)
是一种质地十分精细的基底油,常用来做身体护理,富含维生素E。
3.豆油(Soya Oil)
从大豆作物中提取,轻柔,营养丰富并容易被吸收。它尤其适用于油性肌肤。
4.甜杏仁油(Sweet Almond Oil)
从杏仁核中提炼而成,非常润滑,有软化肌肤的作用,用途十分广泛且适用于婴儿。
5.葡萄籽油(Grapeseed Oil)
从麝香葡萄的籽中加热提炼而成,适用于油性肌肤。
酱油的分类
按照制造工艺分
主要从发酵方式进行分类。(另外还可以从无盐、低盐、高盐、固稀、温酿、消化等方式加以区别。)此处只以业内最普遍的习惯区分方法加以分类。
1.低盐固态工艺:相对高盐稀态工艺,低盐固态发酵采用相对低的盐含量,添加较大比例麸皮、部分稻壳和少量麦粉,形成不具流动性的固态酱醅,以粗盐封池的方式进行发酵,大约经过21天保温发酵即可成熟。提取酱油的方式为移池淋油或原池泡淋取油。
特点:发酵时间短,酱香浓,色泽深,氨基酸转化率较低。
2.浇淋工艺:以发酵池进行发酵,发酵池设假底,假底以下为滤出的酱汁,经过用泵抽取假底下酱汁于酱醅表面进行浇淋,实现均匀发酵的目的。是低盐固态酱油的改良工艺,之所以单独区分来讲,是因为他越来越有取代低盐固态酱油的趋势,并且因其较低盐固态工艺原料利用率高、风味好、改造投资小的优势而为多数生产企业所接受。
3.高盐稀态工艺:以豆粕和小麦为原料,经原料处理、豆粕高压蒸煮、小麦焙炒、混合制曲发酵、压榨取汁的一种发酵工艺。
从发酵过程又可分为“广式高盐稀态"和“日式高盐稀态”。
广式高盐与日式高盐的区别在于所采用的发酵方式不一样。广式高盐采用常温发酵,自然晒制,风味一般,颜色较好,但受发酵设备及天气影响较大。其中以香港传统酱园及海天为代表,多以生产上色酱油产品为主。日式高盐采用保温、密闭、低温发酵,发酵周期较长,颜色较淡,风味香浓,一般以制作生抽、味极鲜等较合适,在添加焦糖色素后的老抽产品不但颜色好,风味也很突出。
特点:原料采用高蛋白豆粕和北方硬质小麦;采用稀醪发酵和压榨取汁工艺。原料利用率高,风味好,但发酵时间长,一次性投资大。
驴肉的吃法
一、沙锅驴肉 菜品分类 原炖 调味类型 咸鲜味
主料: 驴肉 300克 白菜 400克 冻豆腐 200克 配料: 韭菜花 15克 腐乳(红) 20克
调料: 盐 6克 料酒 6克 辣椒油 2克 大葱 15克 香菜 15克 口感 汤醇味厚,汤色奶白。 制作方法 1. 驴肉切片; 2. 白菜头切块;
3. 冻豆腐切条片,用开水焯一下; 4. 酱豆腐加开水研开调成腐乳汁; 5. 葱切末; 6. 香菜切末;
7. 取沙锅一只用白菜头、冻豆腐垫底,把切好的驴肉整齐地码成桥形, 加入奶汤,上火炖开;
8. 加入精盐、味精、料酒,转微火煮30分钟左右;
9. 韭菜花、酱豆腐汁、葱末、香菜末、辣椒油分装小碗内备用; 10. 沙锅端上桌,各料随沙锅上桌,吃时根据个人喜好调味。
二、芋头驴肉煲 菜品分类 原炖 调味类型 咸鲜味 主料: 驴肉 400克 配料: 芋头 200克
调料: 沙茶酱 20克 大蒜(白皮) 15克 大葱 25克 姜 25克 植物 油 15克 料酒 15克 淀粉(玉米) 5克 酱油 10克 盐 2克 味精 1克 口感 咸鲜味美。 制作方法 1. 驴肉切块;
2. 芋头剥净表皮,切成块; 3. 大蒜洗净;
4. 驴肉放入锅中,加入开水煮熟,捞出漂洗干净;
5. 锅中放油烧热,依次放入沙茶酱、蒜、驴肉、葱段、姜片,煸炒出 香味;
6. 烹入料酒、酱油,把驴肉等放入煲锅中,倒入开水,再加入精盐、 味精,改用小火慢煲;
7. 待肉熟烂时,放入芋头煲烂,用水淀粉勾芡即可。
油的分类
一般分为:(1)植物油;(2)动物油;(3)矿物油;(4)精油(香精油);(5)硅油
植物油和动物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酸的甘油酯,所以又称脂油(脂肪油);在通常情况下不会挥发,所以有时总称为固定油(fixed oil)。
又根据它们是否可供食用,可分为食用油(如大豆油、芝麻油、橄榄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等)和非食用油(如桐油、蓖麻油等)。
矿物油是石油、页岩油和它们的产品,其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大多数有挥发性,可以蒸馏或分馏,再经加工可得汽油、煤油、润滑油等。
精油实际上是一类特殊的植物油,但它们的主要成分是萜烯类,有挥发性和芳香气味,主要用于配制香料。
酱油吃多了有什么坏处 酱油的成分
酱油是烹调时的必备之物,它含有氨基酸高达17种,此外,还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与综红色素以及一定量的糖,酸,醇等物质,每100克酱油中蛋白质2克,糖17克,钙97毫克,酱油风味极佳,有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