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自测血压
怎样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时要注意测量方法。早晨应在早饭前、排尿后进行 4测量。夜间应在睡觉前、排尿后坐下测量。血压值与洗澡、 进食无关。血压要连续测量2次,再记录下平均值。用上臂式血压计测量时,缠在手臂上的压脉带是关键。操作要 点如下:脱去手臂和上身的衣服,轻装上阵。压脉带要固定在高于心脏处的位置。压脉带下方要固定在距肘关节的1~2cm处。不要把压脉带绷得太紧,要留出可以插入两根手指的空隙。放松手臂,在放松的状态下测量血压。
测血压的正确方法
01在诊所或者医院测血压一般采用柯氏音听诊法,用柯氏音听诊法测血压,应选用经准确校正的水银柱血压计。
02被测量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与心脏同一水平。
03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内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
04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上臂,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把听诊器的探头置于肘窝肱动脉处。
血压至少应测量2次,收缩压以听到的第一音为准,舒张压以声音消失为准。
05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首选水银柱血压计,但由于培训柯氏音听诊法较难掌握,故在家中也可以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等。自测血压时,也以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
测量血压最好白加黑
自我测量血压,也称自测血压,是受测量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诊室偶测血压是指在一天之内的任何时间,在门诊所测到的血压。由于有10~15%的人在医院测的血压值明显高于家里的自测血压值,所以应鼓励高血压患者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可提供日常生活状态下有价值的血压信息,评价降压效果,改善治疗依从性及增强高血压患者的诊治主动性、参与性。自测血压在评价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上已成为诊所偶测血压的重要补充。家庭自我测量血压目前已在国外广为应用,目前国内的高血压专家建议和提倡自测血压。
中风这个名词让人“闻之色变”,而人一旦中风之后所引发的问题更是可怕的,瘫痪,大脑意识不清醒等等都是中风的危害,而中风的最多因素竟与血压有关,长时间血压太高容易引发中风。现在正值季节转换时期,昼夜温差加大,血压也会随温度变化而波动。高血压患者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不少人都有经常测量血压的习惯,并且现在很多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大都免费为市民测量血压,但绝大多数人往往是在白天测量血压,因而忽略了夜间血压的高低。殊不知,夜间血压不下降者更易患脑中风,为此专家特别建议,高血压患者朋友不妨经常晚上测一测自己的血压是多少,因为夜间测量的数值可能透露出更多重要的信息来。
高血压患者朋友或许都知道,血压过高可以引发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血压的高低可以预测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可能性——一般地,血压越高,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可能性也越高。不过现代研究显示,对于已经在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朋友而言,与白天测得的血压值相比,晚上测出的血压值往往更能预测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概率。但对尚未服用任何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朋友而言,白天与晚上两种血压值的预测价值则十分相似。夜间血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可能与该时段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夜间血压可独立于日间血压来预测一些死亡危险事件:一般情况下,夜间血压越高,心血管与非心血管死亡的危险越大。日间血压也可独立于夜间血压来预测一些非心血管死亡危险事件:一般情况下,日间血压越低,非心血管死亡的危险越大。这很可能是因为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白天活动量较小,血压水平较低,其危险增大的原因并非来自于较低的血压本身。但不论日间血压还是夜间血压均与脑卒中显著相关。
血压测量方法
前言由于血压的特点有 明显 波动 性,需 要 于非 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1、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 家中或其 他环 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1.区别持续性和 “白大衣”高血压。在 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 灵活性。例 如,部 分高血 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 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自测血压的具体 方法 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 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 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2、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 高 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
具体的要求如下: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 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2.被测者 一般采取坐位,测 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 带 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 到使手腕 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儿 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取得 舒 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 隔2分 钟。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3、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应使用符合 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监测仪。受测者处在日常生活状态下。测压间隔时间15~31分钟,白昼与夜间 的测压 间隔时间 尽量相同。一般监测24小时,如果仅作诊断评价,可以只监测白昼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小时、白昼 与夜 间各时间 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能较敏感、客观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以及预后比诊所偶测血压有更密切的关系。
三种人自测血压应该注意的方法
在家自测血压的基本事项相信不少人都有所了解,所以这里我们要提醒三类人群,自测血压时特别要注意方法,否则容易造成数据不准确。
1.特殊的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此外,白大衣高血压、隐性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也较为多见,还有可能表现为假性高血压(收缩压偏高)与假性低血压(收缩压偏低)。因此对于特殊的老年人,每次应测量2次或多次血压,并算平均值。此外,还要常规加测站立位血压,及早发现体位性低血压。
2.心律失常患者
特別是脉搏短促明显的房颤患者,测量血压原则上是提高充气压,减慢放气速度,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充气至200—250毫米汞柱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1个搏动声为收缩压。如果自测血压有困难,此类人群最好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能获得更为客观的血压值。
3.肥胖患者
肥胖的人如使用过小、过短袖带,测得的血压往往比真实值偏高。因此,上臂粗或肱二头肌发达者,需要使用更长更宽的袖带来压迫肱动脉。
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
测血压前先排小便
高血压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患病率仍在上升,如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它的危险性。持久、有效地降压必须建立在正确监测血压的基础上。除了在医院就诊时测血压外,患者还会进行血压的自测。
自测血压是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家中自测血压需要注意,必须在排空膀胱之后进行。否则如果膀胱充盈,腹腔压力会比较大,回心血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测量不准。当人在憋尿时,膀胱壁处于紧张状态,此时监测血压,其必定会迅速上升。这是因为膀胱壁张力增高后,膀胱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在家自行测量血压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测血压前,休息并放松5分钟,排空膀胱。
▲不舒服、感冒、焦虑、疼痛时不要测量。
▲进餐后至少两个小时,饮用咖啡或吸烟后至少半小时再进行血压测量。
▲测量时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在手臂下放一个软垫或毛巾,保持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整个测量过程不要讲话,不活动肢体,保持安静。
另外,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家庭自测血压,更不能根据自测血压的结果自行改变治疗方案。如果需要调整治疗和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资料显示,我国相当多的居民从未测过血压,仅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都十分重视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学会自己检测血压
许多高血压病人对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有的病人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或暂时没有出现并发症,就不关心自己血压的高低,结果导致高血压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疾病。这些问题在高血压患者中屡见不鲜。
仅7%患者能坚持每天测血压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高血压对心、脑和肾脏的破坏往往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同时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血压降到目标值是硬道理。然而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自我测量血压,使血压尽可能地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率很低,仅有不到7%的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40%的患者只有在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生时才测量血压,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测量血压一次,而这些往往都会造成病情延误和严重的后果。
定期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平稳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血压,可了解日常生活中血压的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这样做患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服用药物、限盐、戒酒、减重等手段对血压控制的积极作用,纠正服药不规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不良习惯。
每次测血压3遍取平均值
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不可太随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
2. 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 取靠背椅坐位,测血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肢体。
4. 每次测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
5. 自测血压的间期及频率。不同阶段的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的频率不同。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6~9时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21时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特殊情况:如要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在诊室测量血压时高)、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连续测量2~4周。
要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6~8时、12~14时、16~18时、20~22时各测一次,连续自测2~4周。
长期观察:一般每周自测血压一回,早晚各一次,每3个月重复头一周的自测血压频率,即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测7天。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过频繁测量血压。
首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自测血压时提倡使用经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所以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家庭选择购买符合国际标准、精准度高、便利性强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即便无医生帮助也能准确地了解各种状态下的血压变化,掌握降压药物的疗效,使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如何在家更加准确自测血压呢
一、电子血压计选择
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目前,常用的国际标准有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标准、英国高血压学会和美国仪器协会标准,我国推进使用的是欧洲高血压学会标准。
二、一般原则
1.家庭自测血压应接受医务工作者培训或指导,患者不能根据家庭自测血压结果随意增减降压药,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调整。
2.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坐位,双脚自然着地;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大小合适;袖带必须和心脏保持统一水平。
3.诊断和治疗初期,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家庭血压测量1周;长期观察中每3个月自测血压1周;第1天血压值去除,仅计算后6天的血压值;家庭自测血压每次连续2遍~3遍,每遍间隔1分钟;建议仅计算后两遍的血压数值。
三、家庭血压测量频率
1.初始高血压或初始家庭血压测量者,应每天早(6:00~9:00)和晚(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遍~3遍,连续自测7天,第1天血压值去除,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2.治疗阶段,如果血压稳定且达标则每周自测1天~2天;如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则增加次数,每天2次或每周数天。如果要改变治疗,应该参考家庭自测血压2周的平均数值去评估治疗的效果。
3.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已控制,家庭自测血压应当每周测1天~2天,早晚各1次;如怀疑高血压未控制或治疗的依从性差,则应增加家庭自测血压的频率。
四、自测限值
家庭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为正常高限值。非同日3次家庭自测血压值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一般高血压治疗的家庭自测血压目标值应小于135/85毫米汞柱。
五、适合人员
家庭自测血压适用于老年人、妊娠妇女、糖尿病、可疑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预测预后、改善治疗依从性、长时期血压变异和降压疗效评估等。对伴有精神焦虑、抑郁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家庭自测血压。
焦虑症引起血压高应该怎么办
测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保障自己健康的一种方便和必要的手段,今年的高血压日的主题也是“在家或者社区测量你的血压”。但是专家提示,自测血压值得提倡,但是也并非人人适合,容易焦虑的人和焦虑症或抑郁症患者,就不适合在家中测量血压,而是最好去医院量血压。
对此,专家指出,人的血压是经常有一些波动的,对于一些容易焦虑的人或者是焦虑症患者,如果在家中自己测血压,偶尔一次发现血压增高了,就很可能加重焦虑的状态。而越是在这样的焦虑状态下,患者的血压越可能突然发生波动持续增高,这对患者而言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更严重的,已经患有抑郁症的人,如果自测血压后发现血压高,情绪往往不能自我控制,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这在以前的临床上也常有发现。因此,易焦虑者和有抑郁症的高血压患者必须区别对待,选择去医院中测量血压,一般医生都会有相应特殊的处理手段。
一些比较严重的冠心病和高血压患者,往往同时伴有焦虑状态,虽然并未确诊,但表现为不断地自测血压,血压稍有波动即心情紧张等。可对于他们来说,家庭自测不可或缺,天天去医院并不现实。那么在进行自测的时候,最好有家人在旁边,以便随时观察情况。
此外,专家指出,家庭自测血压有着与医院测量血压相区别的地方。在家中测血压,最好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这样不但方便而且准确。
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 如何早期发现高血压
不管有无症状,要养成定期检测血压的习惯。一般来说,20~35岁,每年不少于一次,35岁以上每年不少于两次。并将每次测量结果、时间、地点记录下来,作为档案。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咨询时以供医生作出正确诊断。
每次去医院看病,不管什么病,也不管去的是大医院还是小诊所,都不要忘记请医生为自己测量一下血压。
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中为自己或家人测量血压。这样做一是方便易行,可不受时间、频次的限制,经常进行;二是可避免白大衣性高血压,即仅在诊所环境测量时血压升高,在诊所外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正常。自测血压对发现早期高血压帮助更大。测血压时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并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血压值等。自测血压时用推荐的正常上限值135/85毫米汞柱作为参数。
一旦出现血压波动,或原有血压呈上升状态,或血压持续在正常值的高限区域内,即收缩压在130~139毫米汞柱,舒张压在85~89毫米汞柱,尤其是当出现高血压病的早期症状时,如头痛、颈酸、头晕、疲劳、心悸等时,要提高警惕,关注血压的变化,增加测量血压的频次,必要时随时请教医生。对于有高血压三大危险因素一项以上者,更应增加血压测量频次,经常请教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