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这几点 孩子安全感满分
做到这几点 孩子安全感满分
在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有些孩子见到外人或者去到一些陌生的环境,就会变得很不适应,甚至表现出很异常的反应,这都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安全感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影响是很重大的,如果缺乏安全感,那么孩子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受到伤害的。
一、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1.突然变得很紧张害怕
很多孩子在刚接触陌生人、陌生环境的时候,就会表现的很紧张和害怕,这种怕生的心理特点,正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之一。
2.经常很害羞内敛
一些孩子在去到陌生地方之后,或者陌生人跟自己讲话的时候,会表现得很害羞内敛,甚至会一言不发,无论人家和自己说什么,孩子就是不出声,这是孩子在做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更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3.容易和小伙伴发生矛盾
孩子缺乏安全感,就会对身边充满了敌意,害怕受到身边其他人的伤害,因此,一旦有什么小误会,就容易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的。
4.见到陌生人会藏在妈妈背后
妈妈带孩子出去,孩子藏在妈妈背后,这是很常见的现象,这也是体现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个方面。
5.独自留在陌生环境会哭闹
有些家长会发现,把孩子送去幼儿园后,孩子会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出现哭闹状态,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幼儿园里,这是孩子仍然无法适应幼儿园生活,也是孩子没办法接受家长不在自己身边的生活。
二、孩子缺乏安全感怎么办
1.多接触外界和其他同龄孩子
孩子整天窝在家里,或者孩子与家长总是寸步不离,那么,孩子自然会习惯于依赖家长的保护,就会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多带孩子接触外界环境,让孩子多和同龄的小伙伴玩耍,这样就可以使孩子不那么怕生了。
2.家长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适当地对孩子放手,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照顾自己,如何去适应没有人保护的生活。
怎样避免小孩吃手
应尽量满足孩子被爱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如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愉快地入睡,是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要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借此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的手不空闲。
父母要定期为孩子修剪指甲,使其无法咬到。修剪指甲一般可以每周进行一次。同时应注意孩子手部的清洁卫生情况,防止感染疾病。
妈妈最好教育是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为什么老是会来烦你呢,那是因为他需要的时候,没有得到满足,所以他才会一直想要!其实他不需要很多的,不能说,我喜欢的时候就给她吃这个吃那个乱吃一团,我不高兴的时候,就把他推开到一边去。他要的其实不多,只是想在要你抱的时候,你能抱一抱他!这样的话,孩子逐渐与妈妈进行分离,与父亲分离,一直到完全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而这个时候他就有了一个“我”。
4-5岁孩子最需要的是“肯定”
当他有这个“我”时,那么到了4岁-5岁的时候,他所需要的心理营养是:肯定,赞美,认同。这个部分,爸爸的重要性要大过母亲。父亲对孩子的赞美,肯定,认同,不管是对儿子还是女儿,它的份量是特别重的,如果父亲愿意这么认真孩子说:孩子我很喜欢你,我非常高兴你是我的孩子。那这句话,孩子会记得一生,并且开心一辈子。
如果爸爸在这个部分愿意去欣赏孩子并且用语言和行动表达表现出来,孩子就会充满自信,真正的自信来源于他自己内心的。他知道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因为他会认为,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好,我爸爸妈妈认为我很可爱。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是充满了自信。这个孩子会有这样一种自我的信心后,他就会有一个新的我,并且会明白,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然后能够有信心去面对他的人生。去面对他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难题。要请爸爸这样来做。愿意去肯定孩子,去向孩子表达:我很喜欢你,你很bang!在信任级上,父亲的肯定,要比妈妈的肯定比重更大。
父亲与妈妈不同的是,爸爸如果肯定的话,对一个女孩子,她会觉得她是一个很好的女孩子,做为一个女性她是很好的。对一个男孩子,他会觉得作为一个儿子的男性的部分自己是个很好的男孩儿。在性别的认同上,父亲的作用更大。社会上之所以出现很多男同性恋,很多都是与父亲的关系出现了问题导致的结果。让父亲肯定他,zan美他,孩子就会顺利走过这段时期。
叫孩子起床的几种常见错误方
叫孩子起床的几种常见错误方式 叫孩子起床,是需要花心思的小事,当你用爱心来做这件事时,相信你也会感到幸福。帮助孩子安全优雅的醒来,也会带给他幸福的一天。
叫孩子起床的几种常见错误方式
起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被叫醒的那一刻,我们的大脑需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转换:环境安全检查→潜意识切换→神经系统启动→四肢苏醒。我们简称这个过程叫“切换启动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当潜意识接收到“醒来”的指令后,它会先检查一下周遭的环境是否安全,如果安全感很充足,潜意识就满意地准备下班了。于是意识会接替潜意识,逐渐控制大脑,切断梦境。
然后所有休息中的神经系统,开始启动……当你的大脑逐渐清醒,它会下命令给四肢:
伸展、坐起、揉眼睛、掀被子、下地……四肢也逐渐苏醒。这整个过程,需要在安全的环境里,按照个人的节拍速度进行,需要一定的“时间”,启动空调,也需要等待几分钟,何况人体呢。
也就是说,叫醒的那一刻,要给大脑一个“醒来”的信号,同时,还要提供足够的时间与安全的环境来启动大脑。
请想一想,你一贯使用的叫宝宝起床的方式,是否发出了让潜意识能轻易识别的信号,并提供了相应的时间和环境?
“杀伤性叫醒”最伤孩子
叫孩子起床的几种常见错误方式
很多妈妈,总担心叫不醒孩子,常会用“锲而不舍”的噪音来叫孩子起床。比如一直喊“起床了,起床了……”直到孩子坐起下地才罢休……或者一直摇晃孩子身体,摇到孩子起来为止……很不幸,这都属于“杀伤性叫醒”:即用惊醒的方式,切断启动过程,让人立即恢复意识。这种粗暴的方式会带给孩子带来极糟的影响。
我们前面提到了,睡眠是由潜意识负责的,睡着时它非常活跃,会接收大量的外界信号,并保留下来,制作成梦境,如果在此时,被“粗暴”的惊醒,潜意识就会戛然而止,它还没来得及叫意识来接班,就仓皇逃离,这个时候“惊吓”的记忆和感受,会很容易进入潜意识之中,形成深层的惊悚,导致神经系统的紊乱,小则令孩子起床后迷迷糊糊,把鞋油当牙膏……大则一天浑浑噩噩,头脑不清……长期以来都被“杀伤性叫醒”,会带来一系列神经或心理的问题,比如破坏情绪控制、冲动易怒、心境低落、反应迟缓、注意力涣散……
再有,孩子在睡眠中时,对环境的安全感要求非常高,“杀伤性的叫醒”往往会剥夺这种安全感,潜意识在检查环境时,就觉得不安全,于是孩子在极度不安、恐慌、焦虑的环境中醒来,就会出现一些防御行为,比如攻击人,冷漠麻木,或者哭闹。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哪些 粘妈妈
在一个家庭里面妈妈是最能够给孩子安全感的角色,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会喜欢整天粘着妈妈。当然,其他亲人照顾的时候他们往往也会表现得很乖,
但是只要他们一旦看到了妈妈,便会开始粘着不放。只要妈妈动一下或者离开一会的话他们就会变得非常紧张,大哭大闹,这个时候谁哄都没用了。
全职妈妈好处有哪些
1.亲子关系的建立一妈咪由于长时间与宝宝相处,亲子关系自然比较亲密,因为对孩子来说,妈咪是最重要的人,较容易产生依赖感。
2.管教方式一致——由于妈咪成为最主要的孩子管教者,比较能够实现及贯彻自己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来说也较能适应,不会造成同一件事情妈咪说能做,另一个照顾者又说不能做。
3.孩子安全感及信任感的建立一孩子在0~1岁期间安全感及信任感的建立很重要,自己带的妈咪对于宝宝来说,不会一下子消失、一下子又出现,就算不在身边,也只是短时间,因此孩子比较容易对妈咪产生安全感及信任感。
4.对于孩子较了解一你是孩子重要的照顾者,当然会成为最了解他的人,他的个性是害羞、是开朗你都清楚,对于往后孩子在同伴团体中的表现,较不会有过多的担心。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5种表现
在缺乏安全感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加剧不良心理的发展,甚至有的时候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你家孩子缺乏安全感吗?如何应对呢?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1
保姆或者是在其他亲人照顾的时候,孩子表现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见了妈妈,就会粘着不放。有时会别表现出委屈,甚至是眼泪汪汪的样子。之后,只要妈妈离开或者是一动的话,就会紧张的大哭大闹,扯着妈妈的衣服不让离开。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2
稍微有点不顺心的地方,就会和自己周围的小伙伴发生冲突,甚至是拳脚相加,如果父母去劝告的话,那么孩子就会把攻击的对象转移到大人身上,或者是用大声哭闹来抗议。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3
外出的时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抬头,神情表示的非常紧张,自己的小手还会不停的摆动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4
会有喜欢吃大拇指的现象出现,其实这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现。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5
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辗转反侧,睡的也不踏实,还会时不时的摸摸身边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紧。
孩子缺乏安全感应该怎么办呢?
1、家庭气氛很重要。当孩子经常处于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2、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孩子要是对这个世界的安全产生怀疑的话,那么就会失去对任何人的信任,从而逐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澳邦奶粉这这里提醒各位父母要时常的用语言和行动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即使有什么危险也是会过去的,父母也是会一直在他身边 。
3、互动游戏有帮助。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小宝宝也会得节后综合症吗
闹闹腾腾的假期过后,可很多妈妈说自己的宝宝们似乎对过去的假期还“意犹未尽”,每天都表现得很兴奋,晚上也不肯按照平时的睡眠时间入睡,怎么哄都哄不睡,以往良好的睡眠规律也都被打破了。
这可能与孩子在节日期间隐隐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关。“春节期间孩子会接触很多陌生人,如果孩子安全感不高,这种接触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压力,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表现为宝宝难以入睡,多梦,或者半夜哭醒。”
由于假日期间家长比较频繁地带孩子走亲串戚和去外地旅游等接触陌生环境,宝宝因不适应这些陌生环境,容易产生一些烦躁的表现;如果陌生环境中还包含了一些不良的因素,如过强的光线、过大的噪音、异常的气味等,就会直接对小孩产生不良刺激,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表现为睡眠不安稳、时间不足,惊醒、睡眠过程的惊吓等。
育儿必知的宝宝心理学
1 无条件的接纳
0~3个月,孩子刚出生不久,他需要的第一个营养叫做:没有条件的接纳。刚刚出生的孩子非常脆弱,他不能自己寻找食物。他要等待爸爸妈妈喂他,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他、安慰他、照顾他。即使是小宝宝也什么都知道,只不过他不会讲话,有需要时只会用哭来表达。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能够无条件地接纳他。“你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孝顺,你也看不出来我好不好看,你更不知道我乖不乖。但是,你就是没有条件地来爱我,即使你什么都不知道!”
2 不是永远,但至少此时此刻,在我的生命中,你最重要
孩子需要意识到,“在你的生命中,我最重要,我是No 1。即使你很忙,即使你的身体很不舒服,可是我很饿,我生病了,你都能马上放下所有的一切,先来满足我。这样,我就会知道,在你生命中,我是最重要的。”
对于母亲而言,做到这些并不难。因为妈妈在生完孩子以后,身体会分泌一种叫本体胺的物质,促使妈妈心甘情愿地为孩子提供一切。生理上,提供乳汁,心理上,提供无条件的爱。在妈妈的眼里,孩子一定是最美、最完美的,没有任何事情比孩子更重要。
可是如果3个月内,妈妈由于某种原因情绪发生变化,身体没有正常分泌本体胺,那么爸爸就要承担起这个任务:看护孩子,照顾孩子,保护妻子。
3 安全感
孩子本来是跟妈妈相连在一起的,刚出生时经历的是身体上的分离,从4个月起,他开始经历在心理上与妈妈、爸爸“剪断脐带”的过程。孩子想要分离,想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可却又不能真正做到,因此他很挣扎,而此时孩子最需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安全感。获得安全感,其实是在为分离做准备。那么爸爸妈妈怎样做才利于孩子安全感的获得呢?
一方面,爸爸妈妈的关系要融洽、稳定、安全。爸爸妈妈的夫妻关系好,孩子就会很开心,因为孩子的世界很简单,父母亲就是他全部的世界。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总是互相指责,孩子会害怕,没有安全感。当他有害怕的情绪时,又不知道如何应对,只能用许多古怪的行为来处理。所以,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不是物质,而是父母亲相互间的良好关系。
另一方面,妈妈不能太过焦虑,她的情绪应该是稳定的,至少对孩子的情绪应该保持稳定。在这种状态中,孩子会发展出稳定的自我,从而产生自信。
相反,过于焦虑的妈妈对孩子很难放手。我们常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就是最好的事情,因此会要求孩子做这个,不做那个。而实际上,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坐在孩子一旁,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索取成长的养分。顺其自然地,当孩子得到了安全感,他会尝试分离一点,安全感更多一点,就再分离一点。总之,安全感吸收得越 多,越容易分离,这是孩子心理的自然过程。一直不停地离开、回来、再离开、再回来……直到成为一个身体、心理上真正独立的人。
家长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1.敏感的细心的照顾
在孩子出生时,对于孩子的哭声,一定要有回应,哭泣是孩子唯一的交流途径。如果置之不理会让孩子的安全感降低。
2、不要恐吓孩子
不要因为孩子某些行为动作,而出言去吓唬他,会使孩子心理在形成恐惧,可能回伴随一声。
3、不要说一些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的话语
不要对孩子说,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之类的话,会让孩子感觉你的爱会减少。
4、创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夫妻吵架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不要说一些破坏家庭的话语,会让孩子感到家庭的安全感被破坏。
5、对孩子要诚实,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如果因为其它原因无法及时做到,一定要及时告知,做到信守承诺。
6、安全感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的,在孩子成长期发展时必不可少的,父母一定要重视。
单亲家庭的八种教育方法
1、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不要互相批评。
2、要和孩子共同娱乐。要孩子说出他们最喜欢、最渴望家长说出的三句话。孩子们通常会希望家长说“我爱你”、“你可以晚睡”、“我们去麦当劳”等等。
3、把握所有机会,激励孩子的自尊心。
4、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降低家庭内部的纷争,不要强求家庭成员的一致性。
5、教大家倾听的技巧。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无论对错,不要批评他,培养起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然后再和孩子交流。6孩子在感情、就业等等问题上,难免会和你不一致,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就不妨搁置几天再尝试。不要回避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够提供给你克服家庭障碍的方法。
6、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7、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8、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这样的宝宝都比较孤单、缺乏安全感。宝宝主要的社会形成方式是游戏,所以主张他多和同伴一起玩,消除孩子的孤单感,另外大人的教育方式要以鼓励为主,避免说出带有抛弃意味的语言,如“你再怎么样妈妈就不要你了”,这样容易建立安全感。另外宝宝很容易会出现一些小问题,爸爸妈妈应以说教为主,不要过分严厉的批评,更不要有打骂的行为,这对宝宝性格的发育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家长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假如把危险归类,可以认为孩子受到的伤害可能来自身心两方面。也就是说,故意损害孩子身体健康的父母,故意损害孩子心理健康的父母,都会直接给孩子带来伤害。还有无法满足孩子生理需求的父母,无法满足孩子心理需求的父母,都会让孩子感到坏境的不确定和难以控制,缺乏安全感。
在生理方面,父母的不当行为可能有:
打孩子,把孩子赶出家门或者锁在外面,遗弃或者弄丢孩子并导致ta的生存得不到保障,孩子饿了没吃的、渴了没喝的,给孩子吃坏东西,给孩子吃错药,给孩子穿太热或者穿太少,孩子生病了不管ta,家里窗户破了、屋顶漏了、小强泛滥、马桶堵了、停电等设施问题不去管,以及其它一切让孩子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当然,在这方面大多数父母只是偶尔打打孩子,其余问题不大。
更多的父母是在心理方面出了问题,问题主要出在不能和孩子建立和维持有安全感的亲子关系:
打骂孩子、冷暴力这样直接损害亲子关系的行为,过早让孩子独自睡觉、过早让孩子自己玩、不辞而别、把孩子寄养、离婚又不和孩子说明白等等让孩子担心自己会被抛弃的行为,甚至真的说“我不要你了”;忽视孩子、在孩子表达感受时直接否定ta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不重要的行为,挑剔孩子、羞辱孩子、把孩子跟别人比较、变味地夸奖孩子等等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差劲的行为;包办家里的所有事务,过于追求完美,而不让孩子有机会插手,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无能的行为;夫妻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边吵边提孩子的名字,让孩子以为自己导致了父母争吵而感到内疚的行为。
夫妻中只要有一人情绪多变,让孩子受到惊吓,甚至拿孩子出气,或者向孩子求援,把没安全感的症状传染给孩子的行为,以及其它一切让孩子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的行为。
假如你是这样的父母,那么怎样弥补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父母怎样给孩子安全感呢?除了满足孩子基本生的理需求之外,还有以下几件事情需要做到:
1、长时间、高质量的陪伴,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尤其要重视孩子入睡之前的陪伴。
2、不拿孩子和别人比较,不批评、责备、惩罚孩子,而是欣赏、鼓励、支持孩子。
3、不威胁孩子(不说“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或者“你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这样的话)。
4、鼓励孩子独立,接纳孩子的个性。
5、 给孩子树立恰当的规则。
6. 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行为方面以身作则。
父母相信自己、热爱生活、关爱他人、信任世界,孩子才能获得坚实的安全感。
巩固单亲家庭教育的6种方法
1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不要互相批评。
2要和孩子共同娱乐。要孩子说出他们最喜欢、最渴望家长说出的三句话。孩子们通常会希望家长说“我爱你”、“你可以晚睡”、“我们去麦当劳”等等。
3把握所有机会,激励孩子的自尊心。
4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降低家庭内部的纷争,不要强求家庭成员的一致性。
5教大家倾听的技巧。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无论对错,不要批评他,培养起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然后再和孩子交流。
6孩子在感情、就业等等问题上,难免会和你不一致,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就不妨搁置几天再尝试。不要回避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够提供给你克服家庭障碍的方法。
单亲教育的教育方法
1)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2)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3)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