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异常颜色与疾病有关
大便异常颜色与疾病有关
灰白色
如果大便的颜色是白陶土样的,有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黑色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其间大部分是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除溃疡病之外,胃炎、肝硬化合并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如果没有吃猪血,又没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药物,大便呈现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出血,血经过几米长的肠道,发作各种化学变化,逐步变黑,因而,这些当地出血,量又不是很大的话,大便应该是黑的。
红色
拉血便,多是下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包括空肠、回肠、直肠、结肠,由于路程短,化学变化少,这些部位出血,大便应呈红色。如果上消化道出血量大,血来不及在肠道里过多停留,拉出来的大便也是红色。
大便异常预示的疾病有哪些
1、大便鲜红带糊状。可能患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这是由于暴饮暴食或吃了不洁净的食物。
2、大便表面附着鲜红的血滴,不与大便混杂。常见于内痔、外痔和肛门裂。如果有血液附在大便表面,而且大便变成扁平带子形状,应去医院检查是否患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直肠溃疡等病。
3、大便暗红似果酱,并有较多的粘液,常患阿米巴痢疾。便中的阿米巴是一种寄生虫。患细菌性痢疾的病人,排出的大便也有粘液和血,但不像阿米巴痢疾病人的大便那样有恶臭味。
4、大便柏油样,又黑又亮,常是食道、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出血。血液本来是红色,当它进入消化道时,血中血红蛋白的铁与肪内的硫化物结合产生硫化铁,导致大便呈柏油样黑色(血量一般达60毫升以上时才能呈黑便)。此外,食道静脉瘤出血、暴饮暴食后连续呕吐或食道和胃粘膜交界处血管破裂出血时也能见到黑色柏油样便。
5、大便灰白似陶土,表示胆汁进入肠道的通道已被阻塞,胆汁只好通过血液循环沉积于皮肤,使皮肤发黄。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肝癌等都是胆汁流入消化道的“拦路虎”。消化道内没有胆汁,大便呈灰白陶土样。
6、大便红白像鼻涕,俗称红白冻子,这是急性细菌性病疾的特点。它是一种浓、血、粘液的混合物。患有慢性结肠炎的病人,也会出现红白冻子。
7、大便呈白色油脂泡沫状,常是消化吸收不良的综合症。幼儿出现这种情况,称幼儿乳糜泻。
8、大便稀红,可能是大肠粘膜出血。若混有粘液、浓液,应检查大肠粘膜有无炎症。
中医总结大便异常原因
中医总结大便异常原因
吃坏东西后,第一个反应的就是我们的肠胃排便现象,其实不仅是吃坏东西,其他一些身体问题也会反应在排便问题上,下面就让中医为我们介绍如何从大便看疾病知健康。
各种疾病引起的大便异常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临床经验,中医总结出:
1、大便稀溏如糜,色深黄而黏者,多属肠中有湿热;
2、便稀薄如水样,夹有不消化食物者,多属寒湿,一般见于腹泻病人;
3、大便如黏冻,夹有脓血,是为痢疾,色白者为病在气分,色赤者为病在血分,赤白相杂者多属气血俱病。
4、大便颜色呈淘米水样,且量多、次数多,又伴有呕吐的,要考虑霍乱或副霍乱的可能性。
5、大便出血,是消化道出血的表现,先便后血,其色黑褐者是远血,可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胃癌等疾患;
大便异常颜色的健康隐患
灰白色
如果大便的颜色是“白陶土样”的,有可能是黄疸或由于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导致胆黄素无法随大便排出。
黑色
如果没有吃猪血,又没有吃可能拉黑便的药物,大便出现黑色,一般是上消化道出血。胃和十二指肠出血,血通过几米长的肠道,发生各种化学变化,逐渐变黑,因此,这些地方出血,量又不是很大的话,大便应该是黑的。
多久一次大便正常
正常的大便不仅包括了排便的时间,还包括大便的形状,如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排便1—2次,少数人每2天1次,大多数人(占60%以上)为每天排便1次的频率,且排便顺畅规律、状如香蕉则是正常的大便。
但若是有以下情况,则为排便异常:
1、每周大便的次数少于2次,为严重便秘。
2、排便时感觉费劲、不舒畅,为中等便秘。
3、大便的性状改变,存在干燥的情况,即为轻度便秘。
4、如果大便颜色带血或其他颜色,便便中有油脂,或质地较稀都可视为排便异常。
一个月宝宝每天拉几次 一个月宝宝大便异常怎么办
宝宝大便异常,主要表现在颜色、次数及形状的变化。若每天大便次数超过8次,大便呈蛋花样,水分多,有腥臭味,或大便出现黏液,脓血/鲜血,则为异常大便,应及时就诊。就诊时应留少许异常大便,带到医院化验,以协助治疗。
婴儿大便异常与疾病
宝宝的健康是家族最为关注的问题,可是大家知道吗?从婴儿的大便状况也能判断他们的健康,本文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婴儿大便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宝宝的大便书之颜色篇
新生儿胎便---墨绿色
刚生下来的宝宝,出生后6~12小时会拉出墨绿色胎便。胎便通常没有臭味、状态黏稠、颜色近墨绿色,主要由胎内吞入的羊水和胎儿脱落的分泌物等组成。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早产儿排胎便的时间有时会有所推迟,主要和早产儿肠蠕动功能较差或孩子进食延迟有关。
过渡期大便---黄绿色
待排净胎便,向正常大便过渡时的大便呈黄绿色。多数新生儿在吃奶2~3天后大便呈现这一阶段,然后逐渐进入黄色的正常阶段。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新生儿喂养开始的时间和摄入奶量会直接影响过渡便出现和持续的时间。若开奶延迟过渡便出现的时间也会推迟。
吃辅食后的大便---颜色较暗
宝宝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随着宝宝辅食数量和种类的增多,宝宝便性开始慢慢接近成人,开始变得颜色较暗。有时会与食物颜色有关,妈妈来必为之担心。
专家提醒:这不是坏“臭臭”:吃较多蔬菜、水果的宝宝,大便会较蓬松。如果是鱼、肉、奶、蛋类吃得较多的孩子,因为蛋白质消化使然,大便就会比较臭。
儿童专家指出,如果对孩子的大便问题给予超过其他事情的特别关注,孩子就会利用这个机会来叛逆、消极抵抗,或糊弄周围的人。越自然、越没有压力的方法对孩子身心健康越好。
大便发黑的原因
在出现大便颜色发黑的情况时,大家可不能把它当成是正常的现象来看待,因为这有可能是因一些疾病引起的,如果不小心处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那么,到底大便发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消化道疾病
患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多半都存在有大便颜色异常的情况,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颜色发黑,因此你如果发现自己长时间大便颜色发黑的话,这个时候应该尽早去颐源居检查消化道是否患病。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有很多,比如像食管静脉曲张、食管异物、溃疡病、急性胃炎、胃粘膜脱垂、肠套叠、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等。
消化道疾病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不仅要注意尽早检查以及治疗,同时在平时生活中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避免疾病加重从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2.血液疾病
某些常见的血液疾病也是诱发大便颜色发黑的原因,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患者也要特别注意,最好是尽量多注意这方面的因素。常见的血液方面疾病有新生儿出血症、血友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等,除此之外还有像过敏性紫癜等,这些都会改变大便的正常颜色。因此还这样要特别注意,这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
除了以上这些血液疾病之外,还有像败血症、伤寒等,或者是新生儿吞入母亲产道血或乳头破裂的血,鼻、咽、齿龈出血的吞入等,都有可能会导致大便黑色情况出现。
3.药物影响
服用某些药物的同时很有可能会导致大便颜色的改变,除了药物之外,生活中还有很多食物同样容易引起大便黑色。比如像夏天吃大量西瓜和西红柿,这个时候大便的颜色就会变红,而贫血小儿服用铁剂后大便可发黑。除此之外,在食用了动物的血、肝和较多的肉类时,同样会出现有大便颜色发黑的情况。
而在药物方面,如果这段时间你在服用铁剂、碳剂后等药物的话,同样容易导致大便颜色发黑。
从以上介绍中,我们知道大便发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了,它与疾病有关,也可能与服用的一些药物有关,建议在出现大便颜色发黑的症状时大家能够引起注意,应找出当中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疾病引起的,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并进行有效治疗。
三个月宝宝大便异常颜色
我们知道了婴儿正常的大便颜色,那么异常的婴儿大便又是怎样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
1、婴儿的大便是泡沫样时,说明婴儿淀粉或者是糖类食物摄取过多,导致肠腔中的食物增加发酵,因此宝宝拉出来的大便就是泡沫样的了。
2、婴儿的大便非常臭,说明宝宝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蛋白质与胃液中和,降低了胃液的酸度,使蛋白质不能被充分的消化吸收,从而使宝宝拉出来的大便非常臭。
3、婴儿的大便是发亮的,说明宝宝摄入过多含脂肪的食物,从而使肠腔内的脂肪酸分泌过多,刺激到肠粘膜,肠子蠕动加快,使宝宝拉出来的大便是发亮的。
4、婴儿的大便是蛋花汤样子的,说明宝宝有可能感染了病毒性肠炎和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要及时就医。如果是豆腐渣样子的大便,则有可能是感染了霉菌肠炎,都要及时就医。
5、婴儿的大便是水样的,则有可能是宝宝食物中毒了,或者是得了急性肠炎,宝宝要马上进医院诊治。
总之,从宝宝大便的颜色和症状都能判断出宝宝的身体情况,爸爸妈妈们平时要多观察宝宝的大便,一旦发现异常要马上就医,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机。
精子带血是怎么回事
当正常颜色的精液突然变成血红色,或者出现血丝时,肯定是精子运行途径的某个组织部位发生了病变反应,如炎症感染,出血,也有可能是长肿瘤所致,关于精子出现现象不能掉以轻心,这可能与某种疾病有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