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球低注意事项
白血球低注意事项
白血球低的原因,一,伤寒,副伤寒,流感.风疹,麻疹,二,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三,脾功能亢进,脾肿大,四,放射性物质.X线,解热镇痛药.普通感冒白血球高,病毒性感冒白血球就低.你有发烧症状,可能是病毒性感冒.也就是流感.病毒性感冒吃板蓝根,多和水,多睡觉.
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
白血球低是怎么回事
一、白细胞低的原因
1、白细胞减少症常见为血液病,发病年龄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不限制性别。临床上可以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续性两种情况,但是一般第一种为多见,第二种为化学因素,物流因素等药物导致。比如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中医学里认为,白细胞的减少症与患者的心、肝、脾、肾脏都有关系。里面跟脾脏,肾脏尤其为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因此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肾脏。
2、感冒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血液系统疾病是白细胞减少症的病因,一些疾病也会导致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造血停滞等。其特点是除了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常常还同时合并有其他血细胞的减少,如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一般而言,白细胞轻度减少是没必要过度的担心的,前提是中性粒细胞不少于 1.5×10^9/升,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也不易感染。
3、服用硫脲类药物治疗甲亢时,最严重的反应是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少数患者在接受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时,可出现白细胞减少。临床上轻者可无明显症状,仅有乏力懒动,较重者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不振,偶有发热。如白细胞总数降至3×109/升,中性粒细胞低于35%以下者,应考虑停药或改用其他抗甲状腺药物。
二、白细胞偏低要注意吃什么
1、植物类食物:花生、大枣、核桃仁、山药、枸杞子、丁香、小茴香等。例如,大枣就有补脾、益气、养血的功效,凡血虚、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者,均宜食用。对肿瘤病人经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者,民间习惯用红枣同赤小豆、糯米煮粥服食。现代研究认为,小茴香中所含的茴香醚有升高白细胞的功效,为了提高白细胞,可适当多吃。
2、食用菌类:蘑菇、香菇、平菇、银耳、灵芝、猴头菇等。研究表明,香菇中提取的多糖类,对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民间对白细胞减少症,可用鲜香菇适量煮食或作菜常食。类似地,如灰树花能“疗虚劳”。采用灰树花萃取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52人,结果显效(白细胞总数增加2000/毫升以上)的有11人。进步(白细胞总数增加1000~2000/毫升)的有12人,好转(白细胞总数增加 500~1000/毫升)者21人,近期有效率为84.6%,白细胞平均提高1028/毫升。
3、动物类食物:海参、蜂王浆、羊奶、鸡蛋、鸽蛋、鳗鱼、甲鱼、鹅血、鸡血、鸭血、乌骨鸡、羊肉、羊肚、牛肉、牛或羊骨髓等。例如,蜂王浆具有滋补、强壮、健脾的功效,尤其适宜癌症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减少者食用。
灵芝一般怎么吃 灵芝强身汤
灵芝(含孢子粉)、黄芪、黄精、鸡血藤各15克、瘦猪肉100克。共煮汤,油盐调味,每日一剂能益气健脾、养血、提高机体免疫力。这种吃法适用于头晕、乏力、纳差、体虚之人或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体虚或白血球低下者。
孩子白血球低怎么办
1、引起儿童出现白细胞偏低的原因很多,父母为了更好的帮助孩子缓解白细胞偏低的情况,就要真的具体的致病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因此如果引起孩子出现白细胞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就要求对孩子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是由于使用药物导致细胞受器质性因素而影响到合成的能力的话,就要适当的停用药物;如果是由于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的,还要针对孩子所处的环境为孩子改善生活环境。因此,导致孩子出现白细胞减少的原因还有很多,只有做到从根源入手,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控制病情。
2、由于孩子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的情况,而白细胞减少常常会影响到孩子的抵抗力导致孩子的身体抵抗力、抗病毒能力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因此白细胞减少的儿童极易出现咳嗽、感冒、发烧等等疾病症状,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患者调理由于白细胞减少所引起的疾病症状,就要针对具体的疾病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让儿童早日恢复身体的修复能力,让身体能够完成细胞的自然合成,从而缓解白细胞减少的情况。
通过上文关于导致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析也可以知道,引起儿童出现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很多,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很好的维持自己体内的白细胞稳定,因此,为了更好的帮助人们保障体内的细胞平衡,就要求人们一定要在日常饮食方面要多喝水,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细胞的生长发育,让人们保障体内的细胞平衡,从而恢复白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能力。
白血球的简介
白血球是红血球的反义词,它是血液中没有呼吸色素细胞的总称,分布于所有有血液的动物体中。
吸虫类的白血球是游离的间充质细胞,与脊椎动物的淋巴球相似。环节动物有各种白血球,同时在体腔液中,含有白血球的一种体腔球。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也同样有各种白血球。上述无脊椎动物的白血球中,如星虫类的壶状体,蚯蚓的含丝细胞,甲壳类的爆发细胞,棘皮动物的结晶细胞等特殊的情况也是存在的。在脊椎动物的血液中,有形状和性质都不同的数种白血球。有多形核白血球,淋巴球,单核白血球(单球),它们是从骨髓的共同祖先细胞的干细胞分化增殖而进入到血液中来的。
一般所说的白血球,多指多形核白血球,颗粒型白血球是其同义词。由于核缢缩的缘故,呈现分叶状。另外在胞浆内含有多数的颗粒。根据颗粒对色素的着染性,可以区分为嗜中球(嗜中性白血球neutrophll leucocyte)、嗜酸球(嗜酸性白血球acidophil,eosinophil leucocyte)。
嗜碱球(嗜碱性白血球basophil leucocyte)。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嗜中球是占血液中白血球40—75%的短命性细胞,颗粒被称为溶酶体,含有各种蛋白酶,吞噬作用很强。嗜酸球在血液中占2—6%,吞噬作用比较弱,功能不清的地方还很多,嗜碱球在血液内有0.5—10%,含有可被碱性色素着染的各种大小颗粒,这些颗粒含有组织胺和肝素等,类似组织中的肥大细胞。在引起琼斯模特(Jones-Mote反应)(皮肤嗜碱性颗粒细胞变态反应)反应的地方,具有二次浸润的特征。淋巴球是与获得免疫有关的细胞,不仅在血液中,在淋巴组织中也是很多的。
单核白血球在血液中占2—10%,进行阿米巴运动,吞噬作用强,它可能和巨噬细胞相同或可转变为巨噬细胞的细胞。这些细胞与团体的防御感染有关,在患病时,其数量将有所增减。白血球的检查,在诊断上具有意义。
白血球低是什么病症状是什么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巡逻兵。当细菌等异物入侵时,白细胞便进入被入侵部位,将细菌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人体“白色卫士”之称。可见白细胞数减少,就会削弱人体抗菌能力,容易受感染。不过,白细胞减少并不一定要治疗,一要看减少程度;二要看减少原因。
?? 正常白细胞数为(4~10)×109/升,通俗说就是每立方毫米4000~10000个,平均值则为7000个。如果介于4000~7000表示正常偏低,不需治疗;如果低于4000个,就可诊断为白细胞减少症。即使如此,也不一定就需要治疗,比如说,仅仅是轻度减少或一过性减少,复查时未继续下降,又毫无症状或不适,那就不必紧张,也无需治疗。当然,下列情况下的白细胞需要关注,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
?? 1、白细胞数严重减少需要紧急治疗。白细胞是由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组成。一般所说的白细胞减少最常见最主要的是指粒细胞减少,如果减少程度过于明显,则细菌很可能在机体完全或基本丧失抵抗力的状态下迅速扩散,甚至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严重威胁生命。
?? 2、有原因可寻的白细胞减少应针对原因治疗。常见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有三类:一是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减少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二是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三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也应作同样干预,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 3、同时有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减少时需要进一步诊治。当出现白细胞减少时,如果血液中其他两种细胞即红细胞和血小板有异常变化,问题就比较复杂,首先要进一步检查,最常做的是骨髓检查,以排除有无其他血液病,然后再决定治疗方案。
?? 临床上常用升高白细胞药物有:维生素B4、利血生、鲨肝醇、辅酶A等,一般无任何副作用。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选用。
直肠癌化疗后出现副作用该如何应对
直肠癌化疗后出现副作用的应对方法
抗胆碱药物或止泻药:直肠癌化疗常见的胃肠道副作用,例如腹泻可依据治疗药物的性质投予抗胆碱药物或是止泻药,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对于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的药物可于治疗前投予预防性止吐药。
维生素:直肠癌某些化疗药物会引起病人手,脚,口腔周围感知觉异常,一般停药后就可改善,可以补充维生素B1的,减轻神经毒性的伤害。手足部出现疼痛性皮肤出现斑点状皮疹,称之为手足症,可补充维生素B6的改善症状。
抗发炎药物:对于发生口腔黏膜溃疡的直肠癌患者化疗,除了使用抗生素,抗发炎药,利用漱口药水漱口给予预防及治疗,也可以在治疗前给予口含冰块,预防口腔溃疡的发生。直肠癌化疗后出现副作用该如何应对?
低温处理:直肠癌化学治疗后引起的掉发,可以头部低温处理或降低血流量,以减轻掉发的严重性。
抗生素:直肠癌患者化疗可能会有白血球低下而引致的发烧感染,影响骨髓造血系统,治疗上可使用广效性的抗生素以及白血球生长激素,改善因白血球低下而引致的感染问题。
直肠癌化疗的注意事项
确定直肠癌的化疗方案:直肠癌化疗方案包括很多,有的在术前、术后、术中都可以被应用,一般的术后辅助化疗的效果是不错的,对于治疗有很大的好处,直肠癌术前化疗就是减缓症状,方便手术的顺利进行。
直肠癌化疗药量的控制:主要就是药物使用的多少、时间间隔、强度等都要细心加强注意,只要把这些问题注意起来,药效才会起到相应的效果,既能杀死肿瘤细胞又能减少对身体造成的伤害,对于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好处。
直肠癌化疗用药时间要稳定:正确的使用化疗药物才能使身体健康,此时的药效才是最大的,在化疗的注射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的停止注射,并进行观察,适当的延长治疗的时间。
白血球低有什么症状
1、全身发热:白血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就是全身发热,与感冒发烧有着极其类似的症状,这种发热通常反复无常可持续数周之久,由于其发热症状较为暧昧因此患者通常将此症状误认为感冒发烧,没有予以重视,全身发热症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身体感染,感染源可来自身体各个部位,感染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以及脓毒血症等。
2、器官性出血:白血病在发病中期会出现身体部位出血,常见部位有皮肤、口腔、鼻腔等,部分患者会出现身体器官以及脏器内出血,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经期出血量加大等症状。
3、贫血:白血病引起的贫血一般出现在早期,贫血可引起人体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等症状,通常早期白血病患者的贫血症状较为普遍,由于贫血是许多人都有的一种疾病因此,在白血病早期,贫血症状十分容易被忽视。
白血球减少缘由
白细胞具有重要防卫功能的,如中性粒细胞,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在身体某一部位有炎症,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率会升高。而如果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00/立方毫米,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都正常的,则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专家根据临床经验以及实验研究把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感染⑴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布鲁氏杆菌病、粟粒性结核、严重的败血症等。
第二、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病毒性肝炎等。此时应该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同时也可以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第三、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
第四、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第五、另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肝炎引起的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的话就会使凝血能力不足,凝血因子减少,同时也能抑制骨髓的造血,使血清的白细胞及血小板都减少,这也是白细胞减少的原因之一。
白血球种类划分
血液中的白细胞有五种,按照体积从小到大是: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的血细胞,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
颗粒白细胞
颗粒白细胞(粒细胞)中含有特殊染色颗粒,用瑞氏染料染色可分辨出三种颗粒白细胞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具有变形运动和吞噬活动的能力,是机体对抗入侵病菌,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细菌的最重要的防卫系统。当中性粒细胞数显著减少时,机体发生感染的机会明显增高。嗜酸性粒细胞具有粗大的嗜酸性颗粒,颗粒内含有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趋化性,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减轻其对机体的损害,并能对抗组织胺等致炎因子的作用。嗜碱性粒细胞中有嗜碱性颗粒,内含组织胺、肝素与5-羟色胺等生物活性物质,在抗原-抗体反应时释放出来。
在人体的正常粪便中偶尔能见到少许白细胞,所以粪便检查中白细胞的多少可以作为肠道是否有炎症的一种依据,
无颗粒白细胞
无颗粒白细胞无细胞质颗粒,但有圆形细胞核,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是血液中最大的血细胞。目前认为它是巨噬细胞的前身,具有明显的变形运动,能吞噬、清除受伤、衰老的细胞及其碎片。单核细胞还参与免疫反应,在吞噬抗原后将所携带的抗原决定簇转交给淋巴细胞,诱导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单核细胞也是对付细胞内致病细菌和寄生虫的主要细胞防卫系统,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淋巴细胞则为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反应而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白血球低危害
白血球偏低的原因?
白血球的生理功能是吞噬杀灭病原微生物。白血球偏低,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能力下降,容易造成感染。因为在自然界中人体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细菌(包括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
白血球偏低分两类:
一类是先有某些疾病,造成白血球大量消耗或白血球生成速度减慢,进而表现为白血球偏低。
一类是先有白血球生成速度减慢而表现为白血球偏低。
1 白细胞减少常见于:
(1)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等)。
(2)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缺乏症、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3)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肝硬化、班替氏综合征。
(4)理化因素:放射性物质、X线、某些抗癌药、化学物质(如苯、铅、汞等)、解热镇痛药等,可造成白细胞减少。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产生自身抗体导致WBC减少。
至于是否为白细胞减少,必须结合其他的检测方法以及临床的表现才能作出判断。希望你引起重视,注意保养!
白血球正常值
白细胞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颗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无颗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正常人的血细胞数目是4000-10000/μL(微升),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50~0.70,嗜酸性粒细胞占0.005~0.05,嗜碱性粒细胞占0.005~0.01,单核细胞占0.03~0.08,淋巴细胞占0.20~0.40。
每日不同的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下,白细胞在血液中的数目是有较大范围变化的。当每微升超过10000个时,称为白细胞增多;而每微升少于4000个时,则称为白细胞减少。有炎症时,血中的白细胞数明显增加。各类白细胞的防御保护作用各不相同。
说到白细胞的变化首先是数量的变化。正常人白细胞总数在(4.0~10.0)×10^9/L。其实在这个数值上下0.5×10^9/L,也可考虑大致正常,因为这和人们的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成年男女一般都在这个范围内,且性别之间没有太大不同,但是儿童和婴幼儿则完全不同。新生儿出生时白细胞数量可达到(15~20)×10^9/L,在随后的一周中可降至15×10^9/L左右,在2岁以内可达到(10~12)×10^9/L,在5岁以下儿童也往往高于成人水平,平均值在8×10^9/L左右,以后随着年龄的长大,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1、单位:个/升(个/L)
2、正常值范围:(单位为10个/L)
⑴成人为(4.0-10.0)×10^9个/L
⑵新生儿为(15-20)×10^9个/L
⑶6个月到2岁为(11-12)×10^9个/L
⑷4到14岁为8×10^9个/L
⑸儿童(5.0-12.0)×10^9/L
当白细胞数量低于4×10^9/L时被称为白细胞减少,但其临界值往往设定为(2.5~4)×10^9/L,也就是说低于2.5时肯定考虑为异常。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长期接触放射线、各种理化因素导致的中毒、肿瘤的化疗和放疗、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等都会导致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当然这些疾病的诊断还要依靠其他的检查手段才能确定。
文章导语有说白细胞是人体的“白色卫士”,那么白细胞的功能作用有哪些呢?白细胞的功能作用,下面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