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结的简单寻找 腹结的治疗用法
腹结的简单寻找 腹结的治疗用法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针刺方法:腹结穴,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方法:腹结穴,艾条灸5—10分钟;腹结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腹结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女性结扎手术过程
1、排空膀胱,取仰卧位,留置导尿管。
2、切口。月经后结扎者,取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两横指(3-4cm)作2cm长纵切口。产后结扎者,明确宫底的高度,产后子宫过软的,轻轻按摩使之变硬,产后在宫底下2-3cm作纵切口。
3、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剪开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提取腹膜,避开膀胱和血管,避免钳夹腹膜下肠管。确认为腹膜,将其切开后进入腹腔。
4、寻找提取输卵管。这一环节为手术的重要环节。过程要稳、准、轻,可采取以下方法提取输卵管。
5、结扎输卵管。可根据医生的经验,但必须力求方法有效、简单、并发症少。
6、检查腹腔内、腹壁各层有无出血、血肿及组织损伤。
7、清点纱布和器械无误关闭腹腔,用丝线逐层缝合腹壁。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腹结的简单寻找 腹结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胃痛、胀痛、腹痛、泄泻、便秘、痢疾等。
2.功效:理气调肠、去湿健脾。
中医防治阑尾炎高招你清楚吗
阑尾炎手术
原则上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作阑尾切除术。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者,也宜切除阑尾。手术治疗的方法是切除阑尾、闭合盲肠。一般简单易行,麻醉一般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小儿可采用全麻。切口多取右下腹斜切口(即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切口一般长3~7cm,单纯性阑尾炎可以用较小切口完成。寻找到阑尾后,可用阑尾钳夹其末端系膜把阑尾提出腹膜外切断结扎后,缝合腹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手术时间约为2小时左右。
阑尾炎吃什么药
确诊阑尾炎之后,如暂时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原则是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控制住炎症的发展。根据病情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或用甲硝挫加头孢拉定加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必要时根据腹水或血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药物治疗虽有可能使感染局限化好转,却不能根治,保守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如有恶化,仍须手术。
阑尾炎为什么不提倡长期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只适合于轻症的早期阶段,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不提倡单纯保守治疗是因为保守治疗会形成阑尾局部脓肿,还可能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并且病情很容易复发。据统计10%的病人在半年内复发,50%在5年内复发,共有70%以上将演变成慢性阑尾炎而反复发作。而且,粘连越严重,后面想要做手术切除也越困难。如果急性发作较严重,甚至穿孔发展为急性腹膜炎,治疗就更为棘手。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实热发烧推拿
临床症状:《推拿广意》记云:“实热者,头昏颊赤,口内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肚腹结胀。”指纹多红紫。
主则:清热导滞。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五经,推大肠,清肾水,运内八卦,推膀胱,分阴阳,捞明月,退六腑,打马过天河,飞经走气,运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打马过天河,捞明月,飞经走气,分阴阳,乃开腠发汗,清退实热之常法;清肾水,推膀胱,乃清利下焦湿热之法,以解小便赤涩之候;推大肠,清腑热,以解大便秘结之症;泻五经,运斗肘,运内八卦,以解“口内热,肚腹结胀”诸疾。
按摩法赶走便秘
1.抹任脉
位置:两乳头之间中点到脐下一掌宽小腹的中点连线。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按摩方法:患者应该仰卧或者是正坐,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从膻中穴沿着任脉(腹部正中)一直抹到中极穴,方向始终都是由上向下的,每次操作20次,而且力量不能太大,但是要紧贴着皮肤。
2.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
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大横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按摩方法:首先将自己的双手两掌平放在中腹,然后两中指正对着脐中,慢慢用力以顺时针方向揉动,知道感觉腹内有热感为宜。
3.点揉腹结穴和气海穴
位置:腹结穴位于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
气海穴位于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住同侧腹结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然后顺时针方向点揉1分钟;再用一手拇指点揉气海穴,力度同腹结穴,同样操作1分钟。
4.顺时针摩揉全腹
按摩方法:首先将两掌重叠,然后扣在脐上,慢慢用力,沿着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穴穴名解析
大,指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横,指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大横”的意思是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到达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到达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而得名。
大肠俞的简单寻找 大肠俞的作用主治
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是大肠在背部的反应点,善于外散大肠腑之热,刺激大肠俞能给大肠注入温煦的活力,使大肠功能保持正常,水湿之气能够顺利气化入膀胱经,从而经膀胱排出体外,起到疏调肠腑,理气化滞之功,主要用于防治肠腑疾患。
主治疾病:反胃,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泻痢,便秘脱肛,便血,遗尿,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