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腹结的简单寻找 腹结的治疗用法

腹结的简单寻找 腹结的治疗用法

治法原则:寒则补之或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针刺方法:腹结穴,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

艾灸方法:腹结穴,艾条灸5—10分钟;腹结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手法: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腹结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女性结扎手术过程

1、排空膀胱,取仰卧位,留置导尿管。

2、切口。月经后结扎者,取下腹正中耻骨联合上两横指(3-4cm)作2cm长纵切口。产后结扎者,明确宫底的高度,产后子宫过软的,轻轻按摩使之变硬,产后在宫底下2-3cm作纵切口。

3、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剪开腹直肌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提取腹膜,避开膀胱和血管,避免钳夹腹膜下肠管。确认为腹膜,将其切开后进入腹腔。

4、寻找提取输卵管。这一环节为手术的重要环节。过程要稳、准、轻,可采取以下方法提取输卵管。

5、结扎输卵管。可根据医生的经验,但必须力求方法有效、简单、并发症少。

6、检查腹腔内、腹壁各层有无出血、血肿及组织损伤。

7、清点纱布和器械无误关闭腹腔,用丝线逐层缝合腹壁。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腹结的简单寻找 腹结的功效与作用

1.缓解治疗胃痛、胀痛、腹痛、泄泻、便秘、痢疾等。

2.功效:理气调肠、去湿健脾。

中医防治阑尾炎高招你清楚吗

阑尾炎手术

原则上急性阑尾炎一经确诊,应尽早作阑尾切除术。慢性阑尾炎反复发作者,也宜切除阑尾。手术治疗的方法是切除阑尾、闭合盲肠。一般简单易行,麻醉一般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小儿可采用全麻。切口多取右下腹斜切口(即麦氏切口)进入腹腔,切口一般长3~7cm,单纯性阑尾炎可以用较小切口完成。寻找到阑尾后,可用阑尾钳夹其末端系膜把阑尾提出腹膜外切断结扎后,缝合腹膜,用生理盐水冲洗切口。手术时间约为2小时左右。

阑尾炎吃什么药

确诊阑尾炎之后,如暂时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原则是足量、有效的抗生素联合应用,控制住炎症的发展。根据病情选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或用甲硝挫加头孢拉定加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必要时根据腹水或血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药物治疗虽有可能使感染局限化好转,却不能根治,保守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如有恶化,仍须手术。

阑尾炎为什么不提倡长期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只适合于轻症的早期阶段,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不提倡单纯保守治疗是因为保守治疗会形成阑尾局部脓肿,还可能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并且病情很容易复发。据统计10%的病人在半年内复发,50%在5年内复发,共有70%以上将演变成慢性阑尾炎而反复发作。而且,粘连越严重,后面想要做手术切除也越困难。如果急性发作较严重,甚至穿孔发展为急性腹膜炎,治疗就更为棘手。

小孩发烧推拿手法及示意图 小孩实热发烧推拿

临床症状:《推拿广意》记云:“实热者,头昏颊赤,口内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肚腹结胀。”指纹多红紫。

主则:清热导滞。

推拿处方:推三关,泻五经,推大肠,清肾水,运内八卦,推膀胱,分阴阳,捞明月,退六腑,打马过天河,飞经走气,运斗肘。

推拿方解:推三关,退六腑,打马过天河,捞明月,飞经走气,分阴阳,乃开腠发汗,清退实热之常法;清肾水,推膀胱,乃清利下焦湿热之法,以解小便赤涩之候;推大肠,清腑热,以解大便秘结之症;泻五经,运斗肘,运内八卦,以解“口内热,肚腹结胀”诸疾。

按摩法赶走便秘

1.抹任脉

位置:两乳头之间中点到脐下一掌宽小腹的中点连线。

膻中穴位于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4寸。

按摩方法:患者应该仰卧或者是正坐,用左手或右手的拇指,从膻中穴沿着任脉(腹部正中)一直抹到中极穴,方向始终都是由上向下的,每次操作20次,而且力量不能太大,但是要紧贴着皮肤。

2.掌揉天枢穴和大横穴

位置:天枢穴位于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

大横穴位于腹中部,距脐中4寸。

按摩方法:首先将自己的双手两掌平放在中腹,然后两中指正对着脐中,慢慢用力以顺时针方向揉动,知道感觉腹内有热感为宜。

3.点揉腹结穴和气海穴

位置:腹结穴位于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

气海穴位于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1.5寸。

按摩方法:将双手拇指指腹按压住同侧腹结穴后稍加压力,感到酸胀为佳,然后顺时针方向点揉1分钟;再用一手拇指点揉气海穴,力度同腹结穴,同样操作1分钟。

4.顺时针摩揉全腹

按摩方法:首先将两掌重叠,然后扣在脐上,慢慢用力,沿着顺时针方向摩揉全腹,注意力度要渗透进腹腔,令肠道能跟随手掌在腹腔中震动。

大横在什么位置 大横穴穴名解析

大,指穴内气血作用的区域范围大;横,指穴内气血运动的方式为横向传输。“大横”的意思是指本穴物质为天部横向传输的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到达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本穴物质为腹结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到达本穴后,因受脾部外散之热,水湿云气胀散而形成风气,运行方式为天部的横向传输,故而得名。

大肠俞的简单寻找 大肠俞的作用主治

大肠俞是大肠的背俞穴,是大肠在背部的反应点,善于外散大肠腑之热,刺激大肠俞能给大肠注入温煦的活力,使大肠功能保持正常,水湿之气能够顺利气化入膀胱经,从而经膀胱排出体外,起到疏调肠腑,理气化滞之功,主要用于防治肠腑疾患。

主治疾病:反胃,饮食不化,肠鸣腹胀,绕脐切痛,泻痢,便秘脱肛,便血,遗尿,痛经,腰腿痛,脊强不得俯仰等病症。

相关推荐

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穴穴位解剖

内,外斜肌及横肌,有第11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1肋间神经。

临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都有什么

1.开放手术治疗 (1)经股沟管 经股沟管精索内静脉高位扎术与疝修补术的切口相同,显露精索,找出精索内静脉主干及其分支,将其扎。此手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途径简便、常用,可同时扎扩张的精索外静脉和睾丸引带静脉,如术中用手术显微镜则效果更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但容易发生扎不完全或误伤睾丸动脉等问题。 (2)经髂窝途径 临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方法都有什么?左下斜切口,推开膜,于膜后、髂外动脉前找到精索内静脉予以扎。优点是不影响股沟管道构,可于精索静脉主干扎,因此扎完全,若于此处误伤精

田螺肉与什么搭配好吃 吃田螺有什么功效

田螺味道爽脆,而且营养丰富,《本草拾遗》中对田螺的功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煮食之,利大小便,去热,目下黄,脚气冲上,小硬,小便赤涩,脚手浮肿;生浸取汁饮之,止消渴;碎其内敷热疮。”

中医刮痧治疗便秘

中医刮痧治疗便秘 中医刮痧治疗便秘---刮痧方法 头部:全息穴区——额顶带中3分之1、额顶带后3分之1。 背部:膀胱经——双侧大肠俞。 部:胃经——双侧天枢。 脾经——双侧。 上肢∶三焦经——双侧支沟。大肠经——双侧手三里。 下肢:胃经——双侧足三里至上巨虚。 患有便秘的人群不妨试试中医刮痧来治疗你便秘的痛苦吧。

女人扎的步骤

1、选择纵切口为宜,也可选用横切口。长度约2~3cm。产后扎者,明确宫底的高度,产后子宫过软的,轻轻按摩使之变硬,切口上缘在宫底下二横指。月经后扎者,切口下缘距耻骨联合(上缘)二横指即3~4cm处。 2、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脂肪,剪开直肌前鞘,钝性分离直肌。提取膜,避开膀胱和血管,避免钳夹膜下肠管。确认为膜,将其切开后进入腔。 3、寻找输卵管要稳、准、轻,可采取以下方法提取输卵管。 4、提出的输卵管均须追溯到伞端,确定输卵管无误。常规检查双侧卵巢。 5、阻断输卵管方法,可根据各地经验,但必须

足太阴脾经循行路线图 足太阴脾经的保健穴位

主要有隐白,大都,太白,公孙,商丘,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府舍,,大横,哀,食窦,天溪,胸乡,周荣,大包共21穴,左右合42穴。

呕吐的刮痧疗法

一、饮食停滞 (二)治法 (1)选穴下脘至气海、足三里、、内关、内庭。 (2)定位下脘:在上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位于下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位于人体的下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3)刮拭顺序先刮部下脘,至气海,再刮前臂内关,最后刮下肢足三里和足部内庭。 (4)刮拭方法泻法。在

阑尾炎的治疗办法有哪些

西医治疗方法 单纯性急性阑尾炎采用非手术疗法,慢性阑尾炎通腑阑尾方保守治疗,多数病人可治愈,但遗有慢性炎症或管腔狭小者易于复发,所以急性阑尾炎一旦诊断明确,仍应急诊手术将病变的阑尾切除。妊娠期因盆腔充血,阑尾炎症发展更快,所以也应及时手术。诊断不明者,若病人有局部膜炎表现或全身感染证明显,也应开检查,以免延误治疗。术中若发现阑尾无急性炎症表现,则应探查有无其他急性病变。病人就诊时若阑尾炎已形成周围脓肿,应先行非手术治疗,脓肿吸收后,过3个月或半年再切除阑尾。 1.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

阑尾炎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阑尾炎一旦确诊,应早期施行阑尾切除术(appendecto-my)。早期手术系指阑尾炎症还处于管腔阻塞或仅有充血水肿时就手术切除,此时手术操作较简易,术后并发症少。如化脓坏疽或穿孔后再手术,不但操作困难且术后并发症会明显增加。术前即应用抗生素,有助于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 (1)不同临床类型急性阑尾炎的手术方法选择亦不相同。 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切口一期缝合。有条件的单位,也可采用经腔镜阑尾切除术。 2)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腔如有脓液,应仔细

天枢如何针刺 天枢穴常用配伍疗法

1.配下脘,梁门,璇玑,,梁丘,上巨虚,针刺平补平泻法,消食导滞,治疗食滞胃肠之绕脐痛,胀,呕吐,不嗜食。 2.配二间,上巨虚,大肠俞,针刺泻法,理肠导滞,治疗积滞内停之痛肠鸣,或泻,或便秘,或里急后重,下利不爽。 3.配风池,合谷,中脘,足三里,阴陵泉,针刺泻法,至阳穴针后加灸,散寒化浊,和胃止泻,治疗寒湿中阻滞脘闷痛,肠鸣泄泻。 4.配曲池,上巨虚,大肠俞,关元,针刺泻法,针灸兼施,温经散寒,和肠止泻,治疗感受寒邪或内伤生冷不洁食物之痛,泻。 5.配下巨虚,合谷,足三里,公孙,合谷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