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

很多家长在带孩子游泳的时候,往往只care孩子的“湿性溺水”,认为孩子只要离开了水,就一定安全了。可是你知道藏匿在孩子体内的危险吗?虽然孩子离开了水,但有可能还是会发生干性溺水哦!那么,干性溺水是怎么回事呢?

干性溺水是指孩子因为受到强烈刺激(例如:游泳过程中)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从而导致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通俗一点说,干性溺水就是自己屏气时发生喉头痉挛,使得空气和水都无法进入,实际上是自己把自己憋死了。

这种“干性溺水”一般多发生于游泳初学者,尤其是孩子身上。孩子可能在游完泳之后出现干性溺水,声门关闭,为防止肺部进水而出现窒息,从而导致活体进入缺氧状态。而家长此时也可能因为疏忽而没有关注到孩子的异常,孩子如果没及时治疗,最后可能就会口吐白沫而死。

什么是干性溺水

干性溺水一般指干性淹溺。干性淹溺,主要是指因受到强烈刺激(包括冰冷的刺激、惊吓、惊恐)和过度紧张导致喉头痉挛,结果声门关闭而不能正常呼吸继而缺氧,严重者会出现窒息甚至死亡。

干性淹溺表现为肺部没有进水或者少量进水,进水量不足以影响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而溺亡的主要原因是因喉头痉挛、声门关闭、脑部缺氧致脑水肿,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最后心跳停止,虽然它所造成的结果同湿性淹溺一样,发病机理也相同,但是病因不同。

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干性淹溺是人的肌体的一个应激反应,因此任何人都有可能发生干性淹溺。除了游泳会发生干性淹溺,像医生在给患者用药和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如手术麻醉状态下或者胃镜检查中就可能出现,一旦发生了这种情况,医生会立即为患者插管吸氧或使用人工呼吸机。

过敏体质者、5岁以下小孩、体质差的人以及对外界刺激敏感者都容易发生干性淹溺。游泳时除了注意上岸后的反应,还要做好游泳前的热身,饮食不要过饱。一旦出现干性淹溺症状,一定要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清除患者嘴中的异物,抬起下颌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及时送医 。

干性溺水的症状

干性溺水的症状

发生干性淹溺时,首先会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颜面肿胀,嗜睡、倦怠等症状,接着就会出现昏迷、窒息甚至溺亡。从发病机理来看,主要会引起脑水肿和窒息后反射性恶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

干性溺水的预防及急救

游泳时除了注意上岸后的反应,还要做好游泳前的热身,饮食不要过饱。一旦出现干性淹溺症状,一定要将患者的头向后仰,清除患者嘴中的异物,抬起下颌保证患者呼吸通畅,并及时送医。

男孩游泳回家一小时后溺亡的原因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如果发现小孩属于干性溺水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应该立即予以心肺复苏,和普通溺水不同的是,干性溺水不是控水救助,而要立刻进行人工呼吸,打开气道,之后胸外按压。如果溺水者没有了心跳则要先实施胸外按压,并立即送医,不要错过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


干性溺水如何急救

如果你的孩子在游完泳之后出现口唇发干、呼吸困难,嗜睡、倦怠等症状,那么你可要当心了,因为你的孩子很可能是干性溺水了!如果你发现孩子有干性溺水的嫌疑,你该怎么办呢?

1、首先,你应该迅速将孩子的头向后仰,清除孩子口鼻里的淤泥、杂草、呕吐物等,打开气道;

2、将孩子的腹部置于自己屈膝的大腿上,头部向下,按压背部迫使其呼吸道和胃内的水倒出;

3、对孩子进行胸外心肺复苏,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要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双手重叠,与胸骨垂直进行稳定、有规律地按压,同时口对口呼吸时吹气量要大;

4、孩子的症状稍缓后,要立刻带孩子前往医院就医。

干性溺水如何预防

1、做好游泳前的热身

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热身准备,以免下水后因为脚部抽筋引发溺水。

2、避免孩子打闹

调皮的孩子喜欢跳水,在水中打闹,甚至是“偷袭”同伴,这些举动都有可能会造成溺水的发生。

3、游泳之后不可掉以轻心

父母要学会观察孩子游泳之后是否有干性溺水的症状,比如呼吸困难、倦怠、乏力、嗜睡、过敏、痉挛等,一旦发现要及时送医。

如何避免干性溺水

1、游泳时观察孩子是否呛水。家长们要留意孩子在水中玩耍的情况,如发现孩子呛水了,不要使劲擤鼻子。

2、游泳后观察孩子是否有不适。如果孩子呼吸困难、乏力、嗜睡、过敏或痉挛,要立即带娃到医院就医。

3、急救。如果发现孩子有不妥表现,家长要及时做人工呼吸,把握好黄金救急时间。

4、教孩子游泳。学游泳后,孩子的胆子会变大一些,而且也学会换气,这样能降低溺水的风险。

干性溺水和二次溺水一样吗

1、溺水有干性或湿性的区别,但是大部分溺水者为干性溺水,肺内无水或仅有少量水,干性溺水不等于二次溺水,二次淹溺仅仅是干性淹溺的一种少有的表现形式,病变具有隐匿和延迟发作特性;

2、干性溺水的重点是喉部痉挛造成的急性窒息,而二次溺水是会存在肺水肿的情况,二次溺水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孩子肺部的气体交换受阻,肺泡功能出现障碍;

3、游泳时,自主状态下瞬间的呛水不属于干性溺水,更不会发生二次溺水,不需要恐慌;

4、在游完泳之后,如果孩子频繁出现咳嗽、气促、喘鸣、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的情况时,都应即刻送医,警惕孩子出现二次溺水和干性溺水。

相关推荐

宝宝夏季游泳安全指南

夏天将至,天气越来越热,游泳的吸引力也逐渐超越了跑步。然而,相比于跑道,泳池或公开水域,却暗藏了很多危险。近日,社交网络上的一篇题为《小男孩游泳回来一周之后离奇死亡,“干性溺死”这现象,家长们不能掉以轻心》的文章,吓坏了不少家长以及那些跃跃欲试跳入泳池的孩子们。在文章中,一位4岁的美国小男孩因为在戏水过程中误吸了水,几天后就上吐下泻,并且肩膀痛,最终不幸离世,而在救治得出的结论,这也为小朋友死

必知的溺水安全知识有哪些

一、预防溺水的措施:1、应在成人带领下游泳,学会游泳;2、不要独自在河边、山塘边玩耍;3、不去非游泳区游泳;4、不会游泳者,不要游到深水区,即使带着救生圈也不安全;5、游泳前要做适当的准备活动,以防抽筋。二、如何预防游泳时下肢抽筋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运动。游泳前应考虑身体状况,如果太饱、太饿或过度疲劳时,不要游泳。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后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游泳时如胸痛,可用力压胸口,

儿童勿过早学游泳

忘掉那些把新生儿扔在水中教学游泳的说法,也别轻信"淹不死"的游泳课上的保证。这美国儿科学会最近针对儿童游泳训练发出的警告,该说法引起了争议。 该协会提醒说,从儿童的身体发育来讲,四岁前不适宜进行游泳训练,即使参加完训练后,也千万不要认为孩子一个人在水中已很安全了。学会保健和运动医学委员会主席Steven J. Anderson博士说,这并非想打消父母同子女一块戏水的念头,而在告诫他们不可掉以轻

溺水急救 背后救助溺水者

发现有人落水后,救助者应该尽可能脱去身上的衣裤鞋袜,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从溺水者的后方用左手从其左臂和身体之间握住其右手,这样能够让溺水者仰面向上,口鼻能够露出水面,然后利用仰泳的方式拖到岸边。如果救助者游泳技术有限,一定要注意在下水之前做好自身安全保护,利用救生衣、泡沫板、绳索、木板等等前往救援。

暑期儿童伤害莫忽视

儿童伤害的主要人群除了电击伤,高楼坠伤、车祸、骨折、嬉水时溺水身亡、被开水烫伤等意外伤害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国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为70万~7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每年发生各类伤害两亿人次,100多万人因此留下残疾。儿童伤害的主要受累人群。数据显示,全球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非故意或故意伤害,有数以千计的受伤儿童因此就医,而且往往会留下终身残疾。在中国,伤害0~14岁儿童的第一位

淹溺的分类

干性淹溺指人入水后,因受强烈刺激(惊慌、恐惧、骤然寒冷等),引起喉头痉挛,以致呼吸道完全梗阻,造成窒息死亡。当喉头痉挛时,心脏可反射性停搏,也可因窒息、心肌缺氧而致心脏停搏。湿性淹溺根据淹溺时水的成分可分为淡水淹溺和海水淹溺。但无论哪种成分的水,被溺水者吸入体内后,都可能通过一定的作用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危及生命。不管何种原因造成的淹溺,都会引起全身缺氧,可导致脑水肿。呼吸道吸入污水可发生肺

溺水急救小常识有哪些

发现有溺水的人,会游泳并且会急救的人要将溺水者救出水面,如果你只会游泳不会急救就不要强行的去救人,可以救比你体重小的溺水者。将溺水的人从水里救出后,边上的人要用纸或者当时能够拿到的清理物品,清理出溺水者鼻腔及口腔里的泥土和其他的异物。有假牙的要取出假牙并将其舌头拉出。清理鼻腔、口腔后,对于有领口、腰带的溺水者要松解领口和腰带,女性的溺水者还要松紧裹的内衣及胸罩。倒水,电视里常用的按压溺水者的腹

游泳有什么好处 什么人不能游泳

耳部疾病者不适合游泳。耳聋者不宜参加游泳,因耳聋者中耳内调节平衡的器官也会受到损伤,从而削弱了身体平衡能力,常因失去平衡而发生溺水事故。鼓膜干性穿孔者下水后,水就会经鼓膜的穿孔部位进入中耳腔而引起急性中耳炎,故不宜游泳。患化脓性中耳炎者也不能游泳,因为中耳腔内带病菌的脓液可能流入泳池水里,污染其他游泳者,并使自己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溺水者的表现症状有哪些

溺水者往往会非常的恐慌,挣扎在死亡线上,如果溺水的地方有大量的泥沙的话,有可能直接堵住口鼻,引起呼吸中断,缺氧直到昏迷死亡,非常的可怕,所以溺水者往往会惊慌失措,溺水的病人会出现瞳孔放大,全身会浮肿,四肢会冰冷,溺水获救后最可能患有肺炎,溺水者落水后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不要举手挣扎,最好仰起头来,使口鼻能够露出水面进行吸吸。溺水由于人体淹没在水中,呼吸道被水堵塞或喉痉挛引起的窒息性疾病。溺水时

什么溺水啊?

溺水指大量水液被吸入肺内,引起人体缺氧窒息的危急病症。多发生在夏季,游泳场所、海边、江河、湖泊、池塘等处。溺水者面色青紫肿胀,眼球结膜充血,口鼻内充满泡沫、泥沙等杂物。部分溺水者可因大量喝水入胃、出现上腹部膨胀。多数溺水者四肢发凉,意识丧失,重者心跳、呼吸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