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厌食、咽喉有泡,可能得了这种传染病!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什么情况下要立刻就医
孩子发烧、厌食、咽喉有泡,可能得了这种传染病!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什么情况下要立刻就医
虽然目前没有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即使症状严重,医生也只能对症处理,比如发烧了就退热,拉肚子就补液,同时加强护理。
但总的来说,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时,仍需要立刻寻求医生的帮助:
1、当孩子出现头痛、呕吐、脱水(唇干)、脖子僵硬、尿少等病状时;
2、当孩子发生行为异常,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嗜睡、精神状态不好等症状时;
3、超过 24 小时持续高热不退,即使口服退热药也很难退热;
4、四肢抖动、站立不稳。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要隔离多久 为什么一个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另一个孩子隔离也会犯病
二胎政策让很多家庭有两个孩子,当你发现一个孩子患有疱疹性咽峡炎时,其实很有可能另一个孩子已经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因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有1-2天,而潜伏期时疱疹性咽峡炎有具有传染性,所以当你发现一个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时,另一个孩子早就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你。
因此,才会出现一个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即使采取了隔离措施,另一个孩子也会感染发作。
春季儿童发烧是什么引起的
幼儿园是小朋友集中的场所,对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的鉴别和防范意识一定要提高。有幼儿园老师说,前几天,班上有个小朋友发烧,口腔里出现小水疱,大家以为是一般的“感冒发烧”,没在意。几天后,班上有10多个小朋友陆续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而代课老师也不幸“中招”,只好让他们回家休息治疗。
父母也要对春季易发的传染病有个基本了解,提高警惕。一位妈妈说,儿子突然“感冒发烧”,以为只是常见的感冒,就自行服了感冒药。谁知儿子病情不但没好转,身上还出了疹子。无奈,这位妈妈带儿子到医院检查,结果是传染性的水痘。发烧只是水痘的最初症状。
春季儿童出现的发烧症状有可能是由水痘、咽结合膜热、疱疹性咽峡炎等疾病引起。由于这些病最初症状都是发热,加之家长缺乏相关知识,很容易误认为感冒,而贻误治疗。
咽结合膜热:眼红厌食
咽结合膜热是一种特殊的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这种病多发生于春夏两季,通过空气传播,在幼儿中间引起交叉感染。咽结合膜热的早期症状是发热、咽痛、眼睛红、厌食等现象。检查时,可看到病儿咽腔有点块状的分泌物。此病的病程在1~2周,家长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给孩子使用抗生素。另外,补充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锌,也有助疾病恢复。
疱疹性咽峡炎:高烧口烂
由于春天变暖,很容易引发疱疹性咽峡炎这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多发生在春夏两季,最近医院接诊的这类患儿比较多。由于它是通过空气传播引起交叉感染,因此可能出现小范围的流行,该病多发生在1~3岁的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十分相似,表现为突发高烧,孩子会出现嗓子痛、流口水、厌食等症状。检查时,可看到小儿咽部充血,咽腭弓等处出现多少不等灰白色疱疹。几天后,疱疹扩大溃烂形成溃疡,严重的患儿在牙龈、舌面等口腔的其他部位也会出现溃疡。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在一周左右,生病期间,如孩子出现持续高烧不退、口腔溃疡等情况,家长应及早带孩子到医院检查。
水痘:身痛丘疹
水痘是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很强的传染病,儿童在春季特别易患水痘。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感染,它起病急,患儿会出现发热、浑身酸痛等。身上开始出疹子,早期是红色小丘疹,很快就变成水疱,疱里有浆液性的东西,再过几天,疱破结痂。同时,患者身体瘙痒现象特别明显。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一旦患了水痘就应注意隔离,患儿在病愈之前最好不去幼儿园。患儿尤其要注意在皮肤瘙痒时,不能抓破疱疹,以免引起感染。
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在多变的天气里一定要给孩子添加衣物,经常带孩子参加适合他们的运动做锻炼,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抵抗力,身体的免疫力,这样就不会随随便便的就生病,发烧。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天使,所以天使健康我们才会幸福。做父母的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的孩子。
治疗疱疹性咽颊炎的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春秋季节,常见于五岁以下婴幼儿。疱疹性咽峡炎病程两周左右,开始婴幼儿突然出现发热,高烧可到39度甚至以上,待到高热褪去,口腔出现白色疱疹,疱疹溃破后因疼痛,出现孩子哭闹,拒绝饮食等现象。新手父母面对疱疹性咽峡炎常常束手无所,孩子哭闹,拒绝饮食,睡眠不安,此时要及时就医,下面就来看看疱疹性咽峡炎的常见药物吧。
婴幼儿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是高烧不退,此时关键是给孩子降温,如果体温还未超过38.5摄氏度,此时应采用物理降温,给孩子洗温水澡,温毛巾擦拭颈下,手臂内侧,大腿内侧,多喝水,可给孩子使用补液盐,防治发烧脱水。如果孩子高烧超过38.5度,就要及时给予退烧药,常用药物泰诺林和美林,根据说明书提示使用。孩子高热禁忌焐热,防止高温惊厥。
当婴幼儿口腔疱疹出现后,孩子哭闹不安,此时保持口腔卫生,可以给孩子使用淡盐水漱口,用百分之十硝酸银轻涂疱疹处,或使用冰硼散等药物减轻孩子口腔疼痛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病毒感染,利巴韦林等抗生素不适合单纯治疗此类疾病,但是如果孩子出现高热,医疗诊断合并细菌感染,应配合利巴韦林等抗生素类药物。此类药物遵医嘱,家长切不可私自给孩子服用。
疱疹性咽峡炎也可使用中药治疗,在中医范围内,疱疹性咽峡炎属温症,需要清热解毒,可配合使用含有清热解毒的金银花、板蓝根、口炎清颗粒等成方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虽然传染性大,但属于自限性疾病,发病过程及时婴幼儿免疫能力提高的过程,家长不必过于担心。除用药治疗外,家长要注意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避免高热脱水、焐热,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家里定期通风,餐具等要定期消毒。如果您的孩子已经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请在病程内尽量少外出,停去幼儿园。
孕妇得疱疹性咽峡炎影响胎儿吗 孕妇接触过疱疹性咽峡炎儿童怎么办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但一般来说大多数孕妇免疫力较强,不会感染疱疹性咽峡炎;
但,孕妇感染了疱疹性咽峡炎,一定要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随时注意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
当体温高于38.5℃时,要特别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发烧对孕妇和胎儿造成不利影响。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前有传染性吗 疱疹性咽峡炎前期表现
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的潜伏期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但体内肠道病毒已经在大量复制。疱疹性咽峡炎的前驱期和潜伏期相对较短,而前驱期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嗓子发红、厌食等症状,但不会出现口腔疱疹的症状,所以,从广义上来讲,上述症状可以作为疱疹性咽峡炎前期的主要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不能吃什么
不能吃牛奶疱疹性咽峡炎患者不能吃牛奶,因为在疾病发作期,胃肠道功能较弱,而牛奶属于大分子物质,不容易消化吸收,并且加重胃肠道负担,还会额外产生热量,加重症状,所以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不能喝牛奶。
不能吃肥肉疱疹性咽峡炎不能吃肥腻的食物,否则同样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不利于胃肠道消化积病情的恢复,所以疱疹性咽峡炎要少吃油腻的食物。
不能吃刺激的食物疱疹性咽峡炎不能吃刺激的食物,例如:花椒、大蒜等,因为刺激的的食物容易刺激咽喉疱疹的部位,导致充血肿胀,加重患儿症状,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疱疹性咽峡炎严重时会变成手足口病吗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如何区分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仅仅出现在口腔内。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多为嗓子里先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并伴有发烧。
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炎疱疹的初期是灰白色的小丘疹,周围红晕,以后变成发亮的疱疹,破溃以后变成小溃疡。多数可见丘疹、疱疹和溃疡同时存在。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
疱疹性咽峡炎恢复到什么程度就不传染了 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时间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
而潜伏期时肠道病毒就已经开始复制,同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所以从感染在疱疹性咽峡炎出现症状的前2天就具有传染性。一直到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热症状消失时,疱疹性咽峡炎基本失去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的整个发病过程中都具有传染性,而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周围大概为7天,所以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时间大概为7天。
疱疹性咽峡炎破了几天能好 疱疹性咽峡炎破了是快好了吗
一般来说疱疹性咽峡炎疱疹破了是快好了
疱疹性咽峡炎发展到发病期时,口腔内的红色疱疹开始破溃,形成溃疡面,这个时候患儿会感觉到咽喉疼痛。
如果精心护理,多吃有营养的流质食物,那么疱疹性咽峡炎就会逐渐痊愈。
婴儿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疗
那天晚上幼儿园的家长群里也很热闹,因为很多孩子都发烧了,有的说头痛,喉咙痛,有的因为高烧去了医院,有的说医生检查了喉咙,说是疱疹性咽峡炎。我们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果不其然她也烧起来了。
平时女儿发烧,我多少也会有点担心紧张,倒不是担心烧出什么问题,而是不知道发烧是什么原因,那次我却没怎么担心,因为一个班里突然这么多孩子集体出现了发烧,而且有的孩子已经出现咽喉部的疱疹,就很清楚她发烧的原因了。
不担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知道疱疹性咽峡炎是一个预后很好,也是一个没有特效治疗的自愈性疾病,除了等时间,也就是只能对症治疗。
接下来,她间间断断烧了两天,偶尔还是说喉咙痛头痛,我检查了喉咙没有看到疱疹,给她准备稀饭,喉咙痛就喝凉水,看她精神也都不错,能吃能玩,体温也没怎么量,退烧药也没吃,两天后所有症状都消失了。
女儿班上四十个孩子,因为疱疹性咽峡炎,接下来的周一只有七八个去上学了,有的因为生病没去,有的是因为担心被传染上没去。一两天内导致一个班几乎停课,也让我见识了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主要由柯萨奇A16和肠道病毒EV71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型引起,包括A1-6,8等,EV71也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但比较少。
因为导致发病的病毒差不多,所以两个病的症状也很相似,都可能会有发烧,喉咙痛,头痛,呕吐这些症状,也都可能会有疱疹。只不过疱疹性咽峡炎的疱疹局限于咽喉部,以咽后壁,扁桃体,软腭为主,而手足口病的疱疹除了可以出现在口咽部,还可以出现在手、足、屁股、腹股沟区,除非是出现了这些部位的疱疹,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很难区别。
同样是肠道病毒感染,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症状可能完全不同,有的孩子感染后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只表现为发烧,有的发烧、头痛背痛呕吐,有的连同疱疹、喉咙痛这些症状全都出现,这些症状持续的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持续两三天,有的持续一周,也有极少一部分出现脑炎这样的严重并发症。对疱疹性咽峡炎来说,小一点的孩子发烧更厉害,大孩子头痛背痛的症状更明显。
因为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目前没有针对肠道病毒的抗病毒药物,所以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也和手足口病一样,都是以对症治疗为主。体温超过39度孩子明显不舒服的时候可以吃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退烧,这些药物同时也有止痛的效果,同时可以缓解喉咙痛、头痛背痛。
为减轻咽喉部的刺激,尽量给孩子吃清淡的,不需要怎么咀嚼的食物,喉咙痛得比较厉害的时候,给孩子喝凉水、冰水、吃冰棒,一方面可以暂时缓解一点疼痛,另一方面可以补充水分预防脱水,除此之外就是等自愈。
疱疹性咽峡炎出现脑炎很少见,但还是要保持警惕,如果孩子出现头痛、呕吐、脖子僵硬或疼痛,或者行为异常、呼吸急促、精神不好也要上医院看看。如果疼得连水都喝不了,有脱水表现也要上医院。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也可以通过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播,在发病前的潜伏期到患病后的几周之内,都会有传染性,以感染后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所以在群居的幼儿园、学校很容易引起爆发流行。
新上市的EV71疫苗,可以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但预防不了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这个病,你不知道别的孩子是不是处于潜伏期,所以只要去上学过集体生活就有可能被传染,好在疱疹性咽峡炎预后也都很好,感染了也不必太担心,因为害怕被传染让孩子几个星期都不上课是不现实也不理智。
除了接种EV71疫苗外,我们所能做的是注意卫生,孩子使用的物品、玩具之类及时清洗消毒,同时让孩子们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来减少感染的风险。
小儿泡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烦躁不安、流涎、厌食、呕吐、全身不适和惊厥等。经常发生在夏季和秋季。一般发病时间持续一周左右。小儿泡疹性咽峡炎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家长不必太过于担心。那么,小儿泡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小儿泡疹性咽峡炎怎么办(1)
疱疹性咽峡炎口腔疼痛明显,患儿大多都有拒食现象。应该注意给患儿补充营养,食物不宜过热,应该清淡一些,不油腻,并富有营养,进食困难时可以采取大静脉营养合剂。
为防止继发感染,局部使用止痛剂和抗病毒药物,一定注意口 腔卫生。患儿用过的食具一定要进行沸水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感染。忌食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辣、咸、热、硬等,避免刺激口腔破溃部位引起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易和手足口混淆
见到孩子嘴里有泡,就以为得了手足口病,家长因此恐慌不已……昨天,记者从新华医院儿科等了解到,近期患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儿童有所增多,其中尤以疱疹性咽峡炎多见。目前,该院每天总能接到几十名这样的患儿,以3至5岁幼儿多见。针对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新华医院儿内科主任鲍一笑教授提醒家长,对于这种常见儿童病,虽然表面上看,容易和手足口病混淆,但其实质还是大有不同。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平时还应注意预防。
家长一见泡就误为手足口病
一周前,家住杨浦区的3岁小琳开始发烧不退。起初父母以为是感冒,在家自行服药。可吃了几天药,都迟迟不见好转,反而越发严重。父母发现,小琳的咽喉处长出红色的小水泡,上面还有脓头。父母担心:女儿是不是得了手足口病,于是马上送医。经新华医院诊断,结果是疱疹性咽峡炎。
据鲍一笑教授介绍说,这段时间以来,因为突然发热来院就诊的孩子非常多。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早期症状酷似感冒,一般症状以突发高热、流涕等为主,不少家长就在家给孩子自行服药,等到发现孩子咽峡处长出米粒状的水泡了,才匆匆就医。此外,由于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之一就是咽峡处长出米粒状疱疹,还有不少家长甚至误以为是得了手足口病,为此紧张不已。
其实,疱疹性咽峡炎是种比较特殊的感冒,多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可通过手、口接触传染。在临床门诊中,一般每100个感冒患者中,就有5至10个可能是疱疹性咽峡炎。有些家长一见孩子长疱疹,就怀疑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但事实上,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比手足口病小得多,孩子的手和脚心都没有疱疹,一般就不会是手足口病,不必过分恐慌。
空调引发热伤风可能是诱因
“儿童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原因有很多! ”鲍一笑教授分析说,首先,儿童的自身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病毒;再加上,柯萨奇病毒在夏天活力尤强,更易存活。
此外,环境污染也是儿童染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专家说,一方面,夏季天气炎热,再加上室内空气流通不畅,使空气中的病毒进入儿童呼吸道;另一方面,市民夏季常用空调,不少成人习惯于在办公室有空调的凉爽环境中办公,结果一回到家也马上打开空调,而孩子长时间呆在门窗紧闭的空调房里,不仅空气不流通,还易滋生病毒。空调温度又调得过低,儿童无法承受,从而引发热伤风,也可能染上病毒。
少去公共场所 一周即可痊愈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对症治疗后,大概一周左右即可康复,也有一些孩子会自然痊愈!”鲍一笑教授说,疱疹性咽峡炎的治疗原则就是抗病毒治疗,可在儿童咽部喷涂一些抗病毒药。不过,当孩子出现发热、吞咽困难等症状时,家长就应带孩子及时就医。
在预防上,专家建议儿童应远离感染源,勤洗手、勤消毒,室内多通风,切断感染途径。同时,补充营养,适量摄入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对于已经感染的儿童,要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去幼儿园,以免传染给他人。在饮食上,因为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可多吃些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比如:牛奶、米粥、果汁等,饮食应少量多次,不要给孩子吃辛辣、甜腻或油炸食品,还可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咽峡炎7天后还有传染性吗
可能没有传染性
疱疹性咽峡炎通常来说会在7天左右痊愈,所以如果是痊愈后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感染的病毒已经进入衰败期,并不具有传染性。
但,部分患者在患病7天后并没有痊愈,那么感染的肠道病毒仍然具有传染性,所以,疱疹性咽峡炎是否具有传染性不是根据时间来判断的,而是根据患者自身是否痊愈来判断,所以当幼儿的发烧、口腔溃疡、流口水、咽喉疼痛等症状消失时,可以基本判断疱疹性咽峡炎已经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