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一、酒后喝蜂蜜水减轻头疼。蜂蜜当中食物丰富的果糖,可以快速分解和吸收胃部大量的酒精,由此可以快速减轻头疼的现象。由喝红酒而引发的头疼最适宜采用此方法。
二、西红柿汁缓解头疼。西红柿当中的果酸可以缓冲酒精在人体胃部的不良反应,能够促进乙醇形成酯质。酒后喝西红柿汁可以快速缓解头疼以及头晕现象。
三、酸葡萄解酒效果好。大量饮酒后出现恶心、反胃现象时,不妨吃些酸葡萄。葡萄当中的石酸可以与乙醇发生反应而形成其它的物质,对于稀释胃部的酒精有很好的效果。
急性左心衰的治疗
对症治疗
1.纠正缺氧急性肺水肿均存在严重缺氧,缺氧又促使肺水肿恶化,故积极纠正缺氧是治疗的首要环节。
(1)鼻导管吸氧:氧流量4~6l/min,且常加用除泡剂(见下),对部分轻度肺水肿有效。
(2)面罩吸氧:可提高氧浓度,神志清醒者多不能耐受,适用于昏睡病例。
(3)加压给氧:适用于神志不清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给氧后(pao2)仍低于6.67kpa(50mmhg)时,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器。初始宜间歇正压呼吸给氧,如仍无效,可改用呼气末正压呼吸给氧。加压给氧可减少肺毛细血管渗出、破碎气道内的泡沫、改善通气和增加功能残气量。亦有效地阻止呼气时肺泡萎缩和提高血氧分压。
(4)体外膜式氧合器:简称肺膜给氧治疗。在其他治疗无效时常可挽救一些危重的肺水肿患者。
2.除泡剂的应用严重肺水肿患者的肺泡、支气管内含有大量液体,当液体表面张力达一定程度时,受气流冲动可形成大量泡沫,泡沫阻碍通气和气体交换,乃加重缺氧。所以,降低泡沫表面张力以使泡沫破裂,亦是改善通气和保证氧供的重要措施。
经鼻导管吸氧时,可将氧气通过含75%酒精的滤过瓶,与氧一起吸入。初始流量2~3l/min,待患者适应后可增至5~6l/min,间歇吸入。
20%酒精经超声雾化吸入,可吸20min,停20min。
三甲基硅油消泡气雾剂(消泡净)雾化吸入。一般5min开始生效,用药后15~30min作用达高峰,有效率达90%以上。
在应用消泡剂的同时,应间断经吸引器吸取气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除急性心肌梗死者外,应取坐位,腿下垂。同时可用止血带轮流,间歇结扎四肢,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的前负荷。
应用血管扩张剂则是通过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和(或)后负荷,改善心脏功能。根据药物的血液动力学效应,血管扩张剂可分为扩张小动脉为主、扩张静脉为主和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三类。
对急性肺水肿采用静脉给药。常用制剂有硝普钠、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哌唑嗪和巯甲丙脯氨酸。
(1)硝普钠: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均衡扩张小动脉和静脉。其作用强、起效快(2~5min即可生效),作用持续时间短(2~15min)。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和高血压等引起的急性左心衰竭。对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所致的心力衰竭亦有效。
用法: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从小剂量开始,初为12.5~25μg/min,再根据临床征象和血压等调节滴速。血压正常者一般平均滴速50~150μg/min有效。伴有高血压的左心衰竭者滴注速度可稍快,达25~400μg/min。
(2)酚妥拉明:为α受体阻断剂,以扩张小动脉为主,也扩张静脉。起效快(约5min),作用持续时间短,停药15min作用消失。
用法:静脉滴注,初始剂量0.1mg/min,根据反应调节滴速,可渐增至2mg/min,一般0.3mg/min即可取得较明显的心功能改善。紧急应用时,可用1~1.5mg溶于5%葡萄糖液20~40ml内,缓慢直接静脉注入,再继以静脉滴注。
该药可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心率增快;剂量过大可引起低血压。
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 心肌梗塞前兆——心力衰竭
心肌梗塞发生后心脏收缩力明显减弱,并且不协调,在发病最初几天容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心情焦躁等,严重情况下发生肺水肿,发病后期可能伴随右心衰竭。
急性左心衰
1急性弥漫性心肌损害 常见于急性广泛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引起心肌收缩无力,心排血量急剧下降。
2急性心脏后负荷增加 常见于高血压危象、严重瓣膜狭窄、心室流出道梗阻等。
3急性心脏前负荷增加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或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损害、腱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以及静脉输血、输液过多或过快。
4心律失常 常见于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出项快速性(心率>180次/分)或缓慢性(心率<35次/分)心律失常。
5急性左心衰主要表现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咳出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极重者可因脑部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注意事项
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发病急、病情重,需要刻不容缓地进行急救。其治疗原则是迅速纠正缺氧及代谢紊乱;降低升高的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左室心搏量和消除患者的焦虑;去除诱发因素,治疗原发病,且这些措施必须同时施行。
1.体位 允许患者采取最舒适的体位,通常为端坐位,两腿下垂,可使静脉回流减少,肺血容量降低约25%,还可改善肺活量。
2.氧疗 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存在严重缺氧,故积极纠正缺氧,阻断恶性循环是治疗的首要环节。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要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
机械正压呼吸给氧:神志不清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给氧后PaO2<8.0kPa(60mmHg)时,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
心梗的症状有哪些 心里衰竭
心梗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表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如何判断
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应从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右心衰竭和慢 性心力衰竭三方面加以说明。(1)急性左心衰竭:属于心血管病的急症,争分夺秒及时的救 治,可以挽救大多数病人的生命,使病情得到控制。但预后是与病 人年龄、发病原因、诱因、心力衰竭的程度、就诊时间早晚、药物治疗 的反应等密切相关。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死亡率要比中青年人 高。急性左心衰竭控制后,要继续对症治疗,防止病情反复。(2)急性右心衰竭:也属于心血管病的急症,但比急性左心衰 竭稍缓和些。经过积极救治大多数可以控制病情...
哪些是治疗高血压常见的方法呢
一、血压突然升高,伴有恶心、呕吐、剧烈头痛、心慌、尿频、甚至视线模糊,即已出现高血压脑病。家人要安慰病人别紧张,治疗高血压常见的方法是卧床休息,并及时服用降压药,还可另服利尿剂、镇静剂等
二、病人在劳累或兴奋后,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或急性心力衰竭,心前区疼痛、胸闷,并延伸至颈部、左肩背或上肢,面色苍白、出冷汗,此时应叫病人安静休息,服一片降压药,并吸入氧气,这是治疗高血压常见的方法。
三、病人突然心悸气短,呈端坐呼吸状态,口唇发绀,肢体活动失灵,伴咯粉红泡沫样痰时,要考虑有急性左心衰竭,治疗高血压常见的方法是吩咐病人双腿下垂,采取坐位,如备有氧气袋,及时吸入氧气,并迅速通知急救中心
四、高血压病人发病时,会伴有脑血管意外,除头痛、呕吐外,甚至意识障碍或肢体瘫痪,此时要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以免意识障碍,或剧烈呕吐时将呕吐物吸入气道,然后通知急救中心。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注意事项
不管是老年人得了急性左心衰竭还是别的年龄段的人得了急性左心衰竭,主要的症状就是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还会经常咳粉红色泡沫状一样的痰,那么,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急性左心衰竭时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是致命的威胁,发病急、病情重,需要刻不容缓地进行急救。其治疗原则是迅速纠正缺氧及代谢紊乱;降低升高的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左室心搏量和消除患者的焦虑;去除诱发因素,治疗原发病,且这些措施必须同时施行。
1.体位 允许患者采取最舒适的体位,通常为端坐位,两腿下垂,可使静脉回流减少,肺血容量降低约25%,还可改善肺活量。
2.氧疗 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存在严重缺氧,故积极纠正缺氧,阻断恶性循环是治疗的首要环节。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要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
机械正压呼吸给氧:神志不清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给氧后PaO2<8.0kPa(60mmHg)时,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
急性左心衰竭家庭急救方法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以呼吸困难、胸闷、咳嗽、气喘为主要表现的心脏病急症。常见于心肌梗死、心肌炎、血压骤升、风湿性心脏病及输液过快、过量时发作,有时也可在原有的各种心脏病基础上因劳累、激动、感冒、气候骤变、妊娠分娩等诱因促发。
由于此症状常在夜间突然发生,如能正确、及时地进行现场或家庭救助,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病人痛苦,为进一步救治创造条件。
首先要准确判断病人的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心源性哮喘而不是支气管哮喘。这两者的表现者是“喘”,但抢救的方法和原则截然不同。在没有医护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如何尽快地区分两者呢?
简单地说,除了参照过去的有关病史外,就是要搞清楚病人的“喘”与体立是何种关系。急性左心衰的“喘”常在睡眠中突然发生,平卧时“喘”明显加剧,端坐时“喘”减轻;而支气管哮喘的加重和缓解,与体位改变的关系不明显。
如肯定为急性左心衰竭的“喘”,不能使用哮喘病人常用的各种喘气雾剂,也不宜口服舒喘灵等平喘药,这些药物只能加重左心衰竭,甚至可导致病人猝死。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化痛及开搏通等药物。
家庭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关键的措施是让病人采取坐位,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上身前倾。这种姿势能有效地减轻心脏的负担;同时横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呼吸困难有所缓解。
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往往有濒死感,心情紧张,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对病人十分不利。家属应尽力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家中如有吸氧条件可立即给病人吸氧,氧气最好能经过湿化瓶再入鼻腔,若将湿化瓶中的水倒出30~40%,然后加入等量的酒精,其效果会更佳。
需要指出,只有部分轻症性左心衰竭可望通过上述家庭救助的方法获得缓解,而相当多的急性左心衰竭病人则需要在医院由临床医师进行家庭急救的同时,应及时与120联系。途中要坚持端坐位、两腿下垂,绝不能让病人勉强步行去医院。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病因
(一)发病原因
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常见的病因有:
1.心肌弥漫性病变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等。
2.急性左心室前负荷过重:老年瓣膜病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时的机械并发症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隔穿孔等。
3.急性左心室后负荷过重:高血压,尤其是急进性或恶性高血压,原发性梗阻型心肌病,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过量应用血管收缩剂等。
4.左心房衰竭:主要见于严重二尖瓣狭窄,偶见于左房黏液瘤或巨大血栓堵塞二尖瓣口。
5.严重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显著心动过缓等。
6.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室缺,房缺有大量左向右分流等,多见于儿童,老年人则少见。
7.其他:如外科手术后的低心排血量,感染等。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病因素特点:
①多种病因参与发病:老年人往往同时患有几种心脏病,常见的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等以及糖尿病,通常以其中一种病为主要原因,其他则参与并加重急性左心衰竭,使病情更为复杂。
②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是引起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最常见原因,这是因为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病患病率较高的缘故,目前,由于高血压已能较为有效地控制,冠心病越来越成为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功能已处于心衰的边缘状态者,遇有急剧增加心肌排血功能的情况,就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③老年瓣膜病,特别是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急性左心衰在老年人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另外,原有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原有的无症状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虽已有射血分数的降低(30%或35%)但临床无明显的症状,体征,在各种诱因作用下极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老年人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常见的诱因是:
①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约占68%~75%,其他是泌尿系统感染和肠道感染,因感染使机体代谢增强,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增大,易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②心律失常:如快速心房纤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使心室做功陡然增长,超出心脏的负荷量而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③输液及输血过多过快,老年人心脏储备功能降低,若补液量过多,速度过快,使循环血量骤然增大,心脏的前负荷增大易导致急性左心衰竭。
④其他,如肺栓塞,肾功能衰竭,情绪激动,饱餐,排便困难等均可诱发急性左心衰竭。
(二)发病机制
正常心脏有丰富的储备力,使之能充分适应机体代谢状态的各种需要,当心肌收缩力减低和(或)负荷过重,心肌顺应性降低时,心脏储备力明显下降,此时机体首先通过代偿机制,包括心肌肥厚,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及Frank-Starling机制(增加心脏前负荷,使心脏肌节伸展以增加心肌收缩力),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率来维持心排血量,但是,代偿机制是有限的,一旦失代偿即发生心力衰竭,正常情况下,肺毛细血管部位的液体交换和体循环中毛细血管液体交换的原理是一致的,血液的胶体渗透压和肺泡组织的压力是阻止液体外渗的力量,而肺毛细血管压则是液体外渗的主要力量,肺淋巴管的胶体渗透压是清除外渗液体的力量,在胶体渗透压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肺毛细血管压的高低则是决定液体是否外渗的主要因子,正常人肺毛细血管平均压为0.8~1.3kPa(6~10mmHg),一般不超过1.6kPa(12mmHg),而血浆胶体渗透压为3.3~4.0kPa(25~30mmHg),所以,有利于肺毛细血管对水分的重吸收,肺毛细血管的血浆成分不外渗到肺泡和肺间质中去,当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时,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和左房平均压升高,肺静脉压升高,当肺毛细血管压大于血浆胶体渗透压时,血液中液体即可以从毛细血管渗至肺间质;开始时通过淋巴回流大量增加,肺间质内液体可被引流,但是肺毛细血管压继续增加,肺间质淋巴循环已无能力引流过多液体时,液体积聚于肺间质,在终末支气管和肺毛细血管周围,即形成间质性肺水肿;当间质内液体继续聚集,肺毛细血管压继续增加,肺泡壁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间接被破坏,血浆和血液中的有形成分进入肺泡,肺水肿因而发生,原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如二尖瓣狭窄,其肺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基底膜增厚,当肺循环血量增加而狭窄的二尖瓣口不能通畅地将血流灌注至左室时,左房及肺循环压力就上升,当毛细血管静水压大于4.6~5.3kPa(35~40mmHg)时,才发生肺水肿,此类患者毛细血管静水压突然升高多因一时性的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或异位心动过速,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的发生,使心房丧失了挤压血液通过二尖瓣口的收缩力量,加以心率过快舒张期短都不利于血液流过狭窄的二尖瓣口,当肺毛细血管压上升超过临界点,便发生肺水肿,二尖瓣狭窄在老年人较少见。
急性左心衰竭时,心血管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
①左室顺应性降低,心室压变化率(dp/dt)降低,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单纯二尖瓣狭窄例外)。
②左房压(LAP)和容量增加。
③肺毛细血管压或肺静脉压增高。
④肺淤血,严重时急性肺水肿。
⑤外周血管阻力(SVR)增加。
⑥肺血管阻力(PVR)增加。
⑦心率加速。
⑧心脏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皆降低。
⑨动脉压先升高后下降。
⑩心肌耗氧量增加。
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的注意事项
1.体位 允许患者采取最舒适的体位,通常为端坐位,两腿下垂,可使静脉回流减少,肺血容量降低约25%,还可改善肺活量。
2.氧疗 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存在严重缺氧,故积极纠正缺氧,阻断恶性循环是治疗的首要环节。一旦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时要立即给予氧气吸入以改善缺氧状态。
机械正压呼吸给氧:神志不清的患者,经上述方法给氧后PaO2<8.0kPa(60mmHg)时,应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使用人工呼吸机。
老年人一旦患有急性左心衰竭的死亡率是非常高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老年人患急性左心衰竭的在三年的时间里面已经死亡的就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这里面绝大部分的都是在患急性左心衰竭的两年里面就去世了。
急性左心衰应该如何治疗
1、首先要准确判断病人的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竭的心源性哮喘还是支气管哮喘。这两者的表现都是“喘”,但抢救的方法和原则截然不同。在没有医护人员在场的情况下如何尽快地区分两者呢?简单地说,除了参照过去的有关病史外,就是要搞清楚病人的“喘”与体位是何种关系。急性左心衰的“喘”常在睡眠中突然发生,端坐呼吸是急性左心衰竭的特有体征。表现为平卧时呼吸急促,斜卧位时症状可明显缓解。严重时,患者被迫采取半坐位或坐位,故称端坐呼吸。而支气管哮喘的加重和缓解,与体位改变的关系不明显。
2、如肯定为急性左心衰竭的“喘”,不能使用哮喘病人常用的各种喘气雾剂,也不宜口服舒喘灵等平喘药,这些药物只能加重左心衰竭,甚至可导致病人猝死。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消心痛及开搏通等药物。
3、家庭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关键的措施是让病人采取坐位,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凳上,上身前倾。这种姿势能有效地减少静脉系统的血液向心脏回流,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并可使较轻的左心衰自然缓解;同时横膈下降,使肺活量增加,呼吸困难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