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一个穴位就能护肝
按一个穴位就能护肝
三阴交穴,顾名思义,就是足部的三条阴经交会的穴位,是人体一个比较特殊的穴位。说它特殊是因为人体的阴经和阳经本来是各自循行的,平行分布于人体 的手足部位,但三条阴经即脾经、肝经、肾经却在脚踝处有了一个交叉点,也就是三阴交穴。所以三阴交穴对于肝、肾、脾三条经脉的气血调节,具有突出的作用。 脾统血液,肝藏血行气,而肾藏精,虽然三阴交穴是脾经上的穴位,但因其与其他两条经脉的特殊关系,所以按揉三阴交穴不但能够健脾胃,还可活肝血、益肾精。
熬夜、饮酒、节食的不良习惯,是伤肝、伤脾的。饮食不规律会让脾胃化生无源,时间一长,身体就容易气血不足,而肝藏血,当气血不足时,肝就得不 到很好的滋养。身体的湿气、浊气排泄不出去,皮肤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熬夜也是很消耗气血的,晚上不睡觉,血无法归藏于肝、濡养肝脏,容易造成肝火 亢盛。而饮酒更是十分伤肝,如果饮酒过量,肝脏来不及及时解毒,人还可能出现酒精中毒。
如果现在对此不在意,将来就不仅仅是为皮肤过敏烦恼了, 年纪稍大,脸部的肌肉就容易下垂,皮肤也会变得松弛,还会皱纹丛生。表面看来皮肤长斑、长皱纹、起痘、过敏、发炎等问题都发生在体表,可是疾病的根源却是 在身体内部的脏腑上,所以切不可为了一时的痛快而置身体健康于不顾。为了更好地调理身体,可以用按摩三阴交穴的方式来配合中药调理。
三阴交穴位于腿部内踝尖直上3 寸的位置,取穴时,取坐姿,屈膝使大小腿形成直角,在内踝尖上约4 指宽的位置,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在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就是该穴。
对于三阴交穴,不同时间的按摩,调理的经脉不同,起到的作用也各异。在每天中午11 点,脾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20 分钟左右,能够健脾祛湿、益胃养血,改善皮肤过敏的状况;每天11 ~ 13点,心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20 分钟,能够调理血压,保持血压稳定;每天17 ~ 19 点,肾经当令,按揉三阴交穴15 分钟左右,能够保养子宫和卵巢,让女人容颜美丽,还能够改善性冷淡的情况;而在每天21 ~ 23点三焦经当令时,按揉三阴交穴15 分钟,能够畅通三焦,改善月经不调,祛斑养颜。
按摩时盘腿端坐,用一只手的四个手指抓握住足外踝,大拇指屈曲垂直按在三阴交穴上,拇指有节奏地左旋15 次,再右旋15 次,另一侧手法相同,以感觉有酸麻胀感为宜。
三阴交穴是个比较敏感的穴位,一般用手按摩能够很快感觉到。当身体有气血不通的情况时,按揉三阴交穴往往会感觉到疼痛,这时一定不要放弃,按揉的力度可小一点,时间稍稍延长,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能够打通经络,活跃气血。
治疗肩周炎的几个穴位
人体可以治疗肩周炎的穴位其实很多,像足三里、中平、阿是、陷谷、阳陵泉等等,都对肩周炎有很好的疗效,只要是患者每天坚持按一按,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在这里,重点介绍三个治疗肩周炎的穴位。
第一个穴位是条口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三十八个穴位,它不在肩上,而是在肩膀对侧的腿上,也就是说当你右肩疼的时候你要在左腿上找,左肩疼的时候要在右腿上找。这个穴位的位置很好取,就是从膝眼到踝骨拉一条直线,中点的位置就是。有肩周炎的人,一般在这个部位会有僵硬或者有硬结,经常艾灸或者针刺这个穴位,就能缓解对侧肩周的疼痛。另外,此穴对颈椎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个穴位是鱼肩穴,这个穴位在肺经上,在手掌大拇指的指根处,对于因肺经经脉和经筋不通而引起的肩部疼痛的肩周炎患者非常有效。使用这个穴位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活动肩部的同时,使劲揉这个穴位直到这个地方不再疼痛为止就可以了。
第三个穴位是解溪穴,这个穴位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解溪穴的位置在脚腕中间,即系鞋带处之中点,故又称为鞋带穴。解溪穴是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位,也可以治疗膝关节炎,对糖尿病、头痛、目疾、精神病也有医疗作用。按摩双脚的解溪穴,直到感觉有局部酸、麻、胀感,同时活动患肢,疼痛会减轻或消失。
缓解肩周炎的穴位有哪些
第一个穴位是条口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第三十八个穴位,它不在肩上,而是在肩膀对侧的腿上,也就是说当你右肩疼的时候你要在左腿上找,左肩疼的时候要在右腿上找。这个穴位的位置很好取,就是从膝眼到踝骨拉一条直线,中点的位置就是。有肩周炎的人,一般在这个部位会有僵硬或者有硬结,经常艾灸或者针刺这个穴位,就能缓解对侧肩周的疼痛。另外,此穴对颈椎病也有很好的疗效。
第二个穴位是鱼肩穴,这个穴位在肺经上,在手掌大拇指的指根处,对于因肺经经脉和经筋不通而引起的肩部疼痛的肩周炎患者非常有效。使用这个穴位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活动肩部的同时,使劲揉这个穴位直到这个地方不再疼痛为止就可以了。
第三个穴位是解溪穴,这个穴位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解溪穴的位置在脚腕中间,即系鞋带处之中点,故又称为鞋带穴。解溪穴是治疗肩周炎的特效穴位,也可以治疗膝关节炎,对糖尿病、头痛、目疾、精神病也有医疗作用。
皮肤瘙痒按摩这四个穴位就能够改善
1、脾经——血海穴
血海穴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有“血之海”的意思,位于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上两寸。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祛风的作用。
2、脾经——三阴交
三阴交是足少阴脾经上的穴位,它就像一个聚会点,肾、肝、脾都必须经过这里才能行走。位于内踝尖上约四指宽的位置,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
3、肝经——行间穴
行间穴是肝经上的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平肝祛风、止痒的作用。
4、肾经——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上的穴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具有补水的作用,水多了,自然克风木。
如果觉得太溪穴位置不好找,可以用涌泉穴来替代,它也属于肾经上穴位,位于足底脚心。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涌泉穴的时候,必须在出现了发热、酸胀感后,再按揉3~5分钟,才会有效果。
肩周炎几个穴位就能搞定
肩周炎为中老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多发于肱二头肌腱腱鞘炎或上肢创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肩痛———钝痛放射痛,夜间加重,局部有压痛。活动受限,影响上臂外展、上举、内旋等功能,三角肌萎缩。X片检查可示有肩部骨质疏松。
一、二间穴治疗肩周炎
取穴:我们取手上的二间穴,直接0.3寸,然后小幅度捻转,留针半个小时,每天一次,经过五次之后你会发现这个症状没有了。
按:手阳明经筋结于肩髃部,其分支悬绕肩胛部,夹脊柱,二间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荥穴,能行阳明经经气,对本经经筋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二、条口穴治疗肩周炎
取穴:条口透承山,取患侧,采用26号3~4寸毫针,刺入条口,针尖透向承山,得气后施捻转之泻法(强刺激),使针感放射到肩部,针感有酸麻胀热,留针15分钟而愈
三、阳陵泉穴治疗肩周炎
取穴:阳陵泉穴,进针2寸,提插捻转,手法强刺激,同时令患者活动患肢,10分钟后顿觉肩部轻松,上举、外展功能恢复正常。
四、中平穴治疗肩周炎
取穴:左侧中平穴。患者取坐位,局部常规消毒,采用28号毫针3寸1根,行直刺法,病人感到针感闪电式传至大脚趾,疼痛立即缓解,令其活动患肢,上举达170°,外展达70°,1991年8月随诊,功能正常,未见复发。
五、颈中穴治疗肩周
取穴:“颈中”位于天鼎穴外斜下1寸,即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后缘,其深部为臂丛神经所在,患者取正坐位,头后仰歪向健侧,取患侧“颈中”穴,用1.5寸32号毫针常规消毒后进针1寸左右,不可过深,然后针尖指向大椎穴方向,施以雀啄手法,以患侧上肢抽动2~3次为度,患者自述电击样针感传至指尖为有效,不留针。针刺要注意避免伤神经。
居家治疗肩周炎的妙招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退行性、炎症性病变而引起以肩部疼痛及功能受限为特点的病症。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夜间加重,活动受限,过度劳累和寒冷时加剧。那么,在家的时候该如何保健肩周炎?
1、姜葱泥治肩周炎
用老生姜、葱头各250~400克,捣烂如泥,用文火(即小火)炒热后加高度白酒再炒片刻。睡前趁热(以能忍受为度)敷在疼痛处,再用毛巾或布条包紧。第二天早上取下,到晚上再炒热继续敷。一剂药可用3~~4个晚上。
2、热盐熨烫治肩周炎
用大盐粒500克,炒热,装布口袋捆结实(不要让盐粒掉出),放在肩部慰烫。此法以治新病为佳,旧病亦有效。
3、摇扇防治肩周炎
摇扇子是一种需要手指、腕和局部关节肌肉协调配合的上肢运动。在天热的时候经常摇扇,正是对上肢关节肌肉的锻炼,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和各关节协调配合的灵活性。在夏天,老年人常因风扇、空调猛吹感受风寒引起肩周炎,而摇扇可以远离风扇、空调,并使肩关节得到锻炼。其他季节也可模仿摇扇动作进行锻炼。
4、拉毛巾治肩周炎
拿一条长毛巾,两只手各拽一头,分别放在身后,一手在上一手在下,像搓澡一样先上下拉动,再横向拉动,反复进行,每次15分钟。刚开始可能活动受到一些限制,应循序渐进,动作由小到大并由慢到快,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只要持之以恒,肩周炎的症状就会得到控制和改善。
有效预防肩周炎的几个方法
1、肩部旋转法
双手又腰,双肩做向前、向后旋转运动。每个方向各做20次。
2、肩部内收法
以健侧手握住患侧肘后,抬平患肢,并逐渐向健侧牵拉内收患肢,做20次。
3、患肢梳头法
患肢上举到头部,沿发际向后做梳头动作20次。
4、壁虎爬墙法
面对墙直立,足尖抵墙基,双手交替向上伸展,如同壁虎爬墙,待患肢上举至极限时用其中指在墙上留一痕迹,下次爬墙时超越此痕迹。做20次。
5、患肢后背牵拉法
直立位,健肢在前,患肢置于身后,以一绳(毛巾也可)从健侧肩部绕过,双手分别握住绳子两端,健肢向下拉动绳子以带动患肢向后上运动。做20次。
6、俯身轮臂法
俯身以健侧手臂抵住患侧腋窝,患肢做大幅度360°轮臂动作。做20次。
治疗肩周炎的偏方
肩周炎是我们人体较为常见的一种骨骼方面的疾病,这种病的主要症状就是肩膀四周的关节出现疼痛的感觉,有的时候肩膀以及四周都出现了不怎么好动作的情况,这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和影响,所以很多患者们都想要尽快尽早治好肩周炎。这也就是他们在治疗的同时还在寻求一些治疗肩周炎的偏方的最主要的原因,下面就来介绍几种治疗肩周炎的偏方。
1、桑枝鸡汤
老桑枝60g,老母鸡1只,盐少许。将桑枝切成小段,与鸡共煮至烂熟汤浓即成,加盐调味,饮汤吃肉。具有祛风湿、通经络、补气血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慢性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2、蛇肉汤
乌蛇肉、胡椒、生姜、食盐各适量,炖汤,肉汤同食,日2次。具有补虚、祛风、散寒之效。适用于肩周炎晚期而体虚、风湿阻络者。
3、川乌粥
生川乌头约5g,粳米50g,姜汁约10滴,蜂蜜适量。把川乌头捣碎,研为极细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时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后加入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湿、通利关节、温经止痛之效。适用于肩周炎风湿寒侵袭所致者。
4、白芍桃仁粥
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将白芍水煎取液,约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为稀粥,即可食。
结语: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有关如何治疗肩周炎的方法,看完之后你是不是了解了很多了呢。如果你的也有这种症状的话,不妨试试手上的二间穴以及腿上的阳陵泉穴试试看哦。除此之外,平时一定要多活动肩部。
风寒感冒姜汤做法 治疗风寒感冒的其他方法
脚底有许多人体脏器的反射区,用热水泡脚,能上气驱寒,活络经脉,缓解风寒感冒的症状。
泡脚适宜的水温(37-42摄氏度),适宜的时间30分钟左右。
不管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有一个穴位都能用到,那就是大椎穴,这个穴位能统帅和督促全身阳经。
只要用温热的物体刺激该穴位,比如,用热毛巾擦试,或是两掌搓热,然后按注该穴位,就能祛除风寒。
暖宝宝贴在哪里可以暖全身
怕冷的人可以将暖宝宝贴在颈椎部位,该部位有一个穴位叫大椎,中医认为大椎穴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穴,是人体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也是补足阳气的第一大要穴。所以将暖宝宝贴在颈部部位就能起到暖全身的作用。
怕人的人经常会有腰膝酸软的症状,所以畏寒之人可以将暖宝宝贴在后腰部位,这样就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有关节炎病症的人群一到冬天关节受凉之后全身都会感觉冷,所以这时候可以选择将暖宝宝贴在关节部位,就能起到较好的保暖效果。
对于正处在月经期间的女性或者是腹部受凉的人来说,可以将暖宝宝贴在部位,这样暖宝宝所产生的热量就能缓解腹部不适,这样全身也能感到暖和。
俗话说,寒从脚起,所以怕冷的人可以选择将暖宝宝贴在脚底,这样也能起到暖全身的效果。
搓脚心有什么好处 搓脚心滋阴补肾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脚心上有一个叫涌泉穴的穴位,经常刺激这个穴位就能促进足少阴肾经的保健,起到一个滋阴补肾的作用。
搓脚心对促进身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日常可以适当的多搓脚心,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但是搓脚心也是有很多讲究的。
咽喉肿痛只掐一个穴位就搞定
相信每个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一感冒就会咽喉肿痛,或者也没感冒,突然咽喉就痛的咽不下东西了,甚至连吞咽吐沫都非常痛苦。于是打针吃药,甚至挂点滴,打抗生素,如果懂得了中医的经络奥秘,哪些方法统统不需要,只要一个穴位就摆平。这个穴位就是少商穴(见图),如果有中医基础可以用三棱针点刺少商穴出血,不懂得中医就用指甲掐吧,同样有效果。两个手都有,如果觉得左边喉咙痛就着重掐左手,右边亦然。两边痛就掐两只手,如果你找到中医治病的奥秘,治病就这么简单。
结语:咽喉肿痛若不及时处理,很过就会引发发烧,所以,为了避免吃药打针,建议尽早治疗。如果你不想花钱买药不妨可以试试按少商穴,会有不错的效果,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调理月经一个穴位就搞定
月经对于任何一个女性来说都是非常的重要的,现在很多女性都会出现月经不调的现象,这给健康带来的伤害是很大的。生活中调理月经的方法有很多的,那么怎样通过穴位按摩来调经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
三阴交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某中医药大学教授表示,作为脾经上的穴位,三阴交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非常有价值。肠鸣腹胀、泄泻、消化不良、腹痛、便血、便秘等都在治疗范围内。上述疾病患者每天晚上揉按三阴交穴200下,长期坚持必有疗效。
三阴交第二大功效是治疗妇科疾病。该穴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以及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刺激三阴交能促进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三经调和,妇科疾病就会痊愈。尤其是痛经患者,按摩三阴交效果更好。部分患者在按摩三阴交穴位是感受不到酸痛。这是气血淤滞的表现。只要长期坚持,就会有算酸胀感。
令女性朋友高兴的是,三阴交能有效去皱。中医认为,皱纹的产生与思虑过度、损伤脾阳有直接关系。每天揉按两侧三阴交穴各20分钟,有助于健脾,从而在根本上缓解皱纹生长。
此外,体内湿热、平素口干舌燥、大便干燥者,都可以通过按摩该穴来调理。
月经不调的症状
1、经期提前
月经提前指月经周期缩短,短于21天,而且连续出现2个周期以上,属于排卵型功血基础体温双相。卵泡期短,仅7~8天,或黄体期短于10天,或体温上升不足0.5度。
2、经期延迟
月经错后7天以上,甚至40~50天一行,并连续出现两个月经周期以上。有排卵者,基础体温双相,但卵泡期长,高温相偏低;无排卵者,基础体温单相。
3、经期延长
月经周期正常,经期延长,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2周方净。有炎症者平时小腹疼痛,经期加重,平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白、质稠、有味。黄体萎缩不全者同时伴有月经量多;子宫内膜修复延长者在正常月经期后,仍有少量持续性阴道出血。
4、月经失调,还有月经先后不定期
月经提前或延迟,周期或短于21天,或长于35天。
中医艾灸养生必灸的穴位
1、神阙,也就是肚脐,这个穴位很重要,阙的意思是古时候皇宫的大门,所以神阙就是人体元神的大门,先天之本,壮大人体元气穴位之一。
2、关元,古时候也把这个穴位叫玄关,也有人说这个穴位就是武侠小说里的丹田,艾灸关元能固本培元,增强体质,对阳虚类症状具有非常明显的改善作用。
3、气海,艾灸气海暖全身,这句话说明气海穴能够温养、强壮全身的效果,艾灸这个穴位能扶正固本,培元补虚。
4、足三里,这个穴位属于足阳明胃经,凡事人体五脏六腑的疾病都可以艾灸这个穴位。有”肚腹收于三里“,所以这个穴位也主消化系统,艾灸这个穴位能调节脏腑平衡,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艾灸养生这4个穴位一个都不能少,当然还有一些穴位,比如涌泉,比如三阴交也都是比较重要的穴位,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这四个穴位。
口臭问题按一个穴位就能解决
大陵穴:口臭的特效穴
大陵穴,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口臭的特效穴,根据古籍《胜玉歌》中说,“心热口臭大陵驱”。中医认为,口臭源于心脾之火太过,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由脾虚湿浊上泛,薰蒸于口舌咽喉所致,按一按手腕的大陵穴,最能泻火去湿。
大陵穴为心包经的腧穴,由于心包属火,大陵属土,在五行中“土为水之子”。根据中医“实则泻其子”的原则,因此大陵穴能清泻心火和脾胃之热,治疗心脾之火上攻所致的口臭。
取穴方法
大陵穴位于手腕的腕掌横纹中点处,当弯曲手腕时,在腕部会出现横纹,第2条完整横纹的中点,两肌腱之间便是此穴。
按摩方法
首先,用右手拇指尖端按压左手大陵穴,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活动左手腕关节,可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时间3~5分钟。先左后右,左右手交替进行,每日1~2次。按摩大陵穴还可缓解足跟痛。
虽然心脾火旺引起的口臭除按摩大陵穴可改善外,生活中也要注意少吃大蒜、洋葱、烟酒等容易产生口味的刺激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和粗纤维类食品以防止便秘,都是可以改善口臭的方法。
除此之外,口臭有时也可能是一些疾病所引起,如散发出来的口臭味道是烂苹果或蒜臭味,要警惕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臊臭味的,可能是肾功能问题;肝病患者的口臭一般呈腐臭味。因此,出现异常口臭,最好及时去医院查明原因。
消除腿部浮肿的穴位按摩
第一个穴位是血海穴,这个穴位的位置在腿部膝盖后面,也就是后膝窝位置再往上面上三指的凹陷部位;
第二个穴位就是委中穴,委中穴的位置在腿部后面,后膝窝的正中央位置;
第三个穴位是承筋穴,承筋穴在小腿上,也就是小腿肚的最突出的最胖的部位上。
第四个穴位是阴陵泉穴,这个穴位在腿部小腿上,小腿内侧那个高起来像陵一般的胫骨内侧部位,髁后下凹陷像泉一样的部位。
第五个穴位是重溜穴,这个穴位在小腿的内侧,在内踝尖和足跟部位肌腱中间凹陷的部位再上去2寸;
第六个穴位是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踮起脚的时候腓肠肌肌腹下面尖角的凹陷处;
最后一个穴位就是大筋穴,在后膝盖窝再往上三指的大腿前侧位置上。
按这五个穴位就能告别牙疼你知道吗
1.合谷穴
合谷穴是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位于第一、二掌骨之间,也就是俗称的“虎口”,中医认为,在合谷穴以及太冲穴进行拔罐或按摩,具有促进新陈代谢、排除毒素、增强性功能、清明目等功效。掐按合谷穴。用左手拇指稍稍用力地按右手的合谷穴(虎口处),可连续按一分钟左右。然后按照此方法用右手掐按左手的合谷穴。左侧牙疼掐右合谷,右侧牙疼掐左合谷。
2.下关穴
下关穴属足阳明胃经的面部经穴,下关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一横指,颧弓下陷处,张口时隆起,闭口取穴。此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聪耳、通关利窍之功,对牙疼的缓解很有疗效。揉按下关穴。将双手中指或食指的指腹放在同侧面部的下关穴(耳屏前一横指的凹陷处)上,用力按揉1分钟左右,感觉发麻为宜。
3.颊车穴
出足阳明胃经。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左右各一。主治牙痛,面神经麻痹,腮腺炎,下颌关节炎。按压颊车穴。颊车穴位于颌骨边角向鼻子斜方向约一厘米处。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就是颊车穴。用双手拇指放于面部颊车穴,由轻渐重按压约1至2分钟。
4.风池穴
人体风池穴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对治疗牙疼同样有效果。按揉风池穴。将双手拇指的指尖分别按在后脑勺两侧的风池穴上,将其余手指分开后自然地放在头的两侧,然后用双手的拇指用力揉按此穴,可连续按揉1分钟左右。
5.牙痛穴
牙痛穴,经外穴名。治疗各种牙痛面瘫痪,下颌关节腮腺炎。位于手掌侧面,当第三第四指关节间之中点处。掐揉牙痛穴。将左手拇指的指尖放在右手的牙痛穴,(手掌面第3、4掌骨之间,距掌横纹约1横指处)上,适当用力地掐揉1分钟左右。依法掐揉左手的牙痛穴,方可缓解牙疼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