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备的外用药物有哪些
家中常备的外用药物有哪些
1、红药水--可用作皮肤擦伤、割伤及小伤口、粘膜的消毒,但不可用于眼、口部及大面积伤口,以防中毒;也不能与碘酒同用。
2、紫药水--仅用于局部未破损的皮肤,有收敛作用,但严禁涂布于口腔及粘膜或开放性的伤口上,以免带来严重危害。
3、碘酒--可用于治疗疖子初起、皮肤擦伤、毒虫咬伤、无名肿毒等症。若已破损的皮肤及伤口粘膜不宜使用。
4、酒精--以75%浓度用于皮肤与体温表消毒,50%酒精涂擦皮肤,既可防治褥疮,也可作为高热病人的降温措施之一。
5、高锰酸钾--0.1%溶液可用于肛裂、痔疮、妇女外阴炎症等。勿用开水溶解,因易分解,溶液变褐紫色已失效。
6、风油精--能提神醒脑,可防治晕车、头痛及蚊叮虫咬等症。
7、绿药膏--可用于轻度烫伤、烧伤、冻伤及皮炎等症。
8、金霉素眼膏--可用于结膜炎、沙眼、麦粒肿,也可用于鼻粘膜肿痛等。
9、创可贴--有止血消炎作用,适用于切口整齐、表浅、较小的不需要缝合的割伤。
10、鼻塞--可以用少量清凉油涂抹在人中穴位置,见效快。
家中有老人定要常备五类药物
1、感冒类药物
中医将感冒分成为风寒、风热和暑湿三种类型。由于疾病类型不同,选用的药物也就大不一样。针对风寒型感冒的治疗,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一般常备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等。对于风热型感冒,应以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为主,常备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银柴合剂、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对于暑湿感冒,则应当解表祛暑、化湿和中。其中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都是疗效不错的中成药,在夏季更是家中必备的良药。
2、止咳化痰药
与感冒经常同时发生的病症就是咳嗽、痰多。中成药如蜜炼川贝枇杷膏、祛痰灵等,在这些方面的疗效也比较好。
其中,蜜炼川贝枇杷膏具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的功效。适用于风热型、肺燥型、痰热型咳嗽。而复方鲜竹沥液(祛痰灵)主要是清热、化痰、止咳,常用于痰热咳嗽,但需注意该药是孕妇禁用的。
3、消食类药物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引起胃肠道疾病。所以家中要常备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虽然消食药比较安全,但对于伴有呕吐、腹痛症状者,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4、通便类药物
治疗便秘的非处方中成药很多,如复方芦荟胶囊、麻仁润肠丸等。但选用中成药治疗便秘必须辨证施治,所以长期便秘患者最好使用医生推荐药物。
5、清热解毒类药物
常见的有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等药物。但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切勿滥用。牛黄解毒片常用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疖肿等。近年来出现一些患者,为了减肥或者祛痘,长期服用该药,而发生了毒副反应,这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一定要对症合理使用该药。
此外,家有老人要常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家有女性常备坤宝丸、乌鸡白凤丸、妇科千金片等妇科常用药;家有小孩要常备小儿止咳糖浆、健胃消食口服液;家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常用药。还应该准备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如红花油、正骨水等。
家有老人常备五类药
感冒类药物: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风热和暑湿三种类型。由于疾病类型不同,选用的药物也就大不一样。
针对风寒型感冒的治疗,应以辛温解表及宣肺散寒为主。一般常备的中成药有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等。对于风热型感冒,应以辛凉清解及肃肺泻热为主,常备的中成药有银翘解毒颗粒、夏桑菊感冒冲剂、羚翘解毒丸、银柴合剂、清热解毒颗粒、双黄连口服液等。对于暑湿感冒,则应当解表祛暑、化湿和中,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止咳化痰药:感冒后咳嗽、痰多,蜜炼川贝枇杷膏、祛痰灵等中成药在这些方面的疗效比较好。
消食类药物:人吃五谷杂粮,难免会引起胃肠道疾病。所以家中要常备山楂丸、健胃消食片等消食药。虽然消食药比较安全,但对于伴有呕吐、腹痛症状者,应及时向医师咨询。
通便类药物:治疗便秘的非处方中成药很多,如复方芦荟胶囊、麻仁润肠丸等。选用中成药治疗便秘必须辨证施治,所以长期便秘患者最好使用医生推荐药物。
清热解毒类药物:常见的有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等药物。但六神丸含有蟾酥等有毒成分,因此切勿滥用。牛黄解毒片常用于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疖肿等。
此外,家有老人要常备速效救心丸等急救药;家有女性常备坤宝丸、乌鸡白凤丸、妇科千金片等妇科常用药;家有小孩要常备小儿止咳糖浆、健胃消食口服液;家有慢性病患者,要注意及时补充常用药。还应该准备一些治疗跌打损伤的外用药物,如红花油、正骨水等。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季节的变化常会导致不同的疾病,应该根据季节、疾病的变化及时调整小药箱里的药物。比如夏天是腹泻、中暑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应该多备些藿香正气水、仁丹,以及防治蚊虫叮咬的外用药物,比如无极膏、清凉油之类。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发感冒、心血管疾病及冻疮等,所以要准备些感冒药、心脑血管方面的急救药物及治疗冻伤的外用药。
祛除黄褐斑比较不错的外用药物有哪些
1、水杨酸:水杨酸化学剥脱剂也可治疗黄褐斑的色素沉着,其浓度为10%~20%,间断使用2周。
2、三氯乙酸:三氯乙酸为中深层剥脱剂的一个辅助用药,可用于治疗泛发性及持续性的黄褐斑。
3、祛斑素:是中药山茱萸的主要成分,祛斑素对酪氨酸酶及黑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浓度有关,浓度越高作用越强,可有效治疗黄褐斑。
4、羟乙酸:羟乙酸化学剥脱剂代表了一类安全有效的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方法,它已较广泛地用于治疗黄褐斑。用10%~15%的羟乙酸洗剂加2%氢醌可增强疗效。
5、雷琐辛:雷琐辛是儿茶酚的同质异构体,是早期应用于化学剥脱剂的药物之一。浓度为50%的雷琐辛可用于中、深层剥脱,治疗黄褐斑合并雀斑和日光性着色斑亦有效。
6、曲酸:当曲酸凝胶治疗黄褐斑无效时,可用曲酸化学剥脱剂,它由2%曲酸与3种羟基酸(水杨酸、柠檬酸、乳酸)组成。使用曲酸化学剥脱剂后发生皮肤干燥现象比羟基乙酸化学剥脱剂少。羟乙酸联合曲酸或羟乙酸联合氢醌治疗黄褐斑的色素沉着都有很好的疗效。缺点是曲酸制剂的刺激性比氢醌大。
7、酚硫醚:如4S半胱胺酚代表了一类新的与酚有关的脱色素化合物,这些黑素细胞毒性制剂是源于硫磺类似酚的化合物,产物有半胱胺酰酚和半胱胺酚。N乙酰4S半胱胺酸酚对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且比氢醌刺激性小,性质稳定。它是酪氨酸酶的底物,随着酪氨酸酶的活化,它形成一个黑色素的类似物,主要能有效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用4%的N乙酰基4S半胱胺酚治疗黄褐斑,经过2周~4周的局部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
脸上长了些小痘痘怎么治疗
可能还是真菌感染引起的,一般可以用药物治疗,常用的外用药物有:复方水杨酸酊、复方雷锁辛擦剂、1%复方酮康唑霜等。您还可以配合服用抗真菌药,常用的如灰黄霉素、酮康唑等
怎么预防痔疮的发生
1、首先从我们的饮食上说起,痔疮的患者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多喝开水,多吃蔬菜食品,多吃萝卜、梨、百合、银耳及粗粮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蔬果食品,这样便于增加肠蠕动,能有效的防止便秘。能达到清热凉血、润肠通便作用的,比如黑芝麻、蜂蜜、香蕉、酸奶等。
2、从生活中说起,我们应该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尤其是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久坐,适当的活动10分钟左右;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排便,对临时排便困难者,可予开塞露通便,长期的便秘对身体是没有好处的,也是不利于痔疮的治疗,长期便秘者及时调整通便药物剂量,必要时可配合结肠水疗清洁肠道,切忌过度努挣,诱发心脑血管病变。
3、要加强自我的保护意识,加强对痔疮的了解,平时中经常做提肛运动:有意识地收缩肛门,缓慢上提,然后放松,这样反复的做20次,对痔疮和便秘都是有好处的,这种练习什么时候都是可以做的;同时要保持肛门清洁:便后用温水冲洗肛周,也可用指腹按摩肛门。在痔疮肿痛发作时,可及时热水坐浴,改善肛门部血液循环,出血期应改为凉水坐浴;痔疮者应常备外用药物如马应龙痔疮膏、复方消痔栓、太宁栓等,若遇肛门不适应及时用药。
什么药消除痤疮
现在治疗痤疮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其他帮助皮肤恢复的治疗手段。外用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类外用药物:维A酸类药物。常用药物有0.1%阿达帕林凝胶和0.1%维A酸乳膏等,能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溶解粉刺,抗炎症,改善痤疮瘢 痕等,对粉刺、丘疹、痘痕均有效,需要维持治疗。每天晚上点涂1次,会有轻度皮肤刺激反应,如局部红斑、脱屑,出现干燥紧绷感和烧灼感,但随着使用时间延 长可以逐渐适应、消失。
第二类外用药物:过氧苯甲酰。这类药适合于红色丘疹和脓头类的痤疮,能杀灭痤疮丙酸杆菌、溶解粉刺,每天点涂1~2次。少数敏感皮肤会出现轻度刺激反应,建议从低浓度及小范围开始试用。
第三类外用药物:抗生素类。常用药物有夫地西酸、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等外用制剂,可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和其他细菌。适合炎症反应较重的皮疹(红、脓头皮疹),由于抗生素单独使用容易产生耐药性,不建议单独使用,可以与维A酸类药物联合使用,酒精制剂会刺激皮肤,产生刺痛感。
一些常用口服药物也有一定的效果,但需注意一些禁忌,特别是有些药物在使用上男女有别,建议在专业皮肤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第一类口服药物:抗生素类。首选四环素类,如多 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其次可选择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他们可以杀灭 痤疮丙酸杆菌,有抗炎作用,是中、重度痤疮患者首选的治疗药物。疗程约6~8周。副作用包括较常见的胃肠道反应、光敏反应、头昏等。四环素类药
物不宜用于 小于16岁的儿童。
第二类口服药物:维A酸类药物。异维A酸是目前 最有效的抗痤疮药物,有抑制皮脂腺脂质分泌、调节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减少痤疮丙酸杆菌的繁 殖、抗炎和预防瘢痕形成等作用。适合重度痤疮,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过多者,以及轻、中度痤疮但有快速疗效需求的。痤疮基本消退后可将药物剂量逐渐减少至停 药。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黏膜干燥,特别是口唇干燥;最大的风险是有致畸胎作用,因此育龄期女生慎用(停药后2年后才可怀孕),多用于男性,非孕龄期女 性,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第三类口服药物:女性用抗雄激素类药物。常用药 物是口服避孕药(达英-35),仅适应女性患者。它有对抗雄激素的作用,还可直接作用毛囊皮 脂腺,减少皮脂分泌和抑制粉刺形成。适合于好发于面部中下1/3的痤疮,痤疮伴有月经不规律和多毛,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经前期明显加重的痤疮。起效时间需 要2~3个月,通常疗程大于6个月,完全控制后再巩固1~2个月停药。用药后可能会出现少量子宫出血、恶心、体重增加等,要注意控制饮食。
第四类口服药物:辅助治疗用中成药。常用药物有一清胶囊、栀子金花丸等,需要辨证选药,多有清热散结的作用,适合有大便秘结症状的患者,用于辅助治疗。
除了外用、口服药物,还可以做化学换肤(角质剥 脱),即果酸治疗。果酸广泛存在于水果中,其作用是加速表皮细胞脱落与更新,调节皮脂腺的分 泌,同时刺激真皮胶原合成及促进组织修复,也是轻中度痤疮的不错选择。 此外,光动力治疗能使皮脂腺萎缩,抑制皮脂分泌,直接杀灭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改善毛囊口的过度角化和毛囊皮脂腺开口的阻塞,促进皮损愈合,预防或 减少痤疮瘢痕,可作用于痤疮的所有发病环节,对中重度痤疮有很好的疗效。
护肤步骤 使用外用药物
对于面部皮肤的特殊部位,例如痤疮,敷用合适的药物;
摸了山药后很痒怎么办
山药皮上有一层黏液,这种黏液中含有植物碱,用手接触后会对手部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性,而出现发痒,建议先立即清洗瘙痒的部位,缓解不适,然后用醋或肥皂水洗手,起到酸碱中和的作用,减轻痒的现象,另外家里常备的清凉油、青草膏也能快速止痒。
但如果比较痒的情况比较严重,时间长,则需要尽快就医检查,并针对情况使用药物解决,避免瘙痒加重,一般针对摸了山药过敏引发的瘙痒,可以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外用激素类止痒软膏治疗。
口腔溃疡怎么好得快偏方 药物治疗
对促进溃疡愈合、减轻局部疼痛非常有效。对于发作不频繁、溃疡个数比较少的患者,外用药物比较合适,常用药物有口腔溃疡散、西瓜霜、云南白药粉等。
用于防治继发细菌感染和促进愈合,常用药物有口泰漱口液、康复新液等。
其作用与含漱液相似,可以改善口腔局部环境,起到杀灭致病菌的作用,常用药物有华素片、草珊瑚含片、西瓜霜含片等。
小提醒:以上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果溃疡频繁发作、溃疡面积很大、两周之内不能愈合或者溃疡个数很多,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中常备的内服药物有哪些
1、安定——具有镇静、催眠等作用。失眠者可于睡前服用,但久服易成瘾。
2、晕海宁——患晕动病者乘车、船、飞机前半小时服用,能避免眩晕、呕吐等反应。
3、扑热息痛——可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与关节痛等。
4、阿司匹林——能退热、止痛、抗炎、抗风湿。其小剂量还可预防血栓。但对胃有刺激性,最好用其肠溶片。
5、咳必清——宜用于频繁干咳,但对痰多、粘稠者禁用。
6、必咳平——能使痰液变稀容易咳出,且可维持疗效7小时左右。
7、复方甘草合剂(俗称棕色合剂)——不但能止咳,而且有化痰功效,适用于伤风感冒与急性支气管炎初期。2岁以下小儿忌服。
8、氨茶碱——可用于多种哮喘。但对急性心肌梗塞伴有血压显著降低者忌用。
9、舒喘灵——可防治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它不宜与心得安合用。
10、雷尼替丁——适用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及返流性食管炎等,在清晨与临睡前服。但对孕妇、乳母与青光眼病人及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11、多酶片——若消化液分泌不足,造成食物消化发生障碍,或饱餐过食,某些肠道传染病的恢复期出现功能性消化不良时,可在饭时服用多酶片。
12、复方新诺明——可用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菌痢等。但对过敏者禁用。
13、黄连素——可治疗红眼病与菌痢、急性肠胃炎等疾病。
14、氟哌酸——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肠道和阴道等感染性疾病,但对胃溃疡者慎用;少儿及孕妇、乳母禁用。少儿可改用无味红霉素。
15、甲硝唑(又称灭滴灵)——适用于厌氧菌感染、牙周炎及滴虫、阿米巴原虫等感染。
16、头孢拉定胶囊——可用于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等轻度感染。
17、颠茄片——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其轻度绞痛,但对青光眼病人禁用。
18、山莨菪碱——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疼痛与胆道痉挛及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
19、息斯敏——可用于过敏性鼻炎、结膜炎、风疹块等疾患,无嗜睡反应。但孕妇禁用。
20、六神丸——为消肿解毒药,可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痈疽疮疖等症,勿超量服用,以防中毒。
21、牛黄解毒片——可用于目赤、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口腔溃疡、齿龈炎和疖肿等症。
22、云南白药——有止血、祛瘀功效,既可用于外伤,又能治疗胃肠、子宫等内出血。孕妇忌用。
幼儿急疹的内服外用药物
幼儿急疹虽属于自限性疾病,不经治疗可以自愈。但起病急骤、体温骤升,大都为39℃~40℃,高烧3~5日,常使家长提心吊胆。所以不妨利用温和的中药来调理一下宝宝的身体吧!
幼儿急疹,古称“奶麻”、“奶疹”。是婴幼儿期一种由病毒(风热时邪)引起的较轻型急性传染病。冬春多见。临床表现为高热骤起,3~4天后热退出疹,疹为玫瑰色小丘疹,小如针尖。先见于躯干,很快扩及全身,压之褪色,无痒感,1~2天内消退。治宜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一)
处方:滑石50克,紫草30克。
用法:共研细末,撒敷患处,每日1~2次。
(二)
处方:甘蔗皮30克,梨皮10克。
用法:水煎,分2~3次服完,每日2次。
(三)
处方:浮萍50克,荆芥6克,生甘草10克。
用法:水煎,洗患处,每日1次。
(四)
处方:苇叶6克,紫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2次。
(五)
处方:芝麻叶60克,大枣10个。
用法:水煎,洗患处,每日1~2次。
风油精对孕妇的危害吗
天气越来越热了,蚊虫也越来越多,要是孕妇被蚊虫叮咬了,能不能用风油精呢?专家称孕妇应慎用风油精,为什么说孕妇应慎用风油精呢?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为什么孕妇不能用风油精。
孕妇应慎用风油精
但怀胎十月时间漫长,孕妇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诸如头晕恶心、伤风感冒、蚊虫叮咬、长冻疮、皮肤瘙痒、跌打损伤等不适症状,孕妇应慎用风油精,清凉油、风油精以及万金油等作为中国人传统的居家常备外用药物,不少孕妇都会随身携带,有点不舒服时,准妈妈就会经常拿出来涂抹,她们觉得,孕妇应慎用风油精,风油精之类的外用药使用简便,既管用又安全,且用量很少,不会对胎儿造成损害,因而把这些药油当作“万能”油。
特别是孕妇,孕妇应慎用风油精,不能随随便便地经常涂抹风油精类药油,更不能滴入口中服用,否则容易对胎儿造成损害,影响优生优育,对怀孕头3个月的孕妇危害更大。无论是风油精、清凉油还是万金油、驱风油、白花油等,只是名称、剂型不同和惰性填充料有所不同,但均同属芳香疗法,樟脑、薄荷脑、桉叶油、冰片、丁香油是其主要成分。孕妇应慎用风油精,以樟脑为例,樟脑进入人体能和体内的一种物质(葡萄糖磷酸脱氢酶)结合成无毒物质排出体外,但孕妇体内这种物质含量很少,以至于不能顺利将樟脑排出体外。除了孕妇的皮肤吸收外,樟脑还可通过胎盘屏障,引起流产或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严重的还可导致畸胎、死胎或流产。药油中的其他成分,如冰片,也可因对孕妇造成刺激而引起早产。
同样的道理,风油精不但孕妇不能使用,孕妇应慎用风油精,哺乳期的妇女及婴儿也不宜使用。因为药油中的薄荷脑可减少产妇和泌乳量,使其乳汁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婴儿不宜饮用。孕妇应慎用风油精,此外,樟脑可透过婴儿的皮肤渗入到血液中,对红细胞造成破坏,容易引起婴儿黄疸、惊厥等症状,使婴儿脑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