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1周接种疫苗
宝宝1周接种疫苗
1、乙肝疫苗(第一次):这周需要给宝宝接种第一次乙肝疫苗,第一针在新生宝宝在出生后48小时内需要接种,此外,如果妈妈是肝炎病毒携带者的出生后应立即接种,这样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乙肝疫苗是用于预防乙肝的特殊药物。
疫苗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这种抗体存在于人的体液之中,乙肝病毒一旦出现,抗体会立即作用,将其清除,阻止感染,并不会伤害肝脏,从而使人体具有了预防乙肝的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乙肝感染的目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现有的肝硬化、肝癌多从乙肝发展而来,成功地预防乙肝,实际就是防硬化、防肝癌第一针。
2、卡介苗: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正常出生,体重在2500克以上的宝宝,出生24小时以后,就可以接种卡介苗,最迟应该在1周岁前完成接种。
流感疫苗可以和其它疫苗一起打吗 什么情况不能接种疫苗
1、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那么请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疫苗。
2、如果宝宝不小心感冒、发烧了,那么要暂缓接种疫苗。
3、如果宝宝严重营养不良,或患有严重佝偻病、先天性免疫缺陷,那么不宜接种疫苗。
4、宝宝空腹饥饿时,不宜接种疫苗。
5、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都是接种疫苗的禁止名单,如果宝宝患有这些疾病,那么请病愈后再接种疫苗。
6、如果宝宝属于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那么不宜接种疫苗。
7、如果宝宝患有神经系统病患,例如脑发育不正常、脑颅损伤、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等,那么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8、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和急性传染病、活动型结核病的宝宝也不宜接种疫苗。
宝宝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1、带好证件。
接种疫苗时,爸妈需要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这是宝宝接种疫苗的身份证明。当以后您为宝宝在办理入托、入学时都需要查验。
2、和医生好好谈谈。
如果有什么禁忌症和慎用症,让医生准确地知道,以便保护好宝宝的安全,防止宝宝对某种物质过敏,误打疫苗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3、给宝宝洗澡。
准备接种前一天给宝宝洗澡,把身上的脏东西都洗掉。接种疫苗的当天,最好给宝宝穿清洁宽松的棉质衣服,便于医生施种。
4、特殊情况需暂缓接种。
如果小宝宝有不适,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病、皮肤敏感者等需要暂缓接种。
5、及时按住针口。
接种注射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出血时方可拿开棉签,不可揉搓接种部位。
6、接种疫苗后休息30分钟再离开。
宝宝接种完疫苗以后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 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7、多休息多喝水。
接种后让宝宝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触发其它疾病。
8、接种疫苗后当天不要洗澡。
接种疫苗的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9、不同疫苗的注意事项。
口服脊灰疫苗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任何温、热的食物或饮品。接种百白破疫苗后若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可在接种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热敷以帮助硬结消退。
10、接种疫苗后会有轻微反应。
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的现象,不必担心,这些反应一般几天内会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甲肝疫苗是什么
甲肝疫苗也称为甲肝灭活疫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疫苗之一。凡是容易感染甲肝病毒的人都要接种,一般年龄在1周岁以上的宝宝要接种甲肝疫苗,加强对甲肝的预防,成人也应接种。
预防甲肝最好的办法就是接种疫苗,甲肝疫苗就是用于预防甲型肝炎的疫苗,目前在中国,儿童接种疫苗中甲肝疫苗重要性很大,已经成为儿童接种的主要疫苗之一。在08年的5月份,甲肝疫苗已经被列入扩大免疫疫苗之一,同时,部分省和城市已经为群众提供免费甲肝疫苗接种。
市场上的甲肝疫苗主要有甲肝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大类。由于制备原理的不同,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存在差异。相对于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灭活苗和弱毒苗都是通过侵入人体,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从而使人体产生免疫记忆,来达到免疫的效果。
如何正确接种麻疹疫苗
婴幼儿患麻疹后死亡原因多由于并发症,如喉炎、脑炎、支气管肺炎、心肌炎等。在未应用麻疹疫苗之前,麻疹发病率及病死率占儿童传染病首位,每隔几年流行一次,流行的关键是易感儿的积累。安全有效的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后,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水平是预防麻疹的主导措施。
初次接种的年龄为宝宝八个月的时候,再次免疫的年龄为宝宝7周岁的时候。也可以在宝宝1岁半-2岁的时候再免疫1针以减少初免失败的易感者。
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最长可达21天。接种疫苗后7-12天就可产生抗体,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因此对易感者进行应急接种可控制疫情蔓延或终止流行。对麻疹潜伏期的儿童接种疫苗后一般没有不良反应,在麻疹感染后1-2天内接种疫苗可阻止病毒血症的产生,使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对于那些没有注射过麻疹疫苗而又与麻疹患者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和不宜接种疫苗者,可应用丙种球蛋白,但这种免疫力一般只能维持2-3周,此后如再接触麻疹患儿又可再次感染。因此,若以后无禁忌的8月龄以上儿童必须接种各种麻疹疫苗。
下面说说关于接种麻疹疫苗后产生的反应和禁忌:
1. 接种反应:常见的接种反应是在注射部位出现短时间的烧灼感及刺痛,个别受种者可在接种疫苗5~12日出现发热(38.3℃或以上)或皮疹。罕见的接种反应包括一些轻度的局部反应,如红斑、硬结和触痛、喉痛及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极其罕见的有过敏反应、一过性的关节炎和关节痛。
2. 禁忌:妊娠期的妇女;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史或类过敏反应者;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病质和恶性肿瘤等;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个人或家族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关于疫苗的效果是受多方因素影响。麻疹疫苗的质量是关系到否有效预防和控制麻疹的关键,但必须要有冷链设备及科学的管理以及正确地实施接种。
1、疫苗血清学效果,注射疫苗1周后开始产生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转率在95%以上。
2、免疫人群在流行病学效果与免疫后血清学效果一致,即抗体阳转者可免于发病。
3、应急接种的效果,当麻疹野病毒感染时,病毒要先通过呼吸道粘膜屏障,再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清,潜伏期约7-14日。接种疫苗的途径与自然感染不同,一般在接种后第7日抗体开始产生,比感染后产生抗体的时间短得多,这正是流行时可以采用应急接种的办法
打新冠疫苗前需要空腹吗 打新冠疫苗前几天不能吃药
前1周不能吃药。
打新冠疫苗需在没有疾病的状态、各个组织功能都正常并没有不适症状的情况下才可以接种疫苗,以确保身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状态,使疫苗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如果本身有疾病,像是感冒咳嗽等轻微病症需要在疾病完全康复1周后再接种,若是患有特殊严重性疾病的人群,比如白血病、血液病、脑炎或者明显肝肾性疾病,或有先天免疫缺陷,以及严重过敏,如过敏性紫癜、严重哮喘,则不可以接种疫苗。
宝宝抵抗力弱怎么办?预防接种不可忽视! 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时,爸妈需要带上《儿童预防接种证》。这是宝宝接种疫苗的身份证明。当以后您为宝宝在办理入托、入学时都需要查验。
如果有什么禁忌症和慎用症,让医生准确地知道,以便保护好宝宝的安全,防止宝宝对某种物质过敏,误打疫苗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准备接种前一天给宝宝洗澡,把身上的脏东西都洗掉。接种疫苗的当天,最好给宝宝穿清洁宽松的棉质衣服,便于医生施种。
如果小宝宝有不适,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免疫缺陷病、皮肤敏感者等需要暂缓接种。
接种注射疫苗后应当用棉签按住针眼几分钟,不出血时方可拿开棉签,不可揉搓接种部位。
宝宝接种完疫苗以后不要马上回家,要在接种场所休息三十分钟左右,如果宝宝出现高热和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请医生诊治。
接种后让宝宝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触发其它疾病。
接种疫苗的当天不要给宝宝洗澡,但要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防止局部感染。
1、口服脊灰疫苗后半小时内不能进食任何温、热的食物或饮品。接种百白破疫苗后若接种部位出现硬结,可在接种后第二天开始进行热敷以帮助硬结消退。
2、接种疫苗后会有轻微反应,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出现轻微发热、食欲不振、烦躁、哭闹的现象,不必担心,这些反应一般几天内会自动消失。
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长,就应该立刻带宝宝去医院就诊。
接种疫苗后哪些反应需及时就医
这几种情况宝宝不能接种疫苗
1.患各种疾病的宝宝不宜接种,例如:感冒、腹泻、发热、空腹饥饿、呕吐等情况下,有的疫苗不能注射。
2.如果宝宝患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严重心脏病等疾病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很在可能会随不住接种所引起的反应,甚至有可能会加重病情。
3.患有皮肤病的宝宝也不能进行接种。
4.过敏体质的宝宝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该咨询医生以后再决定是否注射疫苗。
5.如果你的宝宝不宜接种,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比如被狗咬伤而必须接种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疫苗。
6.有争性传染病而未过检疫期的宝宝不宜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后出现这些状况应就医
总的来说,现在的疫苗是非常安全的,一般很少出现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注射完疫苗后,一般会让宝宝在医院观察半个小时,如果有急性过敏反应,一般会在半个小时内表现出来,医院的医护人员会根据当地的情况,做出及时的救助。但是如果宝宝回家了,才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如突发性高热、突发性的意识不清、异常地贪睡、恶心呕吐或抽搐,这些情况是就需要马上看急诊。送孩子就医时,应告诉医生宝宝什么时候注射了疫苗,有哪些疾病史、过敏史等情况。
家长应理智看待疫苗意外事件
因为各种疫苗意外事故,让很多家长对接种疫苗产生了怀疑,接种疫苗也会出意外,还要给宝宝接种疫苗吗?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副主任汪武新表示,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疫苗接种率提高,相应传染病发病率下降,儿童健康得以保障。疫苗是一类特殊的生物制品,疫苗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受种者本身的体质状况等因素的客观存在,不可避免有极少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发生。
目前我国的疫苗从生产到接种环节,有着严格的管理程序,疫苗总体是安全可靠的。作为家长,要认识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正确对待和分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不能因噎废食,因没有接种疫苗而影响孩子的健康。
新生儿需要接种的几种疫苗
首先说说乙肝疫苗:宝宝出生24小时内,应该接种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宝宝1月时,应该接种乙肝疫苗(第二次);第三针乙肝疫苗应该在宝宝6个月时接种。
脊髓灰质炎疫苗:宝宝2月时应该接种第一次,3月时应该接种第二次,4月时应该接种第三次。
A群流脑疫苗:宝宝6月时接种第一次,9月时接种第二次,3岁时接种第三次。
麻疹疫苗:宝宝8月时接种第一次,1.5—2岁时接种第二次,6岁时接种第三次。
乙脑疫苗:8月时接种第一次,(灭活苗第一、二次)、(减毒活苗第一次);1.5—2岁时接种第二次,(灭活苗第三次)、(减毒活苗第二次);6岁时接种第三次,(灭活苗第四次)、(减毒活苗第三次)。
百白破疫苗:3月时接种第一次,4月接种第二次,5月接种第三次。
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记住,在带宝宝接种疫苗前,应当向医生如实告知被接种者近期健康状况、既往接种史、过敏史。家庭成员中有无患癫痫病、脑病、惊 厥、过敏史。疫苗接种后有无反应?如有,请告诉是何种疫苗?主要症状及发生时间。接种后要带着宝宝在接种室休息15分钟,无反应后方可离去。
孩子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接种疫苗的,家长应该注意,如果孩子正患发热、咳嗽、腹泻等急性疾病的儿童,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间,暂缓接种,待恢复或好转后接种。患支气管哮喘、有食物、药物过敏史的儿童,了解其致敏原后可以考虑接种。
免疫缺陷者、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儿童,不能接种活疫苗。注射丙种球蛋白4周后,才能接种活疫苗。既往接种某种疫苗后发生过敏反应的儿童,不能再接种该种疫苗。有癫痫、脑病和脑炎后遗症等,不能接种百日咳、流脑和乙脑等疫苗。有重症慢性病人要暂缓接种或慎种。
每种疫苗的接种时间不能任意提前或推迟,接种次数不能增加或减少,间隔时间要准确。每种疫苗适时的复种,是因为接种或口服一次疫苗,只能使孩子在一定时 间内产生免疫力,不会被某种疾病侵袭,但不能终生免疫。以上基础和加强免疫疫苗是必须接种的,即强制免疫疫苗,也称一类疫苗,国家免费为儿童接种。
百日咳艾灸行吗 百日咳日常预防措施
1.小儿自出生3-6个月开始接种疫苗,每隔4-6周接种一次。
2.百日咳流行期间,可以用大蒜液滴在宝宝鼻孔里,或每日煎煮鱼腥草10克,分3次口服,对预防百日咳也有好处。
3.保持小儿所处环境空气流通。良好的室内环境是保证孩子不生病或少生病的前提。
4.切断传染源,当周围有患病宝宝的时候,家长应及时将宝宝与其隔离,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