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躲在家里也会遭遇热射病

躲在家里也会遭遇热射病

为什么在室内也会中暑,甚至引发可能致死的热射病?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中暑分为三种情况:一种是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另一种是人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出现的日射病;还有一种是人在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钠含量过低的热痉挛。黎小姐的中暑属于第一种情况。

热射病的症状为患者体温高于40℃,伴有皮肤干燥灼热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谵妄、惊厥或昏迷等。热射病分为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性热射病。该病发病急骤、病死率及致残率高,以超高热、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为主要临床特征,可引起急性系统性全身炎症反应、血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达5%~30%,最严重的热射病死亡率高达70%以上。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现象。

在炎热的季节,中暑的发病率很高,针对不同的病情,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对于轻度中暑患者,可嘱其喝一些淡盐水或藿香正气水等解暑;中度中暑患者应马上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处,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尽快散热,并在患者头上经常更换凉毛巾,以及用冷水淋浴或酒精擦身;对于重度中暑者,则要立即送医院救治。在闷热的房间内午休时间过长是诱发热射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建议人们在睡眠或者午休的时候,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热射病为什么不能喝水 热射病时如何急救

1.一旦出现热射病说明已经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立即降温的同时,要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2.发现热射病患者要立即转移到阴凉处,然后给予降温,例如:将病人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病人放在凉水淋浴下;用浇花的凉水喷洒在病人身上;用凉水擦拭病人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或天气干燥时,将病人裹在凉水浸湿的单子或衣物里用风扇猛吹。

3.随时监测病人体温,努力帮助患者将体温降至38摄氏度。

4.热射病急救时还可以通过按摩来缓解患者症状,其主要按摩穴位包括:人中、十宣、太阳穴、内关、百汇、涌泉等。这几个穴位具有清泄暑热、醒脑安神的作用。

热射病是什么病 热射病的病因

对高温环境适应不充分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在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和无风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缺乏对高热环境适应者易发生热射病。

易发因素包括:

1、环境温度过高 人体由外界环境获取热量。

2、人体产热增加 如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应用某些药物(苯丙胺)。

3、散热障碍 如湿度较大、过度肥胖或穿透气不良的衣服等。

4、汗腺功能障碍 见于系统硬化病、广泛皮肤烧伤后瘢痕形成或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患者。

中暑的表现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四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中暑有什么临床上的表现

临床表现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中暑的症状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以高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起病前往往有头痛、眩晕和乏力。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1.劳力性热射病

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钟,脉压增大。此种患者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2.非劳力性热射病

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在41℃以上,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病例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DIC,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热射病是什么病

热射病(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热射病在中暑的分级中就是重症中暑,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热射病会造成哪些不适

据了解,“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天气的环境下。一般表现为高热,体温能达到40℃以上,同时,皮肤干热无汗,还会出现神志障碍、脏器衰竭等。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70%。

“‘热射病’就是极重度中暑。”福医大附二院急诊科副主任王耀国解释说,持续闷热会使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而且红外线可穿透皮肤直达肌肉深层,体内热量不能发散,此时热量集聚在脏器及肌肉组织内,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导致汗出不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

“内脏的温度超过42℃,就会出现细胞功能障碍。”王耀国说,“热射病”会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患者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血压升高、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现象。另外,“热射病”可能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王耀国提醒市民,遇到高温天气,一旦出现大汗淋漓、神志恍惚时,要注意降温。如高温下有人昏迷,应立即将昏迷人员抬放至通风阴凉处,浇凉水降低昏迷者的体温,使其平卧,松开或脱去衣服,将病人的头部及肩部垫高。如果中暑者神志清醒,没有恶心、呕吐的症状,可让病人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在患者额部、双颞侧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者用冰水或50%的乙醇擦洗全身,并为其按摩肢体。“对重症中暑者,应在降温的同时,迅速将其送至医院抢救。”“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一种中暑类型,如得不到及时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达50%。“热射病”是指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人的皮肤散热功能下降,引起肌肉温度升高,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出现发热、哮喘、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呼吸衰竭等病症。该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同时伴有高湿的天气。

高温天气肆虐如何预防热射病

据了解,热射病又称重症中暑,主要是持续闷热环境下,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汗液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如果病人患上热射病,持续高热不退,或长时间昏迷,一旦发生器官功能衰竭,长时间没有恢复的话,会导致患者死亡。

专家指出,热射病的高危人群主要有环卫工人、建筑工人、交警等在户外进行长时间作业的人群,年老体弱者,患高血压等慢性病病人以及儿童和孕妇等。

预防热射病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室内保持通风,把室温降至26摄氏度至28摄氏度,尽量避免中午高温时外出;二是回家多用温水洗澡,若身体仍发热发烫,可使用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药品;三是户外工作者应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工作,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和充分饮水。

相关推荐

中暑诊断及分类

中暑是人们在炎热季节易发的一种体温调节障碍的疾病,病情发展急剧,临床以高热,呼吸急促为主要特征,严重的可卧床不起,精神不佳,甚至死亡。 中暑诊断及分类标准: 轻症中暑 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热射病 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热痉挛

热射病是什么意思 如何预防热射病

热射病主要是是由于高温及潮湿环境所致,如炼铁炉及锅炉等处人工热。处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时,一定要不断提醒自己补充水分,身体大量出汗时,可以考虑饮用盐汽水或者其他运动饮料。如果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呼救周围的人帮忙救援。

热射病是什么病 热射病的急救措施

必须在第一时间内拨打120,火速前往医院治疗,同时还可以做以下几件事帮助病人迅速降温: 1.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阴凉的地方,以开着冷空调的室内环境为宜,然后迅速脱下病人的衣服,改善其通风散热情况。 2.脱去衣服后,如果现场能够找到冰袋,找不到可用冰镇矿泉水替代,然后用毛巾或者衣物缠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然后将其分别置于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前、手肘窝以及大腿根部等处,这样可以迅速为这些部位的皮下血液降温,再加用电风扇吹,加快皮肤散温。 3.患者如果呼吸心跳停止,可按压人中,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夏天中暑了怎么办 中暑的分类

病人在高温环境中工作或者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眼花、耳鸣、头痛、恶心、胸闷、注意力不集中,一般体温不高于38℃。 先兆中暑的基础上症状加重,出现脱水和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包括面色苍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恶心呕吐、大汗淋漓、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一般高于38℃。 轻症中暑症状进一步发展,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重症中暑根据病情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亚型,也可出现混合型,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重症中暑体温一般高于40℃。

热射病是怎么回事 热射病的临床表现

热射病病人首先感到疲劳无力、头晕头晕、下肢和脊柱疼痛。时而呕吐。晚些时候出现耳鸣、眼前发黑、呼吸困难。如果在此期内采取相应措施,疾病可以缓解。 如果缺乏急救措施,而且继续处于高热、高湿、无风环境下,严重状态就可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产生颜面紫绀,重度呼吸困难,脉搏频数无力,病人意识丧失、肌肉痉挛、手脚运动障碍,出现幻觉谵妄,体温可达40摄氏度或更高。病情迅速恶化、呼吸不均匀,抢救不及时则脉搏、呼吸及心跳停止,病人可在短期内死亡。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职业性中暑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根据高温作业人员的职业史主要指工作时的气象条件及体温升高、肌痉挛或晕厥等主要临床表现,排除其他类似的疾病,可诊断为职业性中暑。 中暑先兆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是指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

高温作业对身体有害吗

高温作业时,人体可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主要为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适应性变化。但是如果温度过高,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病-中暑。 中暑按照发病机理可分为三种类型: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这种分类是相对的,临床上往往难于区分,常以单一类型出现,亦可多种类型并存,我国职业病名单统称为中暑。 1)热射病:大部分骤起昏迷、高热、无汗、灼热或先有大汗继而“无汗”皮肤干热发红,处理不

热射病的症状 发生热射病怎么办

首先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然后要给应立即把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服,并给予物理降温,可在病人额头、颈部两侧、腋下、腹股沟大动脉附近放置冰袋降温。

热射病怎么治疗 热射病有后遗症吗

热射病一般来说及时治疗之后,是不有后遗症的,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造成后遗症。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诊断重症中暑四大要素

顾名思义,重症中暑症状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1、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2、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3、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