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学生易得胃病
在校学生易得胃病
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粘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
为了防止住校生患胃病,学生们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生凉食物不过量,饭后不马上做剧烈活动;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吸烟、酗酒、饮食不洁、起居无常等);养成科学饮食习惯。
胃病的发生多由饮食不规律引起。住校学生,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由于学校的生活习惯与家里的生活习惯不同,饮食习惯也有改变,胃病发病率较高。据调查,住校学生得胃病的原因有:
1、吃饭太快。
因集体食堂用餐,加之学习紧张,有些学生饭吃得太快。这种紧张情绪使得未嚼好的食物在胃内造成消化负担。
2、吃得太多。
由于学生自控能力差,有好吃的饭菜拼命吃,这样突然增量可使人出现胃扩张而导致胃病。
3、食品加工欠熟。
因诸多因素学校的食堂有时出现饭夹生的现象,如食入太多的这种饭,也会造成胃部的损害而出现胃病。
4、情绪紧张。
由于初到学校未完全适应学校生活,易引起失眠、焦虑等情况,导致胃内分泌酸的功能失调,引起胃病。
5、食生冷无度。
有些学生爱吃凉东西,特别剧烈体育运动后,全身血液流动得较快,胃部突然受到冷刺激引起胃内血管痉挛,日久则胃部受损导致胃病。
6、饭后做剧烈活动也能导致胃病。
为了防止住校生患胃病,学生们吃饭要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生凉食物不过量,饭后不马上做剧烈活动;纠正不良生活行为(吸烟、酗酒、饮食不洁、起居无常等);养成科学饮食习惯(不挑食、偏食、暴饮暴食,不吃不洁水和食物,不轻视早餐);遵守院校饮食饮水卫生制度;加强自我心理调适,及早适应学校的紧张生活。
增强体质锻炼方法有哪些
提高体质,这很好。我也是在校学生,刚上大学才60公斤,身子骨很弱。现在70公斤了,体制也增强了不少。我来和你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吧。
跑步,这个可以作为你的热身项目,锻炼的话不需要刻意求多。慢跑,感觉放汗之后,就是那种身体全热了的感觉,就可以了(我一般跑个2000左右)。然后拉伸一下,压肩,压腿,把全身的关节活动好。
热完身,就可以去拉单杠,或者撑双杠了。这个很管用,尽管刚开始可能做不多,但需要坚持一下,头一个月进步很快。练完这个后,可以再慢跑一下,放松放松。如此坚持,相信你的体质定会有所提高。加油!
流感对家庭构成多方面危害
0-3岁婴幼儿和3-6岁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学龄前儿童流感的特点是发病率高,症状严重,流感并发症多,给家长乃至整个家庭造成的精神负担最大。 流感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发病率可达30-40%,甚至更高。一般情况下,孩子越小,发病越重,造成的健康风险越大。流感对儿童的健康伤害主要源自并发症,包括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尤其是肺炎,虽然这些并发症可以治疗,但孩子需要忍受更多疾病和治疗痛苦,承担更大的健康风险。
相对于已经上幼儿园的孩子,流感对0-3婴幼儿的健康伤害更大,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资料显示,0-3岁婴幼儿因严重流感并发症导致住院的可能性同65岁以上老年人相当。而3-6岁在幼儿园的孩子还是家庭流感重要的传染源之一。
研究发现,儿童流感的病死率不高,但儿童流感的症状严重,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因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对父母乃至整个家庭造成的精神压力最大。
在校学生--家庭流感的主要传播者流感在学生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小学生中,发病率可达30%。同上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在校小学生往往是流感的第一受害者和家庭流感的主要传染源,孩子在学校、幼儿园感流感后,会将病毒传染给家庭其他成员,包括和孩子接触比较密切的父母、老人等。
流感对在校学生健康的风险同样源自并发症。另外,孩子感染流感后一般需要在家休息3-5天,所以流感对在校学生除了健康风险之外,对孩子的学习影响也较大。
中年人--承受的身心和经济负担最重流感在健康中年人当中的发病率为5-15%。相对于老人和孩子,流感对中年人健康影响不如儿童和老年人大,但中年人在家庭流感中承受的身心和经济压力最大。中青年在家庭中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老人和孩子感染流感,对中年人,尤其是对中年女性造成的身心负担最大。老年人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较差,中年人除了需要负担孩子医疗费用之外,一定程度上也还要贴补老人医疗费用。
老年人--流感的高危成员流感在60岁以上老年人当中的发病率仅次于学龄前儿童,在30%左右,但在老人院等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场所,发病率会高达40-50%。 流感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同样源自并发症,最主要的是肺炎,通常发生在流感发病后期,可以直接危及老人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流感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达300-500万,死亡50-100万,其中90%左右为老年人和慢性疾病患者,且流感导致的肺部感染占绝大多数。
据美国肺病协会(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的研究发现,流感及其引起的肺部感染(肺炎)是导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第5大诱因,也是美国全部死亡的第6大诱因。
慢病患者--流感最高危的成员慢性疾病患者是流感的易感和高危人群。流感对慢性疾病患者的健康风险来自两个方面:流感会导致慢病加重甚至恶化,危及生命;另外,流感引起的肺炎对慢病患者健康危害更大。对流感比较敏感的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肾病、哮喘和免疫系统疾病等。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料显示,流感和肺炎是导致冬春慢性死亡的最重要诱因之一。以糖尿病患者为例,糖尿病患者感染流感之后的死亡风险是普通患者的3倍。
六类人群最易得胃病
一、开车族
随着汽车的普及,开车族日益壮大。开车时,血液被供应到紧张的肌肉和大脑里,流到肠胃的血液不多,长时间驾车的人经常吃过饭就开始开车,时常处于这种状态,极易出现肠胃消化不良,出现胃痛、胃胀、嗳气等症状。
二、老年人
养生专家表示,上了年纪的人由于胃肠功能的减弱,稍不注意就更容易出现胀、堵、闷的情况。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消化腺分泌功能降低、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退,餐后食物长时间不能消化,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内饱胀。胃内饱胀会使横膈的活动受阻,引起呼吸困难,增加心脏负担,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之类的症状。
三、酒桌族
对于不少人来说,终日辗转于酒桌上忙于应酬已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研究表明:酒精可使食管黏膜受刺激而充血、水肿,形成食管炎;更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刺激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增加,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引起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烧心、胃痛、胃酸、胃胀、呕吐、食欲差等症状。因此,常饮酒者要当心自己的肠胃。
四、上班族
上班族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平时运动量少,进食不规律,这都可能会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性紊乱,胃及十二指肠壁的平滑肌和血管就会痉挛、收缩,使胃肠组织供血不足,营养供应发生障碍,这时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反酸、饱胀、嗳气等不适的感觉就会出现,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调整,就有可能形成胃溃疡、胃炎等一系列的疾病。
五、出差族
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少人成了“空中飞人”。经常出差,不断面对舟车劳顿,适应不同的环境,调整作息习惯,比其他人更易出现肠胃的健康危机。此外,经常出差外地还存在水土不服、饮食不得当等健康隐患,导致肠胃常会出现不适症状。
六、无辣不欢族
有的人即使胃部不适也离不了辣,结果导致胃遭罪。其实,适量吃辣椒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如果本身有胃肠疾病又食辣过多,则会刺激胃肠黏膜,加重其充血、水肿,建议这部分人先让胃充分康复,再享受美食。
学生怎么减肥最快 利用食堂减肥
在校学生减肥有一个好处,就是多吃食堂,既经济,又实惠。三餐都在食堂吃,而且要挑低热量的食物吃。早餐可以喝一杯豆浆,两个包子,一碟蔬菜。午餐正常点吃,一荤配两素,再加一个苹果。饭前可以先喝学校送的免费汤,增加饱腹感,可以避免吃太多。晚餐一碗粥,两份蔬菜。
早餐吃饱,午餐吃8分饱,晚餐吃5分饱,这样胃会慢慢变小。每天下午三点左右,可以适当补充一些低热量的食物,比如一小杯低脂酸奶,这样晚上可以少吃,或者不吃,不给脂肪囤积的机会。
容易生冻疮的几类人群
哪些人更易生冻疮?下面为大家找出了容易生冻疮的几类人群,一起来看看是哪些吧。
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皮肤保护得很好,到有些人却常常被冻疮困扰,那么,相比较起来,哪些人更容易生冻疮呢?
1.女性更易生冻疮。性别对生冻疮有一定影响,女性同男性相比,更易生冻疮,这是因为女性对寒冷的适应性差,皮肤对寒冷的抵抗力低。
2.体质强弱以及血液循环状况较差的人与发生冻疮也有密切关系,患心脏疾病、血管疾病和末梢血液循环机能差的人,局部皮肤对寒冷的适应性、耐受性差,经不起寒冷刺激,更易发生冻疮。
3.在潮湿环境下生活和工作的人,可明显加重寒冷对其影响和危害,更易破坏局部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功能,促使冻疮形成。
4、在校学生更容易生冻疮,在学校学习的学生生活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而且有不经常有运动的机会,冬天经常在教室一坐就是一整天,很容易生冻疮。
以上就是容易生冻疮的几类人群,大家要多多注意咯。
三七粉哺乳期可以吃吗 三七粉适合什么人群食用
1、三七粉适合办公室白领食用,因为办公室工作压力大,食用三七粉之后可以减轻办公室压力,可以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2、三七粉也适合在校学生食用,有很多学生上学压力过大,很多学生晚上依旧精力充沛,时常睡不着,因此可以食用一些三七粉。
3、60岁以上的老年人,时常有高血压、高血脂、失眠等病,食用三七粉都有很好的疗效。
4、色斑女性:三七粉有一定的祛斑美容功效,适合脸上有色斑的人群日常食用,可淡化色斑,美容养颜。
如何预防腮腺炎
切断传播途径,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放学后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流行期间不宜举行大型集体活动。
药物预防:采用板兰根30克或金银花9克煎服,每日1剂,连续6天。
保护易感人群。“可通过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联疫苗用于预防。学校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锻炼,增强体质。
管理传染源:已患病的学生需回家隔离治疗至腮肿消退为止,教育健康学生不得与患病学生密切接触。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严密观察在校学生的健康状况,随时与当地卫生院保持密切联系,发现有发热、腮腺肿大的学生要立即上报并及时隔离治疗。
被动免疫预防,一般免疫球蛋白、成人血液或胎盘球蛋白均无预防本病的作用。恢复期病人的血液及免疫球蛋白或特异性高价免疫球蛋白可有一定作用,但来源困难,不易推广。
田七花的适用人群
1、办公室白领,工作压力大,使用之后减轻压力。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2、在校学生,很多学生晚上精力充足,晚上睡不着,吃安眠药是不可取的。
3、经常做着不动的人,有的人在办公室对电脑一天都不动,这样会引会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
4、平常天天使用纯净水,这是不合理的,使用三七花泡水可以补充其它的一些人体必须元素。
5、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具有高血压、高血脂、失眠等病有很好的疗效。
六类人群最易得胃病
胃病,实际上是许多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上腹胃脘部不适、疼痛、饭后饱胀、嗳气、返酸,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临床上常见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胃息肉、胃结石、胃的良恶性肿瘤,还有胃黏膜脱垂症、急性胃扩张、幽门梗阻等。那么哪些人易得胃病呢?
一、开车族
随着汽车的普及,开车族日益壮大。开车时,血液被供应到紧张的肌肉和大脑里,流到肠胃的血液不多,长时间驾车的人经常吃过饭就开始开车,时常处于这种状态,极易出现肠胃消化不良,出现胃痛、胃胀、嗳气等症状。
二、老年人
养生专家表示,上了年纪的人由于胃肠功能的减弱,稍不注意就更容易出现胀、堵、闷的情况。随着年纪的增长,老年人消化腺分泌功能降低、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减退,餐后食物长时间不能消化,在胃中停留的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消化不良、胃内饱胀。胃内饱胀会使横膈的活动受阻,引起呼吸困难,增加心脏负担,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心绞痛之类的症状。
三、酒桌族
对于不少人来说,终日辗转于酒桌上忙于应酬已成了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研究表明:酒精可使食管黏膜受刺激而充血、水肿,形成食管炎;更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刺激胃酸分泌、胃蛋白酶增加,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和糜烂,引起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烧心、胃痛、胃酸、胃胀、呕吐、食欲差等症状。因此,常饮酒者要当心自己的肠胃。
四、上班族
上班族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平时运动量少,进食不规律,这都可能会引起植物神经的功能性紊乱,胃及十二指肠壁的平滑肌和血管就会痉挛、收缩,使胃肠组织供血不足,营养供应发生障碍,这时胃及十二指肠黏膜的抵抗力减弱,反酸、饱胀、嗳气等不适的感觉就会出现,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有效的调整,就有可能形成胃溃疡、胃炎等一系列的疾病。
五、出差族
因为工作的关系,不少人成了“空中飞人”。经常出差,不断面对舟车劳顿,适应不同的环境,调整作息习惯,比其他人更易出现肠胃的健康危机。此外,经常出差外地还存在水土不服、饮食不得当等健康隐患,导致肠胃常会出现不适症状。
六、无辣不欢族
有的人即使胃部不适也离不了辣,结果导致胃遭罪。其实,适量吃辣椒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如果本身有胃肠疾病又食辣过多,则会刺激胃肠黏膜,加重其充血、水肿,建议这部分人先让胃充分康复,再享受美食。
大学生抑郁现象不容忽视
面对这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事件的增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据调查显示抑郁是造成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29%的大学生存在抑郁情绪,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
近来上海高校陆续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而多数大学生的自杀源于抑郁症。上海体育学院师生对上海市10所高校千余名大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分别为985工程院校三所;211工程院校三所;地方性(公立)院校两所;民办院校两所。检测出存在抑郁情况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29%。
负责此次调研的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康专家表示,在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处在踏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生活上,从依赖到相对独立;学业上,从填鸭式学习到自主性学习,经历着巨大的身心调整和变化。同时在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群体因此成为抑郁症的易发人群,抑郁症也成了当下大学生心理的隐形杀手。
女大学生更易抑郁。调查结果显示,71%的高校大学生情绪处于正常状态,29%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状况,其中20%为轻度抑郁,7%为中度抑郁,2%的大学生存在重度抑郁。
有31%的女大学生存在抑郁倾向,比男大学生高出5个百分点。其中,16%的男大学生和23%的女大学生表现出轻度抑郁,8%的男大学生和6%的女大学生表现出中度抑郁,重度抑郁的男女大学生均占2%。女大学生更易产生抑郁情绪,但从抑郁程度的构成比分析,男生出现抑郁情绪后相对于女生更易恶化。原因可能是女生较为敏感,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但同时女生又比较擅于沟通,抑郁情绪比较容易得到缓解。男大学生则不愿意表达和寻求支持,容易出现抑郁情绪恶化的现象。
调查显示,58%的地方性院校学生、72%的985院校学生、77%的211院校学生以及74%的民办高校学生的情绪处于正常状态。这一结果表明,地方性院校大学生较其他类别院校的学生更易产生抑郁的情绪,而以往调查显示重点大学抑郁发病率高于一般大学。专家指出,由于近些年用人单位比较看重学生的毕业院校,所以地方性院校的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更为担心,更易产生抑郁情绪。
抑郁源:考试就业压力大调查显示,有83%的大学生有学业方面的压力,其次是就业压力,达到了48。1%,学业和就业仍是大学生压力的两大来源。此外,情感方面、自信心以及人际关系也占有30%左右的比重,社会适应、健康问题等约占20%。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抑郁源,非独生子女在经济和情感方面的影响因素要较独生子女大些。
抑郁者不愿向家长倾诉在选择倾诉对象时,有75。6%的大学生在心情抑郁时会选择朋友;家人交流也是大学生们较常见的排解方式;此外,依次为较陌生的网友、其他、老师、宗教以及心理咨询。抑郁者与正常大学生倾诉对象的最大差异在于家人。只有28%的抑郁大学生在有不良情绪困扰时寻求家人的倾诉和理解,而41%的正常大学生会选择对家人倾诉。差异显现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超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了听音乐K歌、睡觉、自我心理调节和旅游散心作为日常的抑郁排解方式。在这之中,听音乐K歌的比例达到了69。2%,可见音乐在排解抑郁情绪上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非抑郁大学生对于运动的选择率明显高于抑郁大学生,其中以球类和跑步最为突出。在其它日常各类活动的分析比较中,是否选择旅游或外出散心是抑郁和非抑郁大学生最大的活动差异,近50%的非抑郁大学生会选择该种方式排解情绪放松自我。调查同时发现,选择抽烟喝酒、停滞放弃、暴饮暴食作为排解方式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但是其中有抑郁状态的大学生明显占了多数。而不恰当的压力排解方式,会使抑郁大学生的状况更加严重。
大学生抑郁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已经引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因此大学生有抑郁情绪的需要及时咨询心理医生,以防造成更大的悲剧。如果您有关于大学生抑郁的的问题,可以随时免费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
弱智的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检查包括血、尿、脑、脊液生化检查、头颅X线及CT检查、脑血管造影、脑电图、诱发电位、听力测定、染色体分析、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功能测定、病毒(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原虫(如弓形体)及抗体检查等。应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有关项目。
2.神经精神检查。
3.智力测验
学龄期的在校学生,在同年龄的同班学生对比下,智力缺陷很容易显露出来而为老师发现,但家长有时因为种种原因不承认自己的孩子有问题,最后也会来要求医生判断,医生不能根据临床表现判断时,也要做智力测验。
轻度弱智多用智力测验,重度以上弱智采用智力测验方法往往有困难,必须依靠行为评定量表,而评定量表对鉴别轻度MR时,又不及智力测验可靠。因此两种方法应配合使用,对检查结果必须综合分析。